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镀污泥的基本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陈永松 周少奇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7年第5期2-6,共5页
分析了12种来源不同的电镀污泥试样的含水率、灰分、pH值等基本理化特性,讨论了电镀污泥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重金属含量、粒度分布,以及重金属含量与粒度分布之间关系,为电镀污泥的处理处置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基本数据。
关键词 电镀污泥 理化特性 重金属 粒度分布
下载PDF
Effect of proteins,polysaccharides,and particle sizes on sludge dewaterability 被引量:37
2
作者 SHAO Liming,HE Peipei,YU Guanghui,HE Pinj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s Reuse,Key Laboratory of Yangtz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3-88,共6页
Four batch experiments of hydrolysis and acidification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s of proteins (PN) and polysaccharides (PS) in the sludge, the PN/PS ratio, the particle sizes, and their rela... Four batch experiments of hydrolysis and acidification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s of proteins (PN) and polysaccharides (PS) in the sludge, the PN/PS ratio, the particle siz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ludge dewaterability (as determined by capillary suction time, CST). The sludge flocs were stratified through centrifugation- and ultrasound-based method into four fractions: (1) slime, (2) loosely bou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LB-EPS), (3) tightly bound EPS (TB-EPS), and (4) pelle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N was mainly partitioned in the pellet (80.7%) and TB-EPS (9.6%) fractions, while PS distributed evenly in the four fractions. During hydrolysis and acidification, PN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pellet and TB-EPS fractions to the slime fraction, but PS had no significant transfer trends. The mean particle sizes of the sludge flocs decreased with hydrolysis and acidification. The pH had a mor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ewaterability of sludge flocs than temperature. Sludge dewaterability during hydrolysis and acidification processes greatly deteriorated from 9.7 s at raw sludge to 340-450 s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However, it was just slightly increased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Further investigation suggested that CST was affected by soluble PN, soluble PN/PS, and particle sizes of sludge flocs, but was affected slightly by total PN, PS, or PN/PS in the whole sludge flocs and other fractions (except sl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WATERABILITY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particle size POLYSACCHARIDES PROTEINS sewage sludge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剩余污泥的粒径和溶出物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喻艳菁 丁国际 +2 位作者 邱慧琴 王涌 焦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3-708,共6页
为了有效地发挥微型动物摄食对剩余污泥的减量作用,研究了超声声能密度和超声时间对剩余污泥的粒径和溶出物(蛋白质、多糖、DNA、COD及BOD)溶出的影响.在脉冲比2∶1和超声时间10min的条件下,声能密度为0.2W.mL-1时出现一个污泥粒径变化... 为了有效地发挥微型动物摄食对剩余污泥的减量作用,研究了超声声能密度和超声时间对剩余污泥的粒径和溶出物(蛋白质、多糖、DNA、COD及BOD)溶出的影响.在脉冲比2∶1和超声时间10min的条件下,声能密度为0.2W.mL-1时出现一个污泥粒径变化的转折点,当小于转折点时污泥粒径随声能密度增加明显下降,而当大于转折点时污泥粒径几乎不受声能密度影响.在脉冲比2∶1和声能密度0.8W.mL-1的条件下,超声时间5min是个转折点.上清液中溶出物的浓度随超声波声能密度或超声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各溶出物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溶出物指标中蛋白质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污泥破解状态.为了得到既能使污泥粒径变小到微型动物可摄食的程度又能使污泥中溶出物的溶出量最少的效果,建议声能密度或超声时间取上述转折点为限值.个数平均粒径(Dn)和重量平均粒径(Dw)分别反映了污泥的几何粒径变化和溶出物的溶出状况,因此,在超声破解污泥-微型动物摄食污泥的污泥减量工艺中可通过Dn和Dw的并用来决定剩余污泥超声处理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超声波处理 粒径 溶出物 微型动物
