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rains on northern Shaanxi Loess Plateau 被引量:35
1
作者 ZHOU Yi TANG Guo'an +3 位作者 YANG Xin XIAO Chenchao ZHANG Yuan LUO Mingli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1期64-76,共13页
The Loess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rains (P-N terrains),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on the Loess Plateau, are discuss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introducing its characteristic, demarcation as well as extraction metho... The Loess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rains (P-N terrains),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on the Loess Plateau, are discuss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introducing its characteristic, demarcation as well as extraction method from high-resolu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Using 5 m-resolution DEMs as original test data, P-N terrains of 48 geomorphological uni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Shaanxi Loess Plateau are extracted accurately. Then six indicators for depicting the geomorphologic landscape and spatial configu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P-N terrains are propos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ules of these indica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N terrains and Loess relief are discussed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Loess landforms. Finally,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N terrains and traditional terrain indices, a series of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re applied to make a proper landform classification in northern Shaanxi. Results show that P-N terrains are an effect clue to reveal energy and substance distribution rules on the Loess Plateau. A continuous change of P-N terrains from south to north in Shaanxi Loess Plateau shows an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 of Loess land-forms and the positive terrain area only accounted for 60.5% in this region. The P-N terrains participant landform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creases validity of the result, especially in the Loess tableland, Loess tableland-ridge and the Loess low-hill area. This research is significant on the study of Loess landforms with the Digital Terrains Analysis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Plateau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rains DEM shoulder-line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引入改进Snake模型的黄土地形沟沿线连接算法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毅 汤国安 +1 位作者 习羽 田剑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坡面汇流改进的Snake模型实现黄土地貌沟沿线栅格点自动连接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高分辨率DEM数据,利用正负地形边界处坡度转折特征,识别沟沿线点,进而用坡面汇流方向场改进了Snake模型中的梯度矢量流场,指引分水线缓冲... 提出了一种利用坡面汇流改进的Snake模型实现黄土地貌沟沿线栅格点自动连接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高分辨率DEM数据,利用正负地形边界处坡度转折特征,识别沟沿线点,进而用坡面汇流方向场改进了Snake模型中的梯度矢量流场,指引分水线缓冲曲线向沟沿线点蠕移,达到有序连接沟沿线点从而实现正、负地形的自动分割的目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识别的黄土沟沿线较好地逼近真实的地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沿线 正负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主动轮廓模型
原文传递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rface Nibble Degree index in the severe gully erosion region of China’s Loess Plateau 被引量:8
3
