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tching and imaging studies of single DNA molecules 被引量:13
1
作者 ZHANG Yi CHEN Shengfu +6 位作者 OUYANG Zhenqian HU Jun XIONG Qihua LI Bin HUANG Yibo LI Minqian JIN Chengzh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15期1365-1368,1441,共5页
DNA molecules were stretched on silanized mica surface with the molecular combing technique, and detected with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Meantime, DNA molecules were stretched with a modifie... DNA molecules were stretched on silanized mica surface with the molecular combing technique, and detected with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Meantime, DNA molecules were stretched with a modified dynamic molecular combing technique and studied with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with the dynamic molecular combing technique, the modified dynamic molecular combing technique has advantages of less-sample demand and less contamination to sample; as compared with the molecular combing technique, it has better aligning effect and reproducibility. Combination of this kind of DNA molecular manipulating technique with the single DNA molecule detecting technique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asic research of molecular dynamic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en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RM)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FM) single molecule manipulating single molecule imaging.
原文传递
单分子宽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晓君 涂洋 盖宏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0-379,共10页
单分子宽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是单分子检测技术的一种,具有通量高、参数多样、可实时动态监测等优点。本文评述了单分子宽场光学显微成像的技术方法、标记探针、判定原则、检测参数及其在分析化学、生物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指出单分子成... 单分子宽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是单分子检测技术的一种,具有通量高、参数多样、可实时动态监测等优点。本文评述了单分子宽场光学显微成像的技术方法、标记探针、判定原则、检测参数及其在分析化学、生物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指出单分子成像技术正在向仪器设备的实用化、简易化,测量参数的精确化、可视化,研究范围的广泛化、复杂化等方面发展。未来几年单分子成像的研究重点可能会集中在实用定量、突破衍射极限的距离测量、重要生物过程的机理探索和纳米目标物的表征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成像 单分子示踪 单分子芯片 量子点 宽场显微术
原文传递
光热显微术:基于光吸收的单分子成像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婷联 蒋莹琰 王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7-616,共10页
光热显微术是近年来获得广泛关注和长足发展的一种新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单个纳米粒子甚至单分子的免标记光学成像。其成像原理是利用先进的光学方法探测单分子或单纳米粒子吸收特定波长激发光后所产生的局域温度和介质折射率... 光热显微术是近年来获得广泛关注和长足发展的一种新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单个纳米粒子甚至单分子的免标记光学成像。其成像原理是利用先进的光学方法探测单分子或单纳米粒子吸收特定波长激发光后所产生的局域温度和介质折射率的微小变化,从而定量研究观测对象的光热特性。由于无辐射弛豫是激发态分子回到基态的优势过程,分子的光热特性相比于荧光特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凭借无需标记、高灵敏度和信号稳定等优点,近十年来,关于单分子和单纳米粒子的光热显微成像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并在纳米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发展和应用,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重点综述了光热显微技术的成像原理、发展历程、技术特色以及系统优化方法,列举了光热成像在活细胞研究和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光热成像的优缺点并分析其主要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加入到这一新技术的研究队伍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显微 热透镜 光热特性 单分子成像 单纳米粒子成像
原文传递
Single-Molecular Imaging of Anticoagulation Factor I from Snake Venom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4
作者 徐小龙 周云申 +3 位作者 刘清亮 侯建国 杨金龙 解永树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9期899-903,共5页
