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峡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4
1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2 位作者 杨世民 郭健 钱树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1-471,共11页
对渤海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群落及其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也有少数的蓝藻、绿藻和硅鞭藻出现 ,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粒级大小以微型浮游植物为主 ,依次为小型浮游植物 (包括网采浮游... 对渤海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群落及其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也有少数的蓝藻、绿藻和硅鞭藻出现 ,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粒级大小以微型浮游植物为主 ,依次为小型浮游植物 (包括网采浮游植物 )、微微型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群落的平面分布与各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其中水体中化学和生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浮游植物团块是其平面分布的主要特征。调查海域存在三个典型的浮游植物区划 :渤海海峡区、渤海湾区和黄河河口区。追踪实验的结果表明 ,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短周期 (几天 )的变化是由关键种所驱动而非优势种。渤海海峡浮游植物群落的周年变化为双周期型 ,春季水华主峰出现在 4月 ,而秋季次高峰出现在 9月。春季浮游植物以小型细胞硅藻占优群落为主 ,秋季以大型细胞硅藻 甲藻联合占优群落为主。群落季节和周年的变化以种类演替 (speciessuccession)为主而非种类接替 (speciessequence)。与历史调查资料相比 ,1 998— 1 999年的观测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由硅藻占绝对优势逐渐转变为硅藻 甲藻共存为主的群落。甲藻的占优以及绿藻在特定时期的普遍出现反映了渤海海区营养盐结构比例变化对海区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氮 /磷比率的增加和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动力学 渤海 粒级结构 赤潮 甲藻 硅藻
下载PDF
硅钢中析出物的尺寸分布以及体积分数的测定 被引量:34
2
作者 马红旭 李友国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8-330,389,共4页
本文利用萃取复型技术研究了硅钢中析出物的尺寸分布规律以及其体积分数测定的方法。设计了用来分析电镜照片并给出析出物尺寸分布直方图的WoodPecker程序 ,结果表明硅钢中析出物尺寸符合Weibull分布规律 ,McCall
关键词 测定 硅钢 析出物 尺寸分布 体积分数 萃取复型技术 Weibull分布规律
下载PDF
浮游植物粒级研究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1 位作者 钟华 张利永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7-924,共8页
基于 2 0 0 1年 8月胶州湾浮游植物综合调查资料 ,对显微测量粒径分析法、叶绿素 a粒级分离法、电子粒度分析仪法这 3种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比较 ,以期为较准确研究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发现 ,当调查区内优... 基于 2 0 0 1年 8月胶州湾浮游植物综合调查资料 ,对显微测量粒径分析法、叶绿素 a粒级分离法、电子粒度分析仪法这 3种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比较 ,以期为较准确研究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发现 ,当调查区内优势种为小细胞种类的链状群体时 ,使用叶绿素 a粒级分离、电子粒度分析仪法区分粒径的结果会低估小细胞的种类。用显微测量粒径分析法 ,测量出各种类的粒径参数 ,可以较准确地推算出浮游植物群落粒级结构。这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粒级结构分析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粒级结构 显微测量粒径分析法 叶绿素a粒级分离法 电子粒度分析仪法 链状群体
下载PDF
沙尘天气下大沙粒对放电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邓鹤鸣 何正浩 +3 位作者 马军 许宇航 朱路 郭润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6-1252,共7页
沙尘暴过境产生电荷分离,形成风沙电场,干扰着无线电通讯,并在导线上产生高电位,可能直接导致电力系统外绝缘失效,影响着沙尘环境地区输电的发展。为研究沙尘中大粒径对放电过程的影响,利用石英砂来模拟沙尘暴天气,在测定模拟沙尘的粒... 沙尘暴过境产生电荷分离,形成风沙电场,干扰着无线电通讯,并在导线上产生高电位,可能直接导致电力系统外绝缘失效,影响着沙尘环境地区输电的发展。为研究沙尘中大粒径对放电过程的影响,利用石英砂来模拟沙尘暴天气,在测定模拟沙尘的粒径和体积分数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空气与沙尘中的击穿电压、放电路径对沙尘与空气的选择概率,并分析了大沙粒对伏秒特性和放电通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粒径较大(直径>100μm)的沙粒对放电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当粒径>2 mm时,这种作用不是很明显;2)粗沙比细沙击穿的平均时间要长,且击穿时间较为分散;3)粗沙中的放电通道相对较宽。经分析认为沙尘表面光电离、沙尘中电场畸变等作用是大沙粒有利于放电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粒径 体积分数 路径 流注 放电
下载PDF
TC4钛合金高温变形时的微观组织演变(英文) 被引量:25