原文传递
不同粒径污泥热解制备生物炭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兴栋 张斌 +3 位作者 余广炜 童科宪 林景江 汪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808-4816,共9页
以3种不同粒径污泥为原料,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500℃下制备生物炭。考察了3种不同粒径污泥的热解特性及其生物炭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运用TCLP对污泥及其生物炭的重金属浸出毒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泥粒径的增大,热解生成... 以3种不同粒径污泥为原料,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500℃下制备生物炭。考察了3种不同粒径污泥的热解特性及其生物炭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运用TCLP对污泥及其生物炭的重金属浸出毒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泥粒径的增大,热解生成的生物炭和热解气产率均有所降低,而焦油产率则逐渐升高;在3种不同粒径污泥热解过程中,重金属除As外主要富集在固体产物生物炭中,相对富集系数均高于90%。随着污泥粒径的增大,污泥中Cu、Zn和Ni的含量增加,而Cr和Pb的含量则减少;虽然3种不同粒径污泥制备的生物炭中重金属的浸出规律不一致,但是污泥热解可以有效抑制重金属的浸出。生物炭中除As和Zn外其他重金属元素的浸出率均低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热解 粒径 生物炭 重金属
下载PDF
HRT对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效果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杜接弟 王毅力 +2 位作者 李炯 徐昕照 魏科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22-2029,共8页
采用效果检测、粒度分布与分形等方法,研究了ABR处理低浓度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其运行状况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RT从24h逐渐缩短到5h,反应器保持了较高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运行稳定阶段的COD去除率多在90%以上,主要... 采用效果检测、粒度分布与分形等方法,研究了ABR处理低浓度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其运行状况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RT从24h逐渐缩短到5h,反应器保持了较高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运行稳定阶段的COD去除率多在90%以上,主要承担COD去除的格室由反应器的前2格逐渐过渡到中间3格室;反应器后面格室颗粒污泥的MLSS值随着HRT的缩短总体也呈增加趋势,MLVSS/MLSS值先降低后升高,前3个格室的MLVSS/MLSS值高于后2个格室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分形维数和粒度的变化表明,HRT为24h和18h时,ABR中颗粒污泥呈现表面光滑、结构密实和粒径逐渐增大的特点;HRT为12h和8h时,形成大而中空、表面相对不规则的疏松颗粒污泥;HRT为5h时,水力扰动破碎、筛分以及微生物修补作用的综合影响导致颗粒污泥粒径减小、表面光滑、结构密实.在同一HRT下,ABR不同格室中颗粒污泥D1和D2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显示了沿着ABR格室,颗粒污泥表面变得光滑时对应的结构比较密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 低浓度废水 水力停留时间 颗粒污泥 粒度分布 分形维数
原文传递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及其对污泥表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明明 刘子涵 +4 位作者 周杨 祁菁 赵凡 郭劲松 方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41-2348,共8页
取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根据粒径筛分为R1(0. 5~1. 4 mm)、R2(1. 4~2. 8 mm)和R3(> 2. 8 mm)这3组.提取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分析EPS特性及其对厌氧氨氧化聚集体表面特性的影响.随着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粒径... 取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根据粒径筛分为R1(0. 5~1. 4 mm)、R2(1. 4~2. 8 mm)和R3(> 2. 8 mm)这3组.提取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分析EPS特性及其对厌氧氨氧化聚集体表面特性的影响.随着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粒径的增加,PS含量介于(10. 69±0. 11)~(12. 28±0. 15) mg·g^(-1)之间,而PN含量从(56. 88±0. 86) mg·g^(-1)增加到(98. 59±2. 10) mg·g^(-1),且PN/PS从5. 32提高到9. 05.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官能团及三维荧光组分含量不同.随着颗粒污泥粒径增大,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值从0. 60逐渐降低到0. 43,这种变化有利于污泥表面疏水性的表达.随着颗粒污泥粒径的增大,污泥表面疏水性由54. 2%提高到63. 1%,Zeta电位由-41. 2 m V增加到-31. 5 m V,疏水性的增强和表面电荷的增大有利于颗粒污泥的聚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可以增强污泥疏水性和提高Zeta电位,EPS中的PN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ANAMMOX) 颗粒污泥 胞外聚合物(EPS) 粒径 表面特性
原文传递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传义 王丽萍 +1 位作者 黄霞 张雁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6-479,共4页
