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季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潘寅辉 高立旦 +1 位作者 虞敏之 盛方清 《竹子研究汇刊》 2006年第1期27-29,36,共4页
研究表明:四季竹发笋期在4月下旬至10月下旬,6月发笋数最多,9月次之.6月出笋占总出笋棵数的35.56%,笋重量占总重的39.14%;9月出笋占总出笋棵数的20.78%,笋重量占总重的17.83%.四季竹幼竹高生长表现为生长初期和后期相对缓慢,整个生长... 研究表明:四季竹发笋期在4月下旬至10月下旬,6月发笋数最多,9月次之.6月出笋占总出笋棵数的35.56%,笋重量占总重的39.14%;9月出笋占总出笋棵数的20.78%,笋重量占总重的17.83%.四季竹幼竹高生长表现为生长初期和后期相对缓慢,整个生长期平均日生长量12.7 cm.生长高峰在笋出土后第15~35 d,平均日生长量19.2 cm,最大日生长量25.4 cm.四季竹日高生长量方程式为y=-3.785 5+1.791 8 t-0.018 t^2-0.000 5 t^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竹 发笋期 幼竹 高生长
下载PDF
黄甜竹笋用林出笋成竹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郑清芳 刘玉宝 +2 位作者 翁金山 陈美荣 吴志灿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黄甜竹笋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笋数随时间变化呈“少-多-少”趋势,幼竹高生长遵循逻辑斯蒂曲线.退笋的主要原因是母竹营养的供应不足.前期笋成竹率高,但成竹质量较差,盛期笋成竹率次之,而成竹质量好,末期笋退笋率高,成竹... 黄甜竹笋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笋数随时间变化呈“少-多-少”趋势,幼竹高生长遵循逻辑斯蒂曲线.退笋的主要原因是母竹营养的供应不足.前期笋成竹率高,但成竹质量较差,盛期笋成竹率次之,而成竹质量好,末期笋退笋率高,成竹质量也差,不宜留养,新竹的留养应以盛期笋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甜竹 出笋成竹 生长规律
下载PDF
不同覆盖物对雷竹林笋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曹群根 冯世祥 何月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8种覆盖物对林地土壤温度的调节和对雷竹林笋期、笋产量及竹林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覆盖物均提高了林地土壤温度,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产笋期,增加了竹林的笋产量与产值。经综合评定,若糠覆盖为...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8种覆盖物对林地土壤温度的调节和对雷竹林笋期、笋产量及竹林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覆盖物均提高了林地土壤温度,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产笋期,增加了竹林的笋产量与产值。经综合评定,若糠覆盖为最佳处理,与对照相比,其试验林地表层土壤(0~25cm)温度提高3.83℃,始笋期提早41d,笋期延长40d,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分别增长29.4%、270.3%和3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覆盖 雷竹林 笋产量 效益
下载PDF
篌竹出笋成竹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玉华 宋丁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对篌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篌竹出笋时间约始于4月8日,历时约32d,出笋初期出笋少,盛期、末期出笋数较多,但末期持续时间较长,退笋率随着笋期的推移先不断增加后下降。砍伐样方的成竹率比未砍伐样方的高。较早同生群幼竹高生... 对篌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篌竹出笋时间约始于4月8日,历时约32d,出笋初期出笋少,盛期、末期出笋数较多,但末期持续时间较长,退笋率随着笋期的推移先不断增加后下降。砍伐样方的成竹率比未砍伐样方的高。较早同生群幼竹高生长遵循逻辑斯蒂曲线方程,而较晚同生群幼竹高生长符合指数函数曲线方程,较早同生群的高度高于较晚同生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篌竹 出笋期 生长规律
下载PDF
不同海拔金佛山方竹出笋及幼竹生长特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雨峰 代丽 +3 位作者 谢寅峰 马迎莉 汤文华 袁婷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究海拔对金佛山方竹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金佛山方竹引种及高效培育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顶箐山和箐坝山的金佛山方竹林为研究对象,在试验林低、中低、中高、高海拔处分别布设样方,观测并比较笋期、幼竹高生长、成竹生... 【目的】探究海拔对金佛山方竹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金佛山方竹引种及高效培育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顶箐山和箐坝山的金佛山方竹林为研究对象,在试验林低、中低、中高、高海拔处分别布设样方,观测并比较笋期、幼竹高生长、成竹生长等指标。【结果】试验区金佛山方竹笋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同海拔处日出笋量的动态变化均呈典型的正态分布格局,出笋始发及结束时间、发笋高峰期均随海拔的增高而提前,但总出笋量差异较小;各海拔下幼竹高生长均符合“慢—快—慢”的“S”形曲线,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其生长节律,决定系数(R2)均达0.99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幼竹高生长持续时间有所下降,但平均生长速率及最大生长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成竹胸径和全高分别在中高和高海拔处最大,均在低海拔处最小,较高海拔处竹林生长优于较低海拔处。【结论】海拔对金佛山方竹的笋期及幼竹生长有明显影响,较高海拔处竹林出笋更早,生长状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海拔 笋期 幼竹 生长特性
