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船舶振动冲击与噪声研究近年进展 被引量:39
1
作者 翁长俭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8-84,共17页
评述了我国近年来在船舶振动。
关键词 船舶振动 冲击 噪声 水弹性 振动预报 振动控制
下载PDF
水下爆破冲击波危害及安全控制措施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春歌 申志兵 +1 位作者 张贤凯 李列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58-61,共4页
水下爆破工程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的许多领域,但由于水下爆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人们对水下爆破的危害及控制难以预测。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水下爆破冲击波危害及安全控制措施,为水下爆破作业中的安全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水下爆破 冲击波危害 数值模拟 安全控制
下载PDF
活性污泥中污泥上浮的产生与控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峰 彭永臻 +2 位作者 杜红 徐学清 王淑莹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5-27,共3页
对国内外活性污泥法中污泥上浮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 ,引起污泥上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进水水质方面有 :过量表面活性物质和类脂化合物 ,过低或过高的 pH值冲击 ,碱度过高 ,水温过热 ,酚及其衍生物、醇、醛、某些有机酸、硫化物、重金... 对国内外活性污泥法中污泥上浮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 ,引起污泥上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进水水质方面有 :过量表面活性物质和类脂化合物 ,过低或过高的 pH值冲击 ,碱度过高 ,水温过热 ,酚及其衍生物、醇、醛、某些有机酸、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等致毒性底物的流入等等。工艺运行方面的原因有 :过量曝气 ,污泥缺氧反硝化 ,污泥回流量过大 ,池底积泥腐化以及机械应力等。还有起沫丝状菌的过量生长产生的泡沫和浮渣。控制活性污泥上浮的主要措施有 :调节曝气池的DO、pH值 ,采用均质调节池并控制进水水质及液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法 污泥上浮泡沫 控制
下载PDF
2016年《ISBI烧伤处理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慧 范卢明 +3 位作者 刘文军 刘丽红 程雨虹 孟美芬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9-733,共5页
从烧伤休克期处理、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烧伤创面处理、康复治疗、感染控制、瘙痒管理等多方面对2016年国际烧伤学会发布的更新的烧伤处理实践指南进行解读,以了解烧伤处理的新进展,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关键词 烧伤 指南解读 吸入性损伤 休克 创面处理 感染控制 康复治疗
下载PDF
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与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应红 《航空工程进展》 2011年第2期127-132,共6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开始研究等离子体的性能。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与技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内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和自主创新。本文主要介绍了空军工程大学等离子...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开始研究等离子体的性能。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与技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内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和自主创新。本文主要介绍了空军工程大学等离子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改善飞行器气动性能和推进效能、等离子体冲击波与强流离子注表面强化、磁流体动力、等离子体点火助燃等技术,并指出了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磁流体 冲击波 流动控制 燃烧 部件强化
下载PDF
汽车悬架系统振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建民 杨清梅 陈玉强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1年第2期24-27,共4页
悬架是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总成,传统汽车悬架无法在各种变化的行驶条件下提供良好的减振性能。本文介绍并评价了几种以现代控制理论为核心的悬架控制技术。
关键词 振动控制技术 汽车 悬架系统 减振原理 类型
下载PDF
近距离下穿在建地铁隧道施工爆破变形及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术才 李克先 +1 位作者 雷刚 孙国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84-289,共6页
近距离爆破下穿尚未完成二衬的区间隧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工况,涉及初支破坏、既有隧道下沉等诸多问题。以青岛地铁2号线近距离(250mm)下穿刚完成初支的3号线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为实例,通过在施工时采用自进式管棚、拱顶部位掏空、辅助... 近距离爆破下穿尚未完成二衬的区间隧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工况,涉及初支破坏、既有隧道下沉等诸多问题。以青岛地铁2号线近距离(250mm)下穿刚完成初支的3号线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为实例,通过在施工时采用自进式管棚、拱顶部位掏空、辅助中孔掏槽、对既有隧道施加张拉力、限载限行等多项措施,并根据类比给出合理的爆破振速控制指标,控制爆破振速及隧道变形。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进行三维模型数值分析,揭示在建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变形及内力变化规律。经过理论计算与实测分析,采取的各项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3号线初支结构未见异常,其研究成果对特殊条件下的爆破下穿设计与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开挖 下穿 爆破振动 减震 变形控制
下载PDF
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干扰及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悦 谭慧俊 +2 位作者 王子运 李鑫 郭赟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1-259,共19页
进气道作为高速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重要气动部件,对飞行器的气动力特性、结构重量、隐身性能等有显著影响。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是高速进气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流动现象,对进气道的性能有突出的影响。发生于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 进气道作为高速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重要气动部件,对飞行器的气动力特性、结构重量、隐身性能等有显著影响。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是高速进气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流动现象,对进气道的性能有突出的影响。发生于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主要可分为正激波/边界层干扰、斜激波/边界层干扰以及三维激波/边界层干扰几类,由于受到侧壁壁面和进气道内背景波系的影响,这些干扰现象偏离了传统基于简化模型的研究结果,具有显著的耦合干扰特征,干扰区间内三维特征明显。概述了发生于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及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目前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激波 边界层干扰 流动控制
