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单体素波谱成像对脑肿瘤治疗后反应的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谭国强 马雁秀 +6 位作者 谭洁媚 崔恩铭 李卓永 张朝桐 兰勇 胡茂清 龙晚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增强扫描结合波谱成像对脑肿瘤术后损伤、残留与复发的MR表现。方法应用飞利蒲Achieva1.5TMR常规增强结合1H-MRS对23例脑肿瘤术后的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变强化区的主要代谢产物,并计算代谢物的比值(NAA、Cho、Cr、... 目的评价磁共振增强扫描结合波谱成像对脑肿瘤术后损伤、残留与复发的MR表现。方法应用飞利蒲Achieva1.5TMR常规增强结合1H-MRS对23例脑肿瘤术后的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变强化区的主要代谢产物,并计算代谢物的比值(NAA、Cho、Cr、Cho/Cr、Cho/NAA、NAA/Cr),比较各代谢物在肿瘤复发或残瘤的意义。结果 23例脑肿瘤中肿瘤残留、复发17例,反应性损伤及放疗后坏死6例。其中经病理组织学证实12例,经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11例。肿瘤残留、复发病变区表现为术区或颅内出现软组织肿块,增强后不均一强化。MRS显示Cho峰升高,Cr及NAA峰降低;Cho/Cr、Cho/NAA比值均较正常健侧升高。而反应性损伤术区呈均一的环状强化,MRS显示Cho峰不高,Cr及NAA峰降低,Cho/Cr、Cho/NAA比值较正常健侧不高。结论 1H-MRS与增强MRI结合能更好地提高脑肿瘤术后反应性损伤、放疗后坏死与残留及复发的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谱 单体素 脑肿瘤 治疗 评价
下载PDF
Gd-DTPA对不同器官质子3.0T MR波谱预扫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谭绍恒 梁长虹 +2 位作者 郑君惠 徐莉 张忠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Gd-DTPA对头部、肝脏及肾脏在体3.0T单体素PRESS序列质子MR波谱(MRS)匀场线宽(LW)与抑水率(WS%)的影响。方法使用GE Signa Excite HD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采集头部波谱,8通道相控阵线圈采集肝脏及肾... 目的探讨Gd-DTPA对头部、肝脏及肾脏在体3.0T单体素PRESS序列质子MR波谱(MRS)匀场线宽(LW)与抑水率(WS%)的影响。方法使用GE Signa Excite HD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采集头部波谱,8通道相控阵线圈采集肝脏及肾脏波谱。执行波谱常规自动预扫描程序,记录LW及WS%指标后进行波谱采集,然后注射Gd-DTPA,完成常规扫描后重新执行预扫描程序记录上述数值。采用配对样本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注射Gd-DTPA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注射Gd-DTPA后,头部波谱(T+=12,T-=66,P=0.02)及肝脏波谱(T+=0,T-=45,P=0.007)WS%均变差。肾脏波谱匀场(T+=0,T-=435,P<0.001)和WS%(T+=0,T-=435,P<0.001)均变差。结论对于三个器官,Gd-DTPA均负性影响WS%;Gd-DTPA对肾脏的匀场影响最大,对头部及肝脏波谱采集匀场影响较小。推荐在注入Gd-DTPA前采集肾脏实质波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单体素 钆DTPA
下载PDF
肝细胞癌1.5T^1H-MRS波峰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帅 赵卫东 +2 位作者 陈鹏 张红宇 蔡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磁共振波谱(MRS)是目前唯一能从分子水平上非侵入性检测在体组织和器官代谢情况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本研究采用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观察、总结肝细胞癌(HCC)的波峰形态特征,探讨其在HC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 目的:磁共振波谱(MRS)是目前唯一能从分子水平上非侵入性检测在体组织和器官代谢情况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本研究采用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观察、总结肝细胞癌(HCC)的波峰形态特征,探讨其在HC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和方法:对病理确诊的24例HCC和21例肝良性病变(6例肝腺瘤、3例FNH及12例血管瘤)患者行1H-MRS扫描,观察谱线的形态特征,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45例患者中有42例得到了可分析的谱线,波谱的成功率为93.3%(42/45)。15例HCC和2例肝良性病变获得宽大的Ⅱ型波峰(含"M"型波峰)。HCC组Ⅱ型波型的发生率高于肝良性病变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C宽大的"M"型波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HCC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肝细胞 单体素
下载PDF
