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结构碳纳米管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增富 罗国华 +3 位作者 范壮军 项荣 周丽 魏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研究了单壁、多壁碳纳米管(聚团状、阵列状)以及未纯化与纯化后碳纳米管在2~18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吸收性能.通过测定不同结构碳纳米管粉体的介电常数以及磁导率,得到损耗因子及衰减常数大小顺序为:阵列状多壁碳纳米管>原生聚团状多... 研究了单壁、多壁碳纳米管(聚团状、阵列状)以及未纯化与纯化后碳纳米管在2~18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吸收性能.通过测定不同结构碳纳米管粉体的介电常数以及磁导率,得到损耗因子及衰减常数大小顺序为:阵列状多壁碳纳米管>原生聚团状多壁碳纳米管>纯化聚团状多壁碳纳米管>原生单壁碳纳米管>纯化后单壁碳纳米管.相比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衰减常数随频率变化较小,且具有较宽的吸收峰.模拟计算和实验测试结果都表明,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磁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多壁碳纳米管 电磁波吸收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的高灵敏纳米碳纤维电极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荣生 肖华 +3 位作者 黄卫华 童华 王宗礼 程介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8-810,共3页
碳纳米管已被应用于电极材料, 但未得到良好的电化学伏安行为[1]; 且由于碳纳米管的直径很小(几到数十纳米), 制作单根的碳纳米管电极非常困难, 难以实际应用.碳纳米管用于修饰电极已得到更多重视[2~4], 但都在常规尺寸(毫米级)的... 碳纳米管已被应用于电极材料, 但未得到良好的电化学伏安行为[1]; 且由于碳纳米管的直径很小(几到数十纳米), 制作单根的碳纳米管电极非常困难, 难以实际应用.碳纳米管用于修饰电极已得到更多重视[2~4], 但都在常规尺寸(毫米级)的电极上进行, 这样的电极不适于在生物微环境和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纳米碳纤维电极 生物微环境分析 微电极伏安法 电化学分析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的场发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兆祥 侯士敏 +6 位作者 赵兴钰 张浩 孙建平 刘惟敏 薛增泉 施祖进 顾镇南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34-438,共5页
利用场发射显微镜 (FEM)和四极质谱计分别研究了经过热处理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场发射图像和热处理过程中样品脱附的残气质谱 .当热处理温度达到 10 0 0℃左右时得到了单壁碳纳米管的场发射像 ,此像可能是顶端开口的单根 (16 ,0 )锯齿形单... 利用场发射显微镜 (FEM)和四极质谱计分别研究了经过热处理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场发射图像和热处理过程中样品脱附的残气质谱 .当热处理温度达到 10 0 0℃左右时得到了单壁碳纳米管的场发射像 ,此像可能是顶端开口的单根 (16 ,0 )锯齿形单壁碳纳米管的具有原子可分辨的场发射图像 .四极质谱分析结果表明 ,在此温度范围W针尖晶粒间隙中有O原子和C原子释放出来 .它们对单壁碳纳米管顶端的修饰是我们能观察到这些碳纳米管场发射像的可能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SWCNTS 场发射显微镜 FEM 四极质谱 场发射图像 热处理过程
原文传递
单壁碳纳米管材料对水稻幼苗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7
4
作者 袁刚强 龚继来 曾光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43-4149,共7页
随着碳纳米管材料(CNTs)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大气、水和土壤环境中,从而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为明确进入水环境中的碳纳米管材料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危险,本实验采用水培法,研究了... 随着碳纳米管材料(CNTs)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大气、水和土壤环境中,从而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为明确进入水环境中的碳纳米管材料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危险,本实验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0、20、40mg·L^(-1))的单壁碳纳米管材料(SWCNTs)对萌发期内水稻的发芽率、根长耐性指数和幼苗生长期内水稻的鲜重、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以及单壁碳纳米管材料在水稻根部的累积.结果表明,在萌发期,胁迫处理4 d后,与对照相比,10、20、40 mg·L-1SWCNTs处理组对水稻发芽率没有任何抑制作用,但会延迟种子的发芽时间;水稻根长耐性指数随着单壁碳纳米管材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幼苗生长期,胁迫处理30 d后,与对照相比,水稻鲜重随着单壁碳纳米管材料浓度的增加而分别下降14.2%、21.0%和38.8%;与此相类似,水稻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单壁碳纳米管材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另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TEM)发现,SWCNTs颗粒分布在水稻幼苗根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中.SWCNTs对水稻生长起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SWCNTs) 水稻 鲜重 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 抑制
原文传递
铂粒子修饰单壁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膜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喆 朱赞赞 力虎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49-1154,共6页
