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理念与方法 被引量:34
1
作者 周敬滨 Zachary Working +1 位作者 Carola F.van Eck Freddie H.Fu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1-518,共8页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重建技术是基于ACL解剖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手术技术。ACL解剖重建是根据ACL的解剖特点进行功能重建,恢复ACL原有的尺寸、韧带胶原走行方向和止点位置。解剖重建不仅包括双束和单束重建,...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重建技术是基于ACL解剖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手术技术。ACL解剖重建是根据ACL的解剖特点进行功能重建,恢复ACL原有的尺寸、韧带胶原走行方向和止点位置。解剖重建不仅包括双束和单束重建,而且包括以此理论为基础的ACL重建术后的翻修与加固。本文对ACL的解剖重建技术进行介绍,针对在关节镜下如何观察原ACL的止点位置,测量止点长宽,选择骨道位置,如何利用影像学进行评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并介绍了该技术目前的临床评价结果。同时,本文对ACL解剖重建和传统"经典"重建方法的区别进行了重点说明与解释,为提高国内医师对ACL解剖重建技术的认识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解剖重建 双束 单束
下载PDF
单束与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明 董启榕 +3 位作者 徐炜 马文明 周海斌 郑祖根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评价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在恢复膝关节前直向、旋转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临床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Ovid Medline和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评价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在恢复膝关节前直向、旋转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临床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Ovid Medline和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关于单束和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阅读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KT测量值、Lysholm评分采用加权均数差评价,轴移试验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评分采用优势比评价.结果 共纳入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8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重建交叉韧带方法KT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值-0.35 mm[95%CI(-0.61~0.08),P=0.01],但差异不具有临床意义;轴移试验合并优势比1.64[95%CI(0.85~3.16),P=0.14];IKDC分级评分优势比1.80[95%CI(0.98~3.31),P=0.06);Lysholm评分加权均数差值-1.91[95%CI(-3.45~0.3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疗效不优于单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肌腱移植术 双束 单束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齐进 夏亚一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胭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11月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46例,其中单束组26例,双束组20例,分别于术后3、6、12、18个月随访,比较2组膝关节...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胭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11月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46例,其中单束组26例,双束组20例,分别于术后3、6、12、18个月随访,比较2组膝关节稳定性,并按照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末次随访(术后18个月):双束组IKDC主观评分(89.2±4.5)分与单束组(85.7±4.9)分有统计学性差异(t=2.539,P=0.015),2组前抽屉试验、Laehman试验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7.7%(2/26)VS.0(0/20),P=0.498;30.8%(8/26)VS.15.0%(3/20),x2=1.878,P=0.391]。结论关节镜下白体四股胴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具有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膝关节主观评分优于单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腱 单束 双束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4股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评分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蔡喜雨 裴国献 +2 位作者 李方国 王丹 王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20-823,共4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自体4股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CBM等数据库,获取自体4股腘绳肌腱移植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随机对照...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自体4股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CBM等数据库,获取自体4股腘绳肌腱移植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随机对照试验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估,并使用RevMan 5.0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69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束重建组术后KT2000或KT1000测量值与单束重建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7,95%CI(-0.53,-0.01),P=0.04);轴移试验阴性(RR=1.35,95%CI(1.16,1.56),P<0.000 1)、弱阳性(RR=0.37,95%CI(0.18,0.74),P=0.005)、阳性(RR=0.17,95%CI(0.06,0.66),P=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功能评分中IKDC主观评分(SMD=0.03,95%CI(-0.21,0.28),P=0.79)和Lysholm评分(SMD=-0.25,95%CI(-0.53,0.02),P=0.07)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4股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在恢复膝关节的前直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方面优于单束重建;但功能评分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双束 单束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两种建立股骨隧道方法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7
5
作者 徐虎 张春礼 +4 位作者 李光政 熊川 王迎春 朱庆生 裴国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6-750,共5页
[目的]对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中,经胫骨隧道与髌下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的长度、角度进行比较。[方法]在140例ACL移植重建患者中,70例采用经胫骨隧道、70例经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隧道,术中记录股骨隧道长度,术后行膝关节前... [目的]对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中,经胫骨隧道与髌下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的长度、角度进行比较。[方法]在140例ACL移植重建患者中,70例采用经胫骨隧道、70例经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隧道,术中记录股骨隧道长度,术后行膝关节前后位及侧位X线检查,测量股骨隧道在冠状面与内外髁连线及矢状面与股骨干轴线夹角,并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胫骨隧道组及经前内入路组股骨隧道长度分别为(50.67±5.00)mm、(37.97±4.45)mm,后者股骨隧道长度短于前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冠状面股骨隧道角度两者分别为68.20°±6.92°;矢状面为45.45°±7.47°、32.81°±9.45°,无论在冠状面及矢状面,前内入路组股骨隧道角度均小于胫骨隧道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关节镜下ACL移植重建手术中,采用前内入路制备的股骨隧道,长度短、角度小。它可以减小"雨刮效应"和"蹦极效应"发生的可能,最终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术 股骨隧道定位 单束 经胫骨的 前内侧入路
