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二氧化碳/聚苯乙烯挤出发泡的单相溶液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晓丹 彭玉成 蔡业彬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85,90,共5页
为得到微孔发泡塑料,对影响挤出发泡中超临界二氧化碳/聚苯乙烯(SCCO2/PS)单相溶液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挤出机进气点位置、螺杆结构及系统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单相溶液的影响.实验表明:轴向进气点位置对进气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径... 为得到微孔发泡塑料,对影响挤出发泡中超临界二氧化碳/聚苯乙烯(SCCO2/PS)单相溶液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挤出机进气点位置、螺杆结构及系统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单相溶液的影响.实验表明:轴向进气点位置对进气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径向圆周上的多点进气和较低的气体温度有利于优质单相溶液的形成;螺杆转速的增加将降低单相溶液的品质;输送过程中较高压力和较低温度有利于保证单相溶液品质.文中还给出了获得优质二氧化碳/聚苯乙烯连续挤出发泡单相溶液的理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聚苯乙烯 单相溶液 挤出发泡 溶解度 螺杆 压力 温度
下载PDF
A Single-phase of Supercritical CO_2/Polystyrene Solution in Foam Extrusion
2
作者 吴晓丹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8年第6期804-808,共5页
The high quality single-phase solution of CO2/ Polystyrene was achieved,by analyzing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polymer microcellular foaming extrusion.The curve of pressur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barrel was determin... The high quality single-phase solution of CO2/ Polystyrene was achieved,by analyzing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polymer microcellular foaming extrusion.The curve of pressur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barrel was determined.The axial position of gas-injecting port on the barrel was chosen form the results of stable foaming,and the number of gas-injecting ports in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barrel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CO2 solubility in polymer.The effect of the screw rotation speed on CO2 solubility was studied,and the effects of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as and the polymer melt on gas-injecting process and on the foaming st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The influence of the gas temperature before injection on the single-phase of CO2/Polystyrene solution also was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extrusion foaming SOLUBILITY single-phase solution
下载PDF
饱和土中端承桩水平振动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余俊 尚守平 +2 位作者 李忠 任慧 曾育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8-415,共8页
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研究了端承桩在饱和土中水平振动问题。引入势函数对方程解耦,采用算子分解及分离变量法结合桩土耦合条件得到简谐稳态水平振动下桩土动力响应的解析解。将本文解与等效单相解进行了对比,并阐明两解之间的关系。... 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研究了端承桩在饱和土中水平振动问题。引入势函数对方程解耦,采用算子分解及分离变量法结合桩土耦合条件得到简谐稳态水平振动下桩土动力响应的解析解。将本文解与等效单相解进行了对比,并阐明两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参数分析,表明渗透系数对桩土水平动力阻抗有一定影响,指出可等效成等效单相解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水平振动 等效单相解 阻抗
下载PDF
饱和土中桩水平振动引起土层复阻抗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余俊 尚守平 +1 位作者 李忠 任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858-3864,3870,共8页