下载PDF
Sleep deprivation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 rat gastric mucosa 被引量:14
9
作者 Xi-Zhong Shen Marcel W.L. Koo Chi-Hin Cho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Zhong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136 Yixueyuan Road,Shanghai 200032,China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Faculty of Medicine,University of Hong Kong,5 Sassoon Road,Pokfulam,Hong Kong,ChinaSupported by .Dr.Marcel W.L.Koo,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FacuLty of Medicine,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5 Sassoon Road,Hong Kong,China.Wlkoo@hkusua.hku.h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96-499,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if sleep deprivation is able to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 gastric mucosa and its possible role in mucosal defense. METHODS: Rats for sleep disruption were placed... AIM: To investigate if sleep deprivation is able to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 gastric mucosa and its possible role in mucosal defense. METHODS: Rats for sleep disruption were placed inside a computerized rotating drum, gastric mucosa was taken from rats with 1, 3 and 7d sleep deprivation. RT-PCR,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 Ethanol (500mL.L(-1), i.g.) was used to induce gastric mucosa damage. RESULTS: RT-PCR,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staining confirmed that the sleep deprivation as a stres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greater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 gastric mucosa of rats. After the 500mL.L(-1) ethanol challenge, the ulcer area found in the rats with 7d sleep deprivation (19.15 +/- 4.2)mm(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1) than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53.7 +/- 8.1) mm(2). CONCLUSION: Sleep deprivation as a stress, in addition to lowering the gastric mucosal barrier, is able to stimulate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 gastric mucosa of rats, the heat shock protein 70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astric mucosal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pressants Ethanol Gastric Mucosa Gene Expression HSP70 Heat-shock Proteins IMMUNOHISTOCHEMISTRY Male RNA Messenger RATS Rats Sprague-Dawley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leep Deprivation Stomach Ulcer control
下载PDF
MHD Flow Control of Oblique Shock Waves Around Ramps in Low-temperature Supersonic Flows 被引量:15
10
作者 Su Changbing,Li Yinghong,Cheng Bangqin,Wang Jian,Cao Jun,Li Yiwen Engineering College,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n 710038,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2-32,共11页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ntrol of the oblique shock wave around the ramp in a low-temperature supersonic flow by means of the magnetohydrodynamic (MHD) flow control technique. The purpo...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ntrol of the oblique shock wave around the ramp in a low-temperature supersonic flow by means of the magnetohydrodynamic (MHD) flow control technique.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s is to take advantage of MHD interaction to weaken the oblique shock wave strength by changing the boundary flow characteristics around the ramp. Plasma columns are generated by pulsed direct current ( DC ) discharge, the magnetic fields are generated by Nd-Fe-B rare-earth permanent magnets and the oblique shock waves in supersonic flow are generated by the ramp. The Lorentz body force effect of MHD interaction on the plasma-induced airflow velocity is verified through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measure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the supersonic wind tunnel indicate that the MHD flow control can drastically change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irflow around the ramp and decrease the ratio of the Pitot pressure after shock wave to that before it by up to 19.66% ,which leads to the decline in oblique shock wave strength. The oblique shock waves in front of the ramp move upstream by the action of the Lorentz body force.