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控制不同污泥浓度条件,对不同曝气强度下膜污染发展速率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污泥浓度下均存在一个经济曝气强度,当污泥浓度分别为:3,6,8... 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控制不同污泥浓度条件,对不同曝气强度下膜污染发展速率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污泥浓度下均存在一个经济曝气强度,当污泥浓度分别为:3,6,8和10g/L时,其对应经济曝气强度分别为:36,72,84和120m3/(m2.h),且经济曝气强度的大小随污泥浓度升高呈线性增加.同时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临界污泥浓度,其大小为5.15g/L.膜生物反应器在经济曝气强度和临界污泥浓度下运行膜污染发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临界污泥浓度 动态膜 粒径分布
下载PDF
污泥填埋稳定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状变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英 赵由才 +1 位作者 李鸿江 王绪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07-1212,共6页
污泥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内主要是一个厌氧降解的过程,不断发生着各种物理、化学变化。随着填埋时间的增加,污泥的容重、密度、孔隙度和粒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填埋220d后污泥的孔隙度与土壤的孔隙度相当,当矿化污泥园林绿化或农用时,... 污泥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内主要是一个厌氧降解的过程,不断发生着各种物理、化学变化。随着填埋时间的增加,污泥的容重、密度、孔隙度和粒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填埋220d后污泥的孔隙度与土壤的孔隙度相当,当矿化污泥园林绿化或农用时,适宜的孔隙度有利于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透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污泥平均颗粒粒径和中值颗粒粒径分别从初始的37μm和13μm增加到填埋400d时的143μm和70μm。研究表明:污泥颗粒粒径的增大有利于水分的快速排出以及填埋场的加速沉降。污泥的挥发性有机物(VM)和总有机碳(TOC)含量分别从填埋初期的44.7%和23.5%降到700d时的24.2%和13.5%。在填埋过程中,脱氢酶活性从6.72mgTF/g.6h增加到13.9mgTF/g.6h。大麦和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从填埋初期的13.8%和18.7%增加到填埋500d时的71.6%和76.5%。大麦和白菜种子都在填埋500d时发芽指数超过60%,污泥可以直接用于园林绿化。随填埋时间的增加,污泥的稳定化程度不断提高,植物毒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填埋 孔隙度 粒径 发芽指数 VM TOC
下载PDF
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含砂特征及成因调研 被引量:16
9
作者 戴晓虎 赵玉欣 +2 位作者 沙超 戴翎翎 董滨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5-79,共5页
对我国南方某市7座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固体组成进行调研,并从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砂的粒度分布、沉砂池效率及二级处理有机负荷角度进行污泥泥质成因分析。调研结果表明,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有机质含量整体较低,砂含量偏高,并随季节有... 对我国南方某市7座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固体组成进行调研,并从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砂的粒度分布、沉砂池效率及二级处理有机负荷角度进行污泥泥质成因分析。调研结果表明,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有机质含量整体较低,砂含量偏高,并随季节有一定规律变化。污水处理厂进水含砂量高、砂的粒度小,沉砂池效率低,二级处理污泥有机负荷低是污泥有机质含量低、含砂量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污泥含砂量 粒径分析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吸附Zn^(2+)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佳恒 李军 +2 位作者 韦甦 王文焘 马骁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80-82,共3页
以不同粒径的好氧颗粒污泥作为吸附剂吸附水中的重金属Zn2+,分析了颗粒污泥的粒径在不同初始Zn2+浓度和初始污泥浓度下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以活性污泥为对照,对比研究了两种吸附剂对重金属Zn2+的吸附效果。研究发现,好氧颗粒污泥具有... 以不同粒径的好氧颗粒污泥作为吸附剂吸附水中的重金属Zn2+,分析了颗粒污泥的粒径在不同初始Zn2+浓度和初始污泥浓度下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以活性污泥为对照,对比研究了两种吸附剂对重金属Zn2+的吸附效果。研究发现,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多孔结构,吸附过程满足一级可逆反应方程;小颗粒的吸附容量较大颗粒的高;颗粒污泥的解吸率均低于普通活性污泥的。可见,好氧颗粒污泥可作为含Zn2+废水的生物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粒径 生物吸附 Zn2+
原文传递
Fenton氧化对印染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秀娟 宁寻安 +3 位作者 刘敬勇 罗海健 英柱 陈泓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8,共6页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印染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印染污泥中TSS、VSS、CST、SRF等脱水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pH值为2.0,H2O2和Fe2+投加量分别为428 mg.g-1(干泥)和42.8 mg.g-1(干泥),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80℃时,Fenton氧化后...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印染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印染污泥中TSS、VSS、CST、SRF等脱水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pH值为2.0,H2O2和Fe2+投加量分别为428 mg.g-1(干泥)和42.8 mg.g-1(干泥),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80℃时,Fenton氧化后印染污泥的脱水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TSS由18.66 g.L-1下降至4.82 g.L-1,去除率为74.17%;CST和SRF分别由98.6 s和6.03×1011s.2g-1下降至18.9 s和8.42×1010s.2g-1;污泥的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径分别由53.8μm和42.9μm下降至19.8μm和16.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氧化 印染污泥 脱水性能 粒径
