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博 陈学琴 +1 位作者 任军 孙争光 《有机硅材料》 CAS 2017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橡胶、涂料、塑料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偶联剂法、醇酯法、聚合物接枝法和原位法等化学改性方法,展望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表面改性 应用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补强硅橡胶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21
2
作者 何颖 李春忠 +2 位作者 干路平 丛德滋 胡彦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6-459,共4页
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是补强高温硫化硅橡胶的最好填料。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构及分散性对硅橡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成100~200nm尺度的二氧化硅聚集体对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补强作用。未经表面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m(Si... 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是补强高温硫化硅橡胶的最好填料。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构及分散性对硅橡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成100~200nm尺度的二氧化硅聚集体对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补强作用。未经表面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m(SiO2)∶m(生胶)=0.35~0.40时对硅橡胶的补强作用效果最佳。硅橡胶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形成了以二氧化硅为晶核的微晶区,增加了物理交联点,更易发生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硅橡胶 补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CaCO_3/SiO_2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国军 曾汉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61,共5页
采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 ,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淀法 ,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 /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用TEM、IR、XPS、TGA、XRD等方法对复合... 采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 ,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淀法 ,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 /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用TEM、IR、XPS、TGA、XRD等方法对复合粒子的大小、形貌、化学组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SiO2 核-壳结构 复合粒子 制备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溶胶沉淀法 水解缩合反应 结构 晶型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东平 《化学工程师》 CAS 2007年第8期63-64,共2页
本文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_2纳米粉体。并用FT- IR、SDTA、XRD、TEM表征了所制备的SiO_2纳米粉体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SiO_2纳米粒子呈球状,粒径在50~100nm范围内,分布均匀,呈无定形态。
关键词 纳米SIO2 SOL-GEL 聚乙二醇
下载PDF
银离子在二氧化硅粒子表面上的成核反应 被引量:12
5
作者 蒋仲杰 刘春艳 刘云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9-175,共7页
在含有乙醇的SiO2溶胶中,Ag+不管在碱性、中性或在弱碱、弱酸情况下都能在SiO2粒子表面上还原成核,形成金属Ag颗粒.研究表明,银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移动是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SIO2溶胶 A8纳米粒子 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下载PDF
磁性SiO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用于漆酶固定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宇 郭晨 +2 位作者 王锋 刘春朝 刘会洲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3-588,共6页
以氨基修饰的磁性SiO2纳米粒子为载体,通过交联剂戊二醛固定漆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了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漆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为戊二醛浓度8%(ω),固定化时间6h,缓冲液pH值7.0,初始酶液浓度0.15g/L.固定... 以氨基修饰的磁性SiO2纳米粒子为载体,通过交联剂戊二醛固定漆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了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漆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为戊二醛浓度8%(ω),固定化时间6h,缓冲液pH值7.0,初始酶液浓度0.15g/L.固定化的漆酶的最适pH为4.0,最适温度为20℃.在60℃条件下保温4h,固定化漆酶仍能保持酶活力60.9%,在连续10次操作后,酶活力仍能保持55%以上,其热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均比游离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SiO2 纳米粒子 漆酶 固定化
下载PDF
表面修饰纳米SiO_2/XLPE的电导电流和空间电荷特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振升 叶青 +3 位作者 周远翔 张灵 张云霄 吴浩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68-3275,共8页