5
作者 罗皎 李淼泉 于卫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23-1328,共6页
基于TC4钛合金压缩变形时的微观组织观察和定量金相实验,研究了变形工艺参数(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对微观组织演变和组织参数(初生α相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α+β两相区,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晶粒尺... 基于TC4钛合金压缩变形时的微观组织观察和定量金相实验,研究了变形工艺参数(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对微观组织演变和组织参数(初生α相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α+β两相区,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晶粒尺寸呈波浪状变化,初生α相逐渐减少;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初生α相形貌由等轴状转变为长条状,微观组织参数的变化规律与温度有关,当变形温度高于1203K时,初生α相晶粒尺寸逐渐减小,而低于1203K时,初生α相晶粒尺寸呈波浪状变化。当变形温度高于1223K时,初生α相体积分数呈波浪状变化,而低于1223K时,初生α相体积分数逐渐减小;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二次α相逐渐减少,初生α相晶粒尺寸呈先减小后略有增大的趋势,而初生α相体积分数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高温变形 晶粒尺寸 体积分数
原文传递
东、黄海典型海区分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周日波动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6
6
作者 林丽贞 陈纪新 +2 位作者 刘媛 曹振锐 黄邦钦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2-350,共9页
本文分析了东、黄海典型海区3个测站在2000~2003年间4个航次的叶绿素a周日变动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地理环境、水文特征以及季节差异,各海区叶绿素a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变动特点.在东海陆架区,日变化上表层各粒级主要以半日周期为主,受... 本文分析了东、黄海典型海区3个测站在2000~2003年间4个航次的叶绿素a周日变动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地理环境、水文特征以及季节差异,各海区叶绿素a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变动特点.在东海陆架区,日变化上表层各粒级主要以半日周期为主,受黑潮入侵程度不同而略有变化;长江口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各粒级的日变化同潮汐的涨落相对应,主要为半日周期;黄海中部海区叶绿素a尤其是NANO级浮游植物在周日变化上以全日周期为主,受黄海冷水团强弱不同而不同.本文进一步应用渐近回归初步分析了多种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周日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 周日变化 叶绿素A 分粒级 控制因子 东海 黄海
下载PDF
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粒级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I.浮游植物粒级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1 位作者 张晨 钟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对1998年9月和1999年4月在渤海(37°~41°N,117 5°~122 5°E)进行的两次生态系统综合外业调查,对蓬莱、长岛两地进行15个月的连续资料监测,对渤海调查区浮游植物粒级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昼夜变化和周年变... 对1998年9月和1999年4月在渤海(37°~41°N,117 5°~122 5°E)进行的两次生态系统综合外业调查,对蓬莱、长岛两地进行15个月的连续资料监测,对渤海调查区浮游植物粒级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昼夜变化和周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主要以小型浮游植物为主,然后依次为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春季主要以微型浮游植物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小型浮游植物,微微型浮游植物占比例最低.1998年秋季对断面1,2浮游植物粒级组分的垂直分布研究表明,在不同海区(调查区西部、南部、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峡)的不同水层,浮游植物粒级生物量的分布有明显差异.潮汐对浮游植物粒级生物量的周日变化影响较大.蓬莱、长岛两地的连续调查资料表明,浮游植物各粒级组分除微微型浮游植物外1a有两个峰.网采浮游植物在4和7月有高峰,4月是主峰;小型网采浮游植物在6和11月有高峰,6月是主峰;微型浮游植物在4和11月有高峰,两峰值接近;微微型浮游植物在9月有高峰.调查区与其他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粒级组分比较,表明小型浮游植物所占比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浮游植物 粒级生物量 叶绿素A 周年变化
下载PDF
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及碳流途径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邦钦 洪华生 +3 位作者 王大志 林学举 张钒 刘媛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30,共8页