在溶有单壁碳纳米管(SWNTs)的苯胺溶液中,通过电化学共聚合法成功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SWNT)/聚苯胺(PANI)复合膜.用电沉积法将铂沉积到SWNT/PANI复合膜上.样品的成分和形貌分别用XRD和SEM表征.四探针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的研究表明被PANI... 在溶有单壁碳纳米管(SWNTs)的苯胺溶液中,通过电化学共聚合法成功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SWNT)/聚苯胺(PANI)复合膜.用电沉积法将铂沉积到SWNT/PANI复合膜上.样品的成分和形貌分别用XRD和SEM表征.四探针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的研究表明被PANI包裹的SWNTs整齐地排列在复合膜中,从而提高了复合膜的电导率,促进了电荷转移.循环伏安(CV)说明Pt修饰的SWNT/PANI复合膜对于甲醛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SWNT/PANI复合膜是一种非常好的催化剂载体,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聚苯胺 复合膜 电催化甲醛 电化学活性
下载PDF
甘氨酸在纳米碳管中的吸附及性质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郭玉宝 杨儒 +1 位作者 曹维良 张敬畅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7-442,共6页
采用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甘氨酸分子在单壁纳米碳管中的吸附和扩散行为 ,并对甘氨酸分子在纳米碳管中的构象和能量进行了优化 .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甘氨酸在纳米碳管中的构象发生了伸缩和扭转 ,这种构象的改变将会导致氨... 采用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甘氨酸分子在单壁纳米碳管中的吸附和扩散行为 ,并对甘氨酸分子在纳米碳管中的构象和能量进行了优化 .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甘氨酸在纳米碳管中的构象发生了伸缩和扭转 ,这种构象的改变将会导致氨基酸生物性能的改变 ;纳米碳管对氨基酸分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其中纳米碳管和甘氨酸分子之间的π -π相互作用增加了纳米碳管对氨基酸的吸附能 .模拟过程中氨基酸分子和纳米碳管之间的运动会保持很强的协同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单壁纳米碳管 吸附 分子模拟
下载PDF
B(N)掺杂单壁碳纳米管的Al原子吸附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昆鹏 师春生 +1 位作者 赵乃勤 杜希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833-7840,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对未掺杂、掺B、掺N的碳纳米管(CNT)不同位置上Al原子的吸附进行了几何优化,计算了吸附Al、掺杂前后CNT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电荷布居数和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掺B使...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对未掺杂、掺B、掺N的碳纳米管(CNT)不同位置上Al原子的吸附进行了几何优化,计算了吸附Al、掺杂前后CNT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电荷布居数和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掺B使CNT形成缺电子状态,利于具有自由电子的Al原子的吸附结合,可显著提高Al在金属性的(5,5)CNT和半导性的(8,0)CNT外壁的吸附能;掺杂N形成多电子状态,在费米能级附近半满的施主能级也利于填充Al的价电子,改善Al在(5,5)CNT和(8,0)CNT外壁的吸附结合性.掺B提高了Al与CNT的离子性键结合,掺N提高了Al与CNT的共价性键结合,均改善了CNT外壁Al原子的吸附,此种方法有望改善Al基体和CNT之间的界面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单壁碳纳米管 B(N)掺杂 Al原子吸附
原文传递
用场发射显微镜研究单壁碳纳米管场发射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建平 张兆祥 +5 位作者 侯士敏 赵兴钰 施祖进 顾镇南 刘惟敏 薛增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805-1809,共5页
利用场发射显微镜在小于 4 0× 10 - 7Pa压强条件下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微束在不同温度加热除气后的场发射变化 ,得出随着除气温度的升高 ,碳纳米管逸出功经历了从大到小再变大的变化过程 .在清洁态 (10 0 0℃除气 )对应有最小的逸出... 利用场发射显微镜在小于 4 0× 10 - 7Pa压强条件下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微束在不同温度加热除气后的场发射变化 ,得出随着除气温度的升高 ,碳纳米管逸出功经历了从大到小再变大的变化过程 .在清洁态 (10 0 0℃除气 )对应有最小的逸出功 ,此时场发射图像显示出一定的细致结构 .继续升高温度 ,碳纳米管发生塌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发射 场发射显微镜 单壁碳纳米管 逸出功
原文传递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Nafion/铜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多巴胺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翠忠 王丽伟 +2 位作者 卢永课 郑广进 彭金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3-1269,共7页
