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市1988-2007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国章 徐景野 +5 位作者 周爱明 金春光 毛国华 石优章 董红军 杨元斌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对1988--2007年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和暴发资料进行分析。采集市场贝壳类海产品进行污染情况检测,并对患者中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实验室系统研究。... 目的探讨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对1988--2007年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和暴发资料进行分析。采集市场贝壳类海产品进行污染情况检测,并对患者中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实验室系统研究。结果1988--2007年全市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19404例,死亡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68/10万,病死率为0.36‰。发病呈现周期性波动,冬春季高发,且存在明显地区聚集性,发病以20—50岁年龄的青壮年为主。流行菌株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传播因素调查分析显示,居民生吃毛蚶和牡蛎是造成伤寒副伤寒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从市场所采集的毛蚶和牡蛎中,各检出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并带有TEM-1型耐药基因。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海产品牡蛎中存活观察试验证实菌株在带壳牡蛎活体水体中至少能存活10d以上。PFGE基因分型表明,X2型是宁波地区甲型副伤寒优势流行株。结论宁波地区居民生吃毛蚶和牡蛎是造成伤寒副伤寒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对贝壳类海产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和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伤寒副伤寒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流行特征 危险因素 贝壳类海产品
原文传递
北京市市售贝类、蔬菜、浆果、即食海产品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检测及检测方法探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骆海朋 高飞 +4 位作者 于海瑶 仝伟健 任秀 余文 崔生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7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目的对北京市市售贝类(牡蛎、贻贝、扇贝、文蛤、毛蚶)、蔬菜(苗菜、生菜)、浆果(草莓、蓝莓)、即食海产品(三文鱼、即食虾)进行诺如病毒检测。方法贝类、蔬菜、浆果类样品参照ISO/TS 15216-1方法进行前处理,虾类检测参照贝类、三文鱼... 目的对北京市市售贝类(牡蛎、贻贝、扇贝、文蛤、毛蚶)、蔬菜(苗菜、生菜)、浆果(草莓、蓝莓)、即食海产品(三文鱼、即食虾)进行诺如病毒检测。方法贝类、蔬菜、浆果类样品参照ISO/TS 15216-1方法进行前处理,虾类检测参照贝类、三文鱼参照蔬菜的方法并进行改良。病毒RNA提取参照罗氏High pure viral RNA Kit试剂盒方法对样品前处理后的提取液进行提取。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时荧光RT-PCR)的检测使用罗氏Light Mixnoroviurus GI-GII于Lightcycler480 II进行检测,并进行GI-GII分型。诺如病毒阳性样品,参照SN/T2626—2010《国境口岸诺如病毒检测方法》,使用JV12、JV13进行扩增,将获得的DNA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并分型。结果经罗氏试剂盒检测贝类食品478份(40份阳性)、蔬菜62份(1份阳性)、浆果84份(0份阳性)和即食海产品51份(1份阳性)。有42份为GI-GII,其中37份为GII型,4份为GI型。在42份阳性样品中,有29份GII型阳性样品对RNA聚合酶区域扩增成功,通过序列分析,27份为GII.17,1份为GII.12,1份为Hawaii.calicivirus。结论通过对北京市市售食品样品中诺如病毒检测发现,贝类食品呈现较明显的季节分布,在冬季检出率较高,贝类食品是诺如病毒污染率最高的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贝类 浆果 即食海产品 实时荧光RT-PCR 食品污染物 检测
原文传递
一起食源性伤寒、副伤寒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周爱明 许国章 +4 位作者 徐景野 毛国华 董红军 方挺 王海波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7期420-421,441,共3页
目的查明2005年宁波市发生的一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用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采集市场贝壳类海产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现场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 目的查明2005年宁波市发生的一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用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采集市场贝壳类海产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现场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起疫情共发生伤寒、副伤寒1029例,发病率为13.10/10万;发病曲线呈双峰状,病例分布以市区为中心波及到周边地区,发病以25~55岁年龄的青壮年为主;流行病学1:1配对调查显示:生吃毛蚶和牡蛎者患病的危险分别为对照组的4.0倍和23.0倍(95%CI分别为1.45~11.0和5.1~103.6);同时从市场摊位所采集的牡蛎和毛蚶样品中,各检出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此次疫情是由生吃受污染牡蛎、毛蚶等贝壳类海水产品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暴发疫情 病例对照研究 贝壳类海产品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贝类海产品分割算法
