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假体隆乳术 被引量:8
1
作者 洪素庄 洪帆 张婧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假体隆乳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例女性,均为体型偏瘦、胸壁软组织覆盖量不足的患者;已婚14例,未婚7例;平均年龄、身高、体重分别为30.80岁、160cm和51kg;经腋下切口行胸大肌后假体隆乳术,置...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联合假体隆乳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例女性,均为体型偏瘦、胸壁软组织覆盖量不足的患者;已婚14例,未婚7例;平均年龄、身高、体重分别为30.80岁、160cm和51kg;经腋下切口行胸大肌后假体隆乳术,置入假体大小180~240ml,均为圆形硅凝胶假体;同时在乳房上极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双侧注射量20~40ml。术后随访观察3~24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21例患者均对术后效果满意,其中2例患者行第2次脂肪颗粒移植术,随访期内无包膜挛缩或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复合假体隆乳术能够纠正单纯假体隆乳所形成的假体轮廓明显、乳房上极圆钝的问题,为胸部软组织薄、乳房扁平者提供自然的外观,符合美学观点,同时增加乳房体积,减少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凝胶假体 隆乳术 胸大肌 自体脂肪颗粒 移植
下载PDF
乳腺凝胶性假瘤7例针吸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韦志红 岳新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8-299,共2页
目的 探讨注入式隆乳术后凝胶渗漏引起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7例实施注入式隆乳术者术后发生了局部的肿瘤样包块 ,行包块部位针吸细胞学观察。结果 镜下证实为凝胶渗漏 ,而非真性肿瘤。结论 隆乳术后发生渗漏的外型酷似肿瘤 ,应实施... 目的 探讨注入式隆乳术后凝胶渗漏引起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7例实施注入式隆乳术者术后发生了局部的肿瘤样包块 ,行包块部位针吸细胞学观察。结果 镜下证实为凝胶渗漏 ,而非真性肿瘤。结论 隆乳术后发生渗漏的外型酷似肿瘤 ,应实施细胞学穿刺检查 ,再做相应的处理 ,避免处理不当或发生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凝胶性假瘤 针吸细胞学 诊断 注入式隆乳术 术后并发症 凝胶渗漏
下载PDF
In vivo biological stability of chemically pretreated silicone gel inserts intended for use in keratoprostheses 被引量:2
3
作者 DU Li-qun CHEN Hong-mei +1 位作者 YAN Ying WU Xin-y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3期4239-4244,共6页
Background Pretreatment with chemical agents could alter the surface chemistry of the silicone gel, which makes it suitable for epithelial migration onto its surface and thus enhances the cytobiocompatibility. This st... Background Pretreatment with chemical agents could alter the surface chemistry of the silicone gel, which makes it suitable for epithelial migration onto its surface and thus enhances the cytobiocompatibility.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response of the corneal stroma to porous silicone gel pretreated with different chemical agents in vivo. Methods The porous silicone gels were treated with a mixed acid solution containing 23.2% H2SO4 and 0.8% K2Cr207 for 10 or 15 minutes or with 30% H202 for 15 minutes. Discs (4 mm in diameter) were inserted into interlamellar stromal pockets of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and followed up for a period of 3 months. Clinical evaluations such as corneal infiltration, edema and neovascularization were performed daily. At 3 months, the fibroplasias and collagen deposition were examined under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Results Pretreatment of the discs obviously decreased conjunctival congestion, discharge, cornea edema, and the extent of neovascularization. More fibroblasts migrated into the pretreated discs than into the control, and collagen was deposited, indicating that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corneal replacements was enhanced by the chemical pretreatments. From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Type I collagen deposition in the pretreated silicone discs was greater than in the control. Conclusions Chemical treatment of silicone gel is effective in decreasing rabbit corneal inflammation, encouraging fibroblast in-growth, and enhancing tissue compatibility. Pretreated gels show good biological stability when used as a skirt material in Keratoprosthesis (Kpr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ATOPROSTHESIS silicone gels tissue compatibility CORNEA artificial cornea
原文传递
乳房假体取出即刻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玉 张心瑜 +1 位作者 杨智斌 李发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24-1231,共8页
