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少楼台烟雨中”——从杜牧诗看自然之道中的历史感 被引量:8
1
作者 邝龑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51,共21页
唐代喜欢咏史怀古的诗人很多,杜牧可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杜牧诗中涉及咏史怀古主题的篇什,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历史感;对国计民生的关心及希望以古训今的情思,是他和历代怀着社会理想的诗人相通之处。然杜牧诗中的历史感更深刻之处,在于... 唐代喜欢咏史怀古的诗人很多,杜牧可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杜牧诗中涉及咏史怀古主题的篇什,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历史感;对国计民生的关心及希望以古训今的情思,是他和历代怀着社会理想的诗人相通之处。然杜牧诗中的历史感更深刻之处,在于他能领悟历史过程偶然和不测的一面,进而神思方外,从历史范围外观照历史,显示出它在自然宇宙中短暂、微小和渺茫的性质。诗人转念于人间兴衰和自然运化之际,往复于入世、出世与关切、淡泊之间,体会到置身于无涯无尽时空里的人间历史,其轮廓和意义都不再清晰确定。这种如暗雾桠枝、遥空过鸟、烟雨楼台的精神和艺术视象,同时有别于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世的历史哲学观,是诗人超越而透视性的历史感最独特同时也最易被忽略的地方,隐然有自成一家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怀古 历史感 自然之道 绝句
原文传递
《唱论》出现的社会环境与历史原因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27-129,共3页
《唱论》被认为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歌唱方法的理论专著,是我国民族民间歌唱艺术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她的产生以唐、宋、元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变化为背景,分析《唱论》在元代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可以了解我国民族民间歌唱艺术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歌唱 历史 必然性 影响
下载PDF
从诗歌创作看唐代和亲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春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9-62,共4页
唐代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民族和亲事件。唐代诗人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对汉代的昭君出塞进行了历史咏叹,同时也对当朝的公主和亲事件作了现实关注。唐人的诗歌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他们对和亲政策或反对或赞同的态度,探其原因与诗人个人经历、朝... 唐代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民族和亲事件。唐代诗人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对汉代的昭君出塞进行了历史咏叹,同时也对当朝的公主和亲事件作了现实关注。唐人的诗歌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他们对和亲政策或反对或赞同的态度,探其原因与诗人个人经历、朝廷政策以及唐边疆稳定与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亲 唐代诗人 历史咏叹 现实关注
下载PDF
试论陶渊明《咏荆轲》诗的创作主旨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君辉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8-62,共5页
在具体讨论陶渊明《咏荆轲》一诗时,人们或者认为它寄托了作者忠于晋室的封建政治伦理感情,或者简单地把它看作单纯体现作者个人豪放情怀的随感性诗歌作品。本文从古代中国士人群体的政治生存状态出发,并结合作者个人思想特点及其所处... 在具体讨论陶渊明《咏荆轲》一诗时,人们或者认为它寄托了作者忠于晋室的封建政治伦理感情,或者简单地把它看作单纯体现作者个人豪放情怀的随感性诗歌作品。本文从古代中国士人群体的政治生存状态出发,并结合作者个人思想特点及其所处时代风气,在细致分析诗歌关键文句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咏荆轲》一诗的创作主旨,认为它以隐曲的方式寄托了诗人对君臣相得这一理想政治环境的渴望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咏史 荆轲 寄托
下载PDF
成都的“清明上河图”--从薛田《成都书事百韵》看北宋成都的繁盛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玉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5-52,共8页
北宋薛田,主要活动于真宗、仁宗朝,曾任益州转运使,后继任蜀守。除了创设官营"交子务"外,其在文化史上的重大贡献,就是留下了表现宋初成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史诗"--《成都书事百韵》。此诗犹如宋初成都社会生活... 北宋薛田,主要活动于真宗、仁宗朝,曾任益州转运使,后继任蜀守。除了创设官营"交子务"外,其在文化史上的重大贡献,就是留下了表现宋初成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史诗"--《成都书事百韵》。此诗犹如宋初成都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以雄健的笔力、巨大的篇幅、一韵到底的排律体制、充沛的情感以及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力,勾勒出当时成都自然山水、园林果木、游乐休闲、艺文乐舞、历史文化以及民情风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视为彼时成都的《清明上河图》,是对当时成都高度繁盛的生动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书事百韵》 风景名胜 物产风俗 游乐歌舞 历史文化