4
作者 孙小龙 潘丰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3年第9期2137-2141,2176,共6页
针对传统图像处理算法在贝类海产品图像分割中精度和泛化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编/解码模式的贝类海产品分割方法。为了获取图像的多尺度语义信息,网络的编码模块采用并联双分支网络结构,在保存图像空间细节的同时... 针对传统图像处理算法在贝类海产品图像分割中精度和泛化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编/解码模式的贝类海产品分割方法。为了获取图像的多尺度语义信息,网络的编码模块采用并联双分支网络结构,在保存图像空间细节的同时增强深层语义特征表示能力。使用通道分离混洗模块和深度卷积作为基础模块,提高算法运行速度;分割解码模块融合多尺度特征,充分提取上下文多尺度信息。通过对分选现场采集的900张图像进行测试,以mIoU、F1分数和FPS作为主要评判标准,分别达到了96.693%、99.872%和108FPS,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地获得目标的分割区域和类别,并且具有较高的分割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海产品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割
下载PDF
宁波市2004-2006年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爱明 许国章 +2 位作者 徐景野 毛国华 方挺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928-931,共4页
目的探讨宁波市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6年宁波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三年全市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9.86/10万,发病地区以市区和毗邻的奉化市为... 目的探讨宁波市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6年宁波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三年全市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9.86/10万,发病地区以市区和毗邻的奉化市为主;发病季节分布呈现冬春季单峰型,1-3月期间病例占全部病例69.88%;病人以30-59岁年龄组为主(71.35%),职业以本地农民为主(34.56%)。流行期曾从市售毛蚶、牡蛎分离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危险因素分析提示伤寒副伤寒流行与生吃、半生吃毛蚶、牡蛎等贝壳类海产品有关。结论宁波市属于甲型副伤寒高流行地区,季节分布呈现冬春季单峰型,流行因素主要与本地居民生食贝壳类海产品的习惯有关。加强饮食行为干预、加大贝壳类海产品监测,是控制副伤寒高发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伤寒 流行病学 贝类海产品
原文传递
致病性气单胞菌在贝(甲)壳类海产品中的检出 被引量:3
6
作者 余雪明 金春光 +1 位作者 章丹阳 沈玄艺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928-930,共3页
目的:了解市售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携带与消长情况,为控制气单胞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步筛选的方法筛检出贝(甲)壳类海产品中疑似致病性气单胞菌,再用系统生化确定种类;按季对贝(甲)壳类海产品进行致病性气单... 目的:了解市售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携带与消长情况,为控制气单胞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步筛选的方法筛检出贝(甲)壳类海产品中疑似致病性气单胞菌,再用系统生化确定种类;按季对贝(甲)壳类海产品进行致病性气单胞菌检测,观察其消长。结果从13类2431份市售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8种1490株,检出率为61.29%。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以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最多;海产品带菌率最高为海瓜子,牡蛎、淡菜、海螺3类海产品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有350份样品同时检出2种以上致病性气单胞菌。结论: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携带致病性气单胞菌较普遍,贝壳类的致病性气单胞菌携带率高于甲壳类,夏、秋季是检出高峰,消长规律与疾病的流行相吻合。提示我们,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是一类诱发气单胞菌疾病的危险因子,而本地居民对该海产品的食用习惯多为生食或半生食,进一步增加了食用不安全性。因此,建议食用时应注意烹饪方法,以减少气单胞菌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甲)壳类海产品 致病性气单胞菌 分布 消长
原文传递
微生物协同发酵生产海鲜调味料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祥忠 张合亮 杨晓宙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5期72-76,共5页