Anticoagulation factor I (ACF I) from the venom of Agki^strodon acutus is a binding protein to activated coagulation factor X (FXa) and possesses marked anticoagulant activity. Single ACF I molecule has been succe... Anticoagulation factor I (ACF I) from the venom of Agki^strodon acutus is a binding protein to activated coagulation factor X (FXa) and possesses marked anticoagulant activity. Single ACF I molecule has been successfully imaged in air by tapping mo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with high resolution using glutaraldehyde as a coupling agent. The physical adsorption and covalent binding of ACF I onto the mica show very different surface topographies. The former exhibits the characteristic strand like structure with much less reproducibility, the latter displays a elliptic granular structure with better reproducibility,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stability of ACF I molecules on the mica is enhanced by covalent bonding in the presence of glutaraldehyde. A small scale AFM amplitude mode image clearly shows that the covalently bonded ACF I molecule by glutaraldehyde has olive shape structure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7 4 nm×3 6 nm×3 1 nm, which is very similar to the size determined from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CF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coagulation factor I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single molecule imaging physical adsorption covalent bonding
原文传递
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生物结构的观察和操纵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莉娟 张英鸽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3-257,共5页
原子力显微镜不仅能对纳米生物结构进行观察,而且也能对其进行操纵。对纳米生物结构的观察已深入到生物大分子结构水平。原子力显微镜对生物大分子的操纵包括从染色质中提取DNA用于基因分析、对膜蛋白的结构进行观察、对蛋白构象进行可... 原子力显微镜不仅能对纳米生物结构进行观察,而且也能对其进行操纵。对纳米生物结构的观察已深入到生物大分子结构水平。原子力显微镜对生物大分子的操纵包括从染色质中提取DNA用于基因分析、对膜蛋白的结构进行观察、对蛋白构象进行可控操纵等。这些纳米技术的应用将揭示生物系统更多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技术 单个生物大分子的观察 操纵
下载PDF
单分子成像和追踪技术在工业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严少敏 吴光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9-439,共11页
在单分子工具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单分子荧光显微镜技术脱颖而出,可以高特异性地监测荧光标记的生物分子的时空行为,成为研究生物系统的有力工具。然而,单分子成像和追踪技术在工业微生物研究及酶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单分子工具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单分子荧光显微镜技术脱颖而出,可以高特异性地监测荧光标记的生物分子的时空行为,成为研究生物系统的有力工具。然而,单分子成像和追踪技术在工业微生物研究及酶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微生物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是,菌株往往难以在整个培养期间保持最大的生产能力,导致在经济效益上不能满足产业化的需求,成为制约微生物细胞工厂发展的一个瓶颈,对酶学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单分子成像和追踪技术具有直接、准确、实时等监测优点,可以直接在活体生物上进行研究,成功地实现了对单分子酶催化过程的实时监控,发现了多种酶的新单分子行为及反应机制。这些技术有助于各种新型酶、新特性酶、新作用方式酶的研发。本文简述单分子成像和追踪技术的主要特点(以荧光显微镜为主),总结近年来单分子成像和追踪技术在微生物研究、酶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工业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这些技术的应用必将促进纳米生物学的发展,推动酶工程改造,提高细胞工厂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成像 单分子追踪 工业微生物 酶工程 荧光显微镜
下载PDF
单分子中心定位精度与信噪比关系及中心定位算法改进研究
7
作者 翟人宽 李小卫 +1 位作者 孙洁林 邵志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7-532,共6页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研究单荧光分子中心定位精度与信噪比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来确定基于单分子中心定位技术的超高分辨显微成像系统的分辨率。特别是,本文给出一种提高定位精度的像素重建算法,在信噪比等条件不变的...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研究单荧光分子中心定位精度与信噪比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来确定基于单分子中心定位技术的超高分辨显微成像系统的分辨率。特别是,本文给出一种提高定位精度的像素重建算法,在信噪比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算法可有效改善单分子定位精度,从而提高超高分辨成像系统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成像 中心定位 超高分辨显微镜 信噪比
下载PDF
基于时域迭代小波变换的单分子定位图像背景去噪 被引量:14
8
作者 吴天琦 肖文 +3 位作者 李仁剑 徐以智 胡学娟 陈玲玲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6-176,共11页
单分子定位显微成像技术采集的图像中包含大量噪声及样本复杂的背景信息,而现有定位重组计算中常用的去噪算法难以去除结构性噪声,从而影响了超分辨图像的重建效果。本文构建了基于时域迭代小波变换(TDIWT)的背景噪声去除算法,该算法可... 单分子定位显微成像技术采集的图像中包含大量噪声及样本复杂的背景信息,而现有定位重组计算中常用的去噪算法难以去除结构性噪声,从而影响了超分辨图像的重建效果。本文构建了基于时域迭代小波变换(TDIWT)的背景噪声去除算法,该算法可针对不同信噪比的单分子数据集自适应选取合适的分解层数和迭代次数进行批量去噪处理。在模拟数据验证中,所提算法相比空域小波和时间极值发射极恢复算法在结构相似性指数、峰值信噪比上分别高出226%、50.8%和58.5%、16.6%。此外,利用自行搭建的easySTORM系统采集的实验数据和单分子显微成像测试网站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了不同算法的背景去噪比较,结果发现,TDIWT处理后重建的超分辨图像可使受噪声影响断裂的微管蛋白呈现为连续状态,验证了其优秀的结构性荧光噪声去除效果。TDIWT算法为单分子显微成像重建过程中结构性背景噪声的去除提供了新的自适应批量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单分子定位显微成像 超分辨成像 时域迭代小波变换 背景去噪
