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素-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神经电生理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谭学新 马丽 +2 位作者 李波 王哲 刘纯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用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能。方法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0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10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将丝素-壳聚糖混合膜制作成神经导管,用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 目的探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用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能。方法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0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10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将丝素-壳聚糖混合膜制作成神经导管,用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2,4,6,8周显微镜下观察面神经修复段的解剖形态,术后4,6,8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随时间推移,兔面神经缺损成功再生。结论丝素-壳聚糖神经导管可有效促进兔面神经缺损修复并引导神经再生。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有效地反映神经缺损修复的功能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缺损 神经再生 神经导管 丝素-壳聚糖混合膜
下载PDF
丝素-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丽 谭学新 +2 位作者 李波 刘纯义 王哲 《口腔生物医学》 2012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silk fibroin-chitosan blend,SFCS)导管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21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8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使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神经导以修复... 目的:探讨应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silk fibroin-chitosan blend,SFCS)导管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21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8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使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神经导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4、6、8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2、4、6、8周显微镜下观察大体形态,取材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检查,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FCS导管修复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达到(27.50±3.00)m/s,单位面积(5μm2)的轴突计数为(741.80±49.92),髓鞘厚度达到(12.71±0.42)pm,与自体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CS神经导管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缺损 神经再生 丝素-壳聚糖共混膜 神经导管
下载PDF
丝素-壳聚糖共混膜与颌下腺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哲 谭学新 +2 位作者 黄巍巍 马丽 李欣宇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丝素-壳聚糖共混膜(silkfibroin-chitosan blend,SFCS)与颌下腺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 RSMG-cell)并传代,将浓度为2.0×104个/ml的第2代颌下腺细胞接... 目的探讨丝素-壳聚糖共混膜(silkfibroin-chitosan blend,SFCS)与颌下腺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 RSMG-cell)并传代,将浓度为2.0×104个/ml的第2代颌下腺细胞接种于5mm×5mm×2mm丝素-壳聚糖共混膜上体外复合培养。观察颌下腺细胞附着率和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分别取复合培养1~10d的培养上清液,测定淀粉酶含量。结果颌下腺细胞24h附着率大于90%,生长、增殖情况良好。扫描电镜下可见复合培养7d的颌下腺细胞在丝素-壳聚糖共混膜上伸展充分,表面有许多分泌颗粒。随着复合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上清液中淀粉酶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颌下腺细胞与丝素-壳聚糖共混膜复合培养,颌下腺细胞附着、增殖能力及分泌功能良好,丝素-壳聚糖共混膜可以作为颌下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细胞 丝素-壳聚糖共混膜 复合培养
下载PDF
丝素/壳聚糖共混膜性能测定及制备配方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春花 朱良均 邹凤竹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改善丝素膜的性能,试验选择丝素与壳聚糖混配比例、烘干温度、戊二醛及甘油浓度四因素,采用L32(8×4^8)正交设计方案,制备丝素与壳聚糖复合膜。检测结果表明,共混膜的溶胀度为43.00%~248.94%,热水溶失率为43.06%~6... 为改善丝素膜的性能,试验选择丝素与壳聚糖混配比例、烘干温度、戊二醛及甘油浓度四因素,采用L32(8×4^8)正交设计方案,制备丝素与壳聚糖复合膜。检测结果表明,共混膜的溶胀度为43.00%~248.94%,热水溶失率为43.06%~64.56%,透汽率在36.82%~55.39%之间,初始模量、相对断裂强度和相对断裂伸长分别在6.35~68、80N/mm.30.85-67.83N/mm和28.05~230.47范围内;经红外光谱分析知,丝素与壳聚糖只是物理混合,两者处于相容状态。初步选定制备丝素/壳聚糖共混膜的较优组合条件为:丝素质量分数70%或55%、烘干温度40℃。戊二醛和甘油的体积分数均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 壳聚糖 共混膜 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