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硅基波导的集成光学相控阵芯片(特邀)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晓腾 冯吉军 +4 位作者 吴昕耀 刘海鹏 张福领 封治华 曾和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5-172,共8页
基于芯层厚度为220 nm的绝缘体上硅材料平台,利用光束传播法与有限时域差分法设计了大偏转角度的64路硅基光学相控阵集成芯片.利用电子束光刻等工艺实现了芯片制备,并进行了性能表征.对关键的分束器以及阵列波导远场干涉的光斑图像进行... 基于芯层厚度为220 nm的绝缘体上硅材料平台,利用光束传播法与有限时域差分法设计了大偏转角度的64路硅基光学相控阵集成芯片.利用电子束光刻等工艺实现了芯片制备,并进行了性能表征.对关键的分束器以及阵列波导远场干涉的光斑图像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了高于49.7%的分束效率和大于31°的偏转范围.利用标准的绝缘衬底上的硅工艺制作芯片,并进行整体封装.采用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自反馈电压调制系统进行相位调制.测试结果表明,在电压调制下,光斑产生了大于±30°的水平偏转;同时在1550~1610 nm的波长调制下,垂直范围也有8.4°的偏转.研究结果有望在自动驾驶、无人机导航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控阵 集成芯片 硅基波导 相位调制 扫描角度
下载PDF
热光效应对绝缘层上的硅微腔光梳产生和演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熊科宇 文进 +6 位作者 何晨瑶 梁伯植 孙伟 张辉 王倩 武政委 于慧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16-324,共9页
微腔光频梳具有功耗低、可集成、梳齿间隔可调的特点,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绝缘层上的硅(SOI)材料加工工艺与现有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兼容,使其成为最具前景的光子平台之一。本文设计了一种截面为脊形的硅基微环谐振... 微腔光频梳具有功耗低、可集成、梳齿间隔可调的特点,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绝缘层上的硅(SOI)材料加工工艺与现有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兼容,使其成为最具前景的光子平台之一。本文设计了一种截面为脊形的硅基微环谐振腔,研究了各个几何参数对微环谐振腔色散的影响;数值求解了微环谐振腔热动态方程,并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微环谐振腔热动态效应的影响。数值求解了LLE(Lugiato-Lefever Equation)模型,由于SOI微腔光频梳理论研究大多忽略了热光效应,因此本文分析了在模型中引入热光效应项后对光频梳产生和演化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在温度变化范围为0~0.16℃条件下,时域上光场最大功率值增加了22%,频域上光频梳展宽了221 nm。最后对两种热光效应条件下光频梳输出频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频梳在热光效应温度变化范围为0~0.32℃的情况下,相较于0~0.16℃的情况,带宽展宽了35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硅基波导 微环谐振腔 Lugiato-Lefever方程模型 热光效应 光频梳
原文传递
用于宽谱光学耦合的CdTe纳米线与硅波导复合耦合结构设计
3
作者 范长江 郭丽君 +2 位作者 张云飞 李孟委 辛晨光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66-73,共8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CdTe纳米线与硅波导的复合光学耦合结构,利用光学绝热耦合实现了CdTe纳米线与片上硅波导的高效率、宽光谱耦合。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CdTe纳米线与硅波导的模式匹配情况,并建立了CdTe纳米线与硅波导复合结构的耦合... 设计了一种基于CdTe纳米线与硅波导的复合光学耦合结构,利用光学绝热耦合实现了CdTe纳米线与片上硅波导的高效率、宽光谱耦合。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CdTe纳米线与硅波导的模式匹配情况,并建立了CdTe纳米线与硅波导复合结构的耦合理论模型。在实验中,将通过气相沉积法制备得到的CdTe纳米线与通过光刻工艺制备得到的硅波导组成复合耦合结构,并利用光谱仪测量耦合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CdTe纳米线与硅波导的耦合长度~10μm时,在波长1150~1650 nm范围内的耦合效率>90%,耦合带宽达到了500 nm。所提出的耦合结构具有耦合长度短、耦合带宽大、纳米线材料可选择性高、耦合结构可重复构建等特点,可用于片上波分复用器、集成光学传感器等光通信或光传感器件与系统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硅波导 光学耦合 宽光谱 光通信
下载PDF
硅基波导慢光器件及其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应涛 李运涛 +2 位作者 李智勇 俞育德 余金中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硅基波导慢光器件是构建全光智能互连和实时高速测控等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器件,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等诸多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器件结构的不断创新以及微电子制造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硅基波导慢光器件愈来... 硅基波导慢光器件是构建全光智能互连和实时高速测控等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器件,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等诸多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器件结构的不断创新以及微电子制造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硅基波导慢光器件愈来愈走向实用化.文章介绍了慢光的基本原理,概述了当前国内外硅基波导慢光器件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基于微环谐振腔的硅基波导慢光器件,并指出了它在具体应用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光 群速度 光缓存 硅基波导 微环谐振腔