原文传递
原子力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联用技术在活细胞单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秦格格 李文慧 +4 位作者 徐家超 寇晓龙 赵容 罗放 方晓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13-1823,共11页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及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y,FM)是目前活细胞单分子分析检测中最常用的两种工具。结合两种显微镜的优势,发展高时空分辨、多功能的AFM-FM联用技术成为近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及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y,FM)是目前活细胞单分子分析检测中最常用的两种工具。结合两种显微镜的优势,发展高时空分辨、多功能的AFM-FM联用技术成为近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AFM单分子力谱和FM单分子荧光成像的原理,总结了AFM-FM联用系统在仪器研制方面的发展概况,并结合本课题组在应用AFM-FM联用技术研究细胞膜上配受体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工作,介绍了其在活细胞单分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单分子荧光成像 单分子力谱 单分子分析 评述
下载PDF
液相电子显微镜解析高分子动态过程
10
作者 张德逸 李佳烨 +1 位作者 许准 王欢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54,共20页
电子显微镜被广泛用于表征高分子的形态、晶态结构、机械性质及组装行为,其在溶液态高分子的动态过程研究的应用中刚刚起步.近年来,由于在电镜真空腔中能稳定封存液体样品的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电子束与样品的作用机制的逐渐清晰,液相... 电子显微镜被广泛用于表征高分子的形态、晶态结构、机械性质及组装行为,其在溶液态高分子的动态过程研究的应用中刚刚起步.近年来,由于在电镜真空腔中能稳定封存液体样品的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电子束与样品的作用机制的逐渐清晰,液相电镜实验实现了对溶液态高分子的高时空分辨、原位、实时、时空的“分子录影”.单分子原位成像实验提供了新的机遇去探索被传统系综测量掩盖的分子动力学行为.我们总结了液相电镜技术在高分子单链物理性质、单分子反应、组装体与组装行为、相分离等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中实验难点以及核心技术突破,详细讨论了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和单分子成像实验揭示的关于高分子科学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思考.最后,展望了突破目前纳米级空间分辨率和百毫秒时间分辨率可行的方案、面临的挑战和所需的技术支持,以及该目标实现后将给我们带来新的研究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电镜 高分子动力学 单分子成像 图像处理
原文传递
细胞膜上信号转导蛋白的单分子成像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钰昕 赵容 +1 位作者 梁馨月 方晓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7-1138,共12页
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单分子荧光成像原理、荧光标记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并进一步综述了单分子荧光成像在几种重要的膜蛋白信号转导分子机制和相关药物研究中的进展.
关键词 单分子荧光成像 细胞膜受体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超分辨成像 单分子分析
下载PDF
单分子尺度下的免疫调控和干预策略
12
作者 王爽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7,共6页
癌症免疫疗法通过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来识别和杀伤肿瘤目标,涉及到免疫T细胞和其他细胞之间(肿瘤或抗原呈递细胞)的直接相互作用。受周围微观环境热涨落的影响,精准探测这种力学信号是免疫疗法面临的重要挑战。单分子技术具备高时空分... 癌症免疫疗法通过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来识别和杀伤肿瘤目标,涉及到免疫T细胞和其他细胞之间(肿瘤或抗原呈递细胞)的直接相互作用。受周围微观环境热涨落的影响,精准探测这种力学信号是免疫疗法面临的重要挑战。单分子技术具备高时空分辨的优势,能够克服环境热涨落的影响,通过实时测量单个生物大分子的时空位置、结构转变、能量交换和信息流动等定量参数来刻画生物大分子的动力学行为。将单分子技术应用到免疫疗法相关的研究中,精准测量免疫疗法涉及的受体—配体的力学相互作用和自身动态结构,将为免疫疗法的发展提供单分子尺度的思考和见解,实现物理学和免疫学的交叉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疗法 单分子物理生物学 单分子磁镊 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 受体—配体力学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趋化因子CCL11-糖胺聚糖-趋化因子受体CCR3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冠霖 刘恒姮 +2 位作者 丁彦之 李计强 葛保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09-2720,共12页
目的 探究趋化因子CCL11与受体CCR3、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相互作用过程及机制,为深入阐明CCL11-GAGs-CCR3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筛选了CCR3-EGFP单分子表达水平的CHO稳转细胞系,利用全内... 目的 探究趋化因子CCL11与受体CCR3、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相互作用过程及机制,为深入阐明CCL11-GAGs-CCR3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筛选了CCR3-EGFP单分子表达水平的CHO稳转细胞系,利用全内反射荧光成像(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TIRF)与等温滴定量热(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技术研究了不同体外溶液条件下GAGs与CCL11的相互作用,并利用趋化实验及活细胞单分子成像实验考察了GAGs-CCL11对CCR3-EGFP稳转细胞趋化行为的调控及CCR3-EGFP在细胞膜上聚集状态的影响。结果 随着硫酸软骨素链长度的增加,其与CCL11结合放热增多,表明其相互作用力增强,其促进CCL11聚集作用增强。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结合趋化试验研究发现,不同种类及不同比例的GAGs均会影响CCL11与CCR3的相互作用,GAGs的加入,抑制了CCL11对CCR3-EGFP稳转细胞的趋化效应及促CCR3-EGFP聚集的能力,且随着硫酸软骨素分子质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显著增强。结论 GAGs的存在可以显著调控CCL11的聚集状态,进而影响其与受体CCR3的相互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CCL11-GAGs-CCR3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CCL11 趋化因子受体CCR3 趋化 糖胺聚糖 单分子成像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的单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14
