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闭合性小肠破裂X线检查膈下无游离气体的临床分析(附21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国德 曹永宽 +4 位作者 张林 张国虎 王培红 龚加庆 王永华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698-1699,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小肠破裂且X线检查膈下无游离气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胃肠病区2007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小肠破裂且X线检查无膈下游离气体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小肠破裂且X线检查膈下无游离气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胃肠病区2007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小肠破裂且X线检查无膈下游离气体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早期诊断,并及时剖腹探查,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和反复准确的腹腔穿刺是早期诊断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闭合性损伤 小肠破裂 膈下无游离气体 早期诊断和治疗
下载PDF
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并发小肠穿孔11例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瑞云 张琳 鞠倩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927-929,共3页
目的探讨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小肠穿孔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11例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并发小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宫颈癌患者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3例,膀... 目的探讨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小肠穿孔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11例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并发小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宫颈癌患者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3例,膀胱癌术后患者1例。结果 11患者均以急腹症症状来诊,经临床及腹部CT确诊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11例穿孔部位均发生于回肠,以第5、6组小肠为主;术中均切除穿孔部位肠襻,尽可能选择组织新鲜、弹性及蠕动好的肠襻做肠肠吻合,不行近端小肠预防性造瘘,腹腔留置滴水双套管术后备用。术后切口感染2例,局部换药后愈合;并发吻合口瘘1例,经腹腔留置滴水双套管持续腹腔冲洗引流,2个月后愈合。11例患者均好转出院,预后良好,无严重感染、再次手术或死亡病例发生。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小肠穿孔的发生与正常组织受量及个体差异等有关,切除穿孔部位小肠肠襻、行肠肠吻合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是否行预防性近端小肠造瘘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小肠穿孔 局部切除 肠肠吻合术
原文传递
小肠贯通刀刺伤系膜缘肠壁隐匿性穿孔伴腹腔间室综合征1例
3
作者 罗云 陈林 +2 位作者 吴大贵 陈小波 王立林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60-262,268,共4页
外伤性系膜缘肠壁隐匿性穿孔较为少见,且容易漏诊而延误病情。本文报道1例小肠贯通伤系膜缘肠壁隐匿性穿孔,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漏诊分析及诊治体会,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刀刺伤 小肠隐匿性穿孔 腹腔间室综合征
原文传递
以小肠穿孔为表现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大海 廖锦文 赵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64-67,共4页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属于原发性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病理组织特征,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少见胃肠道疾病[1]。可累及整个消化道,好发于胃和小肠[2]。该病因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属于原发性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病理组织特征,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少见胃肠道疾病[1]。可累及整个消化道,好发于胃和小肠[2]。该病因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故误诊率较高。本研究收治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以反复腹痛、小肠穿孔为主要症状就诊。现报道其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穿孔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原文传递
腹腔镜探查在成人小肠异物穿孔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许杰 贾环 +1 位作者 林小波 张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8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成人小肠异物穿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7例成人小肠异物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探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开腹组(24例),腹腔镜组(21例),中转开腹组(12例)。开腹组给予开腹探查及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成人小肠异物穿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7例成人小肠异物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探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开腹组(24例),腹腔镜组(21例),中转开腹组(12例)。开腹组给予开腹探查及手术,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探查及手术,中转开腹组由腹腔镜探查及手术转为开腹探查及手术。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转开腹组的小肠部分切除占比高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中转开腹组及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中转开腹组及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组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炎性指标恢复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中转开腹组及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组和开腹组的炎性指标恢复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中转开腹组及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在成人小肠异物穿孔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开腹探查 成人 小肠异物穿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