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偶像的技术赋能与拟象解构 被引量:132
1
作者 喻国明 耿晓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30,共8页
虚拟偶像正在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文娱产业的新热点。技术驱动下,虚拟偶像从最初的虚拟歌手拓展至虚拟主播以及人工智能虚拟偶像,样态日益多元。后现代消费主义粉丝文化狂潮下,偶像粉丝生态呈现拟象化趋势,为虚拟偶像的兴起提供了文化土壤... 虚拟偶像正在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文娱产业的新热点。技术驱动下,虚拟偶像从最初的虚拟歌手拓展至虚拟主播以及人工智能虚拟偶像,样态日益多元。后现代消费主义粉丝文化狂潮下,偶像粉丝生态呈现拟象化趋势,为虚拟偶像的兴起提供了文化土壤。相比真人偶像,在技术想象力下,虚拟偶像更真诚、全能、专属、亲密。然而虚拟偶像的价值实现需要技术支撑,未来的虚拟偶像应当借助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成为能够实现沉浸式交互的智能化人格化偶像。在讨论虚拟偶像的技术发展范式时需反思技术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偶像 粉丝文化 拟象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下载PDF
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博德里亚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研究 被引量:78
2
作者 王岳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9,共9页
著名法国思想家让—博德里亚 (JeanBaudrillard)从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角度对当代世界加以透视 ,获得了新的问题意识。他基本关注层面是 :现代性问题与文化危机 ,消费社会形态转型和媒介传播的结构 ,消费主义与日常生活 ,商品拜物教中的... 著名法国思想家让—博德里亚 (JeanBaudrillard)从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角度对当代世界加以透视 ,获得了新的问题意识。他基本关注层面是 :现代性问题与文化危机 ,消费社会形态转型和媒介传播的结构 ,消费主义与日常生活 ,商品拜物教中的精神生态危机 ,大众传媒与世俗化问题。这些前沿学术问题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态 博德里亚 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 消费社会 仿像 超真实 人文生态 人文审美生态危机 文化 大众传媒 消费主义
原文传递
拟像、拟真与内爆的布尔乔亚世界——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38,共7页
拟像与拟真,为鲍德里亚用以描述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存在形态的范畴,拟像分别指认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式:对符号和自然的仿造、无原型的系列生产和模式生成存在的拟真。拟真的世界是资本逻辑制作出来的超级真实的王国,其中,代码的统... 拟像与拟真,为鲍德里亚用以描述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存在形态的范畴,拟像分别指认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式:对符号和自然的仿造、无原型的系列生产和模式生成存在的拟真。拟真的世界是资本逻辑制作出来的超级真实的王国,其中,代码的统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隐性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拟像 拟真 内爆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19
4
作者 章慧慧 励建荣 《农产品加工(下)》 2007年第8期28-31,共4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金属酶,作为清除剂,在防辐射、抗衰老、防治肿瘤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功能,目前在医药、食品及化妆品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自然分布与类型、分子结构及性质、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金属酶,作为清除剂,在防辐射、抗衰老、防治肿瘤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功能,目前在医药、食品及化妆品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自然分布与类型、分子结构及性质、作用机理及生理功能、检测方法、分子修饰与改造、模拟SOD及开发和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结构 模拟物
下载PDF
历史反思与身份追寻——论《英格兰,英格兰》的主题意蕴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媛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本文对朱利安.巴恩斯的一部重要作品《英格兰,英格兰》进行文本细读,探讨该小说如何呈现女主人公对个人身份的追寻以及在后现代类像世界里英格兰人对民族身份的建构与追寻,认为巴恩斯一方面质疑个人和民族凭籍记忆、历史来确认身份的做... 本文对朱利安.巴恩斯的一部重要作品《英格兰,英格兰》进行文本细读,探讨该小说如何呈现女主人公对个人身份的追寻以及在后现代类像世界里英格兰人对民族身份的建构与追寻,认为巴恩斯一方面质疑个人和民族凭籍记忆、历史来确认身份的做法;另一方面又深入透视后现代超真实的类像世界里人们的身份认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格兰 英格兰》 身份 类像