本文研究了 1 997年 8月、1 998年 2~ 3月、8月和 1 999年 8月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组成、各粒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变动 (包括年际变动 )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微型 (简称NANO)和微微型浮游植物 (简称... 本文研究了 1 997年 8月、1 998年 2~ 3月、8月和 1 999年 8月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组成、各粒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变动 (包括年际变动 )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微型 (简称NANO)和微微型浮游植物 (简称PICO)占优势 ,贡献率分别达 3 4 %~ 48%、3 4 %~ 40 %,小型浮游植物 (简称MI CRO)仅占 1 2 %~ 2 7%.粒级组成和各粒级生物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如1 997年夏季三种粒级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其它年份 ,PICO和MICRO组份呈 1 998年夏季高于 1 997年和 1 999年夏季 ,而NANO组份则呈 1 998年夏季低于1 997年和 1 999年夏季 .PICO组份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最大 ,达 45%~ 50 %,而NANO和MICRO组份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相近 ,为 1 9%~ 3 2 %;PICO组份的同化系数明显高于NANO和MICRO组份 .初步分析了初级生产的碳流途径 ,表明台湾海峡初级生产的碳将有 2 5%经异养细菌的“二次”生产而进入微食物环 ,3 6%通过原生动物 (主要是异养鞭毛虫 )摄食“打包”作用后进入微食物环 ,即近 60 %的初级生产的碳经微食物环的两个起点分别进入微食物环 ,表明微型生物食物网在该海域生源有机碳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碳流途径 微食物环 粒级结构 台湾海峡 初级生产力 生物量
下载PDF
采矿业污染河流底泥及河漫滩沉积物的粒径组成与砷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蹇丽 黄泽春 +1 位作者 刘永轩 杨子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62-1870,共9页
采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刁江底泥和河漫滩沉积物中砷的形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沉积物粒径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刁江流域底泥和河漫滩沉积物中As含量分布存在差异,底泥中As主要赋存在63~170μm粒级颗粒中,河漫滩沉积物中As主要赋存在<63μ... 采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刁江底泥和河漫滩沉积物中砷的形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沉积物粒径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刁江流域底泥和河漫滩沉积物中As含量分布存在差异,底泥中As主要赋存在63~170μm粒级颗粒中,河漫滩沉积物中As主要赋存在<63μm粒级颗粒中.底泥和河漫滩沉积物中砷主要以铁合态、钙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且残渣态比例相对较高,表现出典型的尾砂污染特征.底泥中残渣态砷(Res-As)组成比例总体较高,主要赋存在63~170μm粒级颗粒中,而洪水水位河漫滩沉积物中Res-As组成比例相对较低,这与不同沉积物中硫化态砷的氧化反应差异有关.对于中下游河段,底泥和中水水位河漫滩沉积物中Res-As总体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铁合态砷(Fe-As)组成比例的分布与Res-As呈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 底泥 中水水位 洪水水位 砷形态分级 粒级
原文传递
MODELING O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N MICROALLOYED STEEL DURING HOT FORGING PROCESS 被引量:15
10
作者 J. Wang J. Chen Z. Zhao X.Y. Ruan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9-286,共8页
The microstractural evolution of microalloyed steel during hot forging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ed fraction was described by modifying Avrami's equation,... The microstractural evolution of microalloyed steel during hot forging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ed fraction was described by modifying Avrami's equation, the parameters of which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 hit compression tests. Double hit compress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model the equation describing the static recrystallized fraction, and the obtained predicted valu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Austenitic grain growth was modeled as: Dinc^5 = D0^5 + 1.6 × 10^32t·exp ( -716870/RT ) using isothermal tests. Furthermore, an equation describing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ed grain size was given as Ddyn=3771·Z^-0.2. The models o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ot for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alloyed forging steel flow stress recrystallized fraction grain size