作者 江婷 翟帆帆 +1 位作者 钟珊珊 樊军 《自然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2-32,共11页
外源或内源的DNA损伤在生物体内持续发生。DNA损伤修复的缺陷与很多疾病甚至癌症等息息相关,而生物细胞进化出一系列精密的修复机制以耐受或切除这些损伤。单分子技术区别于常规的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可以在体外和活细胞内研究DNA... 外源或内源的DNA损伤在生物体内持续发生。DNA损伤修复的缺陷与很多疾病甚至癌症等息息相关,而生物细胞进化出一系列精密的修复机制以耐受或切除这些损伤。单分子技术区别于常规的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可以在体外和活细胞内研究DNA修复相关生物分子的动态反应特征,从而对DNA修复机制进行更充分的剖析。文章围绕常见的DNA损伤及其修复类型,阐述了近年来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磁镊、光镊等单分子操控技术,以及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光激活定位显微镜和超分辨显微示踪等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DNA修复机制研究中取得的进展,梳理了利用单分子技术解决的长期存在的关于DNA修复难题,并展望了单分子技术联合其他交叉学科技术在研究DNA修复机制方面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DNA修复 单分子力学操控 单分子荧光显微成像
下载PDF
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显纳镜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景和 方晓红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9-1035,共7页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Eric Betzig、德国科学家Stefan W.Hell和美国科学家William E.Moerner,表彰他们在"发展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方面的贡献。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出现,为深入研究生命过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工...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Eric Betzig、德国科学家Stefan W.Hell和美国科学家William E.Moerner,表彰他们在"发展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方面的贡献。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出现,为深入研究生命过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新的机遇。本文综述了三位获奖人发明的两种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方法发展和生物医学应用,并对国内相关研究进展作了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荧光显微镜 单分子成像 受激辐射耗尽(STED)显微镜 光活化定位显微镜(PALM) 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STORM)
原文传递
质膜蛋白动力学的调控及其研究方法
16
作者 罗鹏云 钱虹萍 +2 位作者 刘艳 徐昌文 崔亚宁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0-601,共12页
质膜蛋白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之一,在细胞的物质转运、离子交换、信号转导以及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质膜蛋白在膜上是运动的,生长发育和环境因素均可改变其运动方式。因此,研究影响质膜蛋白运动的因素及调控机制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发... 质膜蛋白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之一,在细胞的物质转运、离子交换、信号转导以及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质膜蛋白在膜上是运动的,生长发育和环境因素均可改变其运动方式。因此,研究影响质膜蛋白运动的因素及调控机制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环境改变至关重要。近年来,显微技术发展迅速,使得关于质膜蛋白动力学调控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该文详细介绍了质膜蛋白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概述了近几年在质膜蛋白动力学研究中常用的显微成像技术,以期为深入研究质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膜蛋白 动力学 膜筏 单分子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DNA纳米结构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浩 郝亚亚 +2 位作者 王飞 王丽华 刘刚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8-737,I0003,共11页
研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生命本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DNA纳米技术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系列进展.DNA纳米结构具有高度的可编程性和可寻址性,可以利用这些性质采取不同的方式将待测体系修饰... 研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生命本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DNA纳米技术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系列进展.DNA纳米结构具有高度的可编程性和可寻址性,可以利用这些性质采取不同的方式将待测体系修饰在DNA纳米结构上,而且可以精确控制分子的排布、种类、数目等,因此可以作为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模板.在此基础上结合单分子技术,如单分子荧光成像(SMF)、原子力显微术等(AFM),可以实现对单个分子的行为观测.本文首先简述了DNA纳米结构作为研究平台的构建,然后对DNA纳米结构在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包括用作锚定平台、提供具有一定机械性能的支架以及提供纳米级的微环境,最后对DNA纳米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纳米技术 分子间相互作用 单分子成像