作者 ZHOU Yi YANG Caiqin +1 位作者 LI Fan CHEN R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1年第11期1575-1597,共23页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severe gully erosion(LPGE)region,the shoulder-line is the most intuitive and unique manifestation of the loess landform,which divides a landform in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rains(PNTs).The ...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severe gully erosion(LPGE)region,the shoulder-line is the most intuitive and unique manifestation of the loess landform,which divides a landform in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rains(PNTs).The spatial combination model of P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veal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loess landform.This study modeled and proposed the Surface Nibble Degree(SND),which is a new index that reflects the comparison of the areas of PNTs.Based on 5 m DEMs and matched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the PNTs of 164 complete watersheds in the LPGE were extracted accurately,and the SND index was calculated.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rend of SND was discuss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ND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landform was explored further.Results show that:(1)The SND can be calculated formally.It can quantif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ess landform well.(2)The SND of the LPGE has evident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that increases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High values appear in Shenmu of Shaanxi,Shilou of Shanxi,and northern Yanhe River,whereas the low valu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rn loess tableland and the inclined elongated ridge area of Pingliang in Gansu and Guyuan in Ningxia.(3)In the Wuding River and Yanhe River,the S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flow length(FL).In the North-Luohe River and Jinghe River,the SND increases with FL.(4)SND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gully density and sediment modulus and moderately correlated with hypsometric integral.As for the mechanism factors analys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ess thickness and SND is not obvious,but SND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and vegetation in each geographical division,and we found that the land use type of low coverage grassland has greater erosion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shoulder-line Surface Nibble Decree spatial distribution terrain factor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Loess Plateau gully erosion region
原文传递
设计美学视角下元青花“云肩纹”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冬昔 《陶瓷研究》 2023年第5期107-109,共3页
“云肩纹”是中华传统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族人民在汲取少数民族服饰装饰特点的基础之上,融合了本民族纹样特点所形成的独特装饰纹样。在蒙古族服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元代云肩纹样大量出现在青花瓷器的装... “云肩纹”是中华传统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族人民在汲取少数民族服饰装饰特点的基础之上,融合了本民族纹样特点所形成的独特装饰纹样。在蒙古族服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元代云肩纹样大量出现在青花瓷器的装饰中。本文试图从设计美学的视角,通过以“云肩纹”的形式构成、功能性体现、文化整合以及风格变迁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元代青花瓷上“云肩纹”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肩纹 青花瓷 设计美学 审美特征
下载PDF
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提取黄土地貌沟沿线技术研究 被引量:64
5
作者 闾国年 钱亚东 陈钟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7-573,共7页