下载PDF
钟嵘《诗品》“晋记室左思”条疏证
6
作者 王敏 《天中学刊》 2009年第6期74-76,共3页
作为西晋杰出文学家的左思,他的诗作不仅继承了建安风骨,而且也显示出了他独特的诗体风格。钟嵘所称的"左思风力"也主要体现在其中。《咏史》融汇史实,贯通古今,感情真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左思诗的魅力。
关键词 左思 咏史 风力 精切
下载PDF
吟咏情性的宗旨与变风变雅的传统
7
作者 钱志熙 《长江学术》 2024年第2期38-54,共17页
《毛诗·大序》在其整体抒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吟咏情性”之说,用来解释变风变雅。《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变风、变雅之上。虽然历代王朝雅颂继承《诗经》的雅颂传统,诗人们也提倡正风正雅,但是中国古代文人诗史的主流为变... 《毛诗·大序》在其整体抒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吟咏情性”之说,用来解释变风变雅。《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变风、变雅之上。虽然历代王朝雅颂继承《诗经》的雅颂传统,诗人们也提倡正风正雅,但是中国古代文人诗史的主流为变风变雅。汉魏晋文人诗是在王道变衰、风衰俗怨的现实背景中发生的,所以虽然汉魏诗以言志为本,但其创作的性质实为变风变雅。东晋至南朝,吟咏情性之说流行,但发展至齐梁的绮靡之风,实是失去了吟咏情性的宗旨。唐代诗学回归《毛诗·大序》的纲领,以别裁风雅正变为基本的诗学思想,唐诗创作的主体在于变风。情性说在宋代与义理相融,上升为一种诗歌本体之论,宋诗的主体,具有变雅的性质。整个中国诗史,王朝政治与诗学正变,有一种循环出现的规律性表现,即王朝初期以雅颂、雅正为主,但此期一代诗风并未形成;其一代诗风的形成,多是在王朝中后期变风、变雅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咏情性 正风正雅 变风变雅 王朝雅颂 文人诗史
下载PDF
学术史视界中的白族大本曲 被引量:4
8
作者 董秀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98,共5页
大本曲是白族地区曾经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 ,但对大本曲的研究却是 2 0世纪上半叶才起步的。国内学者对大本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各阶段的研究各有侧重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大本曲的研究还存在广阔的拓... 大本曲是白族地区曾经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 ,但对大本曲的研究却是 2 0世纪上半叶才起步的。国内学者对大本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各阶段的研究各有侧重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大本曲的研究还存在广阔的拓展空间 ,其起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大本曲 学术史
下载PDF
风徽追仰三百年:写韵楼题咏升庵诗考论
9
作者 陈友康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杨慎人品俊伟,成就卓越,滇文化人和外省来滇士人对他的崇仰和怀念是一个化不开的情结,瓣香顶礼,不断从他身上汲取人格力量和思想智慧,题咏升庵之诗层出不穷。感通寺写韵楼为升庵在滇遗迹中最显著者之一,题咏之作洋洋大观,从一个侧面反... 杨慎人品俊伟,成就卓越,滇文化人和外省来滇士人对他的崇仰和怀念是一个化不开的情结,瓣香顶礼,不断从他身上汲取人格力量和思想智慧,题咏升庵之诗层出不穷。感通寺写韵楼为升庵在滇遗迹中最显著者之一,题咏之作洋洋大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云南人文的杰出贡献和绵绵不绝的影响。同时,升庵在滇发愤著书,云南成就了他“一代伟人”的英名,他和云南实际上构成双向互动关系。写韵楼诗表明名贤遗迹对人有显著的感发、净化和升华作用。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保护和利用好名人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写韵楼 升庵遗像 题咏诗 接受史
下载PDF
传续百年:浙江“唱新闻”曲艺变迁的传播社会史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东晓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74,共12页
"唱新闻"是起源并流行于浙江地区的一种地方曲艺,也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说唱形式的口头传播活动。这种传播形态起源于南宋时期的"说朝报",在近代浙江地区兴起,后扩散到上海等地,是留存至今的古代"新闻"传播... "唱新闻"是起源并流行于浙江地区的一种地方曲艺,也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说唱形式的口头传播活动。这种传播形态起源于南宋时期的"说朝报",在近代浙江地区兴起,后扩散到上海等地,是留存至今的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活化石。根据推动"唱新闻"发展的动因和社会传播功能的不同,可将"唱新闻"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唱新闻"的传播者身份、传播的"新闻"内容以及表演的空间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市场和受众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和媒介技术因素是影响"唱新闻"变迁的重要因素,每个历史阶段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又有不同。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唱新闻"的变迁,对于揭示地方曲艺、新闻传播活动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唱新闻” “小热昏” 口头传播 地方曲艺 传播社会史