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研究了饱和土中端承桩在水平振动时产生的土层复阻抗特性。对动力固结方程进行变型,采用算子分解及分离变量法得到简谐稳态水平振动下土层复阻抗动力响应的解析解。将该解与等效单相解以及单相解进行了对比,并阐... 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研究了饱和土中端承桩在水平振动时产生的土层复阻抗特性。对动力固结方程进行变型,采用算子分解及分离变量法得到简谐稳态水平振动下土层复阻抗动力响应的解析解。将该解与等效单相解以及单相解进行了对比,并阐明各解之间的关系,指出可等效成等效单相解的条件。通过参数分析,剖析了渗透系数、桩土模量比和桩长径比对土层阻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水平振动 等效单相解 复阻抗因子
下载PDF
激光熔覆沉积成形NbMoTaTi难熔高熵合金的组织与强度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青宇 李涤尘 +4 位作者 张航 张安峰 梁景怡 王兴理想 闫浩祺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10期61-67,共7页
通过激光熔覆沉积技术制备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的Nb Mo Ta Ti难熔高熵合金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判断出成形的合金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的单相固溶体结构。高熵合金晶粒尺寸大多在2~12μm之间;平均显微硬度为397.6HV,室温抗压强度为1301.83MPa... 通过激光熔覆沉积技术制备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的Nb Mo Ta Ti难熔高熵合金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判断出成形的合金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的单相固溶体结构。高熵合金晶粒尺寸大多在2~12μm之间;平均显微硬度为397.6HV,室温抗压强度为1301.83MPa,1000℃高温抗压强度只达到347.28MPa,其原因可能与激光熔覆沉积成形Nb Mo Ta Ti高熵合金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孔、未熔化/不完全熔化的Ta粉末粒子和裂纹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沉积 高熵合金 单相固溶体 高温压缩强度 裂纹
下载PDF
青蒿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抗病毒活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陆兆光 万琴 +3 位作者 孟瑾 吴云 王振中 萧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1-15,共5页
目的:制备及表征青蒿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对包合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单相溶液法制备青蒿挥发油HP-β-CD包合物,通过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 目的:制备及表征青蒿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对包合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单相溶液法制备青蒿挥发油HP-β-CD包合物,通过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研究青蒿挥发油及其包合物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活性。结果:单相溶液法为最佳包合方法,在HP-β-CD与青蒿挥发油的投料比8∶1,乙醇体积分数100%,包合温度25℃,包合时间2 h时包合效果最佳,包合率80.62%,表征手段表明包合物已生成。体外抗病毒结果表明青蒿挥发油与包合物对RS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3.12,0.28 mg·L-1,对CA16的EC50分别为9.14,0.59 mg·L-1。结论:单相溶液法制备青蒿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稳定可行,该工艺可显著提高青蒿挥发油的包合率,且包合物的抗RSV和CA16活性较包合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呼吸道合胞病毒 柯萨奇病毒 单相溶液法
原文传递
高熵纳米合金在电化学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康宁 李潇 苏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83,共24页
高熵合金具有广泛的成分调制范围和固有的复杂表面,使其有望成为理想的电催化材料。最近的研究表明,高熵纳米合金在电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性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高熵纳米合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介绍了高熵合金的概念、结构及... 高熵合金具有广泛的成分调制范围和固有的复杂表面,使其有望成为理想的电催化材料。最近的研究表明,高熵纳米合金在电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性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高熵纳米合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介绍了高熵合金的概念、结构及四个"核心效应";第二部分总结了包含碳热冲击法、纳米液滴介导电沉积法、快速移动床热解法、多元醇法和脱合金法等制备方法;第三部分探讨了高熵纳米合金电催化剂对于各个不同电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在最后,本文展望了高熵纳米合金在电催化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纳米 电催化 单相固溶体 吸附能 活性位点
