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运用后连续急弯河道冲淤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思泉 刘亚 卢金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3,26,共7页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用后下游连续急弯河道的冲淤调整规律,根据七弓岭、观音洲河段实测地形资料和水文资料,研究了水沙变异条件下河势变化和冲淤特性。研究发现:(1)三峡水库受上游水库调蓄作用,上游来沙量大量减少,上游来水基本处于清水状...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用后下游连续急弯河道的冲淤调整规律,根据七弓岭、观音洲河段实测地形资料和水文资料,研究了水沙变异条件下河势变化和冲淤特性。研究发现:(1)三峡水库受上游水库调蓄作用,上游来沙量大量减少,上游来水基本处于清水状态;径流量重分配,枯水期流量增加,汛期洪峰削减。(2)三峡水库运行后,七弓岭、观音洲上下2个急弯河段首先冲刷,然后转变为"上冲下淤"的相反的冲淤性质,后又恢复为同时冲刷的状态;年内表现为枯水期冲刷,汛期淤积,上下弯道总是表现出相反的冲淤形态,即枯水期"上淤下冲",汛期"上冲下淤"。(3)三峡水库运行后,七弓岭急弯河道趋向窄深,观音洲急弯河道则以展宽为主,弯道段与过渡段冲淤表现相反。研究结果以期完善弯曲河道的演变理论,并对下荆江河床演变预测、河道整治及河道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弯河道 冲淤特性 河床演变 河势变化 三峡水库 七弓岭 观音洲
下载PDF
溃坝水流作用下急弯河道泥沙输移数值模拟
2
作者 曾琳 陈日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77-82,共6页
将有限元特征分裂算法(CBS)应用于二维浅水控制方程的求解中,建立了模拟溃坝水流泥沙输移的数学模型。CBS算法在计算对流主导的问题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较高的精度,适用于处理溃坝水流流速大,水位、床面变化剧烈等问题。应用该模型对90... 将有限元特征分裂算法(CBS)应用于二维浅水控制方程的求解中,建立了模拟溃坝水流泥沙输移的数学模型。CBS算法在计算对流主导的问题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较高的精度,适用于处理溃坝水流流速大,水位、床面变化剧烈等问题。应用该模型对90°急弯河道全溃所致的水流运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最后用该模型模拟了180°弯道中溃坝水流在缓坡、陡坡时的洪水演进与泥沙输移。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溃坝水流运动,模拟结果符合水流泥沙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移 数值模拟 CBS 急弯河道 溃坝水流
下载PDF
急弯河段新建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条件研究
3
作者 张湛 刘洋 赵凯 《水运工程》 2024年第7期104-110,116,共8页
在急弯河段已建枢纽上新建船闸工程,船闸布置受限因素众多,通航条件复杂。为分析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建立袁河石洲枢纽1:80正态物理模型,开展急弯河段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对比隔流堤不同长度口门区的流速分布,同时结合... 在急弯河段已建枢纽上新建船闸工程,船闸布置受限因素众多,通航条件复杂。为分析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建立袁河石洲枢纽1:80正态物理模型,开展急弯河段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对比隔流堤不同长度口门区的流速分布,同时结合自航船模试验分析船闸口门区通航条件。结果表明,延长隔流堤对减小口门区横向流速峰值、改善流态作用明显;隔流堤延长250 m时,石洲船闸上游引航道最高通航流量可达到规范要求的20 a一遇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弯河段 上游引航道 口门区 通航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