原文传递
网络空间美学理论的嬗变 被引量:10
6
作者 余开亮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11-13,共3页
网络社会的到来使一种新型的网络文艺现象得以诞生,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审美活动方式。网络文艺所呈现出来的美学法则对以往的美学理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它的审美交互主体性、仿像审美客体和虚拟体验审美心理都有着全新的理论特征。... 网络社会的到来使一种新型的网络文艺现象得以诞生,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审美活动方式。网络文艺所呈现出来的美学法则对以往的美学理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它的审美交互主体性、仿像审美客体和虚拟体验审美心理都有着全新的理论特征。揭示网络空间美学理论所产生的变化能使我们以一种健全的心态来认识网络文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美学理论 交互主体性 仿像 虚拟 网络文艺 审美活动
下载PDF
现代小说的“音乐化”——以石黑一雄作品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梅丽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81,共9页
小说与音乐的结合是现代小说的一个发展方向。自从19世纪后期以来,小说的"音乐化"成为革新小说形式、提高小说艺术性的一个重要媒介。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融合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在小说形式和艺术性方面具有令人耳目一... 小说与音乐的结合是现代小说的一个发展方向。自从19世纪后期以来,小说的"音乐化"成为革新小说形式、提高小说艺术性的一个重要媒介。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融合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在小说形式和艺术性方面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扩展了小说在主题、结构和象征方面的内涵,具体表现为文内主题的"音乐化"呈现、作品结构的"音乐化"特征、以及音乐对现实的拟像。石黑一雄小说中的"音乐化"书写另辟蹊径地展现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价值失落和文化困境,为现代小说的"音乐化"进程赋予了独特的文学和文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 “音乐化” 石黑一雄 拟像
原文传递
“拟像”视角下城市“千景一面”的深层解读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帆 邱冰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8,共5页
尝试将中国当代城市的"千景一面"现象置于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解读其深层原因。借助"拟像"概念分析了中国当代城市景观制造的三种形式,认为城市空间不再与当地的社会现实相关,而是被生产为一种虚拟的图像空间... 尝试将中国当代城市的"千景一面"现象置于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解读其深层原因。借助"拟像"概念分析了中国当代城市景观制造的三种形式,认为城市空间不再与当地的社会现实相关,而是被生产为一种虚拟的图像空间,并进一步揭示了"千景一面"的形成机制:城市文化受控于资本,视觉感知受控于他人。最后提出了城市景观的建设应从"拟像"制造回归对大众日常生活的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拟像 消费文化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消费社会时空观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季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6-42,共7页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以及科技的不断革新,传统的时空观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时空压缩和时空分离为代表的新时空体验。在城市由生产中心向消费中心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现象折射出消费社会时空体验变迁的痕迹,主要表现为城市的全球化...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以及科技的不断革新,传统的时空观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时空压缩和时空分离为代表的新时空体验。在城市由生产中心向消费中心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现象折射出消费社会时空体验变迁的痕迹,主要表现为城市的全球化、城市的快速更新、城市特色的趋同发展、临时性建筑的大量运用、拟像场景的不断出现等等。针对时空观的变迁,城市空间的发展应作出适时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时空观 城市空间 时空 压缩 时空分离 拟像
下载PDF
人间失“格”:人设的拟像存在及其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强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6,共9页
