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降雨条件下坡度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62
1
作者 和继军 蔡强国 刘松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3-1268,共6页
以野外径流小区的次降雨产流产沙数据为基础,对不同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随坡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性质的差异对坡面产流随坡度而变化的影响较小,在研究区的6场次降雨中,坡面产流量随坡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坡面径... 以野外径流小区的次降雨产流产沙数据为基础,对不同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随坡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性质的差异对坡面产流随坡度而变化的影响较小,在研究区的6场次降雨中,坡面产流量随坡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坡面径流量均随坡度增大而增大,但坡面径流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较弱,这主要由降雨量与入渗量之间的转化程度所决定;次降雨性质对不同坡度的坡面产沙规律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存在临界侵蚀坡度,但临界坡度不是唯一值,而是随着降雨特性的不同而不同,临界侵蚀坡度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临界坡度较大时,坡面产沙量随坡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也往往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坡度 次降雨 土壤侵蚀 稳渗率
原文传递
汾河上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杜轶 郭青霞 +2 位作者 郭汉清 张勇 白秀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51,共8页
以汾河上游阳坡小流域为研究区,在2015—2017年进行了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侵蚀性降雨在年内和年际间分布很不均匀。少数几次强降雨对降雨侵蚀力的贡献很大。(2)不同侵蚀性降雨条件下,鱼鳞坑+乔... 以汾河上游阳坡小流域为研究区,在2015—2017年进行了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侵蚀性降雨在年内和年际间分布很不均匀。少数几次强降雨对降雨侵蚀力的贡献很大。(2)不同侵蚀性降雨条件下,鱼鳞坑+乔木或灌木拦蓄径流或泥沙能力最强,裸地最弱;坡面产流量大小依次为:裸地>坡耕地>草地>油松>黄刺玫>鱼鳞坑+油松>鱼鳞坑+黄刺玫。坡面产沙量大小规律为:鱼鳞坑+乔或灌<草地<乔或灌<坡耕地<裸地。(3)随着雨量增加,各植被小区的径流调控率和泥沙调控率均呈下降趋势;相近雨量时,随着雨强的增加,径流调控率和泥沙调控率明显下降。(4)各小区的降雨量和产流量、产流量和产沙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在裸地、黄刺玫及草地小区,I 30与产流量之间是均无显著相关。在裸地、油松、黄刺玫、耕地小区,I 30和产沙量之间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次降雨 径流 泥沙
下载PDF
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的BP神经网络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侯建才 李占斌 +1 位作者 李勉 王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3,共5页
在分析黄土高原韭园沟流域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输入模型变量流域次降雨量、平均降雨强度、径流深和洪峰流量模数,对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量进行了训练和预测。预... 在分析黄土高原韭园沟流域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输入模型变量流域次降雨量、平均降雨强度、径流深和洪峰流量模数,对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量进行了训练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所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近似揭示复杂非线性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系统的产沙规律,为建立较高预报精度的黄土高原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预报模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 BP神经网络 侵蚀产沙 模拟
下载PDF
密云水库上游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降雨响应--以石匣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安晨 方海燕 王奋忠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1,共9页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10个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14年1月—2019年7月的41次降雨和小区水沙监测数据,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对降雨特征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减水和减沙效益显著,...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10个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14年1月—2019年7月的41次降雨和小区水沙监测数据,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对降雨特征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减水和减沙效益显著,两者结合效益更佳。布设大水平条的板栗林减沙率达94.35%,生物措施的减水减沙率最高可达100%,产流产沙量随地表植被盖度增大而减小。2)产流产沙量均与降雨量P和最大60 min降雨强度I60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复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85和0.90。3)布设工程措施或增加植被盖度会削弱I60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这类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量均受P影响显著,受I60影响不显著;未设工程措施且盖度低的玉米地和裸地的产流量受P和I60影响均显著,产沙量受I60影响显著,受P影响不显著。4)产沙量随产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相关系数最高达0.80,水土保持措施能降低增加速度,通过减小产流量和径流含沙量来起到减沙效益。在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削弱降雨强度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北京山区坡面产流产沙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次降雨 径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次降雨对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初期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海涛 宫渊波 +3 位作者 付万权 陈耀嘉 徐云岩 崔亚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5,共5页