为研究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对纳米二氧化硅/交联聚乙烯(SiO2/XLPE)电导电流和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分别将未经表面修饰和经钛酸酯偶联剂TC9修饰的纳米SiO2颗粒添加到XLPE基体中进行了实验。显微观测和成分分析表明,TC9的非极性有机官能团取... 为研究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对纳米二氧化硅/交联聚乙烯(SiO2/XLPE)电导电流和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分别将未经表面修饰和经钛酸酯偶联剂TC9修饰的纳米SiO2颗粒添加到XLPE基体中进行了实验。显微观测和成分分析表明,TC9的非极性有机官能团取代了纳米SiO2颗粒表面的羟基,降低了羟基间的相互成键作用,从而改善了纳米SiO2与XLPE基体之间的相容性,纳米SiO2颗粒在XLPE基体中的粒径范围从几十到100 nm;同时,TC9表面修饰提高了纳米SiO2/XLPE复合介质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降低了电导电流,抑制了空间电荷的注入;而未经表面修饰的纳米SiO2/XLPE复合介质的电导电流和空间电荷特性相较于XLPE并未得到改善。分析认为,由于经TC9表面修饰的纳米SiO2分散性的改善,增大了纳米颗粒与XLPE基体之间的界面区域,因而在纳米复合介质内产生了更多的深陷阱;电极与介质界面附近的大量深陷阱捕获注入的电荷,形成固定的空间电荷层,降低了其与电极间的局部电场,从而提高了注入势垒,抑制了空间电荷的进一步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电介质 交联聚乙烯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颗粒表面修饰 电导电流 空间电荷
下载PDF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被引量:13
8
作者 余海湖 伍宏标 +2 位作者 李小甫 朱云洲 姜德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以二氧化硅胶体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铝(PDDA)为原料,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PDDA/SiO_2复合薄膜.TEM图象显示.薄膜中的SiO_2纳米粒子为密堆积,薄膜均匀、致密;电子衍射实验结果显示,所组装的薄膜为非... 以二氧化硅胶体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铝(PDDA)为原料,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PDDA/SiO_2复合薄膜.TEM图象显示.薄膜中的SiO_2纳米粒子为密堆积,薄膜均匀、致密;电子衍射实验结果显示,所组装的薄膜为非晶态膜.载玻片表面组装SiO_2纳米粒子薄膜后,透射率随薄膜双层数增加呈现周期变化.薄膜具有增透作用,载玻片双面组装薄膜后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可提高5%以上.PDDA/SiO_2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质主要由SiO_2纳米粒子决定,每一双层的平均物理厚度小于SiO_2纳米粒于的粒径,薄膜中存在层间穿插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自组装 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复合薄膜 光学性能 制备 结构表征
下载PDF
纳米SiO_2/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反应性增容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红军 容敏智 +1 位作者 章明秋 阮文红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利用反应性增容技术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首先探讨了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进行改性的各种影响因素,然后将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与聚丙烯以及作为反应性增容剂的氨基化聚丙... 利用反应性增容技术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首先探讨了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进行改性的各种影响因素,然后将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与聚丙烯以及作为反应性增容剂的氨基化聚丙烯共混.结果表明,改性粒子上的环氧基与氨基化聚丙烯上的氨基之间的化学反应大大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从而在粒子含量很低时明显提高了聚丙烯的拉伸强度、模量和冲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共聚接枝改性 反应性增容
下载PDF
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婷婷 胡新嵩 陈精华 《有机硅材料》 CAS 2010年第6期391-393,共3页
论述了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在硫化速度、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室温硫化 硅橡胶 白炭黑
下载PDF
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补强硅橡胶界面-结合橡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颖 李春忠 +1 位作者 程起林 胡彦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89,共5页
采用不同表面性质的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利用硅橡胶混炼胶界面结合橡胶来研究高温硫化硅橡胶补强作用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界面的作用形式.结果表明结合橡胶以纳米二氧化硅的网络结构为骨架,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结构性越高,形... 采用不同表面性质的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利用硅橡胶混炼胶界面结合橡胶来研究高温硫化硅橡胶补强作用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界面的作用形式.结果表明结合橡胶以纳米二氧化硅的网络结构为骨架,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结构性越高,形成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结合橡胶体越好,对硅橡胶制品的补强效果越好.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填加质量分数为0.26~0.29时,表面羟基个数在1.1~1.4之间,有效补强体积最大,补强效果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气相法白炭黑 纳米二氧化硅 结合橡胶 补强性能
下载PDF
ATRP法在纳米硅胶粒子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三雄 高保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03,108,共5页