通过电沉积金属铜于单壁碳纳米管(SWNTs)/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经济且制备简单的多巴胺传感器。该纳米材料的形貌和成分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表征。不同扫速和p H条件下,以其修饰玻碳电极构建的电化学体系受吸附控制。多巴... 通过电沉积金属铜于单壁碳纳米管(SWNTs)/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经济且制备简单的多巴胺传感器。该纳米材料的形貌和成分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表征。不同扫速和p H条件下,以其修饰玻碳电极构建的电化学体系受吸附控制。多巴胺在该电极表面的反应机理为两电子双质子的过程,电荷转移系数α=0.6,电子转移数n=2.67,异相电子转移速率ks=1.38 s^(-1)。在优化条件下,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多巴胺的线性方程为I_(pa)(μA)=-0.054c(μmol/L)-3.82(R^2=0.9988),线性范围5~100μmol/L,检出限为0.014μmol/L(S/N=3)。此传感器制备简单、成本低、灵敏性高、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检测人尿液中多巴胺的回收率为96.5%~100.4%,相对标准偏差为1.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多巴胺 纳米铜 全氟化磺酸酯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的CVD合成及管径分布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忠 陈言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18-722,共5页
甲烷在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的 Fe、Co、Ni、Ru等催化剂上于850℃分解并生成直径为 0.8~5 nm的单壁碳纳米管.预先将催化剂在1100℃焙烧,能够减少产物中无定形碳的生成.拉曼光谱结果表明,由该法制备的碳纳米管... 甲烷在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的 Fe、Co、Ni、Ru等催化剂上于850℃分解并生成直径为 0.8~5 nm的单壁碳纳米管.预先将催化剂在1100℃焙烧,能够减少产物中无定形碳的生成.拉曼光谱结果表明,由该法制备的碳纳米管的管径分布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较低温度有利于较小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的生成和较好的管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 RAMAN光谱 管径分布 合成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聚吡咯-单壁碳纳米管导电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董丽攀 李政 +3 位作者 王福迎 丁英杰 巩继贤 张健飞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3-729,共7页
为了获得柔性高电导率导电材料,以细菌纤维素(BC)、吡咯(Py)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黏合剂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原位氧化聚合和真空过滤法制备了BC@聚Py-SWCNTs(BC@PPySWCNTs)新型导电膜。通过SEM、FTIR对BC@PPy-SWC... 为了获得柔性高电导率导电材料,以细菌纤维素(BC)、吡咯(Py)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黏合剂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原位氧化聚合和真空过滤法制备了BC@聚Py-SWCNTs(BC@PPySWCNTs)新型导电膜。通过SEM、FTIR对BC@PPy-SWCNTs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研究了BC@PPy-SWCNTs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SWCNTs添加量为4.7%(质量比)时,BC@PPy-SWCNTs复合膜的电导率可达到6.42S·cm-1,相比BC@PPy有了很大提高,在充电电流为5mA·cm^(-2)时,其面积电容可达到0.53F·cm^(-2),其能量密度达0.036mWh·cm^(-2),功率密度达到1.75mW·cm^(-2)。BC@PPy-SWCNTs膜拓宽了电极材料的种类,有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池及传感器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聚吡咯 单壁碳纳米管 电极复合材料膜 电导率 面积电容
原文传递
以煤为碳源直流电弧法制备单壁纳米碳管绳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宗彬 邱介山 +2 位作者 王同华 李永峰 周颖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太西无烟煤为碳源,以稀土氧化物La2O3和过渡金属Ni为催化剂制备复合的煤基炭棒,采用直流电弧放电技术,成功实现了单壁纳米碳管绳的批量制备。用TEM和Raman光谱技术对纳米碳管绳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太西煤是制备单壁纳米碳... 以太西无烟煤为碳源,以稀土氧化物La2O3和过渡金属Ni为催化剂制备复合的煤基炭棒,采用直流电弧放电技术,成功实现了单壁纳米碳管绳的批量制备。用TEM和Raman光谱技术对纳米碳管绳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太西煤是制备单壁纳米碳管的合适碳源;电弧放电得到的煤基单壁纳米碳管的直径分布在2.01nm^1.80nm之间;双金属催化剂Ni-La在单壁纳米碳管的形成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其催化活性优于其中的单一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纳米碳管 电弧放电 TEM RAMAN
下载PDF
可降解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蓉 王贤保 +3 位作者 陈蓉 郑晗 胡华亭 刘芳鸣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利用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成功地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其降解性和热稳定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Raman光谱、热失重分析(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证明乙二醇功能化的单壁碳纳米管能够参与丙交酯的开环聚合... 利用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成功地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其降解性和热稳定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Raman光谱、热失重分析(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证明乙二醇功能化的单壁碳纳米管能够参与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并在碳纳米管侧壁成功接枝聚乳酸链,得到的复合材料在碱性溶液中容易降解。差示热分析(DSC)表明,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纯聚乳酸相比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聚乳酸 复合材料 开环聚合反应