原文传递
RNA聚合酶动态调控DNA转录的单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郝理 江婷 樊军 《自然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3-44,共12页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Ⅱ(Pol Ⅱ)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RNAP)主要负责转录合成信使RNA(mRNA),调控不同基因的转录水平,以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研究者采用传统的荧光显微镜观测到RNAP可形成团簇,据此针对DNA转录...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Ⅱ(Pol Ⅱ)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RNAP)主要负责转录合成信使RNA(mRNA),调控不同基因的转录水平,以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研究者采用传统的荧光显微镜观测到RNAP可形成团簇,据此针对DNA转录调控提出“转录工厂”模型。随着单分子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在单分子水平上观测到了活细胞中RNAP动态调控DNA转录,提出RNAP可以通过液-液相分离机制进行转录调控。该综述总结了不同单分子荧光显微镜的技术原理,以及相关的荧光探针标记方法,并介绍了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应用单分子成像技术可视化RNA聚合酶动态调控DNA转录过程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单分子技术在转录调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聚合酶 动态调控 DNA转录 单分子成像 相分离
下载PDF
单分子成像显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膜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聚集状态
19
作者 杨宋阳 张明亮 +3 位作者 胡岚岚 王礼明 张晓敏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观察单个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膜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聚集状态。方法将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质粒转染组[转染VEGFR2-绿色荧光蛋白(GFP)重组质粒]。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质粒转染组GF... 目的观察单个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膜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聚集状态。方法将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质粒转染组[转染VEGFR2-绿色荧光蛋白(GFP)重组质粒]。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质粒转染组GF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VEGF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单分子成像技术记录细胞膜上表达的单个VEGFR2-GFP分子的荧光强度分布和漂白步数,判断受体的寡聚或多聚状态。结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转染12 h后,质粒转染组细胞可见GFP绿色荧光。qPCR检测结果显示,质粒转染组细胞中VEGFR2、GFP 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40、12.330,P<0.001、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质粒转染组细胞VEGFR2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6,P<0.01)。单分子成像结果显示,无配体刺激时RF/6A细胞膜表面上VEGFR2-GFP的荧光强度分布为双峰,其中单体、二聚体比例分别为86.0%、14.0%;通过计数GFP荧光漂白步数,静息状态下受体单体、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比例分别为81.4%、12.9%、5.5%、0.3%。结论无配体状态下,VEGFR2在RF/6A细胞膜表面以单体和包括二聚体在内的多聚体形式共存,以单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视网膜血管 内皮细胞 单分子成像
原文传递
基于单分子成像技术研究λ-DNA分子穿越微米通道端口的电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琼 王凯歌 +3 位作者 孟康康 孙聃 韩仝雨 高爱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85-295,共11页
操控单个DNA分子,将其有效引入、导出微纳通道是实现DNA生物芯片功能的前提条件.本文利用单分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系统地实时观察分析λ-DNA单分子在电场力驱动下进入/穿出50μm通道端口处的电动力学特性及规律.研究发现:λ-DNA分子能够... 操控单个DNA分子,将其有效引入、导出微纳通道是实现DNA生物芯片功能的前提条件.本文利用单分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系统地实时观察分析λ-DNA单分子在电场力驱动下进入/穿出50μm通道端口处的电动力学特性及规律.研究发现:λ-DNA分子能够顺利进入trans端口并穿出cis端口,外加电场强度存在最大(Emax)和最小(Emin)阈值,只有场强E满足:Emin≤E≤Emax时, λ-DNA分子才能进入trans端口并顺利穿出cis端口;当电场强度小于最小阈值场强时, DNA分子不能进入trans端口;当电场强度大于最大阈值场强时, λ-DNA分子虽可能从trans端口进入通道内部,但不容易从cis端口穿出,而是在迁移至通道内cis端口附近时,运动方向反转、往复、甚至旋转等新现象,并且易于粘附到管壁上;随着场强增大,反转位置距cis端口越大.基于微流体电动力学理论,对λ-DNA分子在微通道端口的不同运动状态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本研究结果对研制基于微纳通道系统的基因芯片实验室及DNA分子传感器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分子 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 微流通道 反转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