下载PDF
PbTe/PbSnTe液相外延溶液
8
作者 王秀珍 张丽 《红外技术》 CSCD 1992年第2期13-16,共4页
为了研究多元红外探测器响应波长均匀性,用PbTe/PbSnTe液相外延单相溶液进行了实验。本文论述了单相溶液的配比、结晶温度的测定、外延温度曲线、外延Pb_(1-x)Sn_xTe薄膜和溶液的分析以及用该溶液制备的PbTe/PbSnTe异质光伏16元红外探... 为了研究多元红外探测器响应波长均匀性,用PbTe/PbSnTe液相外延单相溶液进行了实验。本文论述了单相溶液的配比、结晶温度的测定、外延温度曲线、外延Pb_(1-x)Sn_xTe薄膜和溶液的分析以及用该溶液制备的PbTe/PbSnTe异质光伏16元红外探测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溶液 液相外延 红外探测器
下载PDF
纳米晶TaZr_(2.75)C_(3.75)固溶陶瓷粉末的制备与表征
9
作者 蒋杰 易茂中 +1 位作者 周远明 彭可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2年第4期426-435,共10页
分别以TaCl_(5)和ZrCl_(4)为钽源和锆源,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溶剂热结合碳热还原法合成单相固溶陶瓷粉末TaZr_(2.75)C_(3.75)(TZC)。通过热力学和原子尺寸效应值计算分析碳热还原法合成TaZrC粉末的可行性,研究乙酰丙酮含量、金属原子浓... 分别以TaCl_(5)和ZrCl_(4)为钽源和锆源,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溶剂热结合碳热还原法合成单相固溶陶瓷粉末TaZr_(2.75)C_(3.75)(TZC)。通过热力学和原子尺寸效应值计算分析碳热还原法合成TaZrC粉末的可行性,研究乙酰丙酮含量、金属原子浓度以及溶剂种类等工艺参数对粉末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溶剂热结合碳热还原反应,1700℃可制备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单相Ta ZrC固溶陶瓷粉末。增加乙酰丙酮的含量可以提高粉末的分散性。随着金属原子浓度的提升,粉末从球形转变为不规则形态,平均粒径从微米级(~2.13μm)减小至亚微米级(~0.140μm)。相比丁醇溶剂,乙醇作为溶剂可获得分散性更好、颗粒尺寸更小的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 碳热还原反应 碳化物 单相固溶体 纳米晶
下载PDF
Ni^(3+)抑制具有阴离子氧化还原活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压衰减
10
作者 胡紫霖 牛耀申 +1 位作者 容晓晖 胡勇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56,共3页
由于钠资源丰富,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在正极材料中引入适量的阴离子氧化还原可以有效地提升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减少高成本过渡金属元素如V、Co和Ni等的用量。有研究表明,材料循... 由于钠资源丰富,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在正极材料中引入适量的阴离子氧化还原可以有效地提升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减少高成本过渡金属元素如V、Co和Ni等的用量。有研究表明,材料循环过程中不可逆的氧损失以及Mn^(4+)/Mn^(3+)氧化还原的激活,导致了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持续的电压衰减。本工作通过在Na_(x)[Li,Ni,Mn]O_(2)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引入Ni^(3+)作为Mn^(4+)/Mn^(3+)氧化还原屏障,利用Ni^(3+)/Ni^(2+)的氧化还原代替Mn^(4+)/Mn^(3+)的氧化还原,成功抑制了材料的电压衰减。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改性材料在不损失容量的前提下,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也验证了Ni3^(+)的引入有利于维持材料多周循环后Mn价态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阴离子氧化还原 电压衰减 单相固溶反应
下载PDF
AlxMo_(_(0.5))Nb_(_(0.5))Ta_(_(0.5))Ti_(1.5)难熔高熵合金组织和性能研究
11
作者 崔霞 尹传礼 +2 位作者 王子睿 李伟楠 胡强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4-529,共6页
研究了AlxMo_(_(0.5))Nb_(_(0.5))Ta_(_(0.5))Ti_(1.5)难熔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从Al元素在该体系合金中固溶强化作用以及Al和过渡族元素的强键合作用两方面对合金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l含量在0~0.75范围内,合... 研究了AlxMo_(_(0.5))Nb_(_(0.5))Ta_(_(0.5))Ti_(1.5)难熔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从Al元素在该体系合金中固溶强化作用以及Al和过渡族元素的强键合作用两方面对合金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l含量在0~0.75范围内,合金均呈BCC结构类型,随Al含量增加,合金的树枝状凝固组织逐渐细化,硬度增加。在室温条件下,低Al含量(x≤0.3)合金在压缩应变达70%不发生断裂,高Al含量(x≥0.4)合金则表现出明显脆性。在高温条件下,随Al含量增加,合金体系理论熔点降低,合金高温下压缩强度降低程度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单相BCC固溶体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