原文传递
Pd/SWNTs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优明 王志永 +1 位作者 施祖进 顾镇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5-828,共4页
利用单壁碳纳米管(SWNTs)自身的还原性,将PdCl2溶液中的Pd2+直接还原成金属Pd负载在SWNTs表面上,制备了具有良好催化性能的Pd/SWNTs负载型催化剂.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对Pd/SWNTs进... 利用单壁碳纳米管(SWNTs)自身的还原性,将PdCl2溶液中的Pd2+直接还原成金属Pd负载在SWNTs表面上,制备了具有良好催化性能的Pd/SWNTs负载型催化剂.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对Pd/SWNTs进行了表征,并利用Suzuki反应对Pd/SWNTs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用SWNTs与12mmol·L-1的PdCl2的水溶液直接作用,得到Pd/SWNTs催化材料的Pd负载量达到14.13%(w,质量分数),颗粒分散均匀,粒径小(2nm左右),与SWNTs结合紧密;用经过H2还原的Pd/SWNTs作催化剂,在90℃下进行Suzuki反应,30min后反应就基本完成,其联苯的产率达到98.10%,催化活性较高,可望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负载 PD 催化性能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导电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国建 赵兰洁 苏楠楠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2,共5页
基于聚合物乳液法,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在阿拉伯树胶溶液中经过超声波振荡剥离后,与聚合物乳液直接混合,然后在室温下成膜,制备出了电渗流阈值为0.03%的SWCNTs-苯丙乳液复合导电薄膜,研究了SWCNTs在聚合物中形成导电网络的过程。TEM... 基于聚合物乳液法,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在阿拉伯树胶溶液中经过超声波振荡剥离后,与聚合物乳液直接混合,然后在室温下成膜,制备出了电渗流阈值为0.03%的SWCNTs-苯丙乳液复合导电薄膜,研究了SWCNTs在聚合物中形成导电网络的过程。TEM观察表明:在超声波和阿拉伯树胶溶液的共同作用下,单壁碳纳米管首先由束状被剥离成单根;进一步作用后其表面被缠绕包覆了一层阿拉伯树胶分子;添加其到聚合物乳液中,当添加量达到渗流阈值时,在聚合物乳液的成膜过程中SWCNTs会互相连接形成导电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阿拉伯树胶 苯丙乳液 复合薄膜 电渗流阈值
下载PDF
肿瘤生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魏继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7-901,共5页
癌症患者急需新型、高效的治疗手段。课题组前期研究集中在包括溶瘤病毒和免疫治疗在内的肿瘤生物治疗,并且首次探明了病毒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和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溶瘤麻疹病毒减毒疫苗株的... 癌症患者急需新型、高效的治疗手段。课题组前期研究集中在包括溶瘤病毒和免疫治疗在内的肿瘤生物治疗,并且首次探明了病毒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和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溶瘤麻疹病毒减毒疫苗株的溶瘤作用主要是由细胞坏死介导,而非以前研究所认为的细胞凋亡。同时,研究探明了线粒体自噬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转变过程中所起到重要的作用。上述新的发现对于溶瘤免疫治疗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文中就溶瘤病毒与细胞自噬研究进展、免疫诱导三磷酸小干扰RNA研究进展、谷氨酰胺酶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纳米材料在对抗肿瘤耐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溶瘤病毒 免疫治疗 自噬 肿瘤代谢 免疫诱导小干扰RNA 纳米碳管 光声效应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雪钦 杨向莹 +7 位作者 高静 梁爽 康西西 张岩 王小晋 许美玲 王静 张捷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31,共7页
综合归纳了有机荧光分子、量子点、稀土配合物及单壁碳纳米管共4类重要近红外荧光标记探针的性质、特征,及其在光学性能改进、信号增强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分析评述了其在环境污染物及临床诊断标志分子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展望了基于该类探... 综合归纳了有机荧光分子、量子点、稀土配合物及单壁碳纳米管共4类重要近红外荧光标记探针的性质、特征,及其在光学性能改进、信号增强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分析评述了其在环境污染物及临床诊断标志分子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展望了基于该类探针的免疫层析法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潜能。相对于发射光光谱位于紫外及可见光区的信号分子,近红外荧光探针因其具有信噪比高、组织穿透力强、对基体损伤小等突出的优势,而在生物分析领域备受瞩目。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新型荧光材料的持续发掘,近年来近红外荧光探针日益丰富,并在无损分析、免疫检测和生物造影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探针 有机荧光分子 量子点 稀土配合物 单壁碳纳米管 环境污染物 临床诊断标志分子 免疫分析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和单壁碳纳米管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晓静 陈灏 +1 位作者 闫海 秦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8-43,共6页