原文传递
结构紧凑的高均匀性硅波导阵列波导光栅 被引量:1
5
作者 封治华 袁硕 +4 位作者 陈益姝 刘海鹏 毕群玉 张福领 冯吉军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09-214,共6页
基于绝缘体上硅材料平台,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结构紧凑的高均匀性硅波导阵列波导光栅,其拥有8个输出通道并且通道间隔为200 GHz。分析了绝缘体上硅材料平台中硅波导的弯曲半径对弯曲损耗和有效折射率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的插入损耗... 基于绝缘体上硅材料平台,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结构紧凑的高均匀性硅波导阵列波导光栅,其拥有8个输出通道并且通道间隔为200 GHz。分析了绝缘体上硅材料平台中硅波导的弯曲半径对弯曲损耗和有效折射率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的插入损耗为19.6 dB,串扰为-15 dB,非均匀性为0.87 dB,3 dB带宽为1.06 nm,结构尺寸仅为294μm×190μm。芯片的制作工艺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兼容,这使得阵列波导光栅的大批量、低成本生产成为可能,对集成波分复用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阵列波导光栅 结构紧凑 硅基波导 波分复用
原文传递
基于SOI的一维光子晶体纳米梁腔电光调制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文凯 陈鹤鸣 胡宇宸 《光电子.激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1-798,共8页
随着光通信和光互联的高速发展,研究调制速率高、器件尺寸小且易于集成的电光调制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Si绝缘体材料(silicon-on-insulator,SOI)的一维光子晶体纳米梁腔(photonic crystal nanobeam cavity,PCNC)侧耦合电光调... 随着光通信和光互联的高速发展,研究调制速率高、器件尺寸小且易于集成的电光调制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Si绝缘体材料(silicon-on-insulator,SOI)的一维光子晶体纳米梁腔(photonic crystal nanobeam cavity,PCNC)侧耦合电光调制器。根据时域耦合模理论,通过主线波导与一维光子晶体纳米梁腔形成侧耦合结构。采用圆柱型渐变孔径的一维光子晶体纳米梁腔,使光束更好的束缚在腔内,调整纳米梁腔的结构参数,使其工作在通信波段波长。同时,根据自由载流子色散效应,在纳米梁腔两侧引入掺杂形成p-n结,施加较低偏压调节纳米梁腔的谐振波长,从而实现对工作波长光信号的"通""断"调制。应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3D-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3D-FDTD)对调制器光学特性和电学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电光调制器可以实现波长为1550.55 nm的光信号调制,调制电压仅为1.175 V,插入损耗为0.04 dB,消光比为18.2 dB,尺寸仅为25μm^(2),调制速率为8.3 GHz,调制带宽可以达到90 GHz,可应用于集成光子器件及高速光通信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载流子色散效应 硅基光子器件 一维光子晶体纳米梁腔 硅基波导 电光调制器 时域有限差分法
原文传递
基于2ω_0锁定放大结构的硅波导导纳检测电路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文辉 李仕琪 +1 位作者 汪鹏君 陈伟伟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16,共6页
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硅波导导纳检测电路,通过检测光子器件硅波导导纳变化,实现光功率监测。检测电路采用基于目标信号二次谐波(2ω_0)频率的锁定放大结构。目标信号由开关式相敏检测器和跨阻放大器进行频率合成与放大... 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硅波导导纳检测电路,通过检测光子器件硅波导导纳变化,实现光功率监测。检测电路采用基于目标信号二次谐波(2ω_0)频率的锁定放大结构。目标信号由开关式相敏检测器和跨阻放大器进行频率合成与放大,在2ω_0频率处由二阶OTA-C带通滤波提取,最后硅波导导纳的改变量由提取的电压信号变化量表示。目标信号在2ω_0频率处被提取可以减小1/f噪声对其干扰,从而提高硅波导导纳的分辨率。仿真结果表明,在80 MHz工作带宽内测得导纳分辨率为0.8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波导 导纳检测电路 锁定放大结构 二次谐波频率 1/f噪声
下载PDF
基于交叉相位调制效应的硅基全光Fredkin门 被引量:2
8
作者 虞若兰 李军 +1 位作者 陈伟伟 汪鹏君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5-143,共9页
虽然传统的Fredkin门可以很好地实现相应的逻辑功能,但是其消光比和串扰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鉴于此,本文提出并设计一种基于交叉相位调制效应的硅基全光Fredkin门,该全光可逆逻辑门由两个2×2的定向耦合器、一个2×1的定向耦合... 虽然传统的Fredkin门可以很好地实现相应的逻辑功能,但是其消光比和串扰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鉴于此,本文提出并设计一种基于交叉相位调制效应的硅基全光Fredkin门,该全光可逆逻辑门由两个2×2的定向耦合器、一个2×1的定向耦合器、一个1×2的定向耦合器以及两个相移臂构成。利用泵浦光与信号光在相移臂中引发的交叉相位调制效应,可以改变上、下相移臂中信号光的相位差,从而在所设计器件的不同端口处输出不同幅度的光波,继而实现Fredkin门的逻辑功能。与此同时,利用MATLAB并融入分步傅里叶法对所设计的硅基全光Fredkin门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器件的最差消光比可达48.4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可逆逻辑 硅基光波导 交叉相位调制 Fredkin门
原文传递
飞秒脉冲在硅波导中产生超连续谱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乔丽 冯鸣 +2 位作者 刘组学 孟婕 吕可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6-73,共8页
