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 被引量:79
1
作者 陈清华 曾明 +2 位作者 章凤奇 冷风 魏荷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15,共3页
利用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 ,通过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 ,对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决口扇、天然堤、河漫滩成因砂体进行了综合识别 ,其中河道成因的砂体是河流相储层的骨架砂体。总结出识别单一河道边界的五种标志 。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河道 油田开发 测井资料 含油气盆地 沉积物 剩余油
下载PDF
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层单砂体划分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4
2
作者 张庆国 鲍志东 +1 位作者 宋新民 孙继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3,共7页
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储集层单砂体的三维空间展布及相互间连通关系成为研究重点。应用岩心、录井及密井网测井资料,综合层序地层分析及储集层层次分析,把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划分为4个砂层组、13个小层,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2... 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储集层单砂体的三维空间展布及相互间连通关系成为研究重点。应用岩心、录井及密井网测井资料,综合层序地层分析及储集层层次分析,把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划分为4个砂层组、13个小层,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以及9种沉积微相、7种单一成因砂体。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顶面拉平的小层对比技术和测井曲线特征变化,提出了复合河道的4种叠加模式,在垂向上和平面上进一步对单体河道边界进行了识别。分析表明,单体河道砂体平均宽度150~500m,平均厚度3~7m,平均宽厚比为40~120。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宽度和厚度较大的复合河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及剩余油挖潜的最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单砂体 成因 层次划分 复合河道 剩余油分析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58
3
作者 封从军 鲍志东 +3 位作者 杨玲 思雄 徐桂彬 韩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329,共7页
以吉林扶余油田J19密井网区为例,结合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水下分流河道内部构型要素主要可分为前积体和前积层2种,前积层根据被破坏程度的不同又... 以吉林扶余油田J19密井网区为例,结合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水下分流河道内部构型要素主要可分为前积体和前积层2种,前积层根据被破坏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保留型、破坏型和混合型,随湖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的比值不同,前积体可分为进积型、退积型和加积型,各自具有不同的成因及沉积演化模式。应用岩电标定、公式拟合、密井网、对子井等资料对前积层和前积体进行了定量识别描述,建立了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的三维构型模型。剩余油分析表明:前积层对剩余油的垂向分布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在前积体内部剩余油主要在前积体的上倾方向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单砂体 储集层构型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探讨 被引量:48
4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连承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小层规模内单砂体的细分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运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小层对比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法,详尽剖析了目前在河流相单砂层细分对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层规模内单砂体的细分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运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小层对比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法,详尽剖析了目前在河流相单砂层细分对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过于强调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机械运用等高程对比原则、单纯依据砂体厚度劈分等.指出在层次细分与对比过程中,不可过分拘泥于沉积砂体的层次性,而是需要对沉积过程和砂体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研究砂体本身固有的沉积学特征及其空间展布特点,将各种地层对比、划分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建立精确的储层地质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筑结构 单砂层 隔夹层 成因砂体
下载PDF
三角洲平原复合分流河道内部单砂体划分——以扶余油田中区南部泉头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49
5