目的探讨乳房假体取出即刻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6例行假体取出即刻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 目的探讨乳房假体取出即刻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6例行假体取出即刻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2±8.3)岁。通过腋窝切口、乳房外侧与胸壁交界处放射状切口或乳房下皱襞切口取出假体,假体取出后未行包膜切除或切开。用直径2.5 mm三孔品字形钝头吸脂针低负压(-60 kPa)吸脂,4℃生理盐水清洗后,用棉垫法浓缩脂肪,以直径2.5 mm的单孔钝头注脂针行脂肪移植。术后定期随访,从并发症、乳房大小、患者满意度及第三方医生评价(总分均为4~20分)等方面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左侧乳房取出的假体体积为(216.2±54.6)ml,右侧为(217.9±53.1)ml。左侧乳房每次移植脂肪为(256.8±55.8)ml,右侧为(258.1±55.7)ml。术后随访(13.5±5.7)个月,B超显示2例(7.7%)患者出现小结节,但乳房触诊未触及,未发现其他并发症。术后胸围较术前减少(1.1±0.8)cm,减小不到一个罩杯。患者满意度评分为(16.8±2.0)分,医生评分为(16.4±1.6)分。结论对于因各种原因需要取出乳房假体的患者,在假体取出后即刻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可以安全而有效地恢复乳房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移植物 脂肪组织 乳房植入物 凝胶硅 隆乳术
原文传递
大黄素温敏凝胶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Ⅱ型胶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田文彬 赵兵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局部应用大黄素温敏凝胶对其龈沟液中Ⅱ型胶原酶(COL-Ⅱ)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同一口腔内病情相同牙齿的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分为观察组40个牙和对照组40个牙.在基线前须完...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局部应用大黄素温敏凝胶对其龈沟液中Ⅱ型胶原酶(COL-Ⅱ)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同一口腔内病情相同牙齿的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分为观察组40个牙和对照组40个牙.在基线前须完成全口龈上洁治及口腔卫生宣教,基线时试验牙取龈沟液洋本(测定胶原酶),记录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齿沟出血指数及牙齿松动度,然后行龈下刮治术,用药侧每周放1次药,共4次,对照侧按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收集患牙的龈沟液并记录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龈沟液中COL-Ⅱ活性。结果两组治疗前COL-Ⅱ水平及牙菌斑指数、齿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水平、牙齿松动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龈沟液中COL-Ⅱ水平及牙菌斑指数、齿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水平、牙齿松动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6、4.02、4.18、3.03、2.79、4.29.均P〈0.05)。结论应用大黄素温敏凝胶作为牙周炎基础治疗的辅助疗法,能有效降低龈沟液中Ⅱ型胶原酶活性,从而有效阻止牙周组织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Ⅱ型 大黄素 凝硅胶 牙周炎 体液和分泌物
原文传递
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技术的进展与《指南》的更新 被引量:3
6
作者 栾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7-1179,I0001,I0002,共5页
该文回顾了近年来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在技术上、观念上与认知上的最新进展。指出乳房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乳房假体相关症候群"(BII)、对光面与毛面假体的重新认识、内镜辅助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技术的推广应... 该文回顾了近年来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在技术上、观念上与认知上的最新进展。指出乳房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乳房假体相关症候群"(BII)、对光面与毛面假体的重新认识、内镜辅助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等是影响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临床技术指南(2020版)》主要的更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植入物 硅凝胶 隆乳术 技术指南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对硅胶假体包膜挛缩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聂芳菲 谢宏彬 +1 位作者 赵霞 陈东明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7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 探讨动物模型术后即刻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和抗体对纤维包膜形成的作用机制,同时观察不同浓度的TGF-β1中和抗体影响作用的差异.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TGF25组和TGF50组,每组15只.大鼠背部肩胛区皮下植... 目的 探讨动物模型术后即刻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和抗体对纤维包膜形成的作用机制,同时观察不同浓度的TGF-β1中和抗体影响作用的差异.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TGF25组和TGF50组,每组15只.大鼠背部肩胛区皮下植入10 ml光面圆形硅胶假体.TGF25组和TGF50组植入假体后即刻假体周围分别注射250 μg/ml及500 μg/ml TGF-β1抗体0.1 ml,对照组注射磷酸缓冲液(PBS) 0.1 ml.于术后第7,14,28天分别取材,测量包膜厚度;检测胶原密度;检测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 28 d时,对照组包膜厚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其与TGF25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的表达及α-SMA阳性成纤维细胞数在对照组显著高于TGF25组和TGF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N表达量及胶原密度略高于TGF25组和TGF50组,但在各时间点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植入假体的即刻局部应用TGF-β1中和抗体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包膜的厚度,抑制包膜挛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假体 硅凝胶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中和抗体
原文传递
SYNTHESIS OF HIGH THERMOSTABLE SILICONE GELS CONSTRUCTED WITH LADDERLIKE POLYSILSESQUIOXANES
8