森林更新或改造是林地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四川省宜宾市高县马尾松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的5个人工径流小区不同降雨量条件下产流产沙数据分析,探索改造初期(3a)降雨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关系及随植被恢复的演变规律。结果表... 森林更新或改造是林地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四川省宜宾市高县马尾松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的5个人工径流小区不同降雨量条件下产流产沙数据分析,探索改造初期(3a)降雨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关系及随植被恢复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14年Ⅰ~Ⅴ号径流小区因不同降雨量条件下导致的产流总量较2012年同期分别降低-6.44%,-10.51%,20.95%,13.28%,12.73%;产沙总量降低58.4%,56.38%,77.72%,78.16%,79.68%。产流量与产沙量随降雨量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但产沙量在森林改造当年增长幅度更大。不同改造模式径流小区产沙量第2年和第3年显著低于第1年,而第2年、第3年差异不显著,不同改造模式与产流、产沙量无显著相关性,改造模式不同并不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因素。改造时间与产流量、产沙量存在显著差异性。皆伐径流小区在改造初期恢复效果更佳,但随着林木生长及森林环境的形成后不同改造模式与产流、产沙量的关系可能会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林 改造模式 次降雨 产流量 产沙量
下载PDF
降雨径流过程的非点源污染时空动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文婷 王铭泽 +1 位作者 宋丹阳 庄艳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3-160,共8页
构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降雨-径流模拟模型,以储水系数增加率、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和降雨强度作为输入参数,DEM数据作为元胞空间,建立地表径流由高向低流动的转换规则,并将模型与GIS技术集成,得到不同时刻栅格上的径流深和... 构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降雨-径流模拟模型,以储水系数增加率、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和降雨强度作为输入参数,DEM数据作为元胞空间,建立地表径流由高向低流动的转换规则,并将模型与GIS技术集成,得到不同时刻栅格上的径流深和流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污染物浓度与流量、降雨强度和累积降雨量的回归模型,得到不同时空的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以汉江中下游流域为例,模拟发现河流或湖泊的栅格点往往在单次降雨过程中的径流较深;同时,降雨流量的大小与地形坡度相关性明显,在坡度较大的区域降雨流量也较大。以汉阳单场降雨为例,构建污染物影响机制,并将其推广到汉江中下游,得到整个汉江中下游的污染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降雨初期污染物的浓度随机性很大,同时土地利用类型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元胞自动机 单场降雨 降雨径流
下载PDF
人工培育生物结皮形成和发育对单次降雨量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燕翘 连煜超 +2 位作者 许文文 韩高玲 赵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3-732,共10页
人工生物土壤结皮(BSCs)是目前沙化土地治理的新方法和新模式,播撒天然BSCs碎片是培养人工BSCs的有效方法之一。降雨显著影响人工BSCs的拓殖和发育,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降雨总量和频次对单一类别的人工BSCs的影响。而单次降雨量如何... 人工生物土壤结皮(BSCs)是目前沙化土地治理的新方法和新模式,播撒天然BSCs碎片是培养人工BSCs的有效方法之一。降雨显著影响人工BSCs的拓殖和发育,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降雨总量和频次对单一类别的人工BSCs的影响。而单次降雨量如何影响不同类别的人工BSCs生长发育,仍鲜见报道。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天然藓类(N-M)、天然蓝藻-地衣(N-CL)、天然蓝藻(N-C)和人工蓝藻(A-C)结皮碎片作为培养人工BSCs的材料,探讨了1 mm、2 mm和5 mm的单次降雨量与不同类别BSCs碎片对人工BSC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单次降雨量处理下使用3种天然BSCs碎片和A-C结皮碎片均可成功培养人工BSCs,2 mm单次降雨量处理下人工BSCs的发育效果最好,而N-C和A-C较其他类别在培养早期具有较高的盖度(32.5%)和叶绿素a含量(11.39μg/cm2)。回归分析发现,人工BSCs的盖度与单次降雨量呈二项式相关;N-M和N-CL的厚度与单次降雨量呈二项式相关,N-C和A-C与单次降雨量呈对数相关;N-C的叶绿素a含量和单次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N-M的松散结合胞外多糖含量和单次降雨量呈线性负相关;N-M和A-C的紧密结合胞外多糖含量和单次降雨量分别呈线性负相关和指数相关(P<0.05)。研究证明了单次降雨量和BSCs类别显著影响人工BSCs的拓殖和发育。同时发现A-C较N-C发育更稳定。因此,建议在使用人工BSCs进行大规模生态恢复时,应选择适宜的BSCs类别并优先选择人工BSCs碎片作为培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人工生物土壤结皮 单次降雨量 蓝藻结皮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基于水文要素的黄土丘陵区次降雨泥沙输移比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玲玲 姚文艺 +1 位作者 王昭艳 杨吉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31,共4页