下载PDF
用稳定同位素方法探讨大气颗粒物中硫的来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广深 洪业汤 +1 位作者 朴河春 曾毅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26-429,共4页
以五级撞击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贵阳城、郊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全硫同位素组成,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大气颗粒物中硫的来源,同时初步查明了贵阳城、郊大气颗粒物全硫同位素组成在时间和粒径上的变化趋势:(... 以五级撞击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贵阳城、郊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全硫同位素组成,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大气颗粒物中硫的来源,同时初步查明了贵阳城、郊大气颗粒物全硫同位素组成在时间和粒径上的变化趋势:(1)大气颗粒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随粒径变小而减小。说明伴随粒径变小,颗粒物中硫的来源趋向简单,硫越来越多地由气相硫转化而来。(2)春季样品各级颗粒物的δ34S值有低于夏季的趋势。这反映出,燃煤排放的SO2通量与生物源硫化物通量在时间上的消长关系是控制颗粒物中硫的来源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颗粒物 稳定同位素法
下载PDF
低阶煤可浮性及浮选速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安茂燕 焦小莉 +2 位作者 周璐 王茜 赵锐先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针对低阶煤浮选困难的问题,采用煤质分析和筛分试验研究了低阶煤的可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低阶煤浮选速度试验,并利用试验结果对低阶煤的浮选速率模型进行曲线拟合,经过MATLAB数值计算建立了最终的浮选速率模型。煤泥可浮性试验表明:... 针对低阶煤浮选困难的问题,采用煤质分析和筛分试验研究了低阶煤的可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低阶煤浮选速度试验,并利用试验结果对低阶煤的浮选速率模型进行曲线拟合,经过MATLAB数值计算建立了最终的浮选速率模型。煤泥可浮性试验表明:低阶煤中挥发分、水分和O含量较高,亲水性强,可浮性很差。浮选速度试验表明,随着浮选时间的增加,精煤产率逐渐升高,尾煤产率逐渐降低,当精煤灰分为11.50%时,精煤产率仅为34.46%,尾煤产率高达65.54%,尾煤灰分仅为19.95%;2种浮选速率模型中,一级矩形分布模型计算误差较小,且相关系数平方R2更接近1,达到了很高的拟合精度,因此一级矩形分布模型是低阶煤最合适的浮选速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可浮性 表面性质 粒度组成 浮选速率模型 浮选动力学
下载PDF
氟碳铈矿粗细分选新工艺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芳积 曾兴兰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2-485,共4页
依据稀土矿石粒度特征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研究了矿粒群间各矿物可选性差异 ,应用粗细分选技术和物理选矿与化学选矿相结合的方法回收氟碳铈稀土矿。粗粒矿群中的氟碳铈稀土用重选方法回收 ,中粒矿群中的氟碳铈稀土用磁选方法回收 ,微... 依据稀土矿石粒度特征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研究了矿粒群间各矿物可选性差异 ,应用粗细分选技术和物理选矿与化学选矿相结合的方法回收氟碳铈稀土矿。粗粒矿群中的氟碳铈稀土用重选方法回收 ,中粒矿群中的氟碳铈稀土用磁选方法回收 ,微细粒矿群中的氟碳铈稀土用浮选方法回收 ,此方法用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的选矿可获得REO =62 %~ 70 % ,稀土总回收率 80 %~ 85 %的优质稀土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铈矿 粗细分选 稀土
下载PDF
微生物群落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及耕作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维 蒋先军 +2 位作者 胡宇 罗红燕 张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135,共5页
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以及耕作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和真菌主要分布在粒级〈0.053mm的粉砂与粘粒组分中,而在各粒级团聚体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放线茵主要分布在粒级为0.053~0.2mm的土壤微小团聚体中... 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以及耕作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和真菌主要分布在粒级〈0.053mm的粉砂与粘粒组分中,而在各粒级团聚体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放线茵主要分布在粒级为0.053~0.2mm的土壤微小团聚体中,在其它各粒级团聚体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研究认为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在土壤团聚体中的数量分布受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细菌、真菌、放线茵都主要分布于小粒级的土壤组分中.垄作免耕稻田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微生物的分布模式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粒级 土壤肥力 耕作
