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R工艺实现长期稳定的部分短程硝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梦月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博 郭媛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25-2532,共8页
采用SBR工艺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3组预实验得出实现部分短程硝化(部分4NH-N+转化为NO_2^-N-)的最佳曝气量和曝气时间,启动长期运行的部分短程硝化序批式反应器(PNSBR),在好氧阶段以最佳曝气量[7.2~12 L·(h·L)^(-1)... 采用SBR工艺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3组预实验得出实现部分短程硝化(部分4NH-N+转化为NO_2^-N-)的最佳曝气量和曝气时间,启动长期运行的部分短程硝化序批式反应器(PNSBR),在好氧阶段以最佳曝气量[7.2~12 L·(h·L)^(-1)]和曝气时间(2~3 h)曝气,持续运行110多天(450多个周期)。结果显示,出水亚硝态氮积累率稳定维持在94%~100%,表明了长期稳定的短程硝化效果;出水2NO-N-与4NH-N+的比值大部分集中在2~4之间。进一步的分析得出,在PNSBR长期运行中,一方面通过控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使得好氧阶段溶解氧较低,更利于AOB的生长代谢而抑制NOB的活性;另一方面排水后剩余的亚硝态氮通过利用进水中的碳源反硝化去除(本周期的内源反硝化和下周期的外源反硝化),避免了为NOB提供底物的可能,从而实现了稳定的部分短程硝化。同步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SAD)工艺广泛存在,PNSBR反应器作为SAD的前置反应器,可提供满足SAD运行的进水,因此部分短程硝化是一项有潜力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曝气 溶解氧 降解 部分短程硝化 同步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工艺的启动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2
作者 宋壮壮 吕爽 +3 位作者 刘哲 时兴东 潘傲 张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57-5065,共9页
为了解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启动过程中脱氮除碳性能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通过逐步提高进水COD浓度研究了SAD启动过程中脱氮除碳性能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进水COD浓度增加,出水NH4^+-N和NO2^--N的浓度保持稳定,平均去除率均在... 为了解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启动过程中脱氮除碳性能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通过逐步提高进水COD浓度研究了SAD启动过程中脱氮除碳性能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进水COD浓度增加,出水NH4^+-N和NO2^--N的浓度保持稳定,平均去除率均在98%以上;TN去除率逐渐升高,第3阶段TN平均去除率为95.6%,比厌氧氨氧化理论TN去除率高6.8%;ΔNO3^--N/ΔNH4^+-N明显下降,从0.15~0.17逐步降至0.03~0.07;厌氧氨氧化脱氮贡献率逐渐下降,反硝化脱氮贡献率逐渐上升,COD去除率逐步增加.污泥活性分析表明SAD启动后污泥反硝化活性明显增加,厌氧氨氧化活性略微降低.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微生物的优势菌门为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厚壁菌门、装甲菌门和变形菌门,微生物群落特征与SAD脱氮除碳性能密切相关,与脱氮除碳有关的功能微生物主要有厌氧氨氧化菌、厌氧消化菌和反硝化菌,SAD启动后反应器内厌氧氨氧化菌丰度减少,厌氧消化菌和反硝化菌丰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SAD) 脱氮除碳 污泥活性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海藻糖强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工艺处理高盐废水的脱氮除碳效能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振琳 于德爽 +2 位作者 李津 王晓霞 冯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612-4620,共9页
