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胀污泥的胞外聚合物组分及其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梅哈古丽.艾尼瓦尔 姚俊芹 +2 位作者 宋文娟 阿布都克热木江.杂依提 夏雪良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9-112,117,共5页
以新疆昌吉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膨胀污泥为研究对象,对其EPS成分及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EPS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EPS含量越高,污泥的SVI值就越大,污泥沉降性能就越差;溶解态EPS(S-EPS)和松散结合... 以新疆昌吉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膨胀污泥为研究对象,对其EPS成分及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EPS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EPS含量越高,污泥的SVI值就越大,污泥沉降性能就越差;溶解态EPS(S-EPS)和松散结合态EPS(LBEPS)中的多糖含量与污泥SVI值相关性较高,r值分别达到了0.808和0.835;紧密结合态EPS(TB-EPS)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与污泥SVI值的相关系数r为0.604;三维荧光光谱检测显示,LBEPS中主要存在类蛋白和类色氨酸,荧光强度随SVI值的降低而增强,TB-EPS中主要存在类腐殖酸,荧光强度随SVI值的降低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污泥 沉降性能 污泥指数 胞外聚合物 三维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不同运行模式下CAST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艾萱 孙力平 +3 位作者 王少坡 于静洁 刘媛 张智谋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276-280,共5页
采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反应器,对常规模式、缺氧好氧模式、缺氧好氧交替模式运行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CAST工艺脱氮除磷的限制因素,并且比较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系统污泥沉降性能.结果表明:温度为24... 采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反应器,对常规模式、缺氧好氧模式、缺氧好氧交替模式运行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CAST工艺脱氮除磷的限制因素,并且比较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系统污泥沉降性能.结果表明:温度为24,℃时,反应器在三种运行工况下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32%,70.64%8,2.43%,脱氮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为曝气时间及温度;增设缺氧搅拌可以提高系统脱氮效率,从而降低回流液体的硝态氮浓度,进而有助于正磷酸盐去除率的提高,三种工况下系统正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65.66%,81.40%,98.01%;三种运行工况下系统内污泥均未发生污泥膨胀,工况三模式下的反应器中的污泥的SVI值在80,mL/g左右,沉降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工艺 脱氮 除磷 沉降性能
下载PDF
有机负荷冲击对缺氧-好氧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彭赵旭 彭志远 +2 位作者 田林青 张亚方 陈干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411-414,431,共5页
为了研究有机负荷冲击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采用缺氧-好氧方式运行的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开展平行试验.通过调节进水有机物质量浓度,考察在不同有机负荷冲击下活性污泥系统除碳、脱氮、除磷、以及污泥性能等方面变化.结果表明,有机... 为了研究有机负荷冲击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采用缺氧-好氧方式运行的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开展平行试验.通过调节进水有机物质量浓度,考察在不同有机负荷冲击下活性污泥系统除碳、脱氮、除磷、以及污泥性能等方面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负荷骤降(从0.15~0.07 kg BOD_5/(kg MLSS·d))仅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稍有影响.当有机负荷骤增时(从0.15到0.30~0.45 kg BOD_5/(kg MLSS·d)),缺氧段吸附作用在短期内能够有效地缓解进水冲击,但是长期时除碳、脱氮、除磷、污泥沉降性能均会显著恶化,且冲击程度越大恶化发生越早.与低负荷相比,高冲击负荷下活性污泥疏松多孔、粒径更大.且丝状菌增殖、污泥黏性增加、密度降低等因素导致污泥解体、沉降性变差、沉后出水浑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负荷 SBR 脱氮除磷 污泥沉降性
下载PDF
仿生填料对E-A/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巧 衷从强 +2 位作者 张建 许德超 彭盛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1,共5页
