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演变趋势探讨 被引量:73
1
作者 来红州 莫多闻 苏成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6,共9页
洞庭湖的演变主要受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三大因素的控制。目前 ,洞庭湖盆的构造沉降速率虽然较低 (3~ 10mm/a) ,但构造沉降量仍抵消了部分泥沙淤积量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洞庭湖日益萎缩的趋势。由于湖盆中泥沙淤积速率... 洞庭湖的演变主要受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三大因素的控制。目前 ,洞庭湖盆的构造沉降速率虽然较低 (3~ 10mm/a) ,但构造沉降量仍抵消了部分泥沙淤积量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洞庭湖日益萎缩的趋势。由于湖盆中泥沙淤积速率大于构造沉降速率 ,洲滩会继续发育和扩展 ,洞庭湖仍保持淤高的趋势。在“4 35 0工程”完成和三峡建坝后 80年内 ,湖盆泥沙淤积速率将降低到 1 79mm/a ,洞庭湖不断淤高的趋势将得到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盆地 洞庭湖 构造沉降 泥沙淤积 人类活动影响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黄河口近期淤、蚀动态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赵庚星 张万清 +1 位作者 李玉环 陈乐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2-445,共4页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研究了黄河口1986 年5 月至1996 年10 月淤积与侵蚀面积的变化及其空间动态。结果显示:黄河口1990 年1 月以前以淤积为主,而1990 年1 月以后则以侵蚀为主,河口向渤海推进...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研究了黄河口1986 年5 月至1996 年10 月淤积与侵蚀面积的变化及其空间动态。结果显示:黄河口1990 年1 月以前以淤积为主,而1990 年1 月以后则以侵蚀为主,河口向渤海推进的速率也呈明显降低的趋势。侵蚀主要发生于河口北部和西南部,淤积的主要部位是河口嘴部及其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黄河口 淤积 侵蚀
下载PDF
近130年胶州湾自然形态和冲淤演变探讨 被引量:25
3
作者 边淑华 胡泽建 +1 位作者 丰爱平 夏东兴 《黄渤海海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53,共8页
以胶州湾不同时代的海图为依据 ,采用人机交互方式 ,利用数字化板和地学软件 ,对胶州湾海底冲淤态势进行了半定量 (精确到量级 )分析 ,划分了湾内淤积区、侵蚀区 ,并给出了历史变迁趋势。结果表明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胶州湾基本处于... 以胶州湾不同时代的海图为依据 ,采用人机交互方式 ,利用数字化板和地学软件 ,对胶州湾海底冲淤态势进行了半定量 (精确到量级 )分析 ,划分了湾内淤积区、侵蚀区 ,并给出了历史变迁趋势。结果表明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胶州湾基本处于淤积缩小状态 ,沧口水道和环流中心的海湾中部及沿岸各小湾为淤积区 ,湾口部分和外湾侵蚀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胶州湾反向发展 ,转为侵蚀 ,侵蚀区从湾口向内湾经各水道辐射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胶州湾 自然形态 冲淤变化 数字化板 地学软件
下载PDF
上海洋山港区和进港航道水域泥沙特性及回淤分析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杨华 冯学英 《水道港口》 2000年第3期17-22,共6页
对拟建的上海洋山港港区和进港航道水域泥沙特性和自然条件进行分析 ,并利用淤积计算式计算几种设计方案的港池。
关键词 淤积 港口 泥沙特性 航道 回淤 港池
下载PDF
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对洞庭湖区防洪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来红州 莫多闻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4-580,共7页
作者利用洞庭盆地多年水准测量资料和洞庭湖近年的泥沙资料,对洞庭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和泥沙淤积速率进行了分析,从地貌学和水利学角度,对“洞庭湖盆”和“洞庭盆地”这两个不同的空间概念进行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造沉降和泥沙... 作者利用洞庭盆地多年水准测量资料和洞庭湖近年的泥沙资料,对洞庭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和泥沙淤积速率进行了分析,从地貌学和水利学角度,对“洞庭湖盆”和“洞庭盆地”这两个不同的空间概念进行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对洞庭湖蓄洪空间和防洪大堤的影响。在目前洞庭湖盆被大堤围限的情况下,洞庭盆地的构造沉降运动使洞庭湖的蓄洪空间不断减小;洞庭盆地的构造沉降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洞庭湖不断萎缩的趋势,但构造沉降对洞庭湖区的防洪形势却是不利的。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均对防洪大堤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大了洞庭湖区防洪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降 泥沙淤积 洞庭湖 防洪 洪涝灾害
下载PDF
黄骅港外航道泥沙淤积问题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华 侯志强 《水道港口》 2004年第z1期59-63,共5页
通过对黄骅港海区的气象、水文、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分析,阐述了黄骅港外航道泥沙淤积的原因。
关键词 粉沙质海岸 高浓度含沙层 淤积 防沙堤
下载PDF
