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4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手术体位与术后肩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1
1
作者 李全福 马会敏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27-228,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不同手术体位对术后肩部酸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腹腔镜手术 130例 ,术中采取头低臀高位 6 5例 ,头高臀低位 6 5例 ,观察 2组术后肩部酸痛发生率及康复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后肩部酸痛发生率及康复时间差异有显著性...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不同手术体位对术后肩部酸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腹腔镜手术 130例 ,术中采取头低臀高位 6 5例 ,头高臀低位 6 5例 ,观察 2组术后肩部酸痛发生率及康复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后肩部酸痛发生率及康复时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术中采取头低臀高位者术后肩痛发生率较高 ,并且康复时间较长。结论 :腹腔镜手术体位的选取与术后肩痛有一定的相关性 ,是引起术后肩痛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体位 术后肩痛 头低臀高位 头高臀低位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发生颈肩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04
2
作者 冯雪梅 曾彩媚 李金连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发生颈肩痛的相关因素,根据原因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腹腔镜手术颈肩痛的发生率和减轻术后颈肩痛的程度。方法回顾分析传统方法行腹腔镜手术发生颈肩痛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资料,并将该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发生颈肩痛的相关因素,根据原因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腹腔镜手术颈肩痛的发生率和减轻术后颈肩痛的程度。方法回顾分析传统方法行腹腔镜手术发生颈肩痛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资料,并将该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合理调节气腹压力、改良手术体位、术中吸氧、术后半卧位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颈肩痛发生情况、颈肩痛程度。结果两组术后颈肩痛发生率比较,P<0.001;VAS评分,两组比较,P<0.001。结论合理调节气腹压力、手术体位、术中吸氧、术后采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延长吸氧时间等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及减轻腹腔镜手术颈肩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外科手术 颈痛 肩痛 相关因素 护理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肩部问题 被引量:56
3
作者 张建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712-714,共3页
脑卒中后常见的肩部问题包括: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和肩痛。(1)肩关节半脱位治疗包括:矫正肩胛骨的位置,恢复肩原有的锁定机制;刺激肩关节周围固定肌的活动及张力;在不损伤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被动... 脑卒中后常见的肩部问题包括: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和肩痛。(1)肩关节半脱位治疗包括:矫正肩胛骨的位置,恢复肩原有的锁定机制;刺激肩关节周围固定肌的活动及张力;在不损伤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被动活动。(2)肩-手综合征治疗主要是减轻水肿和疼痛,改善手、腕关节的活动度。(3)肩痛的治疗包括改善肩胛骨活动度、体位摆放、增加被动活动度及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肩关节运动来逐步改善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脱位 肩痛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下载PDF
膝胸卧位、氧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肩痛的影响 被引量:59
4
作者 潘晓晶 王玉萍 王晓丽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膝胸卧位、氧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采取膝胸卧位(试验1组)、氧疗(试验2组)和除氧疗和膝胸卧位以外的常规护理(对照组)。3组均采用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探讨膝胸卧位、氧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采取膝胸卧位(试验1组)、氧疗(试验2组)和除氧疗和膝胸卧位以外的常规护理(对照组)。3组均采用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后第1天的不同时段(8:00、16:00、20:00)进行肩痛评分,两个试验组还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肩痛评分。结果3组患者首次干预前肩痛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次干预后,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同一时段的肩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试验组干预前、后肩部VAS评分的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后膝胸卧位、氧疗能够显著改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肩痛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诊断技术 妇产科 肩痛 体位 氧吸入疗法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的肩部问题 被引量:49
5
作者 倪朝民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4期506-507,共2页
肩部问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表现有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 -手综合征。肩部问题的存在有碍于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早期预防和治疗肩痛有助于改善上肢的功能活动能力。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肩痛 肩关节半脱位 肩-手综合征
下载PDF
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5
6
作者 郭瑞 刘悦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67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灸治疗+常规训练治疗,23例)、B组(强化肩胛带训练+针灸治疗,20例)、C组...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67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灸治疗+常规训练治疗,23例)、B组(强化肩胛带训练+针灸治疗,20例)、C组(强化肩胛带训练+针灸治疗+早期康复治疗,24例),分别于入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估(FMA)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3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VAS指数、FMA指数、MBI指数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VAS指数、FMA指数、MBI指数优于A、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很好地改善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能力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肩胛带控制训练 康复治疗 针灸
下载PDF
温针灸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3
7
作者 孟凡颖 温进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8-231,251,共5页
目的: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温针灸外关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外关穴配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温针灸外关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外关穴配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针刺及康复训练每次各30min,温针灸每次2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温针灸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结论:常规针刺及康复疗法配合温针灸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温针灸 外关 肩痛 手水肿 上肢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脑卒中早期患者肩部病变损伤及其与肢体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李涛 宫萍 周谋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9-722,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的方法对脑卒中早期的肩部病变和损伤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与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60例脑卒中早期肩痛患者根据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期不同分为两组,运动功能低下组44例患者,运动功能良好组16...