作者 张榕本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27-533,共7页
Heat-resistant silicone gels were synthesized by replacing the single main chain polymethylhydrosiloxane with reactive ladderlike polyhydrosilsesquioxane copolymers.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ydimethylsilo... Heat-resistant silicone gels were synthesized by replacing the single main chain polymethylhydrosiloxane with reactive ladderlike polyhydrosilsesquioxane copolymers.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ydimethylsiloxane chains and the ladderlike polysilsesquioxanes chains, the cyclization of the polydimethylsiloxane chains is hindered. The high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ladderlike polymers can improv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silicone gels without sacrificing their good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RESISTANT silicone gels ladderlike polysilsesquioxane INTERACTION
下载PDF
乳房假体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唐炜雅 付苏 栾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686-691,共6页
许多患者主诉在接受乳房硅胶假体植入手术后出现了系统性的全身症状,加之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引发了人们对于硅胶假体安全性的关注。研究者们将这些症状统称为乳房假体相关疾病(BII),主要包括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乳房假体相... 许多患者主诉在接受乳房硅胶假体植入手术后出现了系统性的全身症状,加之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引发了人们对于硅胶假体安全性的关注。研究者们将这些症状统称为乳房假体相关疾病(BII),主要包括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乳房假体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神经性疾病以及乳房假体对患者的子代和精神影响等。该文作者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乳房植入物和大部分特定疾病过程之间有直接联系。作者认为对于BII的探索非常重要,需要医患双方、制造商、监管机构共同合作,建立健全乳房假体的监测体系,对BII进行全面、长期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植入物 硅凝胶 假体和植入物 结缔组织疾病 淋巴瘤 大细胞 间变性 乳房假体相关疾病
原文传递
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益腾 宋牧 +2 位作者 陈晶 于冰 朱丽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5-459,共5页
背景:中国女性乳腺体积相对偏小,乳腺癌传统保乳手术后乳腺外形欠佳,而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和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手术难度高、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Ⅰ期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是非常好的选择。目的:... 背景:中国女性乳腺体积相对偏小,乳腺癌传统保乳手术后乳腺外形欠佳,而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和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手术难度高、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Ⅰ期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是非常好的选择。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硅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效果。方法:纳入女性乳腺癌患者33例,年龄30-48岁,左侧20例,右侧13例,均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Ⅰ期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治疗,术后通过随访行主客观评价美容效果。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中,术后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2例,自行结痂愈合;1例术中出血量>800 m L,经补液、输血治疗后,恢复良好。随访10-51个月,31例乳房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对称,优良率达94%,均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证实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硅胶假体Ⅰ期乳房重建,美容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安全,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硅凝胶 假体 乳腺癌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 乳房重建 Ⅰ期手术
下载PDF
医用级硅凝胶的生物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明华 杨成民 +1 位作者 周丽霞 张全福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有机硅凝胶(GNY—514,GNY—515)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而被用于医学各个领域,但对该材料的毒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报道较少,作者参考了有关标准,对硅凝胶材料及制品进行了系统的毒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分析制品内未查出残留... 有机硅凝胶(GNY—514,GNY—515)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而被用于医学各个领域,但对该材料的毒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报道较少,作者参考了有关标准,对硅凝胶材料及制品进行了系统的毒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分析制品内未查出残留单体,从细胞培养试验证实无细胞毒性,Ames试验未见致突变现象,三种刺激试验表明均无刺激反应,硅凝胶的四种介质浸提液无急性毒性反应,小鼠微核试验微核率正常,材料肌肉植入无明显的组织学改变。该研究结果证明了硅凝胶材料是无毒、无刺激、生物相容好的生物医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硅凝胶 毒性 生物相容性 硅凝胶 生物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