原文传递
小佛肚竹出笋及竹笋-幼竹高生长规律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双林 杨清平 汤定钦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7-650,共4页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多用于盆景制作和园林绿化。研究结果表明:小佛肚竹出笋能力强,无大小年之分,笋期7.10月,达116d,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0%以上,而末期历时占笋期的44.8%;竹笋.幼竹高生长时...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多用于盆景制作和园林绿化。研究结果表明:小佛肚竹出笋能力强,无大小年之分,笋期7.10月,达116d,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0%以上,而末期历时占笋期的44.8%;竹笋.幼竹高生长时序变化呈“慢一快一慢”的节律,以历时20d,平均生长量2.60cm·d^-1的高生长盛期最快,阶段高生长量占新竹高度的65.4%;各出笋期的竹笋.幼竹高生长期无显著差异,平均高生长期为62d,明显少于其他中大型丛生竹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小佛肚竹 出笋期 幼竹 高生长
下载PDF
丛生竹秆基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益权 顾小平 +2 位作者 吴晓丽 郑仁红 朱维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4-320,共7页
调查了西南地区人工栽培的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着生于秆基两侧的4对大型芽(又叫笋目、芽眼、芽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计算各年龄母竹和各笋目位置的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相对生长率。结果表明:随着母竹年龄的增加,出笋成竹能... 调查了西南地区人工栽培的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着生于秆基两侧的4对大型芽(又叫笋目、芽眼、芽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计算各年龄母竹和各笋目位置的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相对生长率。结果表明:随着母竹年龄的增加,出笋成竹能力明显下降,1年生母竹出笋成竹能力最强,2年生母竹迅速下降,3年生母竹基本丧失繁殖能力;各笋目的出笋成竹能力为2目>头目>3目>4目,3目、4目显著低于头目、2目。综合分析母竹年龄和笋目位置表明:1年生母竹的头目、2目萌发力最强,是留笋长竹的最佳笋芽。通过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3个竹种的出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出笋数少但成竹率高,中后期出笋数增加,但成竹率却明显下降;笋目萌发年龄和出笋时间与笋目位置有关,分布在秆基中下部的头目、2目萌发年龄较早,在出笋期的出笋时间也较早,而位于秆基中上部的3目、4目萌发年龄较迟,出笋时间也较晚。根据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特性,从抚育、间伐和水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调控林分出笋的经营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竹 笋目 出笋成竹 出笋期 相对生长率 调控出笋
下载PDF
椽竹出笋与幼竹生长规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玮 林振清 +2 位作者 杨前宇 陈浙勇 谢锦忠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8-482,共5页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耐寒性较好的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fasca资源,在福建省建瓯市对椽竹的自然出笋和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隔2 d观测1次),采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划分椽竹的出笋期,并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耐寒性较好的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fasca资源,在福建省建瓯市对椽竹的自然出笋和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隔2 d观测1次),采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划分椽竹的出笋期,并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了椽竹幼竹高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椽竹的自然出笋期为5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7月中旬出笋的新竹成竹率最高(85.5%)。