黄骅港海域表层泥沙特性及其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庆河 王崇贤 +2 位作者 杨华 顾明 李进军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根据黄骅港所在海域的海岸演变规律,描述黄骅海岸总的泥沙运动趋势;根据现场测量结果给出黄骅港附近海域海床表层泥沙颗粒的分布规律,从港口回淤角度指出黄骅海岸应属粉沙淤泥质海岸;根据不同气象条件下黄骅港海域现场悬沙含沙量和悬沙... 根据黄骅港所在海域的海岸演变规律,描述黄骅海岸总的泥沙运动趋势;根据现场测量结果给出黄骅港附近海域海床表层泥沙颗粒的分布规律,从港口回淤角度指出黄骅海岸应属粉沙淤泥质海岸;根据不同气象条件下黄骅港海域现场悬沙含沙量和悬沙粒度分布的测量结果,分析黄骅港海域表层泥沙的运动特性,并指出航道的可能回淤模式和疏浚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港 回淤 表层粉沙 风浪掀沙 疏浚对策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一、二期工程)回淤变化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杰 徐志杨 +1 位作者 赵德招 程海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8,共7页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资料,研究了北槽航道回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来水来沙、河槽地形的关系。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后,北槽航道年淤积强度明显下降,工程治理效果得以显现。从空间上看,一、二期工程航道回淤的峰...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资料,研究了北槽航道回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来水来沙、河槽地形的关系。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后,北槽航道年淤积强度明显下降,工程治理效果得以显现。从空间上看,一、二期工程航道回淤的峰值位置和重心位置经历了下移和上提的过程。从时间上看,一、二期工程后北槽航道回淤年内呈现洪季多淤、枯季少淤;洪季淤积位置下移,枯季淤积位置上提的变化特点,季节性上、下移动约7~11km。深水航道淤积的泥沙来源有多种,仅流域悬沙输沙量减小并不能明显降低深水航道的回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槽 深水航道 回淤
下载PDF
黄骅港海域沿堤流现象遥感图像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庆河 林全泓 +2 位作者 秦崇仁 顾明 李进军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1,共3页
通过黄骅港所在海域的卫星遥感图像分析,揭示了由建筑物引起的沿堤流和环流现象,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沿堤流和环流形成时的不同水动力和气象条件可以得知,建筑物引起的沿堤流与环流一般是在落潮情况下出现,而且风吹流与... 通过黄骅港所在海域的卫星遥感图像分析,揭示了由建筑物引起的沿堤流和环流现象,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沿堤流和环流形成时的不同水动力和气象条件可以得知,建筑物引起的沿堤流与环流一般是在落潮情况下出现,而且风吹流与波浪沿岸流对沿堤流与环流的形成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泥沙运动的角度而言,沿堤流的作用可能造成黄骅港外航道局部水域含沙量较高,从而造成外航道局部区域的较严重回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港 卫星遥感 沿堤流 环流 回淤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北槽最大浑浊带分布及对北槽淤积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海 张华 阮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5,共8页
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文同步测验资料、浮泥观测分析资料、水下地形测量资料以及航槽回淤统计资料等为依据,首次对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最大浑浊带的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研究评价了北槽最大浑浊带... 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文同步测验资料、浮泥观测分析资料、水下地形测量资料以及航槽回淤统计资料等为依据,首次对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最大浑浊带的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研究评价了北槽最大浑浊带的分布对北槽航槽淤积和拦门沙地形发育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北槽深水航道治理二、三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同时澄清一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 最大浑浊带 回淤 拦门沙
下载PDF
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回淤特征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杰 程海峰 赵德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8-365,共8页
针对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的回淤问题,收集整理了2010—2012年的航道回淤资料和水文测验资料,研究了航道回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径流、潮流和含沙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航道回淤呈洪季大、枯季小的年内变化特征,大风骤淤明显;航道回淤... 针对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的回淤问题,收集整理了2010—2012年的航道回淤资料和水文测验资料,研究了航道回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径流、潮流和含沙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航道回淤呈洪季大、枯季小的年内变化特征,大风骤淤明显;航道回淤沿程主要集中在南港—圆圆沙段和北槽中下段,其回淤量占全航道的80%以上。南港—圆圆沙段回淤的泥沙颗粒以细砂为主,回淤强度与径流的关系不密切,与潮流的关系表现为大潮大、小潮小。北槽航道回淤泥沙颗粒以粉砂为主,回淤部位随径、潮流变化而变化,表现为径流增大,回淤部位下移;潮动力减弱,回淤部位上提。长江口拦门沙水域泥沙的再悬浮,可能是航道淤积最主要的泥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槽 12.5 m深水航道 回淤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航道回淤原因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谈泽炜 范期锦 +1 位作者 郑文燕 朱剑飞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102,共12页