以黄土丘陵区桥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流域不同地貌部位的野外径流场及沟道水文站网观测资料,探讨了小流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的时空变化特征。依据相关分析法,确定了影响桥沟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径流侵蚀力、... 以黄土丘陵区桥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流域不同地貌部位的野外径流场及沟道水文站网观测资料,探讨了小流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的时空变化特征。依据相关分析法,确定了影响桥沟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径流侵蚀力、泥沙相对重率、降雨特性、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影响桥沟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的主导因子。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黄土丘陵区桥沟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移比 次降雨 径流侵蚀力 黄土区
下载PDF
单次和间歇性降雨下紫色土坡地壤中硝氮迁移特征
9
作者 谢梅香 洪大林 +3 位作者 付静 张展羽 郑成鑫 张平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探究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观测时期硝氮在紫色土坡地中的迁移特征,通过室内土槽和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设置单次降雨和间歇性多次(12次)降雨条件,分别探讨短时期和长时期下的紫色土壤中硝氮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单次降雨后短期内紫色土坡... 为探究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观测时期硝氮在紫色土坡地中的迁移特征,通过室内土槽和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设置单次降雨和间歇性多次(12次)降雨条件,分别探讨短时期和长时期下的紫色土壤中硝氮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单次降雨后短期内紫色土坡地距地表15 cm处土壤水和硝氮均匀地向下距地表35 cm土壤坡脚处迁移,而在间歇性12次降雨条件下,前6次降雨中观测点硝氮浓度由初始345.7 mg/L急速下降至99.7 mg/L;第7次到第9次降雨过程中硝氮浓度由平均值69.7 mg/L缓慢减少至52.0 mg/L,在最后的降雨中趋于稳定不变。随着降雨发生,硝氮在土壤中主要向下迁移,且坡顶处硝氮的迁移幅度最小,壤中流携带流失的硝氮浓度值约为土壤中硝氮浓度值的1/3。整体上壤中硝氮流失呈现出初期3次降雨后快速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从间歇性降雨的全新视角为紫色土坡地硝氮迁移流失特征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降雨 间歇性降雨 土壤水运移 壤中流 硝氮迁移 硝氮流失量
下载PDF
李子口小流域单次降雨的土壤侵蚀量测算方法
10
作者 刘守江 胡翠华 +2 位作者 林叶彬 张斌 罗明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7期195-196,共2页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比较严重,对于嘉陵江流域乃至长江航道泥沙淤积、水环境安全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选择川中丘陵区李子口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单次降雨产生的径流量,测定径流池中泥沙含量,并结合小区土地利用现状,快速测定小区土...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比较严重,对于嘉陵江流域乃至长江航道泥沙淤积、水环境安全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选择川中丘陵区李子口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单次降雨产生的径流量,测定径流池中泥沙含量,并结合小区土地利用现状,快速测定小区土壤的近似侵蚀量。该研究可为土壤侵蚀严重地区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有着重要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单次降雨 快速测定 川中丘陵区 李子口小流域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地表糙度对片蚀的影响及其变化 被引量:23
11
作者 郑子成 何淑勤 吴发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39-145,共7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地表糙度在片蚀过程中的效应,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就场降雨和连续降雨条件下,地表糙度对片蚀的影响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场降雨条件下,实施人为管理措施坡面的径流与产沙量均低于对照坡面;在雨强0.6... 为了进一步明确地表糙度在片蚀过程中的效应,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就场降雨和连续降雨条件下,地表糙度对片蚀的影响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场降雨条件下,实施人为管理措施坡面的径流与产沙量均低于对照坡面;在雨强0.67mm/min条件下,随地表糙度的增加,径流量与侵蚀量呈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在雨强1.63mm/min条件下,随地表糙度的增加,径流量与产沙量却呈一直减小的变化趋势。在雨强0.67mm/min条件下,耙耱地、人工掏挖和等高耕作坡面的地表糙度均呈减小的变化趋势,而人工锄耕坡面的地表糙度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在雨强1.63mm/min条件下,人工掏挖和等高耕作坡面的地表糙度呈减小的变化趋势,人工锄耕、耙耱地坡面的地表糙度却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对照坡面地表糙度的变化,与耙耱地相反。连续降雨条件下,在前二次降雨作用下,坡面的径流量与产沙量随地表糙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均低于对照坡面;在第三次降雨条件下,径流与侵蚀产沙量变化较为复杂,且实施人为管理措施坡面均高于对照坡面。不同降雨条件下,实施人为管理措施坡面地表糙度对片蚀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且坡面片蚀的发展与地表糙度间的变化表现出相应的互动作用。该文研究结果为揭示地表糙度的侵蚀特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黄土高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侵蚀 糙度测量 片蚀 场降雨 连续降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侯建才 李占斌 +1 位作者 崔灵周 王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0-214,221,共6页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规律,建立适宜于该地区的侵蚀产沙预报模型。【方法】根据岔巴沟流域32年实测的水沙资料,采用径流侵蚀功率、地貌分形信息维数的计算模型及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岔...