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室内饲养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PCR-DGGE指纹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学梅 余育和 +3 位作者 解绶启 颜庆云 陈宇航 董小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3-429,共7页
以室内饲养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银鲫和异育银鲫(中科三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为对象,通过PCR-DGGE指纹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探索研究。在三种鱼的肠道中检测到不同的PCR-DGGE指纹谱带,其中斑点叉... 以室内饲养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银鲫和异育银鲫(中科三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为对象,通过PCR-DGGE指纹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探索研究。在三种鱼的肠道中检测到不同的PCR-DGGE指纹谱带,其中斑点叉尾的平均谱带数(7.5)相对于银鲫和异育银鲫的谱带数(分别为15和14)要少。基于PCR-DGGE指纹谱带及各谱带相对丰度的UPGMA聚类和MDS排序结果显示银鲫和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相似性高,而与斑点叉尾的差异比较大;rank-abundance散点图及回归分析也显示斑点叉尾与银鲫、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银鲫和异育银鲫之间无显著差异(P=0.383)。在斑点叉尾肠道中检测到的菌群主要是变形杆菌,包括γ-变形杆菌和α-变形杆菌;而银鲫和异育银鲫肠道中菌群主要包括梭杆菌属中的类群,还包括变形杆菌门中的气单胞菌属,以及一些未知的类群。以上结果均表明在所研究的三种鱼的幼鱼阶段,其肠道微生物组成在不同种类鱼中存在差异,且该差异受基因型的影响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银鲫 异育银鲫 PCR-DGGE 肠道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低盐度条件下生物絮团的营养组分及凡纳滨对虾和银鲫对其摄食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亚卓 郑忠明 +3 位作者 华建权 郑余琦 王政 林会洁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6年第3期29-33,共5页
通过用稳定同位素^(15)N标记生物絮团菌体蛋白,研究了低盐度(1.08±0.07)‰海水混养模式下生物絮团的营养成分以及凡纳滨对虾、银鲫对生物絮团的摄食.结果表明:生物絮团能够将水体氨氮和亚硝氮固定为自身的有机氮;生物絮团含有养殖... 通过用稳定同位素^(15)N标记生物絮团菌体蛋白,研究了低盐度(1.08±0.07)‰海水混养模式下生物絮团的营养成分以及凡纳滨对虾、银鲫对生物絮团的摄食.结果表明:生物絮团能够将水体氨氮和亚硝氮固定为自身的有机氮;生物絮团含有养殖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而银鲫和凡纳滨对虾可以固定生物絮团中的有机氮为自身蛋白,即单位体重银鲫和凡纳滨对虾日固定氮量分别为(104.92±30.91)mg·kg^(-1)和(135.6±24.17)mg·kg^(-1),相当于单位体重银鲫和凡纳滨对虾每天摄食的生物絮团干重为1 907.36 mg·kg^(-1)和2 465.1 mg·kg^(-1),且鱼虾混养能够促进凡纳滨对虾对生物絮团的摄食;同时银鲫与凡纳滨对虾的生物排氮作用和生物絮团的固氮作用能够促进养殖池塘的氮循环;实验末期鱼虾组中总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显著降低,保持在(0.03±0.01)mg·L^(-1)和(0.325±0.035)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loc 银鲫 凡纳滨对虾 水质
下载PDF
异育银鲫鳃出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霆 丁正峰 +4 位作者 朱春艳 薛中仪 顾伟 孟庆国 王文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3-287,共5页
2011—2013年,江苏省局部地区发生新型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给养殖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查明病因,了解发病历史、发病季节、发病症状及危害对象,通过在江苏省宝应县开展水产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组织病理学、回归感染试验、分子生物学诊断... 2011—2013年,江苏省局部地区发生新型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给养殖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查明病因,了解发病历史、发病季节、发病症状及危害对象,通过在江苏省宝应县开展水产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组织病理学、回归感染试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研究方法,证实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病原为鲤科疱疹病毒-Ⅱ型,由于该病害会导致异育银鲫养殖重大损失,因此需要引起国内相关养殖业主、科研工作者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疱疹病毒 鳃出血 大红鳃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脆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生态、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谭乾开 周鸿凯 +2 位作者 黎华寿 吴顺祥 周仲儒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91-396,共6页
比较研究了标准脆化的脆肉鲫(异育银鲫)与普通异育银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差异。脆肉鲫的横轴/纵轴、净重/总重、脏重/总重分别为0.5868±0.0301,0.8407±0.0272,0.1612±0.0248,而普通银鲫则分别为0.5107±0.0423,0.8065... 比较研究了标准脆化的脆肉鲫(异育银鲫)与普通异育银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差异。脆肉鲫的横轴/纵轴、净重/总重、脏重/总重分别为0.5868±0.0301,0.8407±0.0272,0.1612±0.0248,而普通银鲫则分别为0.5107±0.0423,0.8065±0.0097,0.1935±0.0097,脆肉鲫与普通银鲫的形态学指标差异极显著(F值>F0.01)。饲料中蚕豆营养成份的摄取是直接导致异育银鲫脆化的原因,并影响银鲫的正常生理生态学指标,脆肉鲫(异育银鲫)与普通异育银鲫体长(L)与体重(W)关系的体征指数方程明显不同,分别为W普通鲫=0.00000016L3.3375,W脆肉鲫=0.00000378L3.9683,肥满度系数分别为K普通鲫=0.0023,K脆肉鲫=0.0035。试验表明,脆肉鲩养殖中混养脆肉鲫的最佳方案为放养规格4cm/尾、密度2250尾/hm2,力争特定生长率在两年内平均值达到1.3488±0.0212水平,脆化度为0.41kg/cm2以上的合格脆肉鲫。此外,脆肉鲩养殖场内几乎所有摄食蚕豆的鱼类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脆化现象。文章还就进一步完善脆肉鲫养殖生产规程,合理调控放养密度和养殖水环境因子,提高脆肉鲫混养技术和养殖效益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肉鲫 生理生态学特性 鱼类混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