针对2005年以来北槽深水航道回淤量增大且主要集中于中段的特征,系统分析泥沙条件和水动力条件等各类因素变化的影响,指出导致中段回淤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提出制定减淤措施方案的思路。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槽 回淤 原因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三大基本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尹学良 陈金荣 刘峡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5,共5页
断面极为宽浅,纵比降的塑造,以致河道严重淤积,是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的三大基本问题.黄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强烈游荡、严重淤积.这也是黄河一切灾难的主要原因.前者是断面太宽浅以及比降偏陡而直接引起的问题.河道形态由来水来沙搭... 断面极为宽浅,纵比降的塑造,以致河道严重淤积,是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的三大基本问题.黄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强烈游荡、严重淤积.这也是黄河一切灾难的主要原因.前者是断面太宽浅以及比降偏陡而直接引起的问题.河道形态由来水来沙搭配关系决定.水沙关系Qs=KQm的m值小于25的,属于大水来沙偏少而小水来沙偏多,滩地不易淤高而河槽易于淤浅,要形成多汊宽浅游荡性河流.反之,m大于25的则形成单股窄深蠕动性河流.黄河下游m约为2,故成为强烈游荡的宽浅河道.后者则是河道输沙能力的形成问题,是由纵、横断面的配合决定的.泥沙输移的沿程淤积分选,大量细颗粒长远输送而于几千年前就造成了偏小的纵比降,与宽浅的断面配合而成的输沙能力远小于流域来沙量,是黄河严重淤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 淤积 水沙搭配 河床演变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骅港海域二维流场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曹永华 张庆河 +2 位作者 闫澍旺 季则舟 杨华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首先将Smagorinsky亚网格模型引入ADCIRC模型求解涡粘系数,使模型在模拟近岸潮流方面更加合理。为了进一步阐明黄骅港海域泥沙运动规律,将改进后的ADCIRC模型应用于黄骅海域,分别对纯潮流和大风天情况下潮流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 首先将Smagorinsky亚网格模型引入ADCIRC模型求解涡粘系数,使模型在模拟近岸潮流方面更加合理。为了进一步阐明黄骅港海域泥沙运动规律,将改进后的ADCIRC模型应用于黄骅海域,分别对纯潮流和大风天情况下潮流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由于建筑物影响,建港后海域的流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建港后港口海域水流的离岸运动得到加强。风对黄骅海域流场的影响较大,在NE向8级风条件下,沿岸流和离岸流较明显,这可能是导致航道强淤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港 ADCIRC潮流模型 风生流 建筑物影响 回淤
下载PDF
不同流路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过程 被引量:19
15
作者 彭俊 陈沈良 +2 位作者 刘锋 陆勤 陈一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3-622,共10页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50-2007年的水沙数据以及不同流路各水文站同流量(3000m3/s)水位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道表现出淤积—冲刷交替出现的变化过程,当进入下游的含沙量为18.6kg/m3时,河道冲淤表现为动态平衡。艾山以下河道...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50-2007年的水沙数据以及不同流路各水文站同流量(3000m3/s)水位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道表现出淤积—冲刷交替出现的变化过程,当进入下游的含沙量为18.6kg/m3时,河道冲淤表现为动态平衡。艾山以下河道的冲淤变化过程除受水沙条件控制外,还受到流路变迁的影响。流路变迁初期河道发生溯源冲刷作用,中后期河道发生溯源淤积作用。各站同流量水位变化,神仙沟流路主要为下降,河道以冲刷为主;刁口河流路主要为升高,河道以淤积为主;清水沟流路有升有降,河道冲淤互有,总体表现为淤积。流路变迁对河道横断面形态的影响主要在利津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沙 流路 水位 淤积 冲刷
下载PDF
中国水库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振克 孟红明 殷勇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82-84,共3页
讨论了水库环境的定义、空间结构特征;对水库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与流域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水库环境面临严重淤积、富营养化和水污染威胁,现阶段必须有效地实施若干水库环境整治的对策。
关键词 水库环境 淤积 富营养化 污染 对策
下载PDF