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污染物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污染物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在0.01~500mg·L-1浓度范围内,nano-TiO2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现象,而SWCNTs却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其96h半效应浓度(96h-EC50)为261.5mg·L-1.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与nano-TiO2相比,SWCNTs能够发生凝聚并吸附大量的普通小球藻细胞,因此严重抑制了普通小球藻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纳米二氧化钛 单壁碳纳米管 毒性效应
下载PDF
用气相流动催化热解法合成单壁碳纳米管 被引量:6
19
作者 施益峰 全慧娟 郑国斌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1-325,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二茂铁为催化剂前驱体,利用气相流动催化热解法在850~1160℃连续合成了单壁碳纳米管(SWNTS)。在此过程中,以由TEOS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硅颗粒和二茂铁分解得到的铁颗粒在气流中直接形成的复合粒子作为催化剂,...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二茂铁为催化剂前驱体,利用气相流动催化热解法在850~1160℃连续合成了单壁碳纳米管(SWNTS)。在此过程中,以由TEOS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硅颗粒和二茂铁分解得到的铁颗粒在气流中直接形成的复合粒子作为催化剂,二氧化硅作为铁颗粒的载体。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的观测和分析表明,在所得到的产物中SWNTS的含量约为10%;其直径为1~2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维无机非金属材料 单壁碳纳米管 流动催化热解法 正硅酸乙酯
下载PDF
Enhance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over molybdenum carbide nanoparticles confined insid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被引量:7
20
作者 Tingting Cui Jinhu Dong +3 位作者 Xiulian Pan Tie Yu Qiang Fu Xinhe Ba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23-127,共5页
Carbon nanotubes(CNTs) have shown as unique nanoreactors to tun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nfined nano-catalysts. Here we report tha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olybdenum carbide nanoparticles(MoC_x NPs) for the ... Carbon nanotubes(CNTs) have shown as unique nanoreactors to tun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nfined nano-catalysts. Here we report tha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olybdenum carbide nanoparticles(MoC_x NPs) for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 process can be enhanced by encapsulation withi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 with a diameter of 1–2 nm. The catalyst with MoC_x NPs located on the interior surface of SWNTs(MoCx@SWNTs) exhibits a lower onset over-potential and a smaller Tafel slope than the one with MoC_x NPs attached on the exterior surface(MoCx/SWNTs). This is likely attributed to the much smaller particle size and the more reduced states of the confined MoC_x NPs, as well as the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MoCx@SWNTs compared with Mo Cx/SWNTs. In additi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confined MoC_x NPs might be modified by the confinement effects of SWNTs, and hence the adsorption free energy of H atoms on the confined MoC_x NPs, which could also contribute to their higher performan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WNTs can be further explored for constructing novel catalysts with beneficial catalyt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ONFINED catalysis Molybdenum CARBIDE NANOPARTICLES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