椽竹出笋期划分为初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盛期(6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末期(9月下旬至11月上旬)3个时期,其中出笋盛期的笋数量占全期的80.7%,成竹率达70.7%。2较早(6-7月)出笋的新竹,高生长历期较长(最长达116 d),8月出笋的新竹秆高生长总量最大(平均达7.8 m)。椽竹幼竹高生长过程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效果较好,呈"慢—快—慢"的规律。36-9月出笋的新竹笋箨开始脱落的时间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中旬;6-7月出笋的新竹在9月下旬开始抽枝,8月出笋的新竹在10月中旬开始抽枝;在8月中旬前出笋的新竹基本当年能完成抽枝长叶,其后出笋的新竹至来年4-5月才能完成抽枝长叶过程;在出笋末期出笋的新竹由于生长期较短,新竹木质化不完全,笋箨基本不脱落,枝芽受低温抑制极少萌发,冬季极易遭受冻害而死。研究结果为椽竹林科学培育及快繁育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椽竹 出笋期 幼竹高生长 幼竹抽枝长叶 耐寒
下载PDF
吊丝单竹笋期叶片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郑郁善 陈礼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4-448,共5页
对3种不同年龄的吊丝单竹株在不同发笋时期、不同竹冠部位的叶片比叶重、光合、呼吸性状及N、P、K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吊丝单竹在不同发笋时期、不同竹冠部位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差异。比叶重发笋盛期高于初期和末期,随着竹株年龄增... 对3种不同年龄的吊丝单竹株在不同发笋时期、不同竹冠部位的叶片比叶重、光合、呼吸性状及N、P、K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吊丝单竹在不同发笋时期、不同竹冠部位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差异。比叶重发笋盛期高于初期和末期,随着竹株年龄增大而减小,随着竹冠的升高而增大;净光合速率盛期高于初期,光呼吸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则初期高于盛期,并且不同竹龄、不同竹冠部位之间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N、P、K含量由发笋初期至盛期逐渐减小,N含量以1a>2a>3a,以竹冠中部最高,P、K含量则随着竹冠的升高而减小,随着竹株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这为经营管理吊丝单竹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丝单竹 笋期 竹叶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光箨篌竹笋期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建平 张信民 +1 位作者 安黔宁 龙小云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5-81,共7页
本文对光箨篌竹笋期的出笋规律、成竹规律以及竹笋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光箨篌竹林分的母竹立竹度一般应保持在2500株/亩左右、Ⅰ~Ⅱ级母竹株数保持在40%以上时,才能保证林分的优质高产与稳产;抽枝成竹历期长短受竹笋... 本文对光箨篌竹笋期的出笋规律、成竹规律以及竹笋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光箨篌竹林分的母竹立竹度一般应保持在2500株/亩左右、Ⅰ~Ⅱ级母竹株数保持在40%以上时,才能保证林分的优质高产与稳产;抽枝成竹历期长短受竹笋笋级大小、出土早晚或立地环境条件的影响可相应延长或推迟2~4d左右,一般历时25d,竹笋开始抽枝成竹时的高度一般为5m左右;竹笋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明显受到气候因子的影响,尤其是对气温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箨篌竹 笋期 生长
下载PDF
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油茶树体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新新 左继林 +3 位作者 喻苏琴 王楚天 连鲁楠 胡冬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7-132,共6页
为探讨不同水分管理对抽梢期油茶树体养分状况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5年生油茶为试材,设置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滴灌、滴灌+黑地膜、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黑地膜、不... 为探讨不同水分管理对抽梢期油茶树体养分状况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5年生油茶为试材,设置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滴灌、滴灌+黑地膜、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黑地膜、不覆盖不灌水(CK)共10种水分管理措施,测定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抽梢期树体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对各养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油茶老叶和根N、P、K含量、新叶P、K含量以及枝条P养分含量影响差异显著。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老叶、根养分含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当年生新叶和枝条的影响比较小。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和滴灌+黑地膜处理更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是最经济最环保的水分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油茶 抽梢期 树体养分