在体MRS分析肝脏脂质沉积的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莉 梁长虹 +1 位作者 张忠林 萧远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采用波谱学方法无创性研究肝脏脂质沉积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获得高分辨可析性波谱的影响。方法 44位正常及弥漫性脂肪肝志愿者均接受磁共振扫描,所获谱线采用SAGE后处理软件分析,对肝脏中含量最高的脂质(亚甲基峰Lip2,1.3 ppm)的含... 目的采用波谱学方法无创性研究肝脏脂质沉积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获得高分辨可析性波谱的影响。方法 44位正常及弥漫性脂肪肝志愿者均接受磁共振扫描,所获谱线采用SAGE后处理软件分析,对肝脏中含量最高的脂质(亚甲基峰Lip2,1.3 ppm)的含量与受检者一般情况、波谱预扫描结果及肝脏余脂质含量采用等级相关分析;把受检者按肝脏脂质含量Lip2高低分为两组,两组的一般情况、波谱预扫描匀场效果、抑水效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肝脏Lip2峰下面积与受检者一般情况呈正性相关,与波谱预扫描抑水效果呈负相关;Lip2峰下面积与Lip1峰高、Lip2峰高、Lip3峰高及峰下面积、Lip4峰高及峰下面积均为正相关;肝脏脂质含量较低组较肝脏脂质含量较高组的平均体质量小,平均BMI小,平均年龄小,抑水效果更好。结论肝脏脂质沉积的增多为年龄、体质量及BMI等相关的体内脂肪沉积增多,BMI为肝脏脂质沉积正相关最为密切的预测因素,抑水为负相关最为密切的预测因素;Lip2含量增多伴随Lip1、Lip3及Lip4含量增多,但相关程度并不一致;肝脏脂质含量增多时影响磁共振波谱预扫描抑水效果,从而更难获得高分辨的可析性波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单体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单体素磁共振波谱在无病灶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左晨晨 李伟 +3 位作者 张丕宁 宋双双 段崇锋 隋庆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单体素磁共振波谱(1 H-MRS)在常规磁共振检查未发现病灶的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病人33例及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12例正常人行海马区域1 H-MRS检查,检测两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 目的探讨单体素磁共振波谱(1 H-MRS)在常规磁共振检查未发现病灶的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病人33例及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12例正常人行海马区域1 H-MRS检查,检测两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值,并计算NAA/(Cr+Cho)值。结果癫痫病人患侧、对侧及对照组海马区的NAA/(Cr+Cho)值、NAA/Cr值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55、13.033,P<0.01)。结论 1 H-MRS通过显示NAA/Cr、NAA/(Cr+Cho)值的变化,在颞叶癫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磁共振波谱学 单体素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脑肿瘤及非肿瘤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栋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24期53-54,共2页
目的:探究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IH-MRS)在脑肿瘤诊断及与非肿瘤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2例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列入观察组,先后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单体素磁共振波谱... 目的:探究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IH-MRS)在脑肿瘤诊断及与非肿瘤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2例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列入观察组,先后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IH-MRS)检查,另选同期收治的30例非肿瘤病变患者列入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不同类型脑肿瘤周围区域代谢物比值比较以及脑胶质瘤中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胶质瘤实质区与周围区代谢物比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质区与健康组和对照组脑组织区主要代谢物比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单因素IH-MRS观察脑肿瘤患者脑代谢改变情况,能够对其做出准确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波谱 单体素
下载PDF
固体发动机体空间边缘检测单体素化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敏 于光辉 +1 位作者 卢洪义 李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8-430,共3页
三维体空间中,经边缘检测得到的缺陷边缘通常大于1个体素,不能准确描述边缘的位置,导致无法实现体空间中缺陷最大直径、截面周长、表面积、体积等特征参数的精确测量。为此,通过比较分析固体发动机二维空间边缘检测单像素化方法,以适用... 三维体空间中,经边缘检测得到的缺陷边缘通常大于1个体素,不能准确描述边缘的位置,导致无法实现体空间中缺陷最大直径、截面周长、表面积、体积等特征参数的精确测量。为此,通过比较分析固体发动机二维空间边缘检测单像素化方法,以适用的单像素化方法为基础,向三维空间拓展,提出一种基于Deutsch算法的固体发动机三维边缘检测单体素化方法。经实验验证,该方法单体素化结果准确,满足体空间缺陷特征参数精确测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动机 体空间 边缘检测 单体素化
下载PDF