利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对飞秒脉冲在硅波导中的传输以及超连续谱的产生进行了研究,计算和分析了色散参量及非线性损耗在超连续谱的产生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孤子分裂是飞秒脉冲在硅波导中产生超连续谱的主要机理.飞秒脉冲中心波长与波... 利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对飞秒脉冲在硅波导中的传输以及超连续谱的产生进行了研究,计算和分析了色散参量及非线性损耗在超连续谱的产生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孤子分裂是飞秒脉冲在硅波导中产生超连续谱的主要机理.飞秒脉冲中心波长与波导零色散点的相对位置对超连续谱的产生有极大影响.当中心波长位于近零色散点的反常色散区时,孤子分裂现象最明显,谱宽远大于在零色散波长及正常色散处入射时的情况,并且达到稳定展宽所需波导长度最短.其次,高阶色散的大小也会影响光谱展宽,三阶色散绝对值较小时,能够获得较大的展宽.另外,由于双光子吸收效应带来大量损耗,限制了谱宽,并且随着初始脉冲功率的逐渐增大,展宽出现饱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连续谱 孤子分裂 色散 硅波导
原文传递
槽型相移布拉格光栅微环谐振器及其传感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春娟 孙晓丽 +2 位作者 吴小所 王嘉伟 曹倩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49,共11页
为实现高灵敏度及高品质因数的折射率传感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槽型相移布拉格光栅的微环谐振器结构。该结构由槽型直波导内嵌相移布拉格光栅耦合单实波导微环构成。结构中离散态光模式与连续态光模式相互干涉产生了Fano共振。利用传输... 为实现高灵敏度及高品质因数的折射率传感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槽型相移布拉格光栅的微环谐振器结构。该结构由槽型直波导内嵌相移布拉格光栅耦合单实波导微环构成。结构中离散态光模式与连续态光模式相互干涉产生了Fano共振。利用传输矩阵法量化谐振器中各部分的光场分布,分析系统的传输原理。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提出的器件结构进行仿真模拟,并对结构物理参数进行优化。模拟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品质因数达到25729,比传统微环谐振器提高了3倍以上,消光比为18.65 dB,高出传统微环谐振器6.46 dB,折射率灵敏度达到122 nm/RIU,且该谐振器结构简单。所提出的结构在传感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硅基波导 微环谐振器 槽型相移 布拉格光栅 Fano谐振 折射率传感
下载PDF
硅太赫兹波导配置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亮 王聪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2,共6页
针对现有太赫兹辐射源在输出频率可调性及输出功率方面的局限性。本文从非线性介质的Maxwell方程入手对非线性聚合物的光学性质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硅波导配置的数学模型。利用硅材料的高折射率,设计了硅太赫兹波导。分析了太赫兹波导模式... 针对现有太赫兹辐射源在输出频率可调性及输出功率方面的局限性。本文从非线性介质的Maxwell方程入手对非线性聚合物的光学性质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硅波导配置的数学模型。利用硅材料的高折射率,设计了硅太赫兹波导。分析了太赫兹波导模式图,讨论了硅太赫兹波导模式的有效折射率、波导损耗、连续波输出功率与输出频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硅太赫兹波导产生的太赫兹波连续可调,输出太赫兹波频率范围宽至0.1THz到15THz,输出功率可达到微瓦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波导 波导配置 数学模型 性能分析
下载PDF
Avalanche-enhanced photocurrents in pin silicon waveguides at 1550 nm wavelength
12
作者 赵勇 徐超 +1 位作者 江晓清 葛辉良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81-84,共4页
The photocurrent effect in pin silicon waveguides at 1550 nm wavelength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 photocurrent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surface-state absorption,defect-state absorption and/or two-photon absor... The photocurrent effect in pin silicon waveguides at 1550 nm wavelength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 photocurrent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surface-state absorption,defect-state absorption and/or two-photon absorption.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otocurrent is enhanced by the avalanche effect.A pin silicon waveguide with an intrinsic region width of 3.4μm and a length of 2000μm achieves a responsivity of 4.6 mA/W and an avalanche multiplication factor of about f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DETECTOR silicon waveguide PHOTOCURRENT avalanche effect
原文传递
Strip silicon waveguide for code synchronization in all-optical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based on a lumped time-delay compensation scheme
13
作者 李莎 石志国 +2 位作者 康哲 余重秀 王建萍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75-181,共7页