原文传递
单束与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疗效对比研究:系统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臧洪敏 卢旭 +3 位作者 段继强 孙仁义 李庆涛 韩士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进行疗效评价。方法本研究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 ,系统、全面收集并且定量分析自1948-11—2015-01发表的有关单束与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系统评价...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进行疗效评价。方法本研究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 ,系统、全面收集并且定量分析自1948-11—2015-01发表的有关单束与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系统评价一共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1 394例,其中接受双束重建的有685例,接受单束重建的有808例。结果纳入研究中,有15篇研究报道了KT-1000或KT-2000,结果显示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更有效恢复膝关节前后稳定性[WMD:-0.42,95%CI(-0.65,-0.20),P<0.001];有14篇研究报道了轴移试验,结果显示双束重建更有效恢复膝关节旋转稳定性[RR:1.32,95%CI(1.15,1.52),P<0.001]。而对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51,95%CI(-0.61,1.63),P=0.370]。结论与单束重建相比,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能更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单束重建 双束重建 自体腘绳肌腱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64-36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前直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方面的临床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7.10),OVID(1950~200... 目的系统评价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前直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方面的临床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7.10),OVID(1950~2007.10),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4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7.10),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uni评价法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利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6篇。文献质量B级1篇,C级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束重建组术后前交叉韧带的前直向稳定性[WMD=?–0.75(–1.14,–0.37),P=0.0001]和旋转稳定性[RR=1.38,95%CI(1.17,1.61),P<0.0001]均优于单束重建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的前直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方面优于单束重建术。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不高,上述结论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双束 单束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和双束重建术的股骨滑车与胫骨结节的水平距离(TTTG)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丽思 郑卓肇 袁慧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利用股骨滑车与胫骨结节的水平距离(TTTG)比较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与双束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间在本院就诊并手术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66例。其中,单束重建组45例,男30例,... 目的:利用股骨滑车与胫骨结节的水平距离(TTTG)比较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与双束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间在本院就诊并手术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66例。其中,单束重建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28.9±8.0岁;双束重建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4.9±7.8岁。术前利用MRI横断面测量TTTG值,术后利用CT横断面进行TTTG值测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别。单束重建组中,TTTG值从术前的10.1±3.2 mm增加到术后的13.4±3.7 mm,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双束重建组中,TTTG值从术前的9.4±2.7 mm增加到术后的13.6±3.0 mm,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单束重建组与双束重建组相比较,TTTG值增大绝对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TG值增大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TTG值可用以反映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旋转功能的改善。单束重建术和双束重建术改善膝关节旋转功能的作用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单束 双束 MRI CT
下载PDF
应用不同直径5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彦斌 何仲义 +1 位作者 滕泰 董治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8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5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与移植物直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自体5股腘绳肌腱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163例病例资料。根据术中对所有移植物直径进...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5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与移植物直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自体5股腘绳肌腱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163例病例资料。根据术中对所有移植物直径进行测量的结果,将患者分为移植物直径≤8mm和>8mm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1和2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随访时拍摄膝关节屈曲90°及行前抽屉试验X线侧位片,观察胫骨相对股骨的前移距离。统计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再手术率。结果 163例患者中,112例移植物直径>8mm,51例移植物直径≤8mm。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膝关节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和2年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移植物直径>8mm组高于≤8mm组(P均<0.05)。移植物直径>8mm组术后2年再手术率(1.79%)低于直径≤8mm组(13.73%)(P<0.05)。