下载PDF
北京地区笋期定位施肥对早园竹退笋的影响
12
作者 冯小虎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退笋直接影响竹林的成竹数量,进而影响竹林生产力,是竹林抚育管理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北京地区以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对象,采用定位施肥技术(于竹林出笋期,在竹笋周围多次施用速效液体肥料),研究了施肥对退笋率、成... 退笋直接影响竹林的成竹数量,进而影响竹林生产力,是竹林抚育管理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北京地区以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对象,采用定位施肥技术(于竹林出笋期,在竹笋周围多次施用速效液体肥料),研究了施肥对退笋率、成竹胸径及退笋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组的退笋率为41.3%,比对照下降14.6个百分点,二者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随着出笋期的延后,退笋率逐渐升高,但施肥组退笋率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3)施肥能够极显著的增大出笋末期的成竹胸径,较对照提高52.3%;4)施肥对于退笋高度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退笋的营养假说,对竹林抚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园竹 定位施肥 退笋率 出笋期 生长规律 北京
下载PDF
施肥时期对毛竹林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熊日荣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为探究施肥时期对毛竹林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的影响,2019—2022年在福建省永安市进行了不同施肥时期试验,设置3种施肥时期处理:5月份施肥1次+挖冬笋前1个月施肥1次(处理A),5月份施肥1次+边挖冬笋边施肥1次(处理B),5月份施肥1次+挖冬笋后... 为探究施肥时期对毛竹林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的影响,2019—2022年在福建省永安市进行了不同施肥时期试验,设置3种施肥时期处理:5月份施肥1次+挖冬笋前1个月施肥1次(处理A),5月份施肥1次+边挖冬笋边施肥1次(处理B),5月份施肥1次+挖冬笋后1个月施肥1次(处理C),以不施肥作为对照(CK),分析比较不同施肥时期对毛竹林春笋出笋量、成竹量及新竹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处理B对毛竹林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平均春笋出笋量达939个/hm^(2),平均成竹量达883株/hm^(2),新竹平均胸径达10.9 cm,平均竹高达12.3 m,分别较对照提高28.10%、32.38%、14.74%、14.95%。研究结果可为笋竹两用毛竹林施肥时期选择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施肥时期 笋竹两用林 出笋成竹 新竹生长 福建永安
下载PDF
绿竹地下茎发笋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勇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9-41,共3页
对绿竹地下茎生物学特性即竹蔸秆基芽目萌发规律、蔸根芽点发根规律及竹丛蔸幅与发笋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各母竹的笋目数量变幅为3~10个,多数为5~9个,不同径阶绿竹母竹的秆基笋目数量不同,与径阶呈正相关;秆基笋目从2月开始萌发,3... 对绿竹地下茎生物学特性即竹蔸秆基芽目萌发规律、蔸根芽点发根规律及竹丛蔸幅与发笋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各母竹的笋目数量变幅为3~10个,多数为5~9个,不同径阶绿竹母竹的秆基笋目数量不同,与径阶呈正相关;秆基笋目从2月开始萌发,3—5月为萌发高峰期,6月以后基本停止萌发;绿竹在6年生以后,整个母竹根系进入老化期;竹丛蔸幅和发笋量呈显著正相关,用Y=0.0424X^2-1.7755X+28.961拟合绿竹竹丛蔸幅和发笋量之间的关系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地下茎 发笋期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具有射击域的武器系统的击发特性与精度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军 李玉山 +1 位作者 张贤椿 郭治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48,共5页
针对具有射击域的武器系统,研究其火控系统击发特性与精度。在分析随机穿越周期及滞留时间的基础上,得出了击发周期、允许射击时间及停射时间的分布特性及其均值。分析了加入射击域后以缩短允许射击时间为代价提高命中精度的实质,并定... 针对具有射击域的武器系统,研究其火控系统击发特性与精度。在分析随机穿越周期及滞留时间的基础上,得出了击发周期、允许射击时间及停射时间的分布特性及其均值。分析了加入射击域后以缩短允许射击时间为代价提高命中精度的实质,并定量的演绎了射击精度提高的程度。以靶场实测数据作为统计对象,验证了结论的可信性,为具有射击域的武器系统的论证、设计、检验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射击域 击发周期 允许射击时间 停射时间 射击精度