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规律,建立适宜于该地区的侵蚀产沙预报模型。【方法】根据岔巴沟流域32年实测的水沙资料,采用径流侵蚀功率、地貌分形信息维数的计算模型及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岔巴沟流域的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规律。【结果】岔巴沟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模数Ms与径流侵蚀功率E、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Di有很好的相关性,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一定的适用性。【结论】基于流域径流侵蚀功率与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的岔巴沟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预报模型,能够近似反映不同尺度流域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特性及水沙传递的关系,为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和较高预报精度的黄土高原流域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预报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降雨径流侵蚀 径流侵蚀功率 分形信息维数
下载PDF
乌兰木伦河流域产流产沙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柳丽英 张静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5-83,共9页
根据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地貌特征及降雨特性,以窟野河上游乌兰木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考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流域产流模型,建立了次暴雨径流产沙概念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精度良好。该模型可用于较精确的估算多沙粗沙区次降... 根据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地貌特征及降雨特性,以窟野河上游乌兰木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考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流域产流模型,建立了次暴雨径流产沙概念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精度良好。该模型可用于较精确的估算多沙粗沙区次降雨条件下的流域产沙量及其在时程上的变化,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治理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木伦河 水沙关系 次暴雨产沙量 降雨 产流模型 日控分布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次降雨小流域侵蚀产沙预报研究——以晋西王家沟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斌兵 郑粉莉 +1 位作者 龙栋才 李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基于次降雨小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复杂性、非线性,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次降雨小流域侵蚀产沙量的关键因子,包括浑水径流深、洪峰最大流量、降雨量和30 min最大降雨强度。建立了向量机回归支持下的次降雨小流... 基于次降雨小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复杂性、非线性,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次降雨小流域侵蚀产沙量的关键因子,包括浑水径流深、洪峰最大流量、降雨量和30 min最大降雨强度。建立了向量机回归支持下的次降雨小流域侵蚀产沙预测模型。利用60次侵蚀产沙实测资料,对模型预报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次降雨流域侵蚀产沙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预测精度平均为在86%。该研究为揭示次降雨小流域土壤侵蚀规律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 土壤侵蚀预报 支持向量回归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降雨侵蚀力对河岸滩区耕地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孟红旗 赵同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
河岸滩区的人类农业活动最为直接地影响着河流的水文生态。自1997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成功截流以来,下游孟津扣马黄河滩区1955 hm2的天然滨河湿地有72%常年出露。为当地农业开发提供了原生动力。在10 a期间滩区的土地利用状况也发生了... 河岸滩区的人类农业活动最为直接地影响着河流的水文生态。自1997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成功截流以来,下游孟津扣马黄河滩区1955 hm2的天然滨河湿地有72%常年出露。为当地农业开发提供了原生动力。在10 a期间滩区的土地利用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28.8%转变成鱼塘—荷花塘等人工湿地,39.8%转变成小麦—棉花等旱地农作物,剩下的328 hm2的河床湿地因受农业活动的影响,正发生着严重的退化和萎缩。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对孟津黄河滩区河岸耕地土壤养分随降雨径流流失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次降雨侵蚀力(R)是影响径流量和土壤养分流失的重要因素。在弱侵蚀力下,产生的径流以蓄满产流为主;当降雨侵蚀力大于19.0,产生的径流以超渗产流为主。径流土壤养分流失量与次降雨侵蚀力之间存在明显的二次曲线关系。根据滩区土壤的渗透特征,在次降雨侵蚀力R=10.0~45.0之间的中等强度降雨将产生较为严重的土壤养分流失。并强调河岸带的水土保持工作应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次降雨侵蚀力 径流 养分流失
下载PDF
典型草原煤矿排土场边坡不同治理措施次降雨水蚀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建英 李锦荣 +3 位作者 何京丽 张铁钢 梁占岐 荣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13,共6页
