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港口起重机的无脂润滑系统解决方案
1
作者 王文红 黄朝毅 +2 位作者 王泽 董青 徐格宁 《港口装卸》 2024年第5期21-23,42,共4页
码头自动化和设备远程控制对港口起重机的可靠性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脂润滑方式已不能满足码头设备高效作业需求。提出一种面向港口起重机的无脂润滑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改变运动副润滑方式,构建润滑单元,建立润滑状态监控平台,实... 码头自动化和设备远程控制对港口起重机的可靠性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脂润滑方式已不能满足码头设备高效作业需求。提出一种面向港口起重机的无脂润滑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改变运动副润滑方式,构建润滑单元,建立润滑状态监控平台,实现运维智能化,可提高港口起重机的耐用性、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起重机 无脂润滑 滚动摩擦副 滑动摩擦副 滚动轴承 滑动部件
下载PDF
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保民 赵瑞平 +2 位作者 黄贵林 王慧心 邬再新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7-946,共10页
为探究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N-S方程建立了表面织构化滑动摩擦副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求解,讨论了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结构参数、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凹槽内的气相分布、空化面积率、油膜承载力和摩... 为探究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N-S方程建立了表面织构化滑动摩擦副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求解,讨论了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结构参数、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凹槽内的气相分布、空化面积率、油膜承载力和摩擦系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承载力大于对称微织构,而其摩擦系数小于对称微织构;在考虑空化效应时,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比对称微织构能更显著地改善摩擦学性能,并且非对称微织构凹槽离入口距离越远,空化效应越显著;滑动摩擦副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空化效应有重要影响,运动速度越高、润滑油黏度越大,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空化效应越明显,且提升承载力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称微织构,该研究对滑动摩擦副表面微织构的设计和分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摩擦副 非对称微织构 空化效应 工况条件 摩擦性能
下载PDF
滑动摩擦副表面变织构的润滑与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涛 陈强曼 +3 位作者 陈国瑜 王传礼 黄森 沈浩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5-593,共9页
织构化滑动摩擦副表面织构的排布方式、尺寸和形状是决定其压力分布和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为改善织构化滑动摩擦副表面的润滑与承载特性,提出了一种变织构(尺寸多样的织构)结构。以球冠形织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排布方式的单一尺寸织构... 织构化滑动摩擦副表面织构的排布方式、尺寸和形状是决定其压力分布和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为改善织构化滑动摩擦副表面的润滑与承载特性,提出了一种变织构(尺寸多样的织构)结构。以球冠形织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排布方式的单一尺寸织构及方形排布变织构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排布方式不同的单一尺寸织构表面的压力分布和承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半径两端小中间大(A型)、半径两端大中间小(B型)、深度两端浅中间深(C型)及深度两端深中间浅(D型)等4类方形排布变织构表面的压力分布和承载力。结果表明:方形排布的单一尺寸织构的润滑性能最强且承载力最大,随着错位角的增大,织构间的协同润滑作用减弱,承载力减小;单一尺寸织构的压力分布曲线为周期性波动曲线,由多个单织构的压力分布曲线叠加而成,而方形排布变织构因前后织构的协同润滑作用而导致其压力分布曲线的趋势线近似呈正弦或余弦规律波动;在4类方形排布变织构中,B型变织构的承载力大于A型,D型大于C型,说明两端织构的半径越大、深度越深或该类织构的占比越大,则变织构的承载力越大。由此可见,合适的变织构比单一尺寸织构更有助于提升摩擦副表面的润滑与承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摩擦副 变织构 压力分布 润滑特性 承载力
下载PDF
海洋钻修机滑移轨道损伤分析及滑移装置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暕 丁辉 +1 位作者 张超 边守臣 《天津科技》 2019年第2期59-61,共3页