下载PDF
土壤含水率及物理性砂粒含量对风蚀模数影响的风洞模拟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沛义 妥德宝 +4 位作者 李焕春 段玉 康暄 弓钦 张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88-195,共8页
为了探究土壤含水率及物理性砂粒含量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在室内风洞中在5、6、9、12、15和18m/s风速下对不同含水率(0,1%,2%,3%,4%,5%,6%,7%,8%,9%和10%)的7种土壤(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的分别为20%、30%、40%、50%、60%、70%和80%)进... 为了探究土壤含水率及物理性砂粒含量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在室内风洞中在5、6、9、12、15和18m/s风速下对不同含水率(0,1%,2%,3%,4%,5%,6%,7%,8%,9%和10%)的7种土壤(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的分别为20%、30%、40%、50%、60%、70%和80%)进行了10min吹蚀,在风洞轴线距出口1.2m处放置旋风式集沙仪分别测定垂直方向上10个不同高度的风蚀物收集量(高度分别为20、60、120、180、240、300、400、500、600和700mm),并利用MATLAB7.4.0(R2007)软件采用3次样条插值拟合法对旋风式集沙仪不同高度的风蚀物收集量进行积分,通过换算计算土壤风蚀模数E。结果表明,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低于40%的土壤在各种水分条件下集沙仪不同高度风蚀物收集量均很小。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20%时,风蚀物收集量在空间上符合指数函数变化规律;20%<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40%风蚀物收集量在空间上利用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拟合相关性均很好,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高于40%后,风蚀物收集量在空间上呈现幂函数曲线变化规律。9m/s风速基本上是风蚀物空间动态发生变化的临界点;低于临界风速,风蚀物收集量与高度符合指数曲线变化规律;高于临界风速,二者符合幂函数曲线变化规律。集沙仪不同高度的总输沙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二者符合指数曲线变化关系。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低于40%的土壤,不会有风蚀现象发生;当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大于40%后,土壤容易发生风蚀,而且风蚀程度随物理性砂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尤其当土壤含水率低于3%时,极易发生风蚀。风速越大土壤风蚀模数越大,风蚀模数与风速按照指数曲线规律进行变化。阴山北麓旱作区冬春季节土壤地表含水率一般维持在3%~4%,土壤的物理性砂粒质量分数基本在50%~80%;单纯从土壤水分和土壤物理性砂粒含量考虑,阴山北麓旱作区大部分地区是沙尘暴的发生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砂粒 风洞 风蚀模数 粒级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及固碳能力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傅明珠 王宗灵 +4 位作者 李艳 李瑞香 吕瑞华 孙萍 夏滨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根据2006年3月—2007年2月逐月对胶州湾浮游植物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海湾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粒级结构特征以及碳流途径,计算了胶州湾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量以及其对富营养化物质氮、磷的净化能力。结果... 根据2006年3月—2007年2月逐月对胶州湾浮游植物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海湾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粒级结构特征以及碳流途径,计算了胶州湾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量以及其对富营养化物质氮、磷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胶州湾的初级生产力平均为408.8 mgC.m-2d-1,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对总初级生产的贡献率最高(42.14%),小型浮游植物(Microphytoplankton)和微型浮游植物(Nanophytoplankton)贡献率相当(分别为27.81%和30.03%);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超过50%通过微食物环再向高营养级传递并入经典食物链,微食物环在胶州湾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胶州湾海域每年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量为52 809.1 tC,按照Redfield比值(C∶N∶P=106∶16∶1)每年吸收N和P的量值分别为9 299.7 t和1 287.0 t,浮游植物对大气CO2的吸收及对富营养化物质的净化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粒级结构 固碳能力 胶州湾
下载PDF
浆体管道输送临界流速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安 曹书荣 +2 位作者 刘宏波 孙伟 卢勇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全面深入分析了大量物料浆体的试验与运行数据,从物料特性与浆体紊动强度两个重要因素分析浆体浓度对管道临界流速的影响,基于能量守恒提出了合理、实用的浆体管道输送临界流速公式。