以典型草原露天煤矿的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原位径流小区观测设施研究了不同治理措施条件下排土场边坡次降雨的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在边坡治理初期,首次降雨的土壤侵蚀产沙量均较大,达到中度以上的侵蚀强度,其中铺设植... 以典型草原露天煤矿的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原位径流小区观测设施研究了不同治理措施条件下排土场边坡次降雨的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在边坡治理初期,首次降雨的土壤侵蚀产沙量均较大,达到中度以上的侵蚀强度,其中铺设植生带措施次降雨产沙量最大,为6 469t/km^2,生态袋一字型布设措施产沙量最小,为2 543t/km^2,分别是裸地产沙量5 640t/km^2的1.15倍和0.45倍;随治理恢复年限的增加,恢复第3年时,生态袋一字型治理措施(生物+工程措施)的年径流量比沙地柏+绣线菊灌丛恢复7a(纯生物措施)的年径流量小;当边坡治理措施的植被盖度>35%时,各治理措施的产沙量均小于未治理裸地的产沙量,且雨强越大,生物+工程治理措施的阻沙能力越明显;生态袋一字型布设措施年土壤侵蚀量由治理当年的5 179t/(km^2·a)下降到治理第3年的1 260.35t/(km^2·a),减少75.7%。因此,在草原矿区的排土场边坡采取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措施明显优于单纯的生物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排土场边坡的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边坡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次降雨侵蚀量
下载PDF
单雨量站的日常维护
17
作者 胡淑萍 江善赐 +1 位作者 魏玮 蔡英卫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期41-42,共2页
自动雨量站是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防汛抗旱雨情数据的质量。从单雨量站日常维护准备工作、雨量校准及硬件配置方面分享了单雨量站维护经验总结,供业务人员参考,以期提高自动雨量站运行水平,更好地服务地... 自动雨量站是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防汛抗旱雨情数据的质量。从单雨量站日常维护准备工作、雨量校准及硬件配置方面分享了单雨量站维护经验总结,供业务人员参考,以期提高自动雨量站运行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雨量站 校准 配置
下载PDF
影响黄土丘陵区次降水泥沙输移比的水文要素
18
作者 王玲玲 安润连 +3 位作者 姚文艺 王昭艳 杨二 娄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21,共3页
以桥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流域不同地貌部位的野外径流场及沟道水文站网观测资料,计算了不同场次降水的泥沙输移比,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桥沟流域次降水泥沙输移比的水文要素。结果表明:土壤前期含水量、流域的降水过程特征、洪峰... 以桥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流域不同地貌部位的野外径流场及沟道水文站网观测资料,计算了不同场次降水的泥沙输移比,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桥沟流域次降水泥沙输移比的水文要素。结果表明:土壤前期含水量、流域的降水过程特征、洪峰流量、径流量、水流含沙量是影响次降水泥沙输移比的主要水文要素;提出了表示降水、径流、泥沙对泥沙输移比影响的表征参数,即降水峰现系数、径流侵蚀力和泥沙相对容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要素 泥沙输移比 次降水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模拟降雨对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和橡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董丽媛 武传胜 +1 位作者 高建梅 沙丽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87-1892,共6页
降雨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对土壤呼吸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土壤呼吸与降雨的关系,对准确估算大气中的CO2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人工模拟降雨事件,应用野外原位测定方法,测量了热带次生林和橡胶林土壤呼吸速率、地下5cm土壤温... 降雨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对土壤呼吸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土壤呼吸与降雨的关系,对准确估算大气中的CO2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人工模拟降雨事件,应用野外原位测定方法,测量了热带次生林和橡胶林土壤呼吸速率、地下5cm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以探究热带两种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对旱季单次降雨事件的响应过程与规律。研究发现,在旱季连续一周没有降雨的情况下,人工模拟降雨事件使土壤呼吸在降雨后的2h内被迅速激发,次生林的土壤呼吸最大达到11.15 μmolCO2·m-2·s-1,是对照的近7倍;橡胶林的土壤呼吸最大达到了15.88 μmolCO2·m-2·s-1,是对照的近11倍。随后激发效应迅速降低,尤其是橡胶林,在人工模拟降雨6h后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人工模拟降雨前两种林型的土壤含水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人工模拟降雨后的2d内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人工模拟降雨前后土壤温度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支持了"Birch effect",2种主要热带林型在旱季时期,由于单次降雨事件激发而释放到大气中的CO2是降雨前的数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人工降雨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原文传递
义乌降水气候分析中的面雨量计算及其应用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忠红 赵贤产 余菲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用区域面雨量的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方法,并与算术平均法和气象站单站资料在气候变化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发现泰森多边形法与算术平均法计算的面雨量差别较小,而与气象站单站资料比较,其差异相当明显;认为某单站降水资料不能代表该区域... 用区域面雨量的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方法,并与算术平均法和气象站单站资料在气候变化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发现泰森多边形法与算术平均法计算的面雨量差别较小,而与气象站单站资料比较,其差异相当明显;认为某单站降水资料不能代表该区域降水量,在降水气候分析或某区域降水量趋势预报中,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的面雨量比算术平均法更科学、简便、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站雨量 泰森面雨量 气候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