针对大吨位的海洋钻修机滑移轨道不断出现损伤问题,开展了对滑移装置摩擦副和摩擦方式的研究与分析。从经济、可靠性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吨位的海洋钻修机应选用低摩擦系数的滑动摩擦副或滚动方式的滑移装置2种优化设计方案。通过5台海... 针对大吨位的海洋钻修机滑移轨道不断出现损伤问题,开展了对滑移装置摩擦副和摩擦方式的研究与分析。从经济、可靠性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吨位的海洋钻修机应选用低摩擦系数的滑动摩擦副或滚动方式的滑移装置2种优化设计方案。通过5台海洋钻修机的应用表明,此2种优化方案能够解决现阶段海洋钻修机滑移轨道的损伤问题,并为下一步海洋钻修机的设计工程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展海洋钻修机滑移装置标准化的设计选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钻修机 滑移轨道 滑动摩擦副 滚动滑移装置
下载PDF
滑动轴承浮动密封环与转轴发生相互磨损的原因与设计改进 被引量:2
5
作者 成玲燕 张变变 郭文文 《船电技术》 2022年第2期19-22,共4页
发电机转轴损坏,会直接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发电机滑动轴承密封环磨损轴的故障现象及磨损机理的分析。经过逐层排查确定磨损主要因素,并通过故障复现验证因素的正确性,最后根据试验重新选定与转轴相匹配的密封... 发电机转轴损坏,会直接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发电机滑动轴承密封环磨损轴的故障现象及磨损机理的分析。经过逐层排查确定磨损主要因素,并通过故障复现验证因素的正确性,最后根据试验重新选定与转轴相匹配的密封环材料,并提出改进措施,彻底解决轴承密封环与轴发生相互磨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密封环 滑动摩擦副 胶合磨损 匹配
下载PDF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的滑动摩擦磨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新威 吴向阳 +2 位作者 张炜 张玉梅 徐静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5,共6页
在塑料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UHMW)与砂纸进行滑动摩擦磨损的过程,为快速、合理的评价PE-UHMW板材料、管材料耐磨性能提供方法。实验过程中,随着摩擦距离改变,PE-UHMW的磨损量与磨痕宽度变化明显... 在塑料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UHMW)与砂纸进行滑动摩擦磨损的过程,为快速、合理的评价PE-UHMW板材料、管材料耐磨性能提供方法。实验过程中,随着摩擦距离改变,PE-UHMW的磨损量与磨痕宽度变化明显,而且磨损表面体现了不同的摩擦学特征。另外,摩擦过程生热严重,容易发生氧化反应。通过磨粒磨损、黏着磨损、疲劳磨损等机理对PE-UHMW摩擦磨损过程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滑动摩擦 摩擦副 磨损 磨损机理
下载PDF
滑动摩擦副的热力耦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国营 刘兴华 《煤矿机械》 2015年第11期140-142,共3页
建立了由滑块和导轨组成的滑动摩擦副有限元模型,对整个运动过程进行了热力耦合分析,并研究了载荷量、运动速度、往复周期和摩擦因数对导轨的应力场和温度场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导轨表面的应力和温度在与滑块接触时刻出现最大值,而且... 建立了由滑块和导轨组成的滑动摩擦副有限元模型,对整个运动过程进行了热力耦合分析,并研究了载荷量、运动速度、往复周期和摩擦因数对导轨的应力场和温度场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导轨表面的应力和温度在与滑块接触时刻出现最大值,而且波动性较大;导轨沿深度方向的应力值在不同运动时刻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导轨表面的应力值和温度值随着载荷量、运动速度、运动周期和摩擦因数的增加而增加;摩擦因数仅影响导轨温度的变化规律,运动周期次数对导轨的应力和温度变化规律均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摩擦副 有限元 摩擦生热 应力
下载PDF
考虑边界膜强度的滑动摩擦副混合润滑模型研究
8
作者 张盛为 严志军 +3 位作者 姜渊源 申子玉 郭晨 徐久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31,共9页
针对边界膜对摩擦副润滑状态的影响,提出一种能够综合反映压力及剪切速率对边界膜失效综合影响的边界膜强度模型,并基于润滑状态测试结果通过拟合获得模型参数;将该边界膜强度模型与流体动压润滑模型、粗糙表面接触模型耦合,建立考虑边... 针对边界膜对摩擦副润滑状态的影响,提出一种能够综合反映压力及剪切速率对边界膜失效综合影响的边界膜强度模型,并基于润滑状态测试结果通过拟合获得模型参数;将该边界膜强度模型与流体动压润滑模型、粗糙表面接触模型耦合,建立考虑边界膜强度的混合润滑模型,并通过轴瓦摩擦实验机润滑测试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现有典型混合润滑模型相比较,该混合润滑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摩擦副的实际润滑状态以及摩擦因数变化规律。运用考虑边界膜强度的混合润滑模型分析轴瓦零件润滑状态转化特性和机制。结果表明:在存在边界润滑的混合润滑条件下,当加载力小于临界载荷,边界膜几乎未发生破裂,摩擦因数随载荷增加缓慢变大,其数值均较小;当加载力加至临界载荷,边界膜破裂,摩擦副微凸体接触区域出现干摩擦,摩擦因数出现突然增加,表明该摩擦副由边界润滑为主的混合润滑状态过渡到以干摩擦为主的润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膜强度 混合润滑 滑动摩擦副 边界润滑失效
下载PDF
高强度橡胶保护套防磨减扭工具的研制
9
作者 胡中志 周岩 +3 位作者 李云峰 徐小峰 朱宽亮 于乐丹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0-184,共5页