在数字时代,数字生活是人的现实生活的延展,不仅实现了人的数字化生存,而且丰富了人的生活内容。人设是数字化时代人的新表现样态,它不仅实现了人的另类持存,而且具有商业价值,是现代的商业化表演。通过对人设的反思,使我们从建构世界... 在数字时代,数字生活是人的现实生活的延展,不仅实现了人的数字化生存,而且丰富了人的生活内容。人设是数字化时代人的新表现样态,它不仅实现了人的另类持存,而且具有商业价值,是现代的商业化表演。通过对人设的反思,使我们从建构世界回归现实世界,从人设回落到人格,进而思考人的现代生存问题。人设既不是单纯的技术现象,也不是单纯的商业现象,而是涉及人的内在同一性以及人之为人的存在性证明。只有在人的叙事性展开意义上,我们才能准确把握人设的真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设 人格 拟像 反思
原文传递
视觉图像“完美的犯罪”与身份建构的虚幻性——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视觉文化转向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蓉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8,共4页
作为以图像为主导的文化,视觉文化早在电影出现初期便对人们感知生活的方式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典型地体现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尤其是在小说的叙事手法上。有声的话语在小说中空洞、失声、甚至是对所表达意义的反讽,但无声的图像... 作为以图像为主导的文化,视觉文化早在电影出现初期便对人们感知生活的方式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典型地体现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尤其是在小说的叙事手法上。有声的话语在小说中空洞、失声、甚至是对所表达意义的反讽,但无声的图像却以它的逼真性轻而易举地发出一种强音。在运用图像式叙事技巧的同时,作者更表现出强烈的批评性,对视觉图像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通过盖茨比身份构建的失效展现了视觉影像的虚幻性。从对视觉文化的批判来说,菲茨杰拉德是超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视觉文化转向 拟像 身份构建
原文传递
后现代语境中仿像符号商品文化消费批评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海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3-126,共4页
西方后现代社会中仿像作为消费的符号商品正随全球化进程进行全球性地传播。正确认识仿像对社会中消费群体的影响,必须先研究其生成诱因、被消费前提及消费产品的属性。符号异变是仿像出场的诱因,超真实性是被消费的前提,消费对象是仿... 西方后现代社会中仿像作为消费的符号商品正随全球化进程进行全球性地传播。正确认识仿像对社会中消费群体的影响,必须先研究其生成诱因、被消费前提及消费产品的属性。符号异变是仿像出场的诱因,超真实性是被消费的前提,消费对象是仿像中的符号象征价值,仿像导致艺术"韵味"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使消费主体丧失了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像 符号异变 超真实 象征价值
下载PDF
SAW敏感膜材料SXFA的合成与吸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伟新 王超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49-1951,共3页
声表面波化学传感器(SAWchemical sensor)是一种可用于化学战剂、爆炸物的气敏传感器.涂在SAW化学传感器上的敏感膜涂层与被测气体之间能发生可逆吸附作用,从而定量分析.本文采用水解法合成了烯丙基甲基聚硅氧烷,之后与六氟丙酮在110℃... 声表面波化学传感器(SAWchemical sensor)是一种可用于化学战剂、爆炸物的气敏传感器.涂在SAW化学传感器上的敏感膜涂层与被测气体之间能发生可逆吸附作用,从而定量分析.本文采用水解法合成了烯丙基甲基聚硅氧烷,之后与六氟丙酮在110℃下进行反应,合成了聚(氧{甲基(4-羟基-4,4-双(三氟代甲基)丁-1-烯-1-醇)亚甲基硅氧烷})(SXFA)膜材料,采用溶剂挥发法、旋涂法将其涂膜,以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为化学战剂模拟物,进行检测,频率计有3kHz的偏移响应,同时对膜厚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传感器 六氟二甲基甲醇功能化聚合物 涂膜 模拟物 甲基膦酸二甲酯
下载PDF
当“仿真”成真——从《大象》看“拟像”文化之惑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蓓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8-62,共5页
随着影像生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虚拟技术的出现,一方面,影像生成走出了客观与现实的情境,体现出人的智慧与自由意志;另一方面,当影像符号的“仿真”日趋与现实绝缘,此种“拟像”文化之弊也不断凸显。很多青少年由于长年浸淫于“拟像... 随着影像生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虚拟技术的出现,一方面,影像生成走出了客观与现实的情境,体现出人的智慧与自由意志;另一方面,当影像符号的“仿真”日趋与现实绝缘,此种“拟像”文化之弊也不断凸显。很多青少年由于长年浸淫于“拟像”文化之中,混淆甚至颠倒虚拟与现实的界线,已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现状,对此,美国电影《大象》有着惊心动魄的反映。而要减少甚至避免“拟像”文化所导致的种种消极问题,当务之急是首先在国内各级院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像 仿真 媒介素养教育
下载PDF
作为市场的文化:“灵感是非卖品吗?”