采用立体生态污水处理组合工艺(E-A/O)处理模拟生活污水,以添加仿生生物填料的装置作为实验组(R2),未添加的作对照组(R1),考察两组工艺在污泥沉降性能、胞外聚合物产生及污染物去除等方面的差异,评估生物填料在E-A/O工艺中的作用。结果... 采用立体生态污水处理组合工艺(E-A/O)处理模拟生活污水,以添加仿生生物填料的装置作为实验组(R2),未添加的作对照组(R1),考察两组工艺在污泥沉降性能、胞外聚合物产生及污染物去除等方面的差异,评估生物填料在E-A/O工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R2挂膜效果良好,生物量大,出现大量原后生动物,污泥粒径大于R1,且更为密实,增加了系统菌群多样性。R2中污泥SVI和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多糖(PS)含量比R1中低11.8%~21.6%,表现出更强的亲水性和沉降性。污染物去除结果表明,R2对COD、NH3-N、TN和TP去除率可达96.3%、81.9%、80.0%和35.6%,除TN去除率与R1相当,其它指标去除率均高于R1,说明生物填料添加可强化E-A/O工艺的除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生态污水处理组合工艺 生活污水 仿生填料 污泥沉降性能 胞外聚合物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低温城市污水处理污泥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姚伟 张文华 +3 位作者 艾胜书 万立国 田曦 边德军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2-94,共3页
低温条件下(15~3℃),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实验室研究过程中,对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性能、粒度、胞外聚合物(EPS)、脱氢酶活性、摄氧速率、污泥膨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引起沉降性能变差的原因... 低温条件下(15~3℃),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实验室研究过程中,对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性能、粒度、胞外聚合物(EPS)、脱氢酶活性、摄氧速率、污泥膨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引起沉降性能变差的原因是污泥浓度与胞外聚合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温度降低过程中,胞外聚合物分泌量呈增大趋势;微生物活性降低,并在15~13℃间降低变化明显;产生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丝状菌黏性物质分泌过多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低温 污泥特性 污泥沉降性能
下载PDF
Highsludge~工艺中氮的沿程变化与同步脱氮研究
6
作者 何俊 张永丽 +2 位作者 周克钊 周建忠 程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38-40,共3页
采用Highsludge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考察了氮的沿程变化与同步脱氮情况。结果表明,在第二好氧池中只发生了硝化作用,总氮无明显的下降;而在第一好氧池中总氮有明显的下降,去除率在16.8%~62.3%变化,平均去除率为33.19%,表明在该池中发... 采用Highsludge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考察了氮的沿程变化与同步脱氮情况。结果表明,在第二好氧池中只发生了硝化作用,总氮无明显的下降;而在第一好氧池中总氮有明显的下降,去除率在16.8%~62.3%变化,平均去除率为33.19%,表明在该池中发生了明显的同步脱氮反应。该工艺的除污效果良好,对COD、BOD5、TN、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95%、96%、84%和82%,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并未因污泥浓度高而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沉淀池污泥上浮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luge工艺 同步硝化反硝化 污泥沉降性能
下载PDF
活性污泥系统对环境pH值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彭赵旭 彭永臻 +2 位作者 于振波 刘旭亮 柴同志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539-543,共5页
为了考察活性污泥系统对环境pH值变化的响应,采用四个小试SBR反应器进行平行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原水pH值和不同瞬时混合后pH值条件下,系统污水处理效果以及污泥沉降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许多生化反应(硝化、反硝化、放磷等)都消耗或产... 为了考察活性污泥系统对环境pH值变化的响应,采用四个小试SBR反应器进行平行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原水pH值和不同瞬时混合后pH值条件下,系统污水处理效果以及污泥沉降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许多生化反应(硝化、反硝化、放磷等)都消耗或产生碱度,以及水溶液中普遍存在的离子电离平衡,使活性污泥系统对环境pH值的变化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pH值与硝化过程关系密切,当系统pH值在7.2~8.2时,增加DO质量浓度可显著地升高硝化反应速率.当pH值<7.0时,硝化过程受到严重抑制,增加DO质量浓度的方法对提高硝化速率不再有效.另外,当pH值在7~8时,活性污泥放磷量和吸磷量都随着pH值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当pH值进一步升高时,变化不再明显.活性污泥沉降性对pH值变化不敏感,试验期间差异不大.不同的是酸性条件下污泥沉后上清液较浑浊,而碱性条件下的污泥沉后上清液较清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活性污泥 脱氮除磷 污泥沉降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