针对现有防磨减扭工具摩擦副性能较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研制了一种以高强度橡胶与金属复合陶瓷涂层为滑动摩擦副的钻井用防磨减扭工具。高强度橡胶常温抗拉强度39 MPa,撕裂强度129 k N/mm,磨耗0.003 cm3/1.61 km,与外表面喷涂金属陶瓷... 针对现有防磨减扭工具摩擦副性能较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研制了一种以高强度橡胶与金属复合陶瓷涂层为滑动摩擦副的钻井用防磨减扭工具。高强度橡胶常温抗拉强度39 MPa,撕裂强度129 k N/mm,磨耗0.003 cm3/1.61 km,与外表面喷涂金属陶瓷的钢轴形成滑动摩擦副,在以膨润土基浆为循环介质环境下,测得摩擦因数仅为0.068,加入2%粒径为1 mm的石英砂后,测得的摩擦因数为0.2,远低于钢-钢摩擦因数0.35~0.5。加工样机28套并在水平位移3 000 m左右大位移井中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扭矩平均降低20%,性能明显优于同类产品;28套工具出井后,滑动摩擦副仅有轻微划痕和磨损,单套工具可使用1 000 h以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保护套 金属陶瓷涂层 滑动摩擦副 减扭工具 套管防磨
下载PDF
基于齿面摩擦的人字齿轮副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陆凤霞 王浩飞 +2 位作者 朱如鹏 鲍和云 姜慧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4-212,共9页
建立了考虑齿面摩擦、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综合传递误差的16自由度人字齿轮副三维空间弯曲-扭转-轴向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建立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根据人字齿轮副的啮合特性,通过数值积分方法分析了轮... 建立了考虑齿面摩擦、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综合传递误差的16自由度人字齿轮副三维空间弯曲-扭转-轴向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建立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根据人字齿轮副的啮合特性,通过数值积分方法分析了轮齿的啮合力,时变摩擦力和摩擦力矩,并采用基于弹流润滑理论(EHL)的摩擦因数计算模型计算了齿面摩擦因数。为了分析齿面摩擦对人字齿轮副周期振动及分岔特性的影响规律,比较了有无考虑齿面摩擦时系统的周期振动时域响应、振动位移分岔图及最大lyapunov指数变化图。结果表明,齿面摩擦导致齿轮副垂直于啮合平面方向的振动位移加剧,且减弱了齿轮副沿啮合线方向的振动。同时,齿面摩擦的存在使得系统提前进入混沌,且抑制了系统的混沌运动。文章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齿面摩擦对人字齿轮传动周期振动及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影响,为人字齿轮传动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面摩擦 人字齿轮 混沌 分岔
下载PDF
浅谈电刷-导电环摩擦副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常健 赵克俊 +1 位作者 郑传荣 刘文科 《火控雷达技术》 201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主要从电刷-导电环材料配对和工作环境两方面探讨了电刷-导电环电接触滑动摩擦副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认为其使用寿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电刷-导电环配对材料的选择,周围气体环境和湿度环境,电接触摩擦副的压力以及相对滑动速... 主要从电刷-导电环材料配对和工作环境两方面探讨了电刷-导电环电接触滑动摩擦副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认为其使用寿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电刷-导电环配对材料的选择,周围气体环境和湿度环境,电接触摩擦副的压力以及相对滑动速度,电刷的加工方法和烧结密度及其中石墨的含量、晶粒大小和晶粒取向等。对于获得高可靠长寿命的滑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接触滑动摩擦副 使用寿命 材料配对 工作环境
下载PDF
高速重载滑滚摩擦副表面损伤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波 孔文秦 +2 位作者 贾磊 李永俊 王黎钦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82,共8页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M50钢滑滚摩擦副的弹塑性接触模型,在接触应力约为4.0GPa、线速度约为50m·s-1的高速重载工况下,分析了其等效应力、剪切应力场与表层塑性变形,研究了摩擦因数与相对滑动速度对M50钢滑滚摩擦副接触行为的影响,并...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M50钢滑滚摩擦副的弹塑性接触模型,在接触应力约为4.0GPa、线速度约为50m·s-1的高速重载工况下,分析了其等效应力、剪切应力场与表层塑性变形,研究了摩擦因数与相对滑动速度对M50钢滑滚摩擦副接触行为的影响,并对比了M50钢双滚子滑滚试验中的表层塑性变形。计算结果表明:M50钢摩擦副的最大接触应力和椭圆接触区长、短轴长度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Hertz理论计算结果的偏差分别为2.66%、0.26%、6.43%;当摩擦因数由0.1增加到0.5时,最大等效应力的位置由摩擦副次表层约0.5mm处逐渐向接触表面发展;摩擦副表面发生胶合失效时的摩擦因数大于0.3,接触表面最大等效应力大于1 700 MPa;胶合失效发生时,M50钢摩擦副的应力和塑性应变具有特定的方向性,表现在滑滚比分别为0.12、0.15条件下,接触点处线速度较高的表面最大等效应力分别达到2 847、2 689 MPa,产生较大的塑性应变,最大值分别达到0.062、0.061,而线速度较低的表面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2 269、2 101 MPa,产生的最大塑性变形相对较小,分别为0.040、0.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滚摩擦副 表面损伤 有限元分析 力学特性 塑性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