从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具有精确定位特征的连续的沟沿线是构建黄土沟壑丘陵地区土壤侵蚀、泥沙搬运和径流过程的空间分布式机理一过程模型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地貌形态学特征的地貌提取技术,在提取具有代表性的黄土丘陵沟壑... 从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具有精确定位特征的连续的沟沿线是构建黄土沟壑丘陵地区土壤侵蚀、泥沙搬运和径流过程的空间分布式机理一过程模型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地貌形态学特征的地貌提取技术,在提取具有代表性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山西离石王家沟流域汇流网络的基础上,自动提取了该流域完整的沟沿线,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特征地貌 沟沿线 黄土地貌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网络自动制图技术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闾国年 钱亚东 陈钟明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1-137,共7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网络自动制图技术的核心是沟谷网络的自动提取技术。本文基于沟谷网络和汇流网络的差别,提出了形态学方法和水文学方法相结合自动提取沟谷网络的新技术,设计了完整的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数据的提取算法,并给出了典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网络自动制图技术的核心是沟谷网络的自动提取技术。本文基于沟谷网络和汇流网络的差别,提出了形态学方法和水文学方法相结合自动提取沟谷网络的新技术,设计了完整的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数据的提取算法,并给出了典型黄土沟壑丘陵区山西离石王家沟小流域的运行结果。提取得到的沟谷网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丘陵区 沟谷网络 地貌图 自动制图
下载PDF
基于栅格DEM与水流路径的黄土区沟缘线自动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刘鹏举 朱清科 +2 位作者 吴东亮 朱金兆 唐小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76,共5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沟缘线的自动提取是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分布式水文计算与土壤侵蚀建模的关键技术.该文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河网提取与流域划分技术为基础,基于栅格单元间八流向算法构建水流路径,提出一种基于汇流路径...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沟缘线的自动提取是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分布式水文计算与土壤侵蚀建模的关键技术.该文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河网提取与流域划分技术为基础,基于栅格单元间八流向算法构建水流路径,提出一种基于汇流路径坡度变化特征确定沟坡段,进一步形成封闭沟缘线的新方法,并编程实现了该方法.通过对蔡家川流域1∶10000等高线生成2m数字高程模型,依据35°作为判断沟坡单元的标准,自动生成沟缘线分布图,并与原始坡度分布图比较,取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地貌特征提取 沟缘线
下载PDF
基于DEM的沟缘线和坡脚线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小曼 王刚 李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DEM的沟缘线和坡脚线的提取方法,该方法以沟缘线和坡脚线的形态特征为基础。沟缘线作为梁峁地和沟坡地的分界线位于凸坡上,沟缘线象素以下的坡度应大于某一坡度值;坡脚线作为沟坡地和沟底地的交界线位于凹坡上,坡脚线象... 提出了一种基于DEM的沟缘线和坡脚线的提取方法,该方法以沟缘线和坡脚线的形态特征为基础。沟缘线作为梁峁地和沟坡地的分界线位于凸坡上,沟缘线象素以下的坡度应大于某一坡度值;坡脚线作为沟坡地和沟底地的交界线位于凹坡上,坡脚线象素以上的坡度应大于某一坡度值;沟缘线和坡脚线上的象素都具有局部最大的坡度变化。利用这种特性进行沟缘线和坡脚线的提取,易于实现。处理的速度快、效率高,提取结果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沟缘线 坡脚线 坡度变化率
下载PDF
服装肩部结构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石玲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9-33,共5页
以人体肩部的特征为基础,分析了影响服装肩部结构设计的三方面因素——肩宽、肩斜度和肩线造型,研究了肩部结构与领口、袖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讨论了在肩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关键词 肩宽 肩斜度 肩线 横开领 袖窿
下载PDF
基于并行GVF Snake模型的黄土地貌沟沿线提取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宋效东 汤国安 +1 位作者 周毅 田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并行GVF Snake算法,用来提取大范围高分辨率黄土高原地区的沟沿线.该算法使用规则格网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基于全局梯度向量场提取各计算节点的沟沿线.结合沟沿线特殊的空间位置,提出初始轮廓线自动设定的方法.通过改善...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并行GVF Snake算法,用来提取大范围高分辨率黄土高原地区的沟沿线.该算法使用规则格网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基于全局梯度向量场提取各计算节点的沟沿线.结合沟沿线特殊的空间位置,提出初始轮廓线自动设定的方法.通过改善初始轮廓的自动设定,大大提高了沟沿线提取的准确性,同时也降低了GVF Snake模型的计算时间.在9节点的机群系统上对算法的性能和实验结果准确性进行了测试.在陕北黄土高原梁峁丘陵沟壑区的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可准确地将初始轮廓线设置在有效逼近域内,大大提高了抗干扰性,能够实现黄土地貌沟沿线准确、有效的自动提取;同时,也可获得良好的并行加速比,并行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貌 沟沿线 GVF SNAKE 并行计算 DEM
原文传递
基于区域生长的黄土地貌沟沿线提取方法与实验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玮 李发源 +2 位作者 熊礼阳 刘双琳 王轲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0-226,共7页