结论采用5股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物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移植物直径>8mm时临床效果更佳,关节稳定性高,术后再手术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5股腘绳肌腱 单束 关节镜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双束与单束重建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为 张劲松 +2 位作者 刘家国 张超 徐圣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559-56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后交叉韧带(PCL)单束与双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纳入所有关于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PCL单束与双束重建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后交叉韧带(PCL)单束与双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纳入所有关于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PCL单束与双束重建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11月27日。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186例单纯PCL损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CL双束重建在Lysholm评分[MD=2.17,95%CI(0.29,4.05),P=0.02]、Tegner评分[MD=0.62,95%CI(0.09,1.16),P=0.02]、IKDC客观评分[A级:RR=1.57,95%CI(1.09,2.26),P=0.02;A+B级:RR=1.15,95%CI(1.01,1.32),P=0.04]方面优于单束重建;而在KT-1000测量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单、双束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65,95%CI(-3.29,1.99),P=0.63]。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PCL双束重建优于单束重建。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试验结果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双束 单束 关节镜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单束和双束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对比: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思捷 陈鹏 田京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研究单束和双束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疗效之间的差异。方法利用网络对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ails,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搜索,纳入对比单束和双束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疗效的临床研究。研究的质量利用Co... 目的研究单束和双束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疗效之间的差异。方法利用网络对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ails,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搜索,纳入对比单束和双束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疗效的临床研究。研究的质量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表进行评价。利用Rev Man 5.2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和均差(MD),同时进行I2检验评价meta分析的异质性。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束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IKDC(P=0.04),Tegner(P=0.02)和Lysholm(P=0.02)评分明显高于单束重建术。双束重建术的胫骨前后移动度与单束重建术比较存在异质性。结论双束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的疗效上优于单束重建术,而双束重建术能否全面取代单束重建术仍然有待更深入长远的临床研究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重建 单束 双束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Arthroscopic single-bundle reconstruction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with quadrupled hamstring tendon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磊 宁志杰 +2 位作者 张辉 田敏 宁廷民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7年第1期23-28,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echnique and outcome of arthroscopic sipy, le-bundie reconstruction of posterior crudate ligament (PCL) with quadrupled hamstring tendon. Methods: From April 2001 to October 2004, 49 k...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echnique and outcome of arthroscopic sipy, le-bundie reconstruction of posterior crudate ligament (PCL) with quadrupled hamstring tendon. Methods: From April 2001 to October 2004, 49 knees with PCL tears in 49 patients were verified with arthroscope in this department. Of them, 13 were combined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s, 14 with disruptions of the posterolateral comer, 6 with ruptures of the posteromedial corner and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9 with lateral meniscus tears, 5 with medial meniscus tears and 2 with popliteal vascular tears. All the damaged PCLs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single-bundie of autogenous quadrupled hamstring tendons under arthroscope. Biodegradable interference screws or blunt titanium interference screws were used for direct anatomic fix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ligament. Results: After operation,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t early stage in the 49 patients. All of them were followed up for 10-52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22. 0 months + 10. 7 months. Lysholm score was remarkably improved from 30-60 ( mean: 47.96 + 8. 16) preoperatively to 70-95 ( mean: 89. 08 + 6. 10 ) at the last postoperative follow-up ( P 〈 0.01 ). Furthermor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 score from abnormal ( Grade C) in 10 knees and severely abnormal (Grade D ) in 39 preoperatively to normal ( Grade A ) in 20, nearly normal ( Grade B) in 24 and abnormal in 5 at the last follow-up. Of the 49 patients, 40 returned to the same activity level as before and 9 were under the level. Conclusions: Single-bundle reconstruction of PCL with quadrupled hamstring tendons has the advantage of minimal trauma in surgery and satisfactory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Posterior crnciate ligament ARTHROSCOPY TENDONS single-bundle recoustrnction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不同入路制备股骨骨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凡有非 夏胜 +3 位作者 尤琳 陈先帅 李久源 刘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39-844,共6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胫骨隧道(TT)入路和前内侧(AM)入路两种方法解剖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股骨隧道的定位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改良TT... 