作者 封从军 鲍志东 +3 位作者 单启铜 孙萌思 于世岩 段宏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3,共7页
以扶余油田中区南部泉头组四段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三角洲平原复合分流河道内部的单砂体进行系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泉头组四段发育大面积连片状、条带状的多成因复合分流河道砂体。... 以扶余油田中区南部泉头组四段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三角洲平原复合分流河道内部的单砂体进行系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泉头组四段发育大面积连片状、条带状的多成因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在单砂体精细解剖的基础上,发现该区单砂体主要包括多层式、叠加式、多边式、单边式、对接式、孤立式六种叠置关系,识别出单砂体垂向分期、横向分界的8种测井相标志。采用研究区密井网小井距资料建立了单砂体宽厚比定量预测模式,以此为指导,在研究区泉头组四段5—10小层内共识别出44个低弯度曲流型单砂体。这些单砂体在平面上主要呈西南-东北方向条带状展布,宽度介于150~500 m,厚度介于2~8 m,宽/厚比介于40~100。最后,通过多组示踪剂分析测试资料,验证了单砂体划分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 分流河道 废弃河道 三角洲平原 泉头组 扶余油田
下载PDF
基于单砂体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表征 被引量:45
6
作者 林承焰 孙廷彬 +3 位作者 董春梅 李志鹏 田敏 李士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1-1136,共6页
以葡北油田葡I油组窄、薄砂体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油藏为例,提出了基于单砂体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单元以及相对应的挖潜技术对策。所指单砂体是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既是地质上的成因单元,也是与剩余油分布... 以葡北油田葡I油组窄、薄砂体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油藏为例,提出了基于单砂体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单元以及相对应的挖潜技术对策。所指单砂体是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既是地质上的成因单元,也是与剩余油分布有关的渗流单元,既反映了砂体的沉积成因,也决定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注水开发特征。单砂体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多期河道叠加型、分支河道型、单一河道型和席状砂型4个大类;结合注水开发特点,每种类型具有高注高采、高注低采、低注低采和低注高采4种注采方式。剩余油潜力评价的结果表明:多期河道叠加型单砂体潜力最大,剩余油主要为注水下窜型、顶部型、段塞式和欠注型4种类型,可以分别采用厚注薄采、油水井调剖堵水、井网调整和加密井网等措施进行剩余油挖潜;其次是席状砂型单砂体,剩余油表现为"蜂窝状",建议利用注水井调剖和油层压裂来优化注水效果,进行剩余油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 剩余油 水下分流河道 特高含水期 窄薄砂体
下载PDF
基于岩心及密井网的点坝构型与剩余油分析 被引量:35
7
作者 闫百泉 张鑫磊 +6 位作者 于利民 张东 姜贵璞 杨永杰 孙雨 韩小龙 徐亚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4,共8页
基于大庆油田杏北地区葡I33^2单元密井网及直井与水平井岩心资料,参照现代沉积及古代露头模式,岩电结合求取侧积夹层构型参数,进而分析三角洲分流平原曲流型分流河道点坝侧积夹层三维构型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杏北... 基于大庆油田杏北地区葡I33^2单元密井网及直井与水平井岩心资料,参照现代沉积及古代露头模式,岩电结合求取侧积夹层构型参数,进而分析三角洲分流平原曲流型分流河道点坝侧积夹层三维构型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杏北地区葡I33^2单元点坝侧积夹层具有薄、缓、密的特点:夹层的厚度多为2~25cm;夹层上部和下部倾角较小,多在2°~5°,中部较陡,为7°~10°;平面分布密度达到0.11条/m。侧积夹层平面上呈新月形排列,剖面上呈叠瓦状、斜列式分布的三维空间结构特征。受侧积夹层构型特征及侧积体物性差异影响,点坝中下部水淹严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上部。水平井水平段应设计在点坝中上部,可钻穿多个侧积体的中上部,增加供油单元,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 点坝 薄夹层 侧积体 侧积夹层 构型 剩余油 密井网
下载PDF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应用条件及其在葡北地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江青春 王海 +4 位作者 李丹 曹锋 李秋芬 孙作兴 周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40,共6页
在应用地震相分析软件Stratimagic对葡北地区七克台(Qkt)组进行地震相分析的过程中,对地震波形分类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频率大于40 Hz、信噪比大于25 DB的地震资料可以较好地满足地震波形分类的研究。构造形态平缓、断... 在应用地震相分析软件Stratimagic对葡北地区七克台(Qkt)组进行地震相分析的过程中,对地震波形分类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频率大于40 Hz、信噪比大于25 DB的地震资料可以较好地满足地震波形分类的研究。构造形态平缓、断裂不发育的地区运用波形分析效果较好。此外合适的地震时窗大小的选取和适当的波形分类数的设定也影响波形分类分析的运用效果。一般5~8种分类数是比较合适的,与沉积微相类型的匹配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技术编制了葡北地区七克台组的沉积微相,对比单井沉积微相分析结果发现,有86%以上的单井相分析结果与预测的沉积微相图吻合,证实了地震波形分类技术预测沉积微相的可靠性。最后,运用该技术预测了该地区的砂体展布,为该地区下步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单井相 沉积微相 波形分类技术 砂体 预测 葡北地区