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2-溴基异丁酰溴(BSB)化学键合在纳米硅胶微粒表面,以CuBr为催化剂,2,2′-联吡啶(byp)为配体,并加入少量自由(牺牲性)引发剂2-溴丙酸乙酯(BRA),在BSB-SiO2粒子表面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 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2-溴基异丁酰溴(BSB)化学键合在纳米硅胶微粒表面,以CuBr为催化剂,2,2′-联吡啶(byp)为配体,并加入少量自由(牺牲性)引发剂2-溴丙酸乙酯(BRA),在BSB-SiO2粒子表面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聚合反应。采用凝胶色谱(GPC)与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活性接枝聚合进行了确认。研究结果表明,接枝聚合反应呈现一级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接枝聚合物分子量及接枝度与单体转化率之间呈直线关系,反应过程中接枝聚合物链的密度恒定,充分显示了可控聚合的特征,成功地实现了功能单体GMA在纳米硅胶微粒表面的可控接枝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纳米SIO2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接枝聚合 聚合物/无机复合微粒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聚合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余东升 姜通武 张玉清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66,共5页
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微粒表面接枝聚合改性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各种表面接枝聚合改性方法的特点,以及接枝聚合改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表面接枝聚合 改性
下载PDF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的原位有机杂化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国军 曾汉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1-73,共3页
釆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积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在体系中引入适当的亲油性诱导剂和有机改性剂,... 釆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积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在体系中引入适当的亲油性诱导剂和有机改性剂,对复合粒子进行原位有机杂化并探索了其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 原位有机杂化 应用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有机改性 硅橡胶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聚酰亚胺/SiO_2纳米复合抗原子氧气凝胶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房光强 沈登雄 +4 位作者 栗付平 李华 杨海霞 刘金刚 杨士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23,共7页
以3,3′,4,4′-联苯四酸二酐(sBPDA)和2,2′-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胺(DMBZ)为聚合单体,八(氨基苯基)聚倍半硅氧烷(OAPS)为交联剂,SiO2纳米粒子为填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工艺制备了一系列聚酰亚胺(PI)/SiO2纳米复合气... 以3,3′,4,4′-联苯四酸二酐(sBPDA)和2,2′-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胺(DMBZ)为聚合单体,八(氨基苯基)聚倍半硅氧烷(OAPS)为交联剂,SiO2纳米粒子为填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工艺制备了一系列聚酰亚胺(PI)/SiO2纳米复合气凝胶(CPIA-SiO2-0~CPIA-SiO2-7)。研究表明:SiO2纳米粒子的引入对PI气凝胶的耐热性能未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随着SiO2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PI气凝胶的孔隙率从89.6%逐渐降低至79.4%,BET表面积也随之从425.5m2/g降低至380.2m2/g,纳米泡孔孔径分布呈现出变宽的趋势。SiO2的引入显著提高了PI气凝胶的抗原子氧侵蚀能力,含量为7%(质量分数,下同)的PI/SiO2复合气凝胶CPIA-SiO2-7的原子氧侵蚀率(2.6%)仅为不含SiO2气凝胶CPIA-SiO2-0的原子氧侵蚀率(12.3%)的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气凝胶 SIO2纳米粒子 POSS 超临界二氧化碳 抗原子氧
下载PDF
硅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转染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薛志刚 郑多 +6 位作者 阮建明 潘乾 赵迪诚 刘小平 陈玉祥 夏家辉 夏昆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06-610,共5页
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NaI修饰硅纳米颗粒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硅纳米颗粒与DNA结合力及对DNA的保护作用 ,同时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报告基因 ,以硅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转染的载体 ,转染HT10 80细胞。经电镜观察证实硅纳米颗粒进入细胞内 ... 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NaI修饰硅纳米颗粒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硅纳米颗粒与DNA结合力及对DNA的保护作用 ,同时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报告基因 ,以硅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转染的载体 ,转染HT10 80细胞。经电镜观察证实硅纳米颗粒进入细胞内 ;硅纳米颗粒与DNA结合后 ,能对DNA起保护作用 ;并且硅颗粒作为基因转染的载体 ,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HT10 80细胞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细胞。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纳米颗粒 氯化纳 基因转染 载体
下载PDF
硅酸乙酯为原料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被引量:10
17
作者 范艳玲 刘艺芳 +3 位作者 吕雪莉 孟凡成 时孟琪 张香兰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387-390,410,共5页