飞秒激光单体素加工连续渐变微纳针形结构研究(特邀)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琛 侯嘉庆 +5 位作者 蔺家琪 李凯 范连斌 张策 王凯歌 白晋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13,共9页
针对目前微纳针形结构加工中存在的精度、形貌、可控性等问题,基于飞秒激光双光子加工系统中的单个体素,通过引入一维倾角自动调控体素的空间位置,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加工连续渐变微纳针形结构的方法。通过开展加工实验,成功地在光刻... 针对目前微纳针形结构加工中存在的精度、形貌、可控性等问题,基于飞秒激光双光子加工系统中的单个体素,通过引入一维倾角自动调控体素的空间位置,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加工连续渐变微纳针形结构的方法。通过开展加工实验,成功地在光刻胶材料中加工出了一系列长度可控、形貌连续渐变的微纳针形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方法加工的微纳针形结构,其高度呈线性变化关系且针尖形貌渐变精度达到了纳米量级,结构横向线宽渐变连续且沿中轴线呈对称分布;针形结构顶端最小高度达到5 nm,横向最小线宽为195 nm。其在功能表面、微纳流控、生物传感等研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单体素 双光子聚合 连续渐变 微纳针形结构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双光子成型点的弹性模量 被引量:2
9
作者 苏亚辉 陈宇航 +4 位作者 董磊 郑志军 郭锐 肖诗洲 黄文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7-672,共6页
提出了一种飞秒激光双光子成型点弹性模量的测量及结果分析方法。借助于原子力显微镜,选用无针尖探针对成型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建立了椭球-平面接触的弹性力学模型。考虑了成型点剩余部分形变对结果分析的影响,在标定微探针弹性系... 提出了一种飞秒激光双光子成型点弹性模量的测量及结果分析方法。借助于原子力显微镜,选用无针尖探针对成型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建立了椭球-平面接触的弹性力学模型。考虑了成型点剩余部分形变对结果分析的影响,在标定微探针弹性系数和对粘附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力曲线中所包含的力学信息,推算出了成型点的弹性模量,得到了成型点的弹性模量低于宏观材料弹性模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成型点 弹性模量 无针尖探针 力学模型
下载PDF
单体素1-H MRS在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荣 姜永宏 +2 位作者 刘正华 尚潘 马晓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2期3656-366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脊柱骨质疏松和恶性肿瘤所致的压缩骨折中的不同特征,为鉴别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就诊的... 目的: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脊柱骨质疏松和恶性肿瘤所致的压缩骨折中的不同特征,为鉴别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就诊的研究对象共109例,其中骨量正常组21例,骨量减少组38例,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组28例,肿瘤压缩性骨折组22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和BMI等指标,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脂肪分数和脂水比值等指标的测量。本次研究采用3. 0 T Siemens超导MR机及体部线圈进行波谱的采集。结果:四个组之间的脂肪分数和脂水比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于MRS FF而言,肿瘤组的MRS FF最低,为(16. 3±6. 7)%,骨质疏松组最高为(68. 3±5. 75)%,通过Bonferroni法进行不同组别之间的两两比较,发现任意两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01。MRS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和脂水比(lipid water ratio,LWR)具有高度相关性(r=0. 835,P <0. 001)。结论:单体素1-H MRS在骨质疏松和肿瘤导致的压缩骨质中的MRS FF和LWR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有效的进行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素1-H MRS 骨质疏松 肿瘤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单体素和多体素MRS在帕金森病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品霓 邱喜雄 +3 位作者 刘立红 蔡晓东 杜立新 雷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2期7-9,1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体素和多体素1H-MRS在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区检测中的优缺点。方法对20例PD患者与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黑质区进行单体素和多体素MRS,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复合物(Cr)含量,比较NAA/Cr、Ch... 目的探讨单体素和多体素1H-MRS在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区检测中的优缺点。