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的方法对脑卒中早期的肩部病变和损伤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与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60例脑卒中早期肩痛患者根据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期不同分为两组,运动功能低下组44例患者,运动功能良好组16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患肩超声检查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结果:脑卒中患者肩部软组织病变和损伤总的发生率为76.7%(n=46),其中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或炎症的发生率最高,为41.7%(n=25),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积液或炎症的发生率为30%(n=18),肩袖肌腱炎的发生率为16.7%(n=10),肩袖损伤(部分撕裂或全层撕裂)的发生率为21.7%(n=13)。脑卒中患者的肩部病变损伤程度与其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分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不同肩部病变程度患者之间的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患者的肩部病变损伤发生率很高,其病变程度与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分期无关,但不同肩部病变对肩关节被动活动度的影响程度不同。早期及时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肩部病变,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痛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两种肌内效贴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效果 被引量:36
9
作者 李威 李丹 +4 位作者 赵宜莲 章荣 胥慧敏 周蜜娟 牟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观察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75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n=25)、B组(n=25)和对照组(n=25)。三组常规治疗相同,A组和B组分别运用两种贴扎方法进行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75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n=25)、B组(n=25)和对照组(n=25)。三组常规治疗相同,A组和B组分别运用两种贴扎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A组和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明显低于B组(P<0.01);三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A组和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同的贴扎方法,疗效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肌内效贴 上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术后膈下积血对肩痛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尹善德 陈蕾 +3 位作者 王蔼明 高金芳 闫玲 赵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175-2177,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膈下积血对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01/2007-01在我科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82例,在相同的CO2气腹压力(12mmHg,1mmHg=0.133kPa)及相同的体位下进行手术,术后常规探查右侧膈下积血情况;返回病房后,采用...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膈下积血对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01/2007-01在我科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82例,在相同的CO2气腹压力(12mmHg,1mmHg=0.133kPa)及相同的体位下进行手术,术后常规探查右侧膈下积血情况;返回病房后,采用国际通用的10分视觉量表法观察患者术后3d内肩痛的发生率、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182例患者中有78例出现膈下积血,其中术后发生肩痛者为52例(66.7%),而104例膈下无积血的患者,术后发生肩痛者仅有44例(42.3%),两者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后,膈下积血会刺激膈肌,引起患者肩部疼痛,膈下积血是术后肩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积血 腹腔镜 肩痛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压力CO_2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发病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1
作者 张景华 曹月敏 +4 位作者 谭文科 江建军 王兰辉 张万星 孟慧彦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后肩部疼痛发生的原因、机理及防治方法。方法将 12 0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 ,每组 4 0例。气腹压力设定A组 10mmHg ,B组 12mmHg ,C组 14mmHg。观察 3组术前、术后...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后肩部疼痛发生的原因、机理及防治方法。方法将 12 0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 ,每组 4 0例。气腹压力设定A组 10mmHg ,B组 12mmHg ,C组 14mmHg。观察 3组术前、术后的PaO2 、PaCO2 、动脉血 pH值以及术后 1、3、6、12、2 4、4 8、72、96h肩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 (视觉模拟评分 VAS)。结果术中CO2 用量C组较A组多 ,差异有显著意义 (F =11 38,P <0 0 5 )。C组术前、术后的PaO2 差值与A、B组术前、术后PaO2 差值相比较大 ,且差异有显著意义 (F =6 92 ,P <0 0 1)。随 3组气腹压力的增高 ,术后 3、12、2 4、4 8h肩痛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χ2 值分别为 2 36 6 ,2 32 4 ,2 72 9,2 340 ,P <0 0 5 ) ;其VAS评分也明显上升 (F =19 5 3,P <0 0 1)。结论LC术后肩痛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人工气腹张力对膈肌的牵拉有关。在 10mmHg低压气腹下行LC ,可显著降低LC术后肩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CO2 气腹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肩部疼痛 二氧化碳
原文传递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双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宁 田丰玮 +5 位作者 王成伟 喻鹏铭 周熙 文谦 乔秀兰 黄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评价"针推双通治疗方案"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脑卒中后肩痛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和康复组。针推组给予规范化的电针与推拿治疗,即电针尺泽、曲泽、少海、肩髃... 目的:评价"针推双通治疗方案"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脑卒中后肩痛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和康复组。针推组给予规范化的电针与推拿治疗,即电针尺泽、曲泽、少海、肩髃、肩髎、肩井等主穴并配合传统按摩手法操作;康复组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PNF挤压稳定手法等康复方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主要疗效指标为肩部被动活动时疼痛面谱量化评级(AFS)和Fugl-Meyer上肢功能活动评定,次要疗效指标为改良Rankin修订量表(mRS)和治疗后偏瘫肩手综合征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临床发生率。结果:针推组治疗后及随访12周,AF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活动评定及mRS评定均较康复组改善明显(P<0.05,P<0.01)。尽管治疗后针推组偏瘫肩手综合征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临床发生率与康复组治疗相当[3.55%(5/141)vs 8.45%(12/142),1.42%(2/141)vs 5.63%(8/142),均P>0.05],但数据提示针推组有优于康复组趋势。结论:针推双通治疗方案操作规范,治疗中风后肩痛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优于康复综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电针 推拿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肌骨超声影像分析肩痛患者流行病学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30
13
作者 贺涓涓 窦祖林 +5 位作者 解东风 朱菊清 李娜 卫小梅 蔡桂元 姜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668-5670,共3页
目的采用肌骨超声影像分析肩痛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对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连续收治的肩痛患者进行肌骨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共收集11... 目的采用肌骨超声影像分析肩痛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对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连续收治的肩痛患者进行肌骨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共收集116例肩痛患者,其中青年、中年和老年患者各占22.4%、44.0%和33.6%。肩峰下滑囊炎和冈上肌肌腱病变的发病率分别为65.7%和58.2%。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冈上肌腱病变(60.7%vs 32.1%;71.1%vs 32.1%)和肩锁关节退行性变(36.1%vs 3.6%;37.8%vs 3.6%)的发病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肌骨超声影像技术有助于明确肩痛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痛 肌骨超声