沟沿线是黄土地貌正负地形的分界线,地形在沟沿线处存在较大的高程变化和坡度转折。坡面畸变邻域法是一种有效提取沟沿线的方法,但该方法对正负地形进行分割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多边形和分类错误,严重影响沟沿线的提取精度。为了解... 沟沿线是黄土地貌正负地形的分界线,地形在沟沿线处存在较大的高程变化和坡度转折。坡面畸变邻域法是一种有效提取沟沿线的方法,但该方法对正负地形进行分割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多边形和分类错误,严重影响沟沿线的提取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区域生长方法来改进坡面畸变邻域法的提取结果。首先,分别以DEM提取的山顶点和出水口点作为正负地形的生长点进行4邻域生长,生长至正负地形边界或大于坡度阈值为止;然后,采用边缘检测方法提取正负地形分界线;最后,依据形态学图像处理方法去除"毛刺"得到最终的沟沿线。结果显示,该方法实现了对沟沿线的自动提取,解决了由于正负地形分类错误造成的沟沿线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沟沿线的提取精度,同时该方法也较好地保持了沟沿线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沿线 区域生长 图像形态学 坡面畸变邻域法 DEM
原文传递
近50年来王茂沟流域侵蚀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力华 庞国伟 +4 位作者 杨勤科 裴志林 王雷 龙永清 王春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0,共7页
基于1968年、2004年和2018年3期高分遥感影像,以王茂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提取了3个时间点的沟沿线、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度和LS因子,对近50年侵蚀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用遥感方法采集的信息... 基于1968年、2004年和2018年3期高分遥感影像,以王茂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提取了3个时间点的沟沿线、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度和LS因子,对近50年侵蚀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用遥感方法采集的信息,可基本满足侵蚀沟中长期变化分析;(2)50年来王茂沟流域侵蚀沟一直处于变化中,时间上变化速度逐渐减缓,前期和后期沟头年均前进速率分别为0.30,0.27m/a,沟壁年均扩张速率分别为0.009,0.004 m/a;空间上2个时期年均侵蚀沟变化密度大于200 m/(km^2·a)的值分别占比26.89%,7.07%,且多分布在流域中下游;(3)1968—2004年侵蚀沟变化主要受到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增加的影响,2005—2018年,侵蚀沟变化主要受到植被覆盖度进一步提高和土地利用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有助于量化分析多年治理过程中侵蚀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能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侵蚀沟治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沿线 侵蚀沟 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 退耕还林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区冲沟沟头沟沿线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辉 邓青春 +5 位作者 张斌 覃发超 李响 王磊 张政玲 杨海青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为了研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冲沟沟头的形态特征与发育演化规律,基于野外实地测绘与室内成图分析,采用分形维值、弯曲系数等参数描述了元谋县沙地村13条冲沟沟头的几何形态学及沟头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沟头分形维值范围在1.096-1.19... 为了研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冲沟沟头的形态特征与发育演化规律,基于野外实地测绘与室内成图分析,采用分形维值、弯曲系数等参数描述了元谋县沙地村13条冲沟沟头的几何形态学及沟头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沟头分形维值范围在1.096-1.190之间,弯曲系数值在1.443-4.818之间,分形分维值和弯曲系数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其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丰富冲沟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为干热河谷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头 沟沿线 分形维值 弯曲系数 干热河谷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沟沿线不同微地形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佳敏 王宁 +1 位作者 赵富王 何欣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38,共8页
沟沿线是黄土丘陵区沟间地和下部沟谷地的过渡地带,人为活动干扰相对较少,沟沿线不同微生境形成的植物群落,对沟沿线侵蚀防控和乡土物种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在陕北黄土丘陵区选取不同走向的支沟,将沟沿线划分为沟头和瓦背2种微地形进行... 沟沿线是黄土丘陵区沟间地和下部沟谷地的过渡地带,人为活动干扰相对较少,沟沿线不同微生境形成的植物群落,对沟沿线侵蚀防控和乡土物种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在陕北黄土丘陵区选取不同走向的支沟,将沟沿线划分为沟头和瓦背2种微地形进行植被调查,探究沟沿线不同微地形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沟沿线物种丰富,调查植物共计34科73属90种,其中分布频率较高、重要值较高的物种均是该区潜在的抗侵蚀物种,也是退耕地恢复和人工林下植物恢复的重要种源。不同微地形物种数量无明显差异,但物种重要值随微地形变化,说明群落结构受到微地形的影响。沟沿线植物群落多样性受坡向、微地形及其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植被平均高度、盖度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坡向的变化趋势大致表现为阴坡大于阳坡;沟头与瓦背相比,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更高,均匀度较低,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差异。总之,沟沿线作为沟间地和沟谷地的过渡带,保存了丰富的物种,在防止沟道侵蚀和为坡面植物恢复提供种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沿线 物种组成 微地形 坡向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肩部外轮廓造型的影响因子研究——以女西装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双 《国际纺织导报》 2014年第8期64-68,66,共4页