下载PDF
曲流河单砂体精细刻画在老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9
作者 周新茂 胡永乐 +3 位作者 高兴军 张征 陈建阳 王继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点砂坝是曲流河单砂体的基本成因单元,废弃河道和末期河道可以控制点砂坝砂体发育的规模及形态,不同类型废弃河道内部的泥质沉积可以遮挡其两侧点砂坝,使其相互间呈不连通或弱连通状态。曲流河单砂体刻画的核心是对末期(废弃)河道的识别... 点砂坝是曲流河单砂体的基本成因单元,废弃河道和末期河道可以控制点砂坝砂体发育的规模及形态,不同类型废弃河道内部的泥质沉积可以遮挡其两侧点砂坝,使其相互间呈不连通或弱连通状态。曲流河单砂体刻画的核心是对末期(废弃)河道的识别,以及确定河道与点砂坝间的组合配置关系。通过建立废弃河道的测井、地震识别标志,辅以动态监测资料,进行了地下曲流河单砂体精细刻画,可为认识油藏提供精确的地质模型,从而有助于解决注采矛盾,并形成对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单砂体 末期河道 废弃河道 点砂坝 剩余油
下载PDF
扶余油田基于单因素解析多因素耦合的剩余油预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封从军 鲍志东 +2 位作者 陈炳春 魏兆胜 汪莹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471,共7页
扶余油田泉四段主力油层为典型的湖盆三角洲沉积,经过30多年的开采,已进入高含水采油阶段,受单砂体切叠、储层非均质性、储层构型等因素的控制,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依据地质、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单因素... 扶余油田泉四段主力油层为典型的湖盆三角洲沉积,经过30多年的开采,已进入高含水采油阶段,受单砂体切叠、储层非均质性、储层构型等因素的控制,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依据地质、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单因素解析多因素耦合"的研究思路,深入解剖了微构造、断层、沉积微相、单砂体切叠、储层构型、储层非均质性、井网部署、注采关系等因素对湖盆三角洲储层内部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机理,优选关键控制因素,建立由关键因素耦合控制的剩余油预测模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三角洲储层剩余油预测的分析方法,总结了5种受多因素耦合控制的剩余油预测模式,为老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素 微构造 沉积微相 单砂体 储层构型 剩余油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密井网砂质辫状河厚砂层单砂体识别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钰铭 李园园 +3 位作者 张友 苏爱芹 陈世泽 张厚源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6-559,共4页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葡Ⅰ组2_3小层(PⅠ2_3)厚砂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砂质辫状河单砂体分布模式,并相应探索了一套密井网区单砂体识别方法。辫状河厚砂层由多期辫状河叠加而成,发育心滩坝和辫状水道砂体,以心滩坝砂体为主。依据单井泛滥平...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葡Ⅰ组2_3小层(PⅠ2_3)厚砂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砂质辫状河单砂体分布模式,并相应探索了一套密井网区单砂体识别方法。辫状河厚砂层由多期辫状河叠加而成,发育心滩坝和辫状水道砂体,以心滩坝砂体为主。依据单井泛滥平原细粒夹层垂向上对厚砂层进行期次划分对比,然后分别对每期辫状河连片砂体采用"单井识别、侧向划界、平面组合"的方法识别出单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单砂体 心滩坝 构型模式 喇嘛甸油田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修平 姜喜庆 赵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8,共2页
从实际需要出发 ,在喇嘛甸油田的储层描述过程中引入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并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将流动单元作为储层描述的基本单位 ,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围绕复合型河道砂体内部的单砂体以及流动单元三维界面的识别和划分进行了具体探索 ... 从实际需要出发 ,在喇嘛甸油田的储层描述过程中引入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并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将流动单元作为储层描述的基本单位 ,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围绕复合型河道砂体内部的单砂体以及流动单元三维界面的识别和划分进行了具体探索 ,提出了一套流动单元综合分析技术 ,在油田开发应用中见到了明显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储层描述 单砂体 流动单元 喇嘛甸油田 划分方法
下载PDF
定量表征单砂体注采关系的流线方法 被引量:15
13
作者 侯建锋 姜瑞忠 +1 位作者 王海江 吴义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7-100,共4页
基于单砂体开发动态模型,提出了定量表征单砂体注采关系的流线方法,并系统论述了其表征原理。以大港油田官104断块G76-30注水井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线方法计算了4口生产井的受效因子和G76-30注水井的注水量分配系数。计算结果表明,G77-3... 基于单砂体开发动态模型,提出了定量表征单砂体注采关系的流线方法,并系统论述了其表征原理。以大港油田官104断块G76-30注水井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线方法计算了4口生产井的受效因子和G76-30注水井的注水量分配系数。计算结果表明,G77-31和G76-32井是注水井G76-30的主要受效井和水流通道,与现场示踪监测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对研究水驱油藏单砂体注采关系和剩余油分布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与传统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计算速度和精度都有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线方法 单砂体 注采关系 数学模型 定量 分配因子