原文传递
明代清曲的创作和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朔方 孙秋克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把脱离戏曲体制的清曲称之为散曲 ,是不切之说。明代清曲在总体上成就不能与元代相比 ,但它上承元代而在局部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业绩。它以音乐为依据分为南、北二流 ,但作家往往笔兼南北 ,并不以地域为界分南音北曲。明代前期清曲在... 把脱离戏曲体制的清曲称之为散曲 ,是不切之说。明代清曲在总体上成就不能与元代相比 ,但它上承元代而在局部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业绩。它以音乐为依据分为南、北二流 ,但作家往往笔兼南北 ,并不以地域为界分南音北曲。明代前期清曲在音乐上沿袭北曲 ,内容上却具有时代特色。嘉、隆年间昆腔兴起 ,南曲风头日健 ,成为散曲的主流。这时期作家重视音律 ,兴集曲、犯调 ,在形式上提高了清曲的创调能力 ;边塞题材进入清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清曲 创作发展 明代 文学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演唱理论研究内容之梳理
12
作者 白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19,共10页
中国传统演唱理论涵盖范围较广:乐论、唱论、曲论、剧论中有关演唱的探讨都属其研究内容。上古时期记载演唱理论的著述往往强调音乐的功能,并认为多与政通。唐、宋以降民间音乐得到极大发展,演唱理论也以音乐的娱乐性为重。宋、金、元... 中国传统演唱理论涵盖范围较广:乐论、唱论、曲论、剧论中有关演唱的探讨都属其研究内容。上古时期记载演唱理论的著述往往强调音乐的功能,并认为多与政通。唐、宋以降民间音乐得到极大发展,演唱理论也以音乐的娱乐性为重。宋、金、元时民间音乐繁盛,元初燕南芝庵《唱论》被视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唱论专著,开启系统化研究演唱理论之先河。明、清声腔艺术兴盛,曲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音乐主张。中国古代演唱理论涵盖对音乐史论之研究,对声律、谱字、声节等音乐要素之研究,对声韵、格律、曲情等文辞呈现之研究,对声音之本、五音四呼、气、演唱口法等演唱技法之研究以及对音乐审美之研究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演唱理论独有的架构体系及理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演唱理论 中国古代唱论史 音乐要素 演唱技法 音乐审美
下载PDF
关于“苏州评弹口述史(百年)”的构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评弹口述史不仅能够呈现一部多元、全息、个人化的评弹史,而且还为江南文化社会研究提供重要视角和资料。评弹百年口述史构建以艺人史为中心,旁及艺术发展史、书目传承史、流派演变史、书场史、社团史等部门或专题,以从多侧面呈现百年... 评弹口述史不仅能够呈现一部多元、全息、个人化的评弹史,而且还为江南文化社会研究提供重要视角和资料。评弹百年口述史构建以艺人史为中心,旁及艺术发展史、书目传承史、流派演变史、书场史、社团史等部门或专题,以从多侧面呈现百年来评弹经历的风云变幻,以及与江南社会之间的因应、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评弹 口述史 百年
下载PDF
二十世纪以来日本中国说唱文学研究的成就及特色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怀明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9,共9页
日本学界对中国说唱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一向比较重视。较之中国学界,起步要早,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过几代日本学人的努力,在此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那就是重视文献资料的积累,重视实地考察,重视具体... 日本学界对中国说唱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一向比较重视。较之中国学界,起步要早,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过几代日本学人的努力,在此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那就是重视文献资料的积累,重视实地考察,重视具体问题的解决,为国内学界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唱文学 日本 学术史
下载PDF
南音演唱发音方式的研究
15
作者 尚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30-132,共3页
福建南音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继在2009年9月,成功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音乐文化被视为珍贵的民族音乐瑰宝。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角度讲,南音的声乐传承必须要... 福建南音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继在2009年9月,成功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音乐文化被视为珍贵的民族音乐瑰宝。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角度讲,南音的声乐传承必须要坚持它的原真性、整体性、传统性,这是无可非议的原则。然而,在当今的南音保护传承中却恰恰出现了多数人听不懂的现实,使南音的传承受众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演唱 发声方式 研究