下载PDF
肩三针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肩痛病人疼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梁钊明 古剑雄 +1 位作者 陈向梅 林长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9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观察肩三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肩三针治疗;B组采用肩... 目的观察肩三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肩三针治疗;B组采用肩三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C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3组疼痛程度疗效,观察3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测量表(FMA)评分、生存质量测定简表(QOL-BREF)评分变化。结果A组、C组肩痛程度缓解显效率分别为60.0%和70.0%,均明显低于B组的90.0%(P<0.01)。治疗后,B组FMA评分明显高于A组与C组(P<0.05),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VAS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肩三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病人,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痛 肩三针 体外冲击波 疼痛程度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周组织超声影像特点 被引量:29
15
作者 蔡桂元 贺涓涓 +5 位作者 李娜 李鑫 窦祖林 解东风 陈嘉如 姜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进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卒中后偏瘫患者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超声影像特点,为偏瘫肩痛患者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4月,随机纳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住...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进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卒中后偏瘫患者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超声影像特点,为偏瘫肩痛患者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4月,随机纳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住院的31例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根据NA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肩痛组和非肩痛组,所有患者双侧肩关节均进行超声检查。体格检查包括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内收内旋肌群肌张力等。结果: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肩痛组高于非肩痛组(81.3%vs 40.0%,P=0.018)。肩痛组患者肩胛下肌-喙突滑囊粘连(81.3%)、肩峰下撞击征(75.0%)和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56.3%)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肩痛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肩胛下肌-喙突滑囊粘连、肩峰下撞击征及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炎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肩痛患者。超声影像可明确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有助于明确导致卒中后肩痛的可能原因,为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肩痛 肌骨超声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6
作者 任芸 顾旭东 +4 位作者 姚云海 顾敏 傅建明 尹汉逵 俞志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601-602,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具有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运动疗法 肩痛 脑卒中 并发症
下载PDF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被引量:28
17
作者 雷从杰 钟慧 +2 位作者 沈晓华 魏清川 高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58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组成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 n=27)和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组(B组, n=31)。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58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组成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 n=27)和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组(B组, n=31)。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B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肩胛带控制训练 康复
下载PDF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高圣海 倪朝民 +2 位作者 韩瑞 武行华 李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肩痛组两次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3.55±2.12、37.36±2.55(P<0.05);对照肩痛组为24.36±2.54、26.37±2.51(P>0.05),非肩痛组为25.34±2.44、48.67±2.41(P<0.05);25.78±2.31、40.11±3.30(P<0.05),入组时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后肩痛组和非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及康复肩痛组和对照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肩痛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偏瘫肩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上肢功能 康复
下载PDF
氧气置换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原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振显 曹月敏 +4 位作者 常迎彬 谭文科 江建军 张万星 王兰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8-860,共3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后肩部疼痛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方法 将 90例行LC的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 ,每组 30例。A组在LC手术结束后不作任何处理。B组在LC结束后吸尽气腹后残余的CO2 。C组在LC结束后吸尽残余CO2 ,再用O2 进...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后肩部疼痛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方法 将 90例行LC的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 ,每组 30例。A组在LC手术结束后不作任何处理。B组在LC结束后吸尽气腹后残余的CO2 。C组在LC结束后吸尽残余CO2 ,再用O2 进行 3次置换。观察 3组术前、术后的PO2 、PCO2 以及肩痛的发生率和程度。 结果 C组术前、术后的PO2 差值与A、B 2组术前、术后PO2 差值相比较大 ,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组有 13例 (13/ 30 ,43 33% )、B组有 8例 (8/30 ,2 6 6 7% )、C组有 2 1例 (2 1/ 30 ,70 % )发生了肩痛 (A组与B组比较 ,P >0 0 5 ;A组与C组比较 ,P <0 0 5 ;B组与C组比较 ,P <0 0 1)。C组肩痛程度比A、B 2组严重。 结论 LC术后肩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不是残余CO2 对膈肌的直接刺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腹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肩痛
原文传递
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铭 马晖 +1 位作者 富晓旭 谢春光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2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康复训练),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康复训练),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疼痛强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患者肩部疼痛强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安全缓解脑卒中患者肩部疼痛强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薰洗 康复训练 中风后遗症 偏瘫 肩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