流域水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口河槽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杰 程海峰 +2 位作者 韩露 叶婷婷 王珍珍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基于1998—2016年长江口系列水下地形等有关资料,研究了流域减沙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口河槽冲淤演变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长江口滩槽格局总体稳定,但南支以下河槽呈现由净淤积向净冲刷转变,口内的河槽冲刷、容积扩大,口外的航道拦... 基于1998—2016年长江口系列水下地形等有关资料,研究了流域减沙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口河槽冲淤演变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长江口滩槽格局总体稳定,但南支以下河槽呈现由净淤积向净冲刷转变,口内的河槽冲刷、容积扩大,口外的航道拦门沙浅滩长度缩短。河口边滩圈围、江中沙洲人工守护及三峡工程的拦洪消峰作用促使长江口滩槽格局的稳定,而流域来沙减少与河口促淤圏围则促进南支以下河槽由净淤积向净冲刷转变。2002—2003年基本为长江口南支以下河槽冲淤转变的分界点,河口冲淤转变对应的流域年输沙量临界值约2.54亿t。未来,长江流域来沙量可能长期维持在临界值以下的较低水平,长江口将呈现岸滩槽地貌格局稳定条件下的缓慢冲刷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流域水沙变化 人类活动 冲刷 淤积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河槽地形变化及深水航道回淤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左书华 李松喆 +1 位作者 韩志远 杨华 《水道港口》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以长江口北槽航道为研究对象,利用1997年12月~2013年2月多年实测水深资料和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开通以来维护疏浚资料,采用统计分析与对比方法分析了北槽河槽多年来的地形冲淤变化和一、二、三期航道航槽回淤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在... 以长江口北槽航道为研究对象,利用1997年12月~2013年2月多年实测水深资料和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开通以来维护疏浚资料,采用统计分析与对比方法分析了北槽河槽多年来的地形冲淤变化和一、二、三期航道航槽回淤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在此期间,在北槽上段北侧滩面和坝田大范围淤积,下段南侧滩面和坝田大范围淤积,北槽拐弯段为北槽淤积集中区域,河槽向窄深方向发展;(2)北槽航道年回淤量大,三期12.5 m航道期间,北槽航道年回淤量在6 400万m3左右;(3)北槽航道回淤沿程分布差异大,北槽中段(H^O疏浚单元)的回淤量占北槽航道段回淤量的70%左右;(4)北槽航道洪季和枯季回淤差异大,洪季期间的回淤量占全年该段航道回淤量的80%以上;(5)北槽航道南北回淤差异大,南侧淤积高于北侧淤积400~1 300万m3;(6)北槽12.5 m航道与10 m航道相比,全年回淤量有较大增加,洪季期间的回淤比重有所增大,北槽中段回淤峰值更加突出,略有所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变化 泥沙回淤 长江口 北槽航道
下载PDF
基于RS的崇明东滩空间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姚丽萍 徐丽华 李先华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5年第1期64-70,共7页
崇明岛东滩因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及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速度较快。通过对1988~2002年6幅不同时相TM遥感影像解译,对崇明东滩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得到东滩15年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图;再利用GIS技术,从数量和空间分布... 崇明岛东滩因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及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速度较快。通过对1988~2002年6幅不同时相TM遥感影像解译,对崇明东滩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得到东滩15年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图;再利用GIS技术,从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对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定量计算,结果显示东滩土地总面积不断增加,土地利用方式逐年变化,东部岸线明显向东扩展。同时结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探讨了崇明东滩空间动态变化的原因。为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东滩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也表明了RS与GIS技术相结合对于研究东滩空间格局演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土地利用 遥感解译 淤涨
下载PDF
辽东湾绥中海岸侵蚀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玉广 张宪文 +1 位作者 贾凯 王权明 《海岸工程》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不同时期海图对比、分析遥感图像和多年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辽东湾绥中沙质海岸侵蚀的特点,认为海岸组成物质松散与海岸动力作用强烈是本区现代海岸侵蚀的基本条件;陆源物质入海量减少、海动力作用、沿岸工程建筑和海上采砂是其海... 通过不同时期海图对比、分析遥感图像和多年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辽东湾绥中沙质海岸侵蚀的特点,认为海岸组成物质松散与海岸动力作用强烈是本区现代海岸侵蚀的基本条件;陆源物质入海量减少、海动力作用、沿岸工程建筑和海上采砂是其海岸蚀退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海岸 海岸侵蚀 淤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