下载PDF
苗族歌棒的历史渊源和音乐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琼 胡菲莉 +1 位作者 李友玲 颜家佳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1-104,共4页
苗族歌棒记载了苗族的婚俗,歌棒以木为质,形态方圆不限,所刻文字符号以横、竖、叉、框为主要特征,是一些象形符号;歌棒的音乐形态以盘歌的形式唱述,它的旋律单一,曲调为单乐句结构,演唱时可做任意的变化重复;歌棒的内涵和符号都具有多... 苗族歌棒记载了苗族的婚俗,歌棒以木为质,形态方圆不限,所刻文字符号以横、竖、叉、框为主要特征,是一些象形符号;歌棒的音乐形态以盘歌的形式唱述,它的旋律单一,曲调为单乐句结构,演唱时可做任意的变化重复;歌棒的内涵和符号都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歌棒 历史 婚俗 音乐 符号
下载PDF
评弹流派机制构成因素的历史与变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延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65,共12页
文章就评弹流派机制构成因素的历史与变迁问题展开论述,作者认为将流派作为音乐特征的外在显现或音乐事象,从产生流派的人的层面去关照创造独特音乐风格的艺人,接受并认可流派的观众,继承并创新的传人三个方面来讨论流派,并将其放置在... 文章就评弹流派机制构成因素的历史与变迁问题展开论述,作者认为将流派作为音乐特征的外在显现或音乐事象,从产生流派的人的层面去关照创造独特音乐风格的艺人,接受并认可流派的观众,继承并创新的传人三个方面来讨论流派,并将其放置在文化语境中关注评弹音乐社会的各个层面对于流派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流派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弹 流派 机制 历史与变迁
下载PDF
言为心声和“与时高下”——试论刘禹锡咏史诗前后期内容上的差异及成因
18
作者 江枰 李金黛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6-70,共5页
中唐诗人刘禹锡在咏史诗的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创作时间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后期的内容有明显的不同,这一现象与他本人前后期境遇、心态的变化有关,也是不同的时政局势的反映。
关键词 刘禹锡 咏史诗 变化 原因
下载PDF
青阳腔形成特点及美学价值探析
19
作者 魏启东 《铜陵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4-96,共3页
青阳腔的形成特点具有悠久性、多样性、自然性。青阳腔形成于明朝初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吸收了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等其它声腔的优点,也吸取了青阳地区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营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声腔,形成的来源具有多样性之美,青阳... 青阳腔的形成特点具有悠久性、多样性、自然性。青阳腔形成于明朝初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吸收了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等其它声腔的优点,也吸取了青阳地区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营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声腔,形成的来源具有多样性之美,青阳腔自身的演唱特点和表演形式体现了多种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 悠久性 多样性 自然性 美学价值
下载PDF
论曲艺的导演艺术
20
作者 吴文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5-102,共8页
曲艺作为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 ,形式本身的相对简便性和生成背景的长期农业社会环境 ,加上民间性特征的个体经营方式 ,使得艺术的创造长期以来主要体现为“自编、自导、自演” ,没有在较大的范围和深广的意义上形成艺术分... 曲艺作为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 ,形式本身的相对简便性和生成背景的长期农业社会环境 ,加上民间性特征的个体经营方式 ,使得艺术的创造长期以来主要体现为“自编、自导、自演” ,没有在较大的范围和深广的意义上形成艺术分工较细又各个环节相对独立和发达的发展局面 ,从而给其艺术的自觉尤其是创演的自觉带来极大的窒碍与掣肘。创作不能匹配表演之外 ,导演机制的不够健全和导演意识的基本缺席 ,更是使其艺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障碍。提出并且探讨建立适宜曲艺自身发展规律与审美特点的导演艺术体系与机制 ,是曲艺在未来取得更大发展的一个理论支点。而曲艺的导演意识及其相关的实践活动 ,在曲艺自身的历史演进中 ,事实上又是必然具备且客观存在着的 ,只是没有在艺术分工的进化过程中得以分化、凸显和最终确立而已。本文试图从探索历史上曲艺创演的导演因素和实施特点入手 ,借鉴现代社会相关艺术的导演理论与实践 ,结合曲艺的艺术实际 ,提出建立曲艺导演艺术机制与体系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艺术 导演 历史考察 史料文献 教学 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