下载PDF
不同粒径污泥生物质炭对水体中Zn污染的吸附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毛凯 陈颢明 +3 位作者 陈天民 夏小园 曹志洪 赵言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6-545,共10页
为了探究3种不同粒径的污泥生物质炭(S1:大粒径>0.165 mm;S2:中粒径为0.025~0.165 mm;S3:小粒径<0.025 mm)对Zn的吸附效率和固化稳定的机理,以此为污泥生物质炭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不同反... 为了探究3种不同粒径的污泥生物质炭(S1:大粒径>0.165 mm;S2:中粒径为0.025~0.165 mm;S3:小粒径<0.025 mm)对Zn的吸附效率和固化稳定的机理,以此为污泥生物质炭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不同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H和重金属浓度对生物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四步萃取法分析生物炭上Zn的吸附形态.结果表明:①生物炭在4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率呈先增加后平缓的趋势,最终吸附量S1>S2>S3;②溶液初始浓度为0~2 mmol·L^-1时Zn^2+的吸附量呈线性增长趋势,但随溶液浓度超过2 mmol·L^-1时吸附量开始趋于饱和;③3种不同粒径生物炭的水溶性组分Zn分别占总萃取量的1.70%、5.02%和7.47%,可交换态组分分别占25.27%、32.35%和27.29%,酸溶性组分分别占35.06%、38.63%和27.90%,非生物利用组分分别占37.97%、24.00%和37.34%.④污泥生物质炭的动力学吸附特征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单位质量的污泥生物质炭粒径越小吸附量越大;⑤污泥生物质炭的等温吸附特征更符合Langmuir模型,小粒径的生物质炭最大吸附量最优;⑥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H的上升污泥生物质炭的吸附率在逐渐增加,碱性条件下吸附率的增加可能是形成锌的络合物沉淀导致的;⑦Zn的吸附形态以酸溶性和非生物利用态为主,水溶性占比较小.污泥生物质炭对Zn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S1吸附的Zn酸溶性组分和非生物利用组分占比最大,吸附效果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质炭 吸附 粒径 重金属 水污染
原文传递
油泥与油砂尾砂共混萃取回收油泥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宽勇 韩冬云 曹祖宾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6-70,共5页
以辽河油田浮渣油泥和玉门油砂萃取后尾砂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梯度筛分表征了其矿物组成、形貌特征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尾砂主要含结晶度高的石英、碳酸钙,质地坚实,粒径大于75μm的颗粒占95%以上;油泥主要含黏土矿... 以辽河油田浮渣油泥和玉门油砂萃取后尾砂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梯度筛分表征了其矿物组成、形貌特征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尾砂主要含结晶度高的石英、碳酸钙,质地坚实,粒径大于75μm的颗粒占95%以上;油泥主要含黏土矿物,质地松软呈絮状,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占89.7%。根据两者性质上的差异性将其进行合理配比,提出了油泥、油砂尾砂共混萃取的新工艺。通过不同比例油泥与尾砂的共萃取实验,考察了尾砂?油泥质量比、溶剂?(油泥+尾砂)质量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油泥油收率的影响,确定共混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尾砂?油泥质量比0.5、溶剂?(油泥+尾砂)质量比2、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一级共萃取油泥油收率高达81.8%,二级共萃取油泥油总收率高达89.4%。共混萃取通过利用油砂萃取后尾砂作为萃取助剂,提高了油泥萃取的油分收率,对油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工业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渣油泥 油砂尾砂 粒径 矿物组成 共混萃取
下载PDF
酸化/氧化/絮凝联合调理污泥的全过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琦 黄润垚 +1 位作者 王洪涛 李风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63-1268,1284,共7页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产量巨大且含水率高。调理是污泥脱水和无害化的重要步骤。研究了酸化/氧化/絮凝的联合调理方法,从胞外聚合物(EPS)、粒径、有机质3个角度阐明调理流程中污泥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酸化会显著影响EPS在污泥中...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产量巨大且含水率高。调理是污泥脱水和无害化的重要步骤。研究了酸化/氧化/絮凝的联合调理方法,从胞外聚合物(EPS)、粒径、有机质3个角度阐明调理流程中污泥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酸化会显著影响EPS在污泥中的分布,且pH越低,总EPS含量越低,氧化和絮凝对EPS的影响较小;粒径变化主要发生在絮凝阶段,但是酸化和氧化的预处理显著影响着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絮凝效果;污泥的有机质种类主要为酪氨酸、色氨酸和类腐殖酸,酸化会使紧结合EPS(TB-EPS)层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氧化首先会促使有机质释放,再将释放的有机质氧化分解。当pH=2,K 2FeO 4投加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CPAM投加量为0.5%时,压滤泥饼含水率为81.5%,比原污泥泥饼降低了5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调理 胞外聚合物 粒径 三维荧光