下载PDF
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单砂体构型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秦国省 吴胜和 +3 位作者 宋新民 邹存友 郑联勇 陈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共11页
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取心井及密井网资料,对老君庙油田L油藏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砂体进行表征并明确其内部结构样式,建立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构型模式。研究表明:缓坡、距物源较远是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 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取心井及密井网资料,对老君庙油田L油藏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砂体进行表征并明确其内部结构样式,建立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构型模式。研究表明:缓坡、距物源较远是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必要条件,沉积粒度较细、沉积构造规模及单一河道砂体厚度较小是其较明显的沉积特征;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呈交织近连片型和交织条带型两种组合样式,其中交织近连片分流河道由主干分流河道不断分叉合并而成,分流河道演化主要有3种模式,经历3个阶段,早期典型分流河道孤立分布,中期河道以决口演化模式为主成交织状分布,末期以侧向侵蚀和河道间岔口冲刷演化模式为主成近连片分布;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呈大面积近连片分布,其由不同期单一河口坝拼接叠置而成,前缘演化初期以坝边部部分侧向拼接样式为主,演化中期坝边部完全侧向拼接样式较常见,至演化末期河口坝间呈现坝主体完全垂向叠置和坝主体部分垂向叠置的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源细粒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单砂体
下载PDF
新立油田高含水期完善微观注采井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琼 张晓明 +2 位作者 赵殿彪 王艳 桑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75-78,共4页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为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单砂体面积小、连续性差。就高含水开发期完善以单砂体为单元的微观注采井网作用进行阐述,提出适合高含水开发期评价井网完善程度的方法。结合新立油田不同沉积条件下单砂体井网不完善类型...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为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单砂体面积小、连续性差。就高含水开发期完善以单砂体为单元的微观注采井网作用进行阐述,提出适合高含水开发期评价井网完善程度的方法。结合新立油田不同沉积条件下单砂体井网不完善类型的分析,阐述采取井网综合利用等技术手段和对策。实践证明,该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指导同类油田高含水开发期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改善开发效果,挖掘剩余油潜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 注采井网 评价方法 高含水期 新立油田
下载PDF
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对单砂体的控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封从军 鲍志东 +1 位作者 张吉辉 罗官幸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62-69,共8页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研究了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相储层的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共划分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3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分析了各级基准面旋回的结构特征及叠置样式;总结了基准面旋...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研究了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相储层的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共划分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3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分析了各级基准面旋回的结构特征及叠置样式;总结了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6种砂体叠置模式,分析了A/S值变化对单砂体叠置模式的影响;在统计研究区密井网控制下的单砂体宽度和厚度的基础上,拟合了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的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单砂体宽厚比定量预测模式,在该模式及单砂体识别标志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区单砂体的定量识别。