目的:比较改良经胫骨隧道(TT)入路和前内侧(AM)入路两种方法解剖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股骨隧道的定位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改良TT入路技术重建ACL,18例采用AM入路技术重建ACL。术后1周内行膝关节CT平扫+三维重建评估股骨骨道位置,术后3个月时扫描MRI并测量JGS、JGC角;术前及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方松弛度及轴移试验结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方松弛度、轴移试验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前方松弛度,轴移试验阴性率相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建分析显示,两组股骨骨道内口位置无明显差异(P>0.05),MRI测量JGS、JGC角,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经胫骨隧道入路和前内侧入路重建ACL,均可获得良好的股骨解剖中心隧道定位,骨道位置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解剖单束重建 股骨骨道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解剖位单束重建与传统过顶位单束重建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董宇 陈世益 +2 位作者 李云霞 陈疾忤 华英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2-915,共4页
目的比较解剖位单束重建(anatomical single-bundle,ASB)与传统过顶位单束重建(over-the-top single-bundle,OSB)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6月收治的64例单膝ACL损伤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解剖位单束重建(anatomical single-bundle,ASB)与传统过顶位单束重建(over-the-top single-bundle,OSB)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6月收治的64例单膝ACL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ASB治疗(ASB组),36例采用OSB治疗(OS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前方松弛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24个月,平均21.5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前方松弛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SB组轴移试验阴性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B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ASB重建ACL疗效优于传统OSB,尤其在控制旋转稳定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解剖位单束重建 过顶位单束重建 关节镜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保残单束解剖重建有利于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9
15
作者 廖欣宇 何璐 +5 位作者 李彦林 王福科 周晓翔 王旭 钟瑞颖 王国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631-2635,共5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会受到损伤,从而影响到膝关节的稳定性,通过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同的重建方式术后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有所差异。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残单束解剖重建术后膝...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会受到损伤,从而影响到膝关节的稳定性,通过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同的重建方式术后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有所差异。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残单束解剖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保留原韧带残端解剖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不保留残端解剖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通过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的情况。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试验方案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结果与结论:(1)术后3,6个月试验组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较对照组高,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12个月两组各项评分差异不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提示保残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利于患者早期本体感觉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本体感觉 保残单束重建 随访 被动活动察觉阈值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单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田恩 张少博 +7 位作者 郭来威 姜金 张波 孟会强 张成俊 盛晓赟 韵向东 夏亚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2-430,共9页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下单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全面检索...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下单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全面检索发表的有关膝关节镜下经胫骨骨道单束、双束重建PCL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与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4篇RCT,4篇回顾性对照研究,共计323例PCL损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镜下单束和双束重建PCL在Lysholm评分{MD=-3.51,95%CI[-4.54,-2.48],P<0.01}、Tegner评分{MD=-0.52,95%CI[-0.89,-0.14],P=0.007}、IKDC正常与接近正常评分{OR=0.40,95%CI(0.19,0.84),P=0.01}、IKDC不正常与严重不正常评分{OR=2.48,95%CI(1.20,5.15),P=0.01}、膝关节屈曲90°时的后向稳定性评分{MD=0.92,95%CI(0.18,1.56),P=0.01}方面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在膝关节屈曲30°时的后向稳定性评分{MD=0.63,95%CI(-1.63,2.61),P=0.5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60,95%CI(0.22,1.62),P=0.32}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镜下经胫骨骨道PCL的单束重建优于双束重建,且手术难度较小、损伤较小、骨道位置较易控制,但膝关节屈曲90°时的后向稳定性较双束重建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单束重建 双束重建 后交叉韧带 META分析
下载PDF