An all-optical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 based on the nonlinear effect in a silicon waveguide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and is suitable for photonic integra... An all-optical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 based on the nonlinear effect in a silicon waveguide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and is suitable for photonic integration. In this paper, a lumped time-delay compensation scheme with 2-bit quantization resolution is proposed. A strip silicon waveguide is designed and u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entire time-delays of the optical pulses after a soliton self-frequency shift (SSFS) module within a wavelength range of 1550 nm-1580 nm. A dispersion coefficient as high as -19800 ps/(km.nm) with +0.5 ps/(km.nm) variation is predicted for the strip waveguid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upportable sampling rate (MSSR) is 50.45 GSa/s with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 variation less than 2.52 ps, along with the 2-bit effective- number-of-bit and Gray code out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ptical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silicon waveguide soliton self-frequency shift time-delaycompensation
下载PDF
Nonlinear performances of dual-pump amplifiers in silicon waveguides
14
作者 孟凡 余重秀 +1 位作者 邓云逸 苑金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90-295,共6页
The performances of a dual-pump parametric and Raman amplification process and the wavelength conversion in silicon waveguides are investigated. By setting the Raman contribution fraction f to be 0.043 in our analytic... The performances of a dual-pump parametric and Raman amplification process and the wavelength conversion in silicon waveguides are investigated. By setting the Raman contribution fraction f to be 0.043 in our analytical model, the amplification gain of the probe signal can be obtained to be over 10 dB. The pump transfer noise (PTN), the quantum noise (QN), and the total noise figure (TNF) are discussed, and the TNF has a constant value of about 4 dB in the gain bandwidth. An idler signal generated during the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PA) process can be used to realize the wavelength conversion i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 systems. In addition, the pump signal parameters, the generated free carrier lifetime and effective mode area (EMA) of the waveguide are analys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signal gain and noise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waveguide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noise figure wavelength conversion
下载PDF
一种新的SOI波导拉曼激光器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世恩 王少昊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9,共8页
通过考虑腔中的自发拉曼散射,提出一种新的绝缘体上硅(SOI)波导拉曼激光器物理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小信号输出特性,实现对该类激光器的快速分析、设计与优化。利用模型对基于多种SOI波导的拉曼激光器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考虑腔中的自发拉曼散射,提出一种新的绝缘体上硅(SOI)波导拉曼激光器物理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小信号输出特性,实现对该类激光器的快速分析、设计与优化。利用模型对基于多种SOI波导的拉曼激光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下只有采用拥有较大拉曼系数、较小线性损耗和较短有效载流子寿命的SOI波导才能使拉曼激光器达到阈值。提出采用优化SOI波导截面几何尺寸的方法来降低有效载流子寿命,进而提高整体拉曼增益。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大幅提高SOI波导拉曼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能量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拉曼激光器 硅波导 集成光子学
下载PDF
