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江守一郎相似模型原理建立并验证了回填土边壁(坡)相似模型的相似法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回填土边壁(坡)破坏模式的大比例尺(长 宽 高 = 315 cm 60 cm 250 cm)系列相似模型和自模拟(原型)试验研究,指出此类介质边壁(坡)的变形...依据江守一郎相似模型原理建立并验证了回填土边壁(坡)相似模型的相似法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回填土边壁(坡)破坏模式的大比例尺(长 宽 高 = 315 cm 60 cm 250 cm)系列相似模型和自模拟(原型)试验研究,指出此类介质边壁(坡)的变形与破坏具有7大特征,其破坏模式可抽象为平面破坏模式,以往沿用圆弧破坏模式近似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支护参数设计不尽合理。展开更多
多主跨悬索桥颤振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存在模态匹配问题,为了明确该类试验如何匹配竖弯模态与扭转模态以及哪种弯扭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最低,以马鞍山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模态相似性匹配出3种弯扭模态组合,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测试了...多主跨悬索桥颤振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存在模态匹配问题,为了明确该类试验如何匹配竖弯模态与扭转模态以及哪种弯扭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最低,以马鞍山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模态相似性匹配出3种弯扭模态组合,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测试了各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攻角下,一阶反对称竖弯与一阶反对称扭转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最低,因此该组合是双主跨悬索桥二维颤振的控制组合;相同攻角下,一阶对称竖弯与一阶对称扭转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略高于一阶反对称竖弯与一阶对称扭转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古典耦合颤振的Van der Put公式和Selberg公式能够预测各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相对大小关系,但不能准确预测颤振临界风速数值.展开更多
文摘依据江守一郎相似模型原理建立并验证了回填土边壁(坡)相似模型的相似法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回填土边壁(坡)破坏模式的大比例尺(长 宽 高 = 315 cm 60 cm 250 cm)系列相似模型和自模拟(原型)试验研究,指出此类介质边壁(坡)的变形与破坏具有7大特征,其破坏模式可抽象为平面破坏模式,以往沿用圆弧破坏模式近似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支护参数设计不尽合理。
文摘多主跨悬索桥颤振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存在模态匹配问题,为了明确该类试验如何匹配竖弯模态与扭转模态以及哪种弯扭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最低,以马鞍山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模态相似性匹配出3种弯扭模态组合,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测试了各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攻角下,一阶反对称竖弯与一阶反对称扭转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最低,因此该组合是双主跨悬索桥二维颤振的控制组合;相同攻角下,一阶对称竖弯与一阶对称扭转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略高于一阶反对称竖弯与一阶对称扭转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古典耦合颤振的Van der Put公式和Selberg公式能够预测各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相对大小关系,但不能准确预测颤振临界风速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