方法对20例PD患者与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黑质区进行单体素和多体素MRS,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复合物(Cr)含量,比较NAA/Cr、Cho/Cr、NAA/Cho比值以及比较单体素和多体素1H-MRS的谱线质量。结果多体素1H-MRSPD组NAA/Cr、NAA/Cho值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体素1H-MRS谱线质量稳定,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黑质代谢物的变化;单体素1H-MRS谱线质量差,无法用于诊断。结论多体素1H-MRS对PD患者黑质区进行检测,可以获得优质的谱线并为PD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和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 单体素 多体素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单体素质子波谱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波 吴轶慧 +2 位作者 沈忆文 嵇鸣 叶春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0-414,共5页
目的 研究健康人群及骨骼肌失神经损伤患者的单体素质子波谱(^1H.MRS)各代谢物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H-MRS在骨骼肌失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6名健康志愿者及19例尺神经损伤患者(男16例,女3例,年龄16~57岁)。... 目的 研究健康人群及骨骼肌失神经损伤患者的单体素质子波谱(^1H.MRS)各代谢物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H-MRS在骨骼肌失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6名健康志愿者及19例尺神经损伤患者(男16例,女3例,年龄16~57岁)。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采用相同方法对尺神经支配的第一骨间背侧肌行^1H—MRS检测。最后将^1H—MRS检查所得各代谢物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损伤侧组骨骼肌细胞内脂质(IMCL)含量及其相对含量的总体秩和分别为507.5和498,健侧组分别为233.5和243;损伤侧组骨骼肌细胞外脂质(EMCL)含量及相对含量的秩和分别为490和477,健侧组分别为251和264;损伤侧组肌酸含量的秩和为475,健侧组秩和为266。以上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损伤组IMCL、EMCL含量及各自相对含量与志愿者组相比较也存在相似的统计学差异(P〈0.05),肌酸含量在损伤组与志愿者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MRS技术可以较好地区分开IMCL及EMCL。IMCL于失神经损伤早期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EMCL对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远期诊断及动态监测可能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素 质子波谱 失神经损伤 骨骼肌
原文传递
脑单体素氢质子波谱扫描未抑制水分析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林丽 吴伟 郭大静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拟合方法获得的代谢物参数,探讨未抑制水分析在脑单体素氢质子波谱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行脑单体素氢质子波谱扫描的26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分别进行常规脑部单体素短TE脚本拟合及未抑制水分析,并将第...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拟合方法获得的代谢物参数,探讨未抑制水分析在脑单体素氢质子波谱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行脑单体素氢质子波谱扫描的26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分别进行常规脑部单体素短TE脚本拟合及未抑制水分析,并将第二种拟合获得的未抑制水参数作为第二分母,依次获得NAA、Cho、Cr等相关参数与其比值;比较两组数据拟合后获得的代谢物峰下面积、代谢物与Cr比值、相应代谢物与未抑制水比值,同时将相应拟合参数及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侧两种拟合方法获得的代谢物峰下面积、代谢物与Cr比值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抑制水拟合分析可提供Cr含量与水含量比值数据;患侧原始数据两种拟合获得的代谢物峰下面积、代谢物与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织比较,患侧NAA与未抑制水比值、Cr与未抑制水比值、NAA与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抑制水分析拟合在氢质子单体素波谱扫描中可提供代谢物相对于水含量的半定量数据,可以直接显示匀场质量,方便拟合参数调整;且在常规拟合中出现代谢物与Cr比值异常时可进一步明确相应代谢物各自的变化,对涉及Cr代谢改变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单体素 未抑制水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技术在听觉皮层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倪萍 陈自谦 +1 位作者 梁永辉 陈贤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12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技术(1H-MRS)在听觉皮层应用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就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若干质量控制因素进行讨论。