研究发现:研究区三角洲平原单砂体主要以低弯度的曲流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三角洲前缘单砂体主要以分叉树枝状砂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单砂体 复合砂体 扶余油田 油气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沉积微相至单砂体级精细研究--以大庆油田杏十三区太103井区PI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一博 马世忠 +1 位作者 杜金玲 陈天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以大庆油田杏十三区太103井区为例,通过岩心及测井资料分析,得出研究区PI油层组在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溢岸薄层砂和分流河道间等微相.通过沉积时间单元精细划分、对比、测井微相模式的建立以... 以大庆油田杏十三区太103井区为例,通过岩心及测井资料分析,得出研究区PI油层组在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溢岸薄层砂和分流河道间等微相.通过沉积时间单元精细划分、对比、测井微相模式的建立以及沉积微相研究,揭示了单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预测、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103井区 单砂体 沉积微相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主要构型要素细分下的曲流河单砂体识别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薪凯 刘景彦 +1 位作者 陈程 马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5-217,共13页
单砂体的识别始终是曲流河储层描述中重点与难点。构型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单砂体描述的方法与内容,然而主要构型要素内部多样的测井相类型与组合特征严重干扰了油藏精细描述的结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Bridge的基础理论简化到油藏描述... 单砂体的识别始终是曲流河储层描述中重点与难点。构型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单砂体描述的方法与内容,然而主要构型要素内部多样的测井相类型与组合特征严重干扰了油藏精细描述的结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Bridge的基础理论简化到油藏描述范畴,简述同一点坝(以及与之相伴生的河道)不同位置下的流体特征与沉积序列,并探讨如何利用测井相组合来识别砂体叠置的6种类型,并应用于油田实践。研究结果表明:1)小层范围内主力砂体内部测井相类型的复杂多变反应了沉积过程中复杂的水动力特征,由于环绕单一点坝砂体的最大流速靠近坝头一侧而远离坝尾一侧,使得坝头以箱型韵律为主,坝尾以钟形韵律为主,并以此作为油藏描述中刻画点坝展布的理论基础;2)在研究砂体叠置类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剖面上测井曲线的变化情况来识别砂体的不同部位和不同拼接方式,从而建立更为精确的砂体叠置样式类型;3)该理论与露头调研的吻合度较高,在储层应用过程中,在曲流段保存相对完整的层段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单砂体 主要构型要素细分 垂向序列 砂体叠置 秦皇岛32⁃6油田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单砂体划分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俊飞 叶小明 +2 位作者 尚宝兵 党胜国 于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4,共6页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增大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S油田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为例,综合应用岩心、测井、水淹解释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三角洲河口坝复合体内部单砂体进行定量表征,并分析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增大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S油田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为例,综合应用岩心、测井、水淹解释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三角洲河口坝复合体内部单砂体进行定量表征,并分析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河口坝单砂体平面接触样式分别为河坝接触、坝主体接触、坝缘接触和坝间泥接触。河坝接触和坝主体接触的砂体连通性较好,剩余油不富集;坝缘接触和坝间泥接触的砂体连通性差或不连通,在其侧翼易形成剩余油。该研究可有效地指导油田后期综合调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三角洲前缘 单砂体 剩余油 东营组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复杂河流相地层单砂体级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一博 马世忠 +1 位作者 石金华 王光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0,62,共5页
采用"重点井沉积时间单元划分"-"标准层控制﹑参照层借鉴对比"-"切叠河流定界"-"平面井网对比"这一对比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复杂河流相地层沉积时间单元精细对比的难题,采用该方法对大庆长坦... 采用"重点井沉积时间单元划分"-"标准层控制﹑参照层借鉴对比"-"切叠河流定界"-"平面井网对比"这一对比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复杂河流相地层沉积时间单元精细对比的难题,采用该方法对大庆长坦喇嘛甸油田目的层301口开发井进行了沉积时间单元的划分与对比,在此基础上精细刻画了SⅢ各沉积时间单元单砂体的分布范围,把原来认为的大面积连片的河道砂体细分为多条单一河道砂体,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河流相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与对比 单砂体 剩余油挖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