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世峰 赵小泉 +4 位作者 谢洪法 崔文波 廖志峰 夏贤生 邝名业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背景:ACL损伤的重建分为双束重建和单束重建两类,双束重建稳定性优于单束解剖重建,但关于胫骨单骨道双束自体肌腱重建技术和临床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价值。方法方法:根据入院... 背景:ACL损伤的重建分为双束重建和单束重建两类,双束重建稳定性优于单束解剖重建,但关于胫骨单骨道双束自体肌腱重建技术和临床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价值。方法方法:根据入院单双号顺序将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4例初次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分为单束组和双束组,每组12例,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单骨道单束和双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采用自体腘绳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评分(IKDC)及患者屈膝30°和90°的134N拉力情况下胫骨前移度的KT-2000值,及末次随访的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结果:两组间膝关节Lysholm评分在术前,术后第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6、12个月的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术前单束组和双束组的IKDC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双束组的IKDC评分显著高于单束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的KT-2000值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的KT-2000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单束组和双束组的膝关节HSS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3.33%和91.67%,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论: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和单骨道单束手术方式相近,但双束法的稳定性较单束法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胫骨单骨道双束 重建前交叉韧带 单骨道单束 腘绳肌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解剖单束重建中股骨止点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汤义民 徐斌 +2 位作者 王高远 陶钧 徐洪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42-1646,共5页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的解剖学特点,探寻ACL解剖单束重建中理想的股骨止点定位方式,并应用于临床,比较其与传统单束重建方式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观察30例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ACL纤维在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的张力变化,探寻解剖特点,...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的解剖学特点,探寻ACL解剖单束重建中理想的股骨止点定位方式,并应用于临床,比较其与传统单束重建方式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观察30例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ACL纤维在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的张力变化,探寻解剖特点,分析测量相应数据和规律,拟订理想的解剖单束重建股骨止点定位方法;在100例ACL损伤并行单束重建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前随机抽取50例患者(实验组)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定位股骨止点,另5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等长重建方式定位股骨止点,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Lysholm评分、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查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Lysholm评分和KT-2000检查显示,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解剖单束重建近期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等长单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解剖学研究 股骨止点 解剖单束重建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单、双束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超华 陈百成 +3 位作者 孙然 刘虎 王智慧 谢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6-920,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关节镜下单、双束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05例ACL损伤患者,根据重建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单束重建组(n=59)及双束重建组(n=46),移... 目的比较研究关节镜下单、双束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05例ACL损伤患者,根据重建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单束重建组(n=59)及双束重建组(n=46),移植物均采用同种异体深低温冻存肌腱。于术后6、12、24个月进行随访,共93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单束重建组51例,双束重建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轴移试验均为Ⅱ度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骨折、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12个月,两组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及轴移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除前抽屉试验外,双束重建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轴移试验和Lach-man试验以及KT-1000检测双膝前后位移差值均优于单束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束同种异体深低温冻存肌腱重建ACL的临床效果优于单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同种异体肌腱 单束重建 双束重建 关节镜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与“人”字形重建远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立晖 李卫平 +2 位作者 宋斌 杨睿 陈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8期3341-3348,共8页
背景: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目前临床多采用单束或双束重建的方法,而采用"人"字形重建的方法临床上使用较少。目的:比较单束和"人"字形方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 背景: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目前临床多采用单束或双束重建的方法,而采用"人"字形重建的方法临床上使用较少。目的:比较单束和"人"字形方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59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材料,股骨端和胫骨端均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其中31例采用单束重建,28例采用"人"字形重建。结果与结论:随访5-7年,随访期间59例患者均无韧带再断裂、明显关节肿痛及活动受限。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膝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重建前(P<0.05);且重建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膝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束重建组6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5例Lachman征弱阳性,9例轴移试验弱阳性,7例X射线检查见胫骨隧道扩大;"人"字形重建组7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4例Lachman征弱阳性,2例轴移试验弱阳性,6例X射线检查见胫骨隧道扩大。两组比较仅轴移试验阳性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关节镜下单束与"人"字形重建前交叉韧带均能获得满意的远期临床疗效,二者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功能方面无差异,但"人"字形重建后患者的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组织移植 关节镜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长期疗效 单束重建 “人”字形重建 省级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