采用SBR反应器研究海藻糖强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工艺(SAD)处理高盐水的脱氮除碳效能及其动力学特性.当海藻糖为0.25 mmol·L^(-1)时反应器具有最佳的脱氮效能,NH_4^+-N、NO_2^--N、NO_3^--N和COD均可以被完全去除,与没有添加海... 采用SBR反应器研究海藻糖强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工艺(SAD)处理高盐水的脱氮除碳效能及其动力学特性.当海藻糖为0.25 mmol·L^(-1)时反应器具有最佳的脱氮效能,NH_4^+-N、NO_2^--N、NO_3^--N和COD均可以被完全去除,与没有添加海藻糖相比,NH_4^+-N、NO_2^--N和总氮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0%、43%和46%,氨氮去除速率(ARR)和亚硝氮去除速率(NRR)分别提高了81.25%和75%.当海藻糖浓度进一步提升至0.5 mmol·L^(-1)时,NH_4^+-N去除率(ARE)仅为58.82%,出水NH_4^+-N浓度下降为33.25 mg·L^(-1).相比于Haldane模型和Aiba模型,Luong模型更适合拟合海藻糖添加条件下SAD的脱氮性能.由其得到的NRRmax、KS、Sm和n分别为0.954 kg·(m3·d)-1、0 mg·L^(-1)、184.785 mg·L^(-1)和0.718.与修正的Logistic模型和修正的Boltzman模型相比,修正的Gompertz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最为贴近,修正的Gompertz模型更适合描述海藻糖添加条件下单周期内基质的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 脱氮效能 高盐废水 海藻糖 动力学
原文传递
SAD工艺在厌氧氨氧化不同运行阶段的启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冬 杨巧云 +1 位作者 曾辉平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75-1782,共8页
利用SBR反应器在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中脱氮性能达到不同氨氮去除负荷(ANR)时启动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SAD)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分析对反应器内3氮变化和功能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厌氧氨氧化的ANR达到0.27~0.40kg/(m^3×d)时,启动SA... 利用SBR反应器在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中脱氮性能达到不同氨氮去除负荷(ANR)时启动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SAD)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分析对反应器内3氮变化和功能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厌氧氨氧化的ANR达到0.27~0.40kg/(m^3×d)时,启动SAD工艺,反应器可处理COD为100mg/L以下的生活污水;在厌氧氨氧化的氨氮去除去除负荷(ANR)达到0.65~0.85kg/(m^3×d)时,反应器可高效处理COD为100~200mg/L的生活污水,而在ANR达到0.85kg/(m^3×d)时,反应器SAD工艺可稳定处理COD为100~200mg/L的生活污水,反应器内ANAMMOX菌的活性与异养菌活性及反硝化菌活性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即可稳定启动SAD工艺,缩短SBR反应器的周期,可加速反应器ANAMMOX菌活性的提高,降低异养菌和反硝化菌活性的提高.周期测试分析,表明,控制C/N比和HRT可实现厌氧氨氧化耦合部分反硝化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 动力学活性 启动 氨氮去除负荷 生活污水
下载PDF
中试SAD-ASBR系统处理含盐废水的启动与工艺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德爽 唐佳佳 +4 位作者 张军 王晓霞 赵红 韩长民 孙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40-2747,共8页
采用ASBR(530 L)接种A^2/O厌氧污泥,考察了厌氧氨氧化(ANAMMOX)的启动及其与反硝化耦合处理含盐废水的脱氮特性,并对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35℃±1℃、反应时间为14 h,160 d可实现ANAMMOX的成功启动.稳定运行阶段,ANAMMO... 采用ASBR(530 L)接种A^2/O厌氧污泥,考察了厌氧氨氧化(ANAMMOX)的启动及其与反硝化耦合处理含盐废水的脱氮特性,并对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35℃±1℃、反应时间为14 h,160 d可实现ANAMMOX的成功启动.稳定运行阶段,ANAMMOX与反硝化耦合(SAD)使得总氮(TN)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达91.1%和0.45 kg·(m^3·d)^(-1);污泥呈浅红色颗粒状,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且主要菌属为Candidatus Brocadia(10.6%).此外,采用按梯度逐步提高盐度的驯化方式,可实现SAD对高盐(Cl-浓度8 000 mg·L-1)模拟火电厂废水的高效脱氮除碳,COD和TN去除率分别达93.2%和90.0%.推测SAD中反硝化主要为NO_3^--N→N_2,部分反硝化(NO_3^--N→NO_2^--N)仅占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盐废水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 厌氧氨氧化(anammox) 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SAD)