方法采用单体素和多体素两种定位技术对10例健康志愿者右侧初级听皮层行1H-MRS扫描,分别对多体素波谱在听皮层... 目的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技术(1H-MRS)在听觉皮层应用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就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若干质量控制因素进行讨论。方法采用单体素和多体素两种定位技术对10例健康志愿者右侧初级听皮层行1H-MRS扫描,分别对多体素波谱在听皮层颞平面、颞横回后内侧、颞横回前外侧的代谢物进行测量;单体素作为对照组。测量的主要代谢物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谷氨酰胺和谷氨酸(Glx)、γ-氨基丁酸乳酸(GABA)、乳酸(Lac)等等,计算NAA/(Cho+Cr)、Glx/(Cho+Cr)、GABA/(Cho+Cr)峰下面积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体素技术在听皮层各点的代谢物测量有较大差异,颞平面NAA/(Cho+Cr)比值最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2,p=0.001);颞横回后内侧Glx/(Cho+Cr)最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4,p=0.044);颞平面GABA/(Cho+Cr)最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7,p=0.003)。结论多体素1H-MRS较单体素技术更能准确反映听皮层代谢物含量的变化,设备的质量控制、扫描参数的合理设定以及感兴趣区的科学定位是结果准确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系统 磁共振波谱 听皮层 多体素技术 单体素技术
下载PDF
磁共振单体素波谱成像技术评估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多裂肌退变程度的初步临床研究
15
作者 陈春华 张承旻 +1 位作者 陈灿 罗飞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39-145,共7页
目的探索磁共振单体素波谱(SMRS)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多裂肌退变程度的技术方法,并探究多裂肌退变程度与脊柱矢状面失衡程度的关联。方法公开招募31例退行性脊柱畸形(DSD)患者(DSD组)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 目的探索磁共振单体素波谱(SMRS)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多裂肌退变程度的技术方法,并探究多裂肌退变程度与脊柱矢状面失衡程度的关联。方法公开招募31例退行性脊柱畸形(DSD)患者(DSD组)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SMRS序列扫描并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磁共振扫描部位为L4\5椎间盘层面的双侧多裂肌,观察指标包括:脂肪分数(FF)、水脂比(W\F)、脂肪波峰下面积(FP)、不对称程度(DOA)。通过ROC曲线计算上述指标曲线下面积,观察两组人群多裂肌退变特点及其与矢状面平衡的关联。结果畸形组FF、FP、DOA高于对照组(P<0.05),畸形组W\F低于对照组(P<0.05),双侧多裂肌FF、FP、DOA、W\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1、0.349、0.694、0.662,畸形组人群双侧多裂肌各退变指标与脊柱矢状面失衡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MRS序列可以用于定量评估多裂肌退变情况,双侧多裂肌DOA可作为评估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椎旁肌退变程度的敏感指标;多裂肌退变程度与脊柱矢状面失衡程度缺乏关联,前者可能是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畸形 多裂肌 磁共振单体波谱
原文传递
微剂量学单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及Geant4应用研究
16
作者 倪婕 任圆圆 +1 位作者 孔栋 孙亮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4194-4199,4218,共7页
目的:得到合理可行的单细胞模型建立方法,建立更加接近真实细胞的Monte Carlo计算模型。方法:采用具有肿瘤细胞代表性的人口腔上皮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经培养和染色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分析处理得到体素模型数据,在... 目的:得到合理可行的单细胞模型建立方法,建立更加接近真实细胞的Monte Carlo计算模型。方法:采用具有肿瘤细胞代表性的人口腔上皮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经培养和染色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分析处理得到体素模型数据,在Geant4中建立模型并分别计算细胞核与细胞质内的平均比能。结果:在综合考虑计算时间和计算精度的情况下对7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将图像分辨率设为0.3μm-0.4μm范围内,用200个3 MeV的α粒子对单细胞模型进行照射,得到细胞核内单个粒子击中细胞的平均比能均值为0.209 Gy;细胞质内单个粒子击中细胞的平均比能均值为0.044 Gy。结论:本文中建立单细胞体素模型的方法切实可行且通用性强;细胞核的密度与细胞形态对模型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剂量学 单细胞体素模型 MONTE Carlo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