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the MHD interaction time and consumed energy are determined with the help of the pulsed DC discharge images. The interaction parameter corresponding to the boundary layer velocity can reach 1.3 from the momentum conservation equation. The velocity of the plasma column in the magnetic field is much faster than that in the absence of magnetic field force. The plasma can strike the neutral gas molecules to transfer momentum and accelerate the flow around the ra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pace propulsion system MAGNETOHYDRODYNAMIC flow control PLASMA shock wave
原文传递
Effect of three-electrode plasma synthetic jet actuator on shock wave control 被引量:15
11
作者 ZHOU Yan XIA ZhiXun +1 位作者 LUO ZhenBing WANG Li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46-152,共7页
A three-electrode high-energy plasma synthetic jet(PSJ) actuator was used for shock wave control. This actuator is an enhanced version of the two-electrode actuator as a high-voltage trigger electrode is added to incr... A three-electrode high-energy plasma synthetic jet(PSJ) actuator was used for shock wave control. This actuator is an enhanced version of the two-electrode actuator as a high-voltage trigger electrode is added to increase the cavity volume and the input energy while retaining a relatively low disruptive voltage.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using current-voltage measurements,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was calculated. To assess the jet strength, the penetration of PSJ was compared with empirical value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mentum flux ratio of PSJ for a capacitance of 0.96, 1.6, and 3 μF wa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0.6, 1.0, and 1.3, respectively. The interaction of PSJ with shock waves was acquired using high-speed shadowgraph imaging. The shock was generated by a 25° compression ramp in Mach 2 flow, and PSJ actuator was placed up-stream of the compression ramp. Under the action of PSJ, the strength of the shock was notably weakened, and the near-wall part of the shock was entirely eliminated. The results show the good control effect of the three-electrode high-energy PSJ in high-speed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synthetic jet three-electrode shock wave active flow control
原文传递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12
12
作者 尹文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6期485-488,共4页
创伤是中青年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而40%以上的患者死于失血性休克,因此做好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期复苏是治疗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创伤救治经验和近年相关研究进展,就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如何选用复苏液体、早期实行损害控制性复苏、积... 创伤是中青年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而40%以上的患者死于失血性休克,因此做好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期复苏是治疗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创伤救治经验和近年相关研究进展,就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如何选用复苏液体、早期实行损害控制性复苏、积极纠正创伤性凝血病、早期低温治疗合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等几个关键问题做简要论述,希望借此帮助临床医师制定出更安全、有效、更具实用性的复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损害控制 复苏
下载PDF
增加翼型升力的局部振动流动控制技术 被引量:12
13
作者 裘进浩 李大伟 +1 位作者 聂瑞 季宏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8-644,共7页
以增加升力、弱化激波为目的,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开展了流场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内埋压电材料在上翼面引入周期性正弦振动形成附面层扰动这一主动控制方法。利用结构网格和相应的非定常流计算方法,对变形过程中的气动特性... 以增加升力、弱化激波为目的,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开展了流场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内埋压电材料在上翼面引入周期性正弦振动形成附面层扰动这一主动控制方法。利用结构网格和相应的非定常流计算方法,对变形过程中的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各种变形参数对升力特性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大多局限在二维翼型的数值仿真,本文将计算方法扩展到三维机翼模型,以进一步验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参数优化,局部主动变形能够改善翼型背风区的气动特性,起到增升减阻的作用。低马赫数下,非对称翼型升力系数可提高15%;阻力系数减小16%;高马赫数下,通过控制使激波后移,对称翼型升力系数可提高17%。与传统机翼相比,这种自适应机翼负面效应小,不破坏机翼的结构,可以满足多种飞行状态下的气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结构网格 主动控制 三维机翼
下载PDF
摩擦阻尼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石文龙 张浩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共16页