以女西装为例,采用图片收集、软件测量、统计分析等数理分析方法对影响肩部外轮廓造型的结构因子——肩斜度、肩斜线、袖窿夹角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并划分肩型影响因子(肩斜度、肩斜线、袖窿夹角)的区间范围,以此得出肩部外轮廓造型的划... 以女西装为例,采用图片收集、软件测量、统计分析等数理分析方法对影响肩部外轮廓造型的结构因子——肩斜度、肩斜线、袖窿夹角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并划分肩型影响因子(肩斜度、肩斜线、袖窿夹角)的区间范围,以此得出肩部外轮廓造型的划分方法,为肩部廓形流行趋势预测提供理论数据依据,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外轮廓造型 肩斜度 肩斜线 袖窿夹角
下载PDF
基于DEM的黄土塬坡地形特征量化分析研究
16
作者 李凡 周毅 +2 位作者 陈荣 刘畅 李颖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2-942,共11页
系统梳理并界定了塬坡的概念,基于5 m分辨率DEM及0.6 m分辨率快鸟影像,以塬坡为主体,构建地形统计特征、空间展布特征和侵蚀发育特征指标体系,深入分析黄土塬区的地形特征,量化塬区小流域及其内部各级子流域的侵蚀发育程度。结果显示:... 系统梳理并界定了塬坡的概念,基于5 m分辨率DEM及0.6 m分辨率快鸟影像,以塬坡为主体,构建地形统计特征、空间展布特征和侵蚀发育特征指标体系,深入分析黄土塬区的地形特征,量化塬区小流域及其内部各级子流域的侵蚀发育程度。结果显示:①塬坡在7个流域中面积占比约10%~35%,地形统计特征表明侵蚀程度和粗糙度等自塬面到沟谷逐渐加剧;②空间展布特征说明塬坡是沟坡系统中最为复杂的地形单元,塬面对塬坡的邻接性较沟谷对塬坡的邻接性弱;③侵蚀指标是塬区小流域侵蚀发育的重要指征,其揭示了流域内部的侵蚀分异规律:侵蚀程度随子流域级别增大而加剧,侵蚀程度越严重的流域,其内部子流域的侵蚀程度也越严重。各侵蚀指标的相关性随子流域级别增加而增强,在0.01置信水平下,侵蚀指标间的最低相关性由0.33提高至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区 塬坡 塬边线 沟沿线 塬面 沟谷
下载PDF
平领造型设计的巧妙处理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霞 《黑龙江纺织》 2002年第3期25-27,共3页
衣领是上衣的一个重要部件,是服装的视觉中心,衣领的造型对服装的整体效果影响很大。多年来,各学者对翻领与驳领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平领则研究的很少,认为衣领应完全平坦于肩部。其实,平领也应有部分领底,才可使平领造型具有一... 衣领是上衣的一个重要部件,是服装的视觉中心,衣领的造型对服装的整体效果影响很大。多年来,各学者对翻领与驳领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平领则研究的很少,认为衣领应完全平坦于肩部。其实,平领也应有部分领底,才可使平领造型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领 造型设计 肩线重合 领内口弧线 服装设计
下载PDF
日本服装原型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戴鸿 《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317-318,共2页
从胸围、肩线、衣长3 方面论述了日本服装原型裁剪法的原理.通过分析归纳,探讨了其运用规律.为设计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纸样设计 原型 服装设计 服装原型 裁剪
下载PDF
原型坦翻领底领宽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平 吴世刚 孙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06,共5页
坦翻领是连翻领的一种特殊结构,是底领宽较小的一种领型,通过肩线重叠法对坦翻领底领宽进行了研究。以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为基础,对不同领宽、不同胸围、不同肩线重叠量对应下的坦翻领底领宽进行了分析。制作坦翻领领样54件,测量各坦翻... 坦翻领是连翻领的一种特殊结构,是底领宽较小的一种领型,通过肩线重叠法对坦翻领底领宽进行了研究。以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为基础,对不同领宽、不同胸围、不同肩线重叠量对应下的坦翻领底领宽进行了分析。制作坦翻领领样54件,测量各坦翻领底领宽的数值,分析得出坦翻领底领宽的影响因素,建立坦翻领底领宽结构设计的数学模型,得到坦翻领底领宽的结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领宽 坦翻领 回归模型 肩线重叠量 领口弧线曲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沿线研究进展与展望
20
作者 韩磊 赵子林 +2 位作者 杨梅丽 刘钊 赵永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143,共13页
沟沿线是黄土地貌正负地形类型划分和形态刻画的重要分界线,蕴含丰富的地貌形态信息,也是衡量沟谷侵蚀及地貌发育演化的重要基础。在前人对黄土地貌与数字地形分析的研究基础上,对沟沿线的概念模型、特征自动提取及其应用等相关研究进... 沟沿线是黄土地貌正负地形类型划分和形态刻画的重要分界线,蕴含丰富的地貌形态信息,也是衡量沟谷侵蚀及地貌发育演化的重要基础。在前人对黄土地貌与数字地形分析的研究基础上,对沟沿线的概念模型、特征自动提取及其应用等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与评述,系统归纳当前沟沿线的研究成果与科学理论进展,对当前沟沿线研究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沟沿线的研究逐步成熟,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有4种:影像手绘法、基于地貌形态学法、基于图像分割法和基于点云数据法,但适用范围不广且提取精度有所差异;基于沟沿线的应用研究较为单一,大范围应用较少。沟沿线是黄土地貌的一条特殊线,将黄土地貌划分为典型二元结构,是深入了解黄土地貌、构建水土流失模型的关键。未来沟沿线的研究将重点从高精度沟沿线自动提取、沟沿线提取算法全局高效及局部保真、沟沿线与黄土高原沟壑之间的耦合关系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沿线 黄土地貌 数字地形分析 正负地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