关键词 临界流速 管道输送 粒级组成 紊动强度
下载PDF
贵阳城、郊近地面大气颗粒物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广深 洪业汤 +1 位作者 朴河春 曾毅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3-357,共5页
以五级撞击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贵阳市城、郊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全硫同位素组成,初步查明了贵阳市城、郊大气颗粒物全硫同位素组成在时空和粒径上的变化趋势:①大气颗粒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随粒径变... 以五级撞击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贵阳市城、郊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全硫同位素组成,初步查明了贵阳市城、郊大气颗粒物全硫同位素组成在时空和粒径上的变化趋势:①大气颗粒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随粒径变小而减小;②城区样品各级颗粒物的δ34S值有低于郊区的趋势。大气颗粒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是追踪酸雨的物质来源、评估甲硫、二甲硫等反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等工作的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硫同位素组成 分级 气溶胶
下载PDF
热带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溶解性有机氮的组成与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吉恒宽 吴月颖 +3 位作者 符佩娇 解钰 吴蔚东 吴治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535,共11页
溶解态有机氮(DON)是土壤中活跃的氮库,其生态环境行为与它的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密切相关。为评估热带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不同粒径中土壤溶解性有机氮组成特征的影响,从水稻田、橡胶园、菜园和果园采集土壤样品,通过一系列微滤和... 溶解态有机氮(DON)是土壤中活跃的氮库,其生态环境行为与它的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密切相关。为评估热带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不同粒径中土壤溶解性有机氮组成特征的影响,从水稻田、橡胶园、菜园和果园采集土壤样品,通过一系列微滤和超滤(0.7,0.45,0.2,0.1μm,100,10,1 kDa)对土壤溶解性有机氮分级,并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滤液中溶解态有机氮、无机氮的含量及荧光组分和有机官能团特征。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DON值的范围为5.25-10.88 mg·kg^-1,其大小顺序为水稻>菜园>果树>橡胶,且DON与溶解性总氮(DTN)的比值范围为26.08%-67.11%,其中橡胶土最高,水稻土最低;不同粒径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N主要集中在<100 kDa的粒径中,其值范围为4.85-9.48 mg·kg^-1,占全量的85.89%-92.41%。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及平行因子分析表明,4种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DON含有两种类腐殖质组分及一种类蛋白质组分,且以类腐殖质组分为主,占比54.00%-77.67%;类蛋白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敏感,且随着粒径的减小,类蛋白组分占比增加,在<1 kDa组分中比例最高。红外光谱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DON主要在6个位置有相似的吸收峰,包含3410 cm^-1、1636 cm^-1、1402 cm^-1、1138-1035 cm^-1、673 cm^-1、602 cm^-1,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各吸收峰的透光度不同,强度最大的吸收来自游离的胺类N-H伸缩振动;水稻、菜园土壤DON芳香物质含量较高,结构较复杂。了解DON的组成与粒径分布对土地利用的响应,对进一步研究其生态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滨海区 溶解性有机氮 土地利用类型 粒径分布
下载PDF
LaBr_3:Ce(5%)闪烁探测器的MC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苏秀彬 刘义保 +3 位作者 刘洋 杨波 魏强林 张煜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15-1219,共5页
近年来一种采用LaBr3:Ce晶体的闪烁探测器被研发出来,这种新型探测器比NaI(Tl)探测器具有更高的能量分辨率,在662 keV大约为3%。利用蒙特卡罗通用程序MCNP4C分别模拟计算了LaBr3:Ce晶体和NaI(Tl)晶体的γ能谱,模拟能谱与相应的实验测量... 近年来一种采用LaBr3:Ce晶体的闪烁探测器被研发出来,这种新型探测器比NaI(Tl)探测器具有更高的能量分辨率,在662 keV大约为3%。利用蒙特卡罗通用程序MCNP4C分别模拟计算了LaBr3:Ce晶体和NaI(Tl)晶体的γ能谱,模拟能谱与相应的实验测量能谱符合很好。研究还发现晶体尺寸大小对能量分辨率没有影响,能量分辨率不随晶体体积的增加而提高。同样晶体尺寸下通过模拟探测不同入射能量γ射线的峰总比R(E)计算值与NaI(Tl)晶体的模拟值和实验值比较发现,LaBr3:Ce晶体对中高能量γ射线的探测效率较高,而在较低能量时探测效率低于NaI(Tl)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r3:Ce(5%)闪烁探测器 蒙特卡罗方法 能量分辨率 晶体尺寸 峰总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