采用NP-5/环己烷/去离子水体系制备反相微乳液,绘制了该体系的三元相图,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受控水解反应制备了纳米SiO2粒子,探讨了[n(水)∶n(表面活性剂)](用R表示)和[n(水)∶n(TEOS)](用H表示)对SiO2纳米粒子粒... 采用NP-5/环己烷/去离子水体系制备反相微乳液,绘制了该体系的三元相图,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受控水解反应制备了纳米SiO2粒子,探讨了[n(水)∶n(表面活性剂)](用R表示)和[n(水)∶n(TEOS)](用H表示)对SiO2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和激光粒度仪对样品形貌和粒子大小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SiO2粒子为无定型球形颗粒,粒径在200~500 nm的范围,激光粒度仪分析得到的平均粒径随着R和H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纳米SIO2 正硅酸乙酯 制备
下载PDF
聚中性红/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修饰电极直接测定抗坏血酸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兰梅 周跃明 +2 位作者 梁喜珍 胡军 谢名龙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31,共4页
用滴涂法和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中性红/纳米二氧化硅修饰电极(PNR/nano-SiO2/GCE),并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AA)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探讨了复合修饰电极协... 用滴涂法和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中性红/纳米二氧化硅修饰电极(PNR/nano-SiO2/GCE),并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AA)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探讨了复合修饰电极协同增效作用的机理。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AA浓度与峰电流之间线性关系,在pH2.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AA氧化峰电流在1.8×10-6~5.0×10-3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4×10-7mol/L(S/N=3)。该修饰电极制备简单,可用于药品及果蔬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中性红 修饰电极 抗坏血酸 直接测定
原文传递
纳米SiO_2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及其诱导的正辛烷-水乳状液的双重相转变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钊 崔晨芳 崔正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46-2253,共8页
研究了3种不同结构的水溶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原位表面活性化作用,它们分别是单头单尾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单头双尾的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i-C12DMAB)和双头双尾的Gemini型阳离子三亚甲基-二(十四酰... 研究了3种不同结构的水溶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原位表面活性化作用,它们分别是单头单尾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单头双尾的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i-C12DMAB)和双头双尾的Gemini型阳离子三亚甲基-二(十四酰氧乙基溴化铵)(II-14-3),并通过测定Zeta电位、吸附等温线及接触角等参数对相关机理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到颗粒/水界面形成以疏水基朝向水的单分子层,从而增强了颗粒表面的疏水性是原位表面活性化的基础.通过吸附CTAB和II-14-3,颗粒的疏水性适当增强,能吸附到正辛烷/水界面稳定O/W(1)型乳状液;而通过吸附di-C12DMAB所形成的单分子层更加致密,颗粒的疏水性进一步增强,进而使乳状液从O/W(1)型转变为W/O型;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较高时,由于链-链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将在颗粒/水界面形成双层吸附,使颗粒表面变得亲水而失去活性,但此时体系中游离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已增加到足以单独稳定O/W(2)型乳状液的程度.因此当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和di-C12DMAB的混合物作乳化剂时,通过增加di-C12DMAB的浓度即可诱导乳状液发生O/W(1)→W/O→O/W(2)双重相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原位表面活性化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乳状液 相转变
下载PDF
纳米颗粒作为稳泡剂泡沫分离酪蛋白的工艺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子薇 胡楠 +1 位作者 杨松琴 吴兆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1-857,共7页
为了增强乳制品废水中低浓度酪蛋白(casein,CS)的泡沫性能进而提高其泡沫分离效果,首先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dodecyl dimethyl betaine,BS12)改性疏水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lica nanoparticle,SNP),以制备接触角为61.6°±3.... 为了增强乳制品废水中低浓度酪蛋白(casein,CS)的泡沫性能进而提高其泡沫分离效果,首先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dodecyl dimethyl betaine,BS12)改性疏水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lica nanoparticle,SNP),以制备接触角为61.6°±3.1°的部分疏水二氧化硅纳米颗粒(BS12-SNP),分别从静态和动态泡沫性能两个角度来研究BS12-SNP作为稳泡剂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BS12-SNP作为稳泡剂可以抑制泡沫排液和泡沫聚并,进而增强20.0~60.0mg/L酪蛋白的泡沫稳定性。与不添加BS12-SNP相比,添加BS12-SNP后的酪蛋白废水泡沫半衰期最大可提高6.5倍。泡沫分离实验表明,在BS12-SNP浓度50mg/L、气速250mL/min、装液量500mL的条件下,上述浓度范围内的酪蛋白回收率最高可达94.2%,此时富集比为12.3。本文开发了一种表面功能化纳米颗粒代替表面活性剂的泡沫分离工艺,实现了废水中酪蛋白的有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纳米颗粒 稳泡剂 泡沫分离 酪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