下载PDF
肿节少穗竹出笋成竹生长规律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怡 黄甫昭 +1 位作者 丁雨龙 王福升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2,共4页
观测肿节少穗竹的幼竹-成竹生长过程,分析其出笋成竹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肿节少穗竹出笋时间约始于4月中旬,历时约45d,出笋初期出笋较少(持续时间3d左右,占7.42%),盛期出笋数较多(持续时间15d,占77.48%),末期出笋数下降(持续时间27d,... 观测肿节少穗竹的幼竹-成竹生长过程,分析其出笋成竹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肿节少穗竹出笋时间约始于4月中旬,历时约45d,出笋初期出笋较少(持续时间3d左右,占7.42%),盛期出笋数较多(持续时间15d,占77.48%),末期出笋数下降(持续时间27d,占15.10%),退笋原因主要是虫退,占退笋总数的73.78%,平均成竹率为64.03%。各同生群高生长呈"S"型曲线,采用逻辑斯蒂方程拟合精度较高,拐点出现的时间均是各同生群曲线高生长的关键时期,且较早同生群的竹笋自始至终要比较晚同生群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少穗竹 出笋期 生长规律 拐点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笋期与发笋节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干少雄 马光良 +2 位作者 王启和 周永丽 孙鹏 《竹子研究汇刊》 2004年第4期12-16,共5页
研究了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和发笋节律 ,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为 5月上旬至 10月下旬 ,各竹丛间笋期 93~ 171d不等 ,平均 12 6 d。累积发笋率的概率单位 (P)依发笋天数 (X)的线性回归方程 P=1.8835 + 0 .0 30 7X,其回... 研究了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和发笋节律 ,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为 5月上旬至 10月下旬 ,各竹丛间笋期 93~ 171d不等 ,平均 12 6 d。累积发笋率的概率单位 (P)依发笋天数 (X)的线性回归方程 P=1.8835 + 0 .0 30 7X,其回归和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 ,F=6 42 .4 184 * * ,相关系数 r=0 .9878**。据此可将麻竹笋期大致划分为为始发期 ( )、始盛期 ( )、高峰期 ( )、盛末期 ( )和结束期 ( ) 5个时期 ,其中从 7月中旬至 10上旬的发笋盛期 ( ~ )发笋量占全年发笋量的 83.79%。麻竹发笋前 10~ 6 0 d的旬平均温、最低温、最高温、≥ 10℃积温以及降雨量和温湿系数对发笋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种麻 引种 竹笋 发笋量 积温 四川盆地 节律 高峰期 研究
下载PDF
低温胁迫条件下漯麦6010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春强 王君 +6 位作者 张振永 乔冀良 黄杰 廖平安 葛昌斌 曹燕燕 齐双丽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188-190,共3页
为了解拔节期低温冷害对漯麦6010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利用人工智能控制温度,模拟低温胁迫,试验测定了室外对照(未低温胁迫,T1)、低温胁迫48 h(T2)、低温胁迫48 h前喷施KH_2PO_4(T3)、低温胁迫48 h后喷施KH_2PO_4(T4)、低温胁迫24 h(... 为了解拔节期低温冷害对漯麦6010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利用人工智能控制温度,模拟低温胁迫,试验测定了室外对照(未低温胁迫,T1)、低温胁迫48 h(T2)、低温胁迫48 h前喷施KH_2PO_4(T3)、低温胁迫48 h后喷施KH_2PO_4(T4)、低温胁迫24 h(T5)等5个处理的小麦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未低温胁迫T1处理产量最高,低温胁迫后各处理产量及其农艺性状与室外对照间差异均较大,达极显著水平,经济产量减产幅度为59.4%~76.9%,T5处理产量次之,T2处理产量最低;T3,T4,T5处理比T2处理增产30.7%~76.1%,农艺性状也有较大差异;T3与T4处理的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不明显。因此,低温冷害来临前喷施KH_2PO_4可明显增强小麦抵抗低温冷害的能力,有效预防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后喷施KH_2PO_4效果也比较明显,是预防低温冷害的补救措施之一,为今后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漯麦6010 拔节期 低温胁迫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有机碳分布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冀琳珂 谢锦忠 +2 位作者 张玮 卢鹏 张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624-7634,共11页
