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电测深在青海柴达木盆地查查香卡地区多金属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郗昭 贺建国 +1 位作者 雷阳 李继安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00-605,共6页
将激电测深法应用于青海省查查香卡地区多金属矿勘查,根据测量结果圈定异常的埋深、产状等,并查清了测区多金属矿构造蚀变带的位置,经后期钻孔验证,见矿情况和异常基本吻合。认为激电测深异常推测的构造蚀变带及矿化带,与多金属成矿关... 将激电测深法应用于青海省查查香卡地区多金属矿勘查,根据测量结果圈定异常的埋深、产状等,并查清了测区多金属矿构造蚀变带的位置,经后期钻孔验证,见矿情况和异常基本吻合。认为激电测深异常推测的构造蚀变带及矿化带,与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该方法的应用对地质条件类似地区多金属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电测深法 多金属矿 硫化物 硅化蚀变带
下载PDF
基于加权融合TIR数据的LST反演与硅化信息提取——以广东仁差盆地铀多金属矿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海玲 王正海 +2 位作者 秦昊洋 孙袁超 尹国盼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91-1701,共11页
硅化蚀变带是多种金属热液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快速大范围识别硅化蚀变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但硅化蚀变通常为弱信息,目前常规的遥感方法难以有效识别。本文以广东省仁差盆地铀矿区为例,以PAN图像高频分量图与TIR图像... 硅化蚀变带是多种金属热液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快速大范围识别硅化蚀变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但硅化蚀变通常为弱信息,目前常规的遥感方法难以有效识别。本文以广东省仁差盆地铀矿区为例,以PAN图像高频分量图与TIR图像进行加权融合并进行地温反演,分析硅化蚀变带与地温异常的关系,建立遥感硅化蚀变弱信息增强识别模型。结果表明:采用PAN图像高频分量图像与TIR图像进行加权融合,可提高TIR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较好保存热目标光谱特征;融合前后数据反演的LST图变化不大,后者提高了对地物热异常识别能力;硅化蚀变带在近似LST图中表现为较断裂带更为细小的高温异常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预测识别。经验证,已知硅化带与识别硅化带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差盆地 热红外TIR 图像融合 硅化蚀变带
原文传递
斑岩型钼矿床的围岩蚀变
3
作者 刘俊伟 刘冰 +3 位作者 王璇 李琼 王瑾 傅治国 《中国钼业》 2019年第4期25-29,共5页
斑岩型钼矿床系花岗斑岩侵入上地壳后反复演化、矿化和蚀变的结果,特别是矿化圈在形成过程中围岩蚀变同时发生。围岩蚀变首先是以细脉状的形式出现,与矿化最为密切的是辉钼矿石英细脉,其次为辉钼矿长英质细脉。围岩蚀变的另一种形式是... 斑岩型钼矿床系花岗斑岩侵入上地壳后反复演化、矿化和蚀变的结果,特别是矿化圈在形成过程中围岩蚀变同时发生。围岩蚀变首先是以细脉状的形式出现,与矿化最为密切的是辉钼矿石英细脉,其次为辉钼矿长英质细脉。围岩蚀变的另一种形式是环绕花岗斑岩岩株上部产生的的蚀变带,从内向外分别为强硅化蚀变带、强矿化蚀变带、矿化带外的边缘蚀变带3个带。主要工业矿体即产于强矿化蚀变带内。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和钾化,硅化主要产生大量的含钼石英细脉,钾化则包括钾长石化、黑云母化及绢云母化。蚀变阶段到强烈硅化阶段,辉钼矿几乎完全从成矿热液中沉淀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钼矿床 围岩蚀变 辉钼矿石英脉 强硅化蚀变带 钾长石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