15
作者 王嘉亮(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在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中,文化日益从属于市场和资本的原因和过程。这种从属关系由于拟像总体性市场的扩张正在变得愈发强烈。拟像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致使作为没有根基的符号拟像正在变为经济交易和所有社会交易的主要对象。这种日益从... 在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中,文化日益从属于市场和资本的原因和过程。这种从属关系由于拟像总体性市场的扩张正在变得愈发强烈。拟像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致使作为没有根基的符号拟像正在变为经济交易和所有社会交易的主要对象。这种日益从属于整个拟像市场的过程不仅延伸到文化的外部生命,而且延伸到文化的内部生命,正在将手稿市场变为“灵感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拟像 品牌 诱惑力
下载PDF
“无意识之门”——虚拟实践中沉浸式体验问题初探
16
作者 李振洋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58,63,共5页
虚拟实践是一座连接拟像情境与真实场景的桥梁,有别于其他关于非现实场景的构建方法,虚拟实践追寻的是一种高仿真的现实体验,其中现实的物质性与拟像的虚无感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本质冲突。这种本质冲突仿佛一道横在虚拟现实世界中的“... 虚拟实践是一座连接拟像情境与真实场景的桥梁,有别于其他关于非现实场景的构建方法,虚拟实践追寻的是一种高仿真的现实体验,其中现实的物质性与拟像的虚无感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本质冲突。这种本质冲突仿佛一道横在虚拟现实世界中的“无意识之门”,妨碍了沉浸式体验的顺利进行。决策者应充分总结并归纳个体“意识”产生的条件,分析构建者的创作动机与表达意愿,梳理主观真实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帮助虚拟现实脱离对于无限真实的盲目追求,重回理性的道路,进而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拟像 沉浸式体验 无意识 有限清醒
下载PDF
智媒时代虚拟网红的兴起与其伦理反思 被引量:3
17
作者 覃哲 郑权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94-98,共5页
随着偶像工业、景观消费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虚拟偶像从最初的日漫、二次元偶像拓宽至AI虚拟网红、虚拟主播等,开启了虚拟偶像2.0时代。文章对虚拟网红的意义建构与偶像产制过程进行探讨,试从典型虚拟网红案例分析中找出这一群体兴起原因... 随着偶像工业、景观消费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虚拟偶像从最初的日漫、二次元偶像拓宽至AI虚拟网红、虚拟主播等,开启了虚拟偶像2.0时代。文章对虚拟网红的意义建构与偶像产制过程进行探讨,试从典型虚拟网红案例分析中找出这一群体兴起原因并反思其伦理风险。文章认为,面对虚拟偶像2.0所引发的真实信任危机、潜在把关与价值灌输、符号异化等问题,现有媒介伦理体系亟需重构以规制技术理性的野蛮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偶像 拟像 媒介伦理
下载PDF
幽灵之舞:德里达论拟像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树宝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幽灵"问题始终贯穿着德里达的哲学思考。他通过解读马拉美的《摹拟》使幽灵、拟像或幻像进入相互游戏,使柏拉图的"临床范式"和摹仿论不再发挥作用,开启了与德勒兹"颠倒柏拉图主义"不同的"没有颠倒... "幽灵"问题始终贯穿着德里达的哲学思考。他通过解读马拉美的《摹拟》使幽灵、拟像或幻像进入相互游戏,使柏拉图的"临床范式"和摹仿论不再发挥作用,开启了与德勒兹"颠倒柏拉图主义"不同的"没有颠倒柏拉图主义及其传统的移位"。通过"哈姆雷特的鬼魂"使幽灵系列与精神系列相互交织,德里达阐释了一种介于生与死、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拟像性的"面甲效果",又以幽灵的重复性阐释了一种指向未来的幽灵性逻辑,最终德里达如马克思一样承继了自相矛盾的柏拉图主义传统,提出了"幽灵性拟像",开启了拟像研究的幽灵学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灵 拟像 精神 幽灵学 摹仿
原文传递
生活在拟像之中:论后现代高校教师的教学伦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89,108,共6页
拟像时代的"拟像"、"超真实""、符号消费"正在冲击当前的高校教学,使课堂教学体现为无伦理的道德特征。通过对后现代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规范、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主体关系的再审视,确认后现代... 拟像时代的"拟像"、"超真实""、符号消费"正在冲击当前的高校教学,使课堂教学体现为无伦理的道德特征。通过对后现代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规范、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主体关系的再审视,确认后现代高校教师的教学伦理规则是以承认他者的他性、给予关怀、适时反思和批判、培养主动建构意识为指向的,其道德尺度以遵守底线伦理、发掘潜在美德伦理为内容赋予教学以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像 后现代 高校教师 教学伦理
下载PDF
从“像”到拟像:德里达论书写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树宝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8-176,共9页
书写是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的核心关键词之一,他在《论文字学》中基于'柏拉图-卢梭-索绪尔'的主线批驳了西方思想自柏拉图以来的'书写是言语之像(image)'的观念,不过索绪尔的'语言中只有差异'的差异原则激发着... 书写是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的核心关键词之一,他在《论文字学》中基于'柏拉图-卢梭-索绪尔'的主线批驳了西方思想自柏拉图以来的'书写是言语之像(image)'的观念,不过索绪尔的'语言中只有差异'的差异原则激发着德里达深入地阐述书写与延异的关系,由之他将索绪尔的静态的'差异'变成了动态的'延异',书写在拟像中进行着差异的游戏,在'像'的替补运动中填补了拟像,最终书写变成漂泊不定的弃儿,书写也只不过是拟像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 拟像 差异 延异 替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