以贝类下脚料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协同发酵制备了贝类海鲜调味料。探讨了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和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单独发酵与协同发酵对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优化了复合菌株的协同发酵的条件,确定... 以贝类下脚料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协同发酵制备了贝类海鲜调味料。探讨了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和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单独发酵与协同发酵对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优化了复合菌株的协同发酵的条件,确定了贝类海鲜调味料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贝类下脚料粉碎处理后溶解成250g/L的溶液,添加1.5%的葡萄糖,调节pH值为7.0,接入5%的复合菌株,35℃培养48h后升温至50℃发酵72h,制得了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35%的贝类海鲜调味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下脚料 协同发酵 海鲜调味料
下载PDF
烟台沿海地区贝类海产品戊型肝炎病毒检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崔伟红 刘娟 +4 位作者 孙振璐 高巧 董兆静 宫连凤 马莉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1-1396,共6页
了解烟台地区贝类海产品中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状况,为戊型肝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集了烟台近海区域贝类海产品11种,用PEG 8000对戊肝病毒进行优化富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检测,用已知戊肝阳性病人粪便标本做系列梯度稀释作... 了解烟台地区贝类海产品中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状况,为戊型肝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集了烟台近海区域贝类海产品11种,用PEG 8000对戊肝病毒进行优化富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检测,用已知戊肝阳性病人粪便标本做系列梯度稀释作为荧光信号强度参照。11种共151份贝类海产品中,在海虹(贻贝)中检出戊肝病毒阳性3份,可疑阳性2份,其它10种贝类中未检出。烟台近海区域贝类海产品(贻贝)中存在戊型肝炎病毒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海产品 戊型肝炎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原文传递
风险分级矩阵在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风险评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晔茹 白莉 +6 位作者 韩海红 高芃 王彝白纳 齐妍 张磊 刘兆平 李宁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9-484,共6页
目的研究风险分级矩阵方法学应用以及我国沿海地区居民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健康风险等级。方法利用贝类海产品消费量以及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等数据,计算危害严重性(5分制)和疾病发生可能性(5分制)参数,导入风险分级模型矩阵,... 目的研究风险分级矩阵方法学应用以及我国沿海地区居民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健康风险等级。方法利用贝类海产品消费量以及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等数据,计算危害严重性(5分制)和疾病发生可能性(5分制)参数,导入风险分级模型矩阵,对我国沿海地区不同人群副溶血性弧菌健康风险进行赋值和等级评价。结果我国沿海地区全人群和贝类海产品消费者人群通过生食贝类海产品每餐平均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评分均为6分,属于低风险,而生食贝类海产品人群的风险评分为10分,属于中度风险。结论风险分级矩阵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通过进一步优化可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海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 风险评估 风险等级 食源性疾病
原文传递
我国常见的几种脂溶性贝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美慧 李爱峰 +1 位作者 曹际娟 卲筠乔 《生命科学》 CSCD 2016年第1期33-43,共11页
近年我国沿海有毒赤潮的发生频次和规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产生的藻毒素沿食物链传递并在贝类体内累积转化生成更为复杂的贝毒素,威胁贝类水产品食用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其中大部分贝毒的极性较低,易溶于脂类化合物,被称为脂溶性贝毒(lipo... 近年我国沿海有毒赤潮的发生频次和规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产生的藻毒素沿食物链传递并在贝类体内累积转化生成更为复杂的贝毒素,威胁贝类水产品食用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其中大部分贝毒的极性较低,易溶于脂类化合物,被称为脂溶性贝毒(lipophilic shellfish toxins,LST)。目前我国的养殖贝类正面临多种脂溶性贝毒的污染,主要包括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蛤毒素(pectenotoxin,PTX)、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氮杂螺环酸(azaspiracid,AZA)及环亚胺类毒素(cyclic imine,CI)中的gymnodimine(GYM)等几大类毒素。现就这些脂溶性贝毒的化学结构、来源、毒理学特征、食用安全限量及检/监测方法等内容做了系统总结,同时,对我国脂溶性贝毒的来源与贝类染毒状况做了简要概括,并对今后我国脂溶性贝毒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赤潮 脂溶性贝毒 贝类养殖 食用安全限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