植物光合碳同化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目前,对植物有机碳分布虽已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对竹类植物出笋期有机碳转移机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测定了分株数量为单株、双株和三株的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分株各器官的有机碳含量,... 植物光合碳同化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目前,对植物有机碳分布虽已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对竹类植物出笋期有机碳转移机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测定了分株数量为单株、双株和三株的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分株各器官的有机碳含量,以期进一步了解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有机碳转移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雷竹分株不同器官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且在出笋期发生显著变化,出笋前:枝(52.64%)>叶(47.18%)>秆(40.98%)>鞭(40.13%)>根(35.14%),出笋完成后:枝(48.20%)>秆(47.84%)>叶(45.53%)>鞭(45.52%)>根(44.29%),枝、叶有机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根、秆、鞭有机碳含量呈"N"型变化规律;单株、多株系统雷竹分株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与出笋量成反比,随分株数量增加,出笋量增加,而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减小;双株系统中1年生雷竹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大于2年生竹,三株系统中3年生雷竹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大于1年、2年生竹。这些结果表明:出笋影响雷竹各器官有机碳分配格局,出笋时各器官间有机碳资源发生转移,其中枝、叶有机碳含量降低而根、秆、鞭有机碳含量增加;各器官间源-汇关系发生变化,分株间有机碳资源存在共享,分株数量增加出笋量增加且系统内分株的损耗减小;分株年龄是影响雷竹不同器官出笋期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调整雷竹林年龄结构对提高雷竹林出笋量及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克隆系统 出笋期 有机碳分配格局
下载PDF
绿竹笋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擢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74-178,共5页
Specific weight, photosynthetic rate, respiratory rate and the N, P, K content were studi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leaves of Dendrocalamopsis oldhamii in one-year-old, two-year_old and three-year_old during various sho... Specific weight, photosynthetic rate, respiratory rate and the N, P, K content were studi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leaves of Dendrocalamopsis oldhamii in one-year-old, two-year_old and three-year_old during various shoot grow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various leaf position of the three-year-old D. oldhamii during various shoot growing. The specific weight of leaves in prosperous stage of shoot grow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initial stage and last stage, and presented the tendency of decreasing with D. oldhamii aging and increasing with the leaf position rising.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in prosperous stag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initial stage, while the light and the dark respiratory rate in initial stag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rosperous stage,but they all presented great variability in the various age and the various leaf position. The N, P, K contents decreased from initial stage to prosperous stage during the shooting period, and the N content was one_year_old>two_year_old>three_year_old, which in the middle height layers was the highest. The P,K content presented the tendency of decreasing with the height rising and increasing with D. oldhamii 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笋期 叶片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