原文传递
NO_(2)^(-)-N/NH_(4)^(+)-N对SAD脱氮除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壮壮 吕爽 +1 位作者 周顺 张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0-29,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基质比(NO_(2)^(-)-N/NH_(4)^(+)-N)对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SAD)工艺脱氮除碳性能的影响,分别进行连续流试验和批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进水NO_(2)^(-)-N/NH_(4)^(+)-N的波动后,SAD工艺对NO_(2)^(-)-N的去除效果保持良好,N... 为了探究不同基质比(NO_(2)^(-)-N/NH_(4)^(+)-N)对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SAD)工艺脱氮除碳性能的影响,分别进行连续流试验和批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进水NO_(2)^(-)-N/NH_(4)^(+)-N的波动后,SAD工艺对NO_(2)^(-)-N的去除效果保持良好,NH_(4)^(+)-N去除率略有下降,但仍能保持在90%以上,COD去除率较为稳定,表明SAD工艺对进水NO_(2)^(-)-N/NH_(4)^(+)-N波动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当进水NO_(2)^(-)-N/NH_(4)^(+)-N为1.69~1.95和1.38~1.42时,反硝化作用得到增强,ΔNO_(2)^(-)-N/ΔNH_(4)^(+)-N和反硝化脱氮贡献率较高,出水NO_(2)^(-)-N浓度和ΔNO_(2)^(-)-N/ΔNH_(4)^(+)-N也高于进水NO_(2)^(-)-N/NH_(4)^(+)-N为0.58~0.60和0.77~0.83的阶段。当进水NO_(2)^(-)-N/NH_(4)^(+)-N为1.69~1.95时,污泥的反硝化活性显著增强。基质比恢复后厌氧氨氧化活性有所下降,上层污泥的反硝化活性有所下降,下层污泥的反硝化活性有所上升并高于上层污泥。在典型周期内,前10 h NO_(2)^(-)-N和NH_(4)^(+)-N浓度呈线性下降趋势,10 h后逐渐趋于稳定;NO_(2)^(-)-N浓度先升后降,在10~12 h达到极大值,且随着进水NO_(2)^(-)-N/NH_(4)^(+)-N的增加,NO_(2)^(-)-N浓度的极大值逐渐增大;反应24 h后,ΔNO_(2)^(-)-N/ΔNH_(4)^(+)-N、COD去除率和反硝化脱氮贡献率都随着进水NO_(2)^(-)-N/NH_(4)^(+)-N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2)^(-)-N/NH_(4)^(+)-N 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SAD) 脱氮除碳 污泥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粒径零价铁对微氧脱氮系统的影响
7
作者 于雅楠 张潇 +4 位作者 岳秀萍 赵博玮 周爱娟 崔颖 邢剑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7,共14页
构建了部分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SNAD)微氧体系,并定期向体系内投加120 mg不同粒径的零价铁(ZVI),从反应器运行情况、微生物性能以及群落结构来探究不同粒径ZVI对微氧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50 nm粒径ZVI(50 nZVI)的介导下,系统的... 构建了部分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SNAD)微氧体系,并定期向体系内投加120 mg不同粒径的零价铁(ZVI),从反应器运行情况、微生物性能以及群落结构来探究不同粒径ZVI对微氧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50 nm粒径ZVI(50 nZVI)的介导下,系统的TIN去除率最终稳定在83.591%,电子传递活性(ETSA)是接种污泥的1.48倍,均高于其他粒径ZVI的影响。越小粒径ZVI越能促进胞外聚合物的产生,有利于活性污泥结构稳定。这都源于粒径越小的ZVI更容易被微生物吸附、利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粒径越小的ZVI介导下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越高,群落结构也越复杂。ZVI介导会促进对氧需求不敏感的微生物的富集,样品中主要检测出Candidatus_Brocadia和Candidatus_Kuenenia两种厌氧氨氧化菌(AnAOB),且在50 nZVI影响下丰度最高,分别为4.650%和0.692%。nZVI介导下,AnAOB与Gemmobacter和norank_f_Comamonadaceae两种兼性厌氧型反硝化菌共同作用构成SNAD的脱氮途径。而在mZVI介导下,兼性厌氧型反硝化为主要脱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氧 部分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系统 零价铁 电子传递活性 生物脱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