光子晶体结构参数对直波导型模式转换器性能影响研究
16
作者 刘雨潇 陈鑫辉 +2 位作者 林洁 谢泓吉 吕秀珠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3年第10期122-123,共2页
为研究光子晶体结构参数改变对直波导结构的模式转化器效率的影响,通过改变光子晶体间距和形状两个参数,并结合时域有限差分法和直接二元搜索算法分析直波导型模式转化器对应转换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正方形光子晶体间距为150 nm时,器... 为研究光子晶体结构参数改变对直波导结构的模式转化器效率的影响,通过改变光子晶体间距和形状两个参数,并结合时域有限差分法和直接二元搜索算法分析直波导型模式转化器对应转换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正方形光子晶体间距为150 nm时,器件转换效率为94.8%,收敛时间为87分钟。在波长范围在1500 nm到1600 nm时,圆形光子晶体可在64 nm带宽范围内转换效率优于其他两种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转换器 硅波导 光子晶体 直接二元搜索算法
下载PDF
载流子寿命对Si基光电子器件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孙阳 徐学俊 陈少武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5-339,345,共6页
研究了载流子寿命对SOI有源光波导器件工作性能的限制及影响,分析了制约载流子寿命减小的若干因素,综述了采用合理设计减小波导截面尺寸参数、脊区内植入He离子、加入pin结构施加反向偏压等几种有效减少载流子寿命的方法,并给出了它们... 研究了载流子寿命对SOI有源光波导器件工作性能的限制及影响,分析了制约载流子寿命减小的若干因素,综述了采用合理设计减小波导截面尺寸参数、脊区内植入He离子、加入pin结构施加反向偏压等几种有效减少载流子寿命的方法,并给出了它们各自的理论基础和文献报道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法的利弊进行分析比较,作者认为在提高光电子器件性能的研究中,采用减小波导截面尺寸参数的方法要同时兼顾传输损耗的变化;采用离子植入法可以在不改变波导尺寸的情况下减小载流子的寿命,但引入了附加损耗且与CMOS工艺不相兼容;而外加pin结构的方法不适用于已经存在电学结构的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子寿命 双光子吸收 自由载流子吸收 Si基光波导 离子植入 PIN结构
下载PDF
基于边缘剪切转移技术制备硅基柔性光波导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庆磊 张苗 +2 位作者 狄增峰 黄高山 梅永丰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98,共7页
无机柔性光电子技术由于具有柔性、便携、大面积等优点而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制备无机柔性光电子器件的技术关键是将传统刚性衬底上的纳米"构筑单元"(Building Blocks)以一种可控的、精确的、具有超... 无机柔性光电子技术由于具有柔性、便携、大面积等优点而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制备无机柔性光电子器件的技术关键是将传统刚性衬底上的纳米"构筑单元"(Building Blocks)以一种可控的、精确的、具有超高对准度的方式集成在柔性基底上.本文针对"转印"(Transfer Printing)技术中纳米"构筑单元"向柔性衬底集成时的可控转移及确定性组装(Deterministic Assembly)等难题,提出了边缘剪切转移技术,实现了柔性硅纳米带阵列在柔性基底上的制备及确定性组装.结合悬臂梁模型及有限元模拟,得出悬空硅纳米带内部在边缘剪切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与其厚度、宽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此外,本文还研究了不同方向硅条带在边缘剪切转移的过程中所制备硅纳米带的边缘形貌,并优化初始硅条带的方向,得到边缘平整的硅纳米带.最终,利用该技术制备出柔性衬底上的硅基光波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剪切转移 纳米薄膜 硅波导 柔性光电子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硅波导的连续太赫兹波辐射研究
19
作者 李明亮 王聪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2-347,共6页
为满足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对载波的需求,为解决现有辐射源在频率可调、室温条件工作等方面的局限性,从非线性介质的Maxwell方程入手对非线性聚合物的光学性质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硅波导配置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硅波导太赫兹波发生器并分析... 为满足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对载波的需求,为解决现有辐射源在频率可调、室温条件工作等方面的局限性,从非线性介质的Maxwell方程入手对非线性聚合物的光学性质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硅波导配置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硅波导太赫兹波发生器并分析其性能。解决了该方法在散热、自由载流子方面的局限性。指出该STG装置可以将一个THz信号增加15 dB功率后偏移至光域,其输出光束将位于与THz频率加和的泵浦光频上,为THz探测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波导 太赫兹波辐射 STG
下载PDF
硅光调制器与单模光纤高效耦合技术研究
20
作者 谭忠祥 傅焰峰 +3 位作者 胡胜磊 王宁 张德川 肖希 《光通信研究》 2021年第4期50-55,共6页
针对硅光芯片在应用中由于其模场较小存在耦合损耗较大的问题,文章利用一款硅光调制器芯片对其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模场匹配理论进行了分析,随后对硅光芯片以及耦合用的单模光纤进行了模场测试,提出了一种提高耦合... 针对硅光芯片在应用中由于其模场较小存在耦合损耗较大的问题,文章利用一款硅光调制器芯片对其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模场匹配理论进行了分析,随后对硅光芯片以及耦合用的单模光纤进行了模场测试,提出了一种提高耦合效率的低成本耦合方式。实验结果表明,该单模光纤与硅光芯片的耦合效率达到70%。利用该方案制作了光组件并进行了四阶脉冲幅度调制(PAM4)眼图测试,得到了较好的眼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光芯片 硅波导 耦合效率 单模光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