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可压缩单相流体紊流区沿程阻力计算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付卿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8-30,共3页
传统的紊流沿程摩阻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采用Colebrook-White公式计算了整个紊流区摩阻系数,给出了求解方法,将原有的混合摩擦区显式计算公式同Colebrook-White公式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大量计算给出了更为精确的紊... 传统的紊流沿程摩阻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采用Colebrook-White公式计算了整个紊流区摩阻系数,给出了求解方法,将原有的混合摩擦区显式计算公式同Colebrook-White公式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大量计算给出了更为精确的紊流显式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流体 紊流 摩擦损失 计算 流体 油气储运
下载PDF
螺旋管内单相液体紊流脉动流动传热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烈锦 冯自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以水为工质对螺旋管内单相液体充分发展紊流脉动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发现了紊流脉动传热系数与流量脉动相位间的反相关系 ,引进了两个新的准则数 :脉动频率数W0 和脉动振幅率Ap,对紊流脉动传热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 ,并根据紊流脉动... 以水为工质对螺旋管内单相液体充分发展紊流脉动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发现了紊流脉动传热系数与流量脉动相位间的反相关系 ,引进了两个新的准则数 :脉动频率数W0 和脉动振幅率Ap,对紊流脉动传热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 ,并根据紊流脉动传热参数的瞬态变化规律 ,对脉动过程中的管内二次流特征和变化作了详细讨论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紊流 脉动流动 传热系数 螺旋管 液体
下载PDF
环形窄缝通道湍流流动换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和义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9-344,共6页
对双面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动换热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理论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窄缝宽度分别为1.0、1.5、2.0 mm的环形通道单相湍流流动换热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表... 对双面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动换热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理论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窄缝宽度分别为1.0、1.5、2.0 mm的环形通道单相湍流流动换热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表明:内外加热热流密度比对环形窄缝通道内的湍流流动换热过程有显著影响,在双面加热情况下,窄缝对流动换热过程强化与否,取决于内外管加热热流密度比及流动状态,即Re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窄缝通道 热流密度比 单相湍流流动 换热特性
下载PDF
叶轮式湍流磨单相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琛源 刘所利 刘火星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30,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叶轮式湍流磨内部流场进行单相流动数值模拟;通过分析不同转速、不同出口压力下磨腔内部气体温度、压力、速度、速度梯度、湍动能等流场参数,探讨物料粉碎机理及湍流磨工作特性。结果表明:叶轮与轴向齿槽间隙...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叶轮式湍流磨内部流场进行单相流动数值模拟;通过分析不同转速、不同出口压力下磨腔内部气体温度、压力、速度、速度梯度、湍动能等流场参数,探讨物料粉碎机理及湍流磨工作特性。结果表明:叶轮与轴向齿槽间隙内切向速度梯度大于15 000 s^(-1),且存在峭壁结构,为主要研磨区;湍流磨转速大于6 000 r/min时温升较大,且随转速增大温升越来越剧烈;出口段气流存在强烈旋转,表现为强迫涡流,涡流使气体沿径向形成压力梯度,管道中心出现负压,进而引起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磨 数值模拟 单相流动 湍流 回流
下载PDF
流道形状对铜基螺线管线圈冷却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黄卓成 罗天勇 +1 位作者 张国书 刘健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7,共7页
采用Fluent和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水冷铜基螺线管线圈进行了流体分析及热流耦合分析。得到了水冷铜基螺线管线圈内壁面温度随曲率角和曲面角的变化关系。分析了3种不同流道截面(圆形、椭圆形、三叶形)的螺旋管线圈在同样工况下的出口... 采用Fluent和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水冷铜基螺线管线圈进行了流体分析及热流耦合分析。得到了水冷铜基螺线管线圈内壁面温度随曲率角和曲面角的变化关系。分析了3种不同流道截面(圆形、椭圆形、三叶形)的螺旋管线圈在同样工况下的出口及交界面的最大温度、平均温度和最小温度,发现流道形状会严重影响螺线管线圈的换热,椭圆截面和三叶形截面的螺旋管线圈相比圆形截面的螺旋管线圈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如平均壁表面温度均降低了近70℃,管壁上的最高温度也控制在了100℃以内,最大温差也控制在了6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 CS螺线管线圈 温度场 单相紊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