摩擦阻尼器是一种运用摩擦阻尼原理耗散由振动输入到结构中能量的减震装置。相比传统的减震(振)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工程结构安装的便利性、构造加工组装的简易性、较大的初始刚度及性能方面的稳定性等。整理并总结国内... 摩擦阻尼器是一种运用摩擦阻尼原理耗散由振动输入到结构中能量的减震装置。相比传统的减震(振)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工程结构安装的便利性、构造加工组装的简易性、较大的初始刚度及性能方面的稳定性等。整理并总结国内外学者在摩擦阻尼器方面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包括摩擦阻尼器的类型、性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以及国内外摩擦阻尼器的工程应用4个方面,讨论摩擦阻尼器在减震(振)领域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通过对摩擦阻尼器发展脉络与现状的梳理介绍,为其在结构消能减震中的应用选择提供理论指导依据和设计参考,进而推动摩擦阻尼器在研究及工程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阻尼器 减震 结构控制 文献综述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激波控制鼓包提高翼型跨声速抖振边界 被引量:11
15
作者 田云 刘沛清 彭健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21-1428,共8页
翼型抖振边界是仅次于升阻比的一项重要气动指标。采用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以升力线斜率平缓及激波位置振荡作为基本判据确定了RAE2822翼型在指定跨声速来流条件下的抖振边界。通过大量计算流体力学(CFD)验证,针对RAE2822翼... 翼型抖振边界是仅次于升阻比的一项重要气动指标。采用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以升力线斜率平缓及激波位置振荡作为基本判据确定了RAE2822翼型在指定跨声速来流条件下的抖振边界。通过大量计算流体力学(CFD)验证,针对RAE2822翼型设计了一种特定外形的激波控制鼓包并确定了其具体安装位置。该激波控制鼓包在抖振迎角附近可以显著降低激波强度、稳定激波位置并推迟抖振现象发生,最终达到扩大抖振边界的目的,其在设计跨声速来流条件下可将抖振升力系数提高5%~10%;而当迎角较小或超过抖振迎角后该激波控制鼓包不会对基本翼型的气动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流动控制 跨声速流动 抖振 计算流体力学
原文传递
微型硬盘抗冲击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建援 赵钟磊 +1 位作者 康春霞 冯小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6-299,共4页
在分析微型盘主动隔振系统的机电动力学模型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利用电磁作动器的冲击振动主动控制解决方案 ,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表明 ,该实验装置可以兼顾振动与冲击控制 ,具有较宽的频率响应范围 。
关键词 硬盘 振动 冲击 主动控制 实验装置
下载PDF
机翼跨声速抖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伟伟 高传强 叶正寅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6-1075,共20页
跨声速飞行中,激波附面层干扰会引起激波周期性自激振荡,这种现象称之为跨声速抖振。跨声速抖振引起的脉动载荷有可能造成结构疲劳甚至引发飞行事故,该问题一直是航空领域的研究难点。本文从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总结了跨声速抖... 跨声速飞行中,激波附面层干扰会引起激波周期性自激振荡,这种现象称之为跨声速抖振。跨声速抖振引起的脉动载荷有可能造成结构疲劳甚至引发飞行事故,该问题一直是航空领域的研究难点。本文从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总结了跨声速抖振研究的主要方法,重点综述了近几年在跨声速抖振机理研究方面以及结构运动对抖振响应特性的影响方面取得的新进展,简要总结了跨声速抖振的被动控制及主动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声速抖振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抖振机理的进一步探究,结构弹性特征对抖振特性的影响以及闭环主动控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跨声速流动 分离流 抖振 气动弹性 流动控制
原文传递
变截面梁式动力吸振器的宽带吸振机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彦琴 盛美萍 孙进才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3-476,共4页
通过对变截面梁-板耦合结构的功率流研究,提出用变截面梁吸收弹性体的振动,论证了变截面梁式动力吸振器的宽带吸振性能,分析了梁的结构参数、梁在板上的连接位置等对吸振效果的影响,为设计适合于弹性主振系的新型梁式宽带动力吸振器奠... 通过对变截面梁-板耦合结构的功率流研究,提出用变截面梁吸收弹性体的振动,论证了变截面梁式动力吸振器的宽带吸振性能,分析了梁的结构参数、梁在板上的连接位置等对吸振效果的影响,为设计适合于弹性主振系的新型梁式宽带动力吸振器奠定了基础。仿真结果表明梁式动力吸振器吸振频带宽、吸振效果好,加之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梁 动力吸振器 连接 工程应用 基础 安装 弹性 耦合 带宽 振动
下载PDF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器用于圆柱高速流动控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9
作者 倪芳原 史志伟 杜海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7-665,共9页
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N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在圆柱高速流动控制中的应用。首先,研究了单电极N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在静止空气中放电后的流场特性。研究表明在介质阻挡放电形成的等离子体区域,有局部能量快速注入,... 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N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在圆柱高速流动控制中的应用。首先,研究了单电极N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在静止空气中放电后的流场特性。研究表明在介质阻挡放电形成的等离子体区域,有局部能量快速注入,放电结束5μs后在上极板后端点位置形成了一个局部温度高达900K的热点,由此引发很强的压力扰动,形成以上极板后端点位置为中心,扩散速度约为声速的半圆形压缩波。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N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布置在直径为6mm的圆柱上,来流马赫数为Ma∞=4.6时,对圆柱脱体激波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介质阻挡放电形成的半圆形压缩波对于脱体激波有很强的干扰作用,激波距离增加了15.7%,激波强度也有相应的减弱,导致阻力减少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介质阻挡放电 激波 流动控制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跨声速涡轮叶栅激波损失控制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明 葛宁 陈云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6-1235,共10页
为了降低高负荷跨声速高压涡轮激波损失,发展了针对性的涡轮叶栅激波控制方法。针对吸力侧激波,提出可控膨胀设计概念,结合基于曲率的叶型设计方法,通过调整吸力面曲率分布以控制气流膨胀力度,减小了尾缘激波前马赫数,有效减弱了吸力侧... 为了降低高负荷跨声速高压涡轮激波损失,发展了针对性的涡轮叶栅激波控制方法。针对吸力侧激波,提出可控膨胀设计概念,结合基于曲率的叶型设计方法,通过调整吸力面曲率分布以控制气流膨胀力度,减小了尾缘激波前马赫数,有效减弱了吸力侧激波强度和叶栅出口压力不均匀程度。针对压力侧激波,发展了消波设计方法,在吸力面的激波作用区域设计一鼓包型线,利用鼓包迎风面压缩波的预增压作用和外凸面膨胀波的消波作用,有效抑制了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显著削弱了反射激波强度。可控膨胀设计和消波设计对叶栅尾缘两道激波的控制作用相互独立,可单独采用,当两种方法相结合时,吸力侧激波强度降低了29.66%,叶栅出口压力不均匀程度减小了29.28%,总压损失系数减小了1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高压涡轮 激波控制 叶型设计 曲率分布 可控膨胀 鼓包 消波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