下载PDF
不同干燥处理对城市污泥物理性质和农业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丘锦荣 卫泽斌 +2 位作者 吴长安 张俊 吴启堂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城市污泥农用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处置污泥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干燥后的污泥通常结块程度高,硬度大,较难粉碎,对污泥的后续利用产生影响。试验设置了露天、棚内浇水和棚内不浇水等三个不同的污泥干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露天状态处理干燥后的... 城市污泥农用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处置污泥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干燥后的污泥通常结块程度高,硬度大,较难粉碎,对污泥的后续利用产生影响。试验设置了露天、棚内浇水和棚内不浇水等三个不同的污泥干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露天状态处理干燥后的污泥要明显松散,结块程度较低;露天状态处理干燥后,粒径在5~10mm和小于5mm的污泥颗粒含量要显著高于棚内浇水和棚内不浇水处理,且露天处理干燥后污泥中水稳性团聚体所占比例最大,小于0.001mm的粒级(粘粒)所占比例最小,不易造成土壤板结。因此,露天处理干燥后的城市污泥对农用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干燥 颗粒分布 农业利用
下载PDF
SBR加载不同粒径磁性活性炭对其污泥颗粒化进程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信欣 管蕾 +3 位作者 郭俊元 刘洁 冯梅 余婷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679-4686,共8页
在相同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分别加载1.5 g·L^(-1)的80、140、200、和300目不同粒径的磁性活性炭(反应器编号依次为2、3、4、5号),同时以不投加磁性活性炭的SBR反应器(1号)作为对照组,研究各反应器污泥体积指数(SVI)、粒径... 在相同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分别加载1.5 g·L^(-1)的80、140、200、和300目不同粒径的磁性活性炭(反应器编号依次为2、3、4、5号),同时以不投加磁性活性炭的SBR反应器(1号)作为对照组,研究各反应器污泥体积指数(SVI)、粒径分布特征、胞外聚合物(EPS)中胞外蛋白(PN)、胞外多糖(PS)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及除污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磁性活性炭对污泥颗粒化进程有一定的影响,粒径过大、过小对促进污泥颗粒化进程的强化作用不明显,当磁性活性炭的粒径为140目和200目时,活性污泥很容易以其作为"成核"载体快速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并且形成的颗粒污泥结构紧密,沉降速率快.采用高斯函数分析污泥粒径分布和标准偏差发现,反应器运行的第50 d,3号和4号反应器内污泥平均粒径均达到了780μm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反应器,标准偏差分别为318.9μm和362.3μm,两反应器内形成的颗粒污泥粒径较均匀,处理系统较稳定.与此同时,投加不同粒径的磁性活性炭均有利于促进污泥胞外蛋白质PN含量的增加,对胞外多糖PS的含量影响不大;但合适的磁性活性炭粒径(140目和200目)越有利于污泥PN的分泌,颗粒化程度明显的3号和4号反应器的PN/PS比值均高于其他3个反应器.磁性炭基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符合"惰性内核模型".此外,3号、4号反应器对废水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均高于其他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颗粒化 磁性活性炭 好氧颗粒污泥 粒径
原文传递
粒径对好氧颗粒污泥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立楠 张斌超 +6 位作者 刘祖文 宣鑫鹏 程媛媛 龙焙 邢雨 兰鑫 曾敏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50-3457,共8页
研究了混合粒径与不同粒径好氧颗粒污泥(AGS)在储存过程中的三维结构、质量变化、微生物活性以及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经过室温(16~25℃)下31天的储存,污泥的三维结构均保持较好,未出现明显解体现象。混合粒径的AGS在储存前20天,其质量... 研究了混合粒径与不同粒径好氧颗粒污泥(AGS)在储存过程中的三维结构、质量变化、微生物活性以及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经过室温(16~25℃)下31天的储存,污泥的三维结构均保持较好,未出现明显解体现象。混合粒径的AGS在储存前20天,其质量和比耗氧速率(SOUR)下降缓慢,胞外聚合物(EPS)先减小后上升。20天之后由于厌氧菌在竞争中逐渐占得优势,其质量减小了46.3%,EPS与SOUR分别下降69.0%和72.7%,导致稳定性随之下降。不同粒径AGS经过储存后,其颜色仍为橙黄色且结构完整;1~2mm和3~4mm粒径的AGS质量减小(分别为49.1%和53.9%)较大,且SOUR和EPS下降了亦较大;0.3~1mm粒径的AGS质量减小较少,EPS下降较少,但SOUR下降幅度较大,而2~3mm粒径的质量仅减小了33.7%、SOUR下降幅度最小(39.8%),EPS下降幅度也相对较小(58.7%),表明其在储存过程中能保持较好的活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粒径 包埋 储存 稳定性
下载PDF
臭氧对剩余污泥的破解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史锦芳 金辉 +1 位作者 游思琴 李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7,共5页
为研究臭氧对污泥的破解效果,在剩余污泥中通入臭氧进行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氧化时间的增加,臭氧对污泥的溶胞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污泥液相中蛋白质的浓度和UV254均上升,蛋白质浓度最高达56.3 mg/L,30 min时增幅约为4.52倍,此... 为研究臭氧对污泥的破解效果,在剩余污泥中通入臭氧进行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氧化时间的增加,臭氧对污泥的溶胞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污泥液相中蛋白质的浓度和UV254均上升,蛋白质浓度最高达56.3 mg/L,30 min时增幅约为4.52倍,此时UV254增加率达到46.21%,表明臭氧处理污泥的最佳时间为30 min;pH随时间增加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通过镜检观察和粒径测定,臭氧可以促进污泥絮体的破坏,使絮体颗粒变小、变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剩余污泥 氧化 蛋白质 UV254 粒径 UV254
下载PDF
复合生物活性填料对活性污泥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居奎 尹军 桑磊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701-3706,共6页
为了考察生物活性填料对活性污泥生物特性的影响,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SBR中污泥的形态、粒径和微生物群落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投加生物填料可以降低污泥的产率,促进污泥沉降,增强脱氮除磷... 为了考察生物活性填料对活性污泥生物特性的影响,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SBR中污泥的形态、粒径和微生物群落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投加生物填料可以降低污泥的产率,促进污泥沉降,增强脱氮除磷效能;投加生物活性填料的SBR相比对照组SBR的污泥结构紧密,污泥颗粒分布均匀,且颗粒粒径大;内置填料和外置填料的活性污泥粒径在28.988 ~124.573μm的颗粒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而对照组的活性污泥粒径在0.554 ~23.538μm的颗粒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3个微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Sphingobacteriales、Xanthomonadales、Burk-holderiales、Rhodocyclales、Flavobacteriales和Spirochaetales等6个目内;内置填料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17.12%)和外置填料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23.17%)中的黄色单胞菌目,要比对照组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5.51%)的比例高,说明通过复合生物活性填料的作用,能够改善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的除磷能力,这与反应器实际运行效果和污泥粒径分析研究内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物活性填料 污泥形态 污泥粒径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ewage Sludge from Gaza 被引量:6
20
作者 Ibrahim Y. El-Nahhal Husam Al-Najar Yasser El-Nahh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4年第6期586-594,共9页
This study characteriz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ewage sludge collected from Gaz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Sludg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drying beds, air-dried, sieved through 2 mm and stored in... This study characteriz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ewage sludge collected from Gaz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Sludg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drying beds, air-dried, sieved through 2 mm and stored in plastic bags at room temperature. Sludge density,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ater holding capacity, void volume, pH, EC,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hydrophobicity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showed the bulk density is about 1.18 g/cm3 whereas the real density is 2.12 g/cm3 and void volume is 50%;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howed that the major size of sludge is sand-like size (630 - 200 μm) and the minor size is silt-like size (200 - 20 μm) and clay-like size is less than 20 μm. Sludge has an acidic pH reaction (6.78 ± 0.02) with an electric conductivity equal to (2.49 ± 0.04) mS?cm-1. The hydrophobicity of sludge is very high, water drop penetration time (WDPT) is 114.77 ± 18.78 sec with a radius of 0.44 ± 0.08 cm. In the way around, oil drop penetration time (ODPT) of sludge is 5.05 ± 1.28 sec with a radius of 1.25 ± 0.14 cm. The WDPT/ODPM ration has very high value 22.73 indicating extreme hydrophobicity. High value of hydrophobicity may reduce water filtration in soil when sludge applied for agricultu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ludge application to soil may change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dge HYDROPHOBICITY Bulk Density particle siz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VOID Volu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