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整治对平原区及丘陵区田块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正峰 杨红 谷晓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共8页
土地整治中各类工程措施的实施,会对土地整治区域中田块的利用产生影响,量化评估土地整治对田块利用产生的影响,不仅可以完善土地整治的理论,而且能为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该文将土地整治对田块利用的影响归纳为对... 土地整治中各类工程措施的实施,会对土地整治区域中田块的利用产生影响,量化评估土地整治对田块利用产生的影响,不仅可以完善土地整治的理论,而且能为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该文将土地整治对田块利用的影响归纳为对田块规模、田块形状、田块空间特征和田块耕作效率影响4个方面,选择湖北省监利县毛市镇联盟土地整治项目与湖北省老河口市洪山咀办事处兰家岗村低丘岗地土地整治项目作为平原区项目和丘陵区项目的典型代表,量化评估了2个项目区土地整治对田块利用产生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原区项目和丘陵区项目中,土地整治对田块利用的影响表现出极强的相似性,综合表现为:1)田块的规模被扩大,小规模的田块并合并,田块的规模变得相对均匀;2)田块的外形被分割的更加规整,田块几何形状的相似性增强,人类对土地的干扰程度增加;3)整治区域中的田块由整治前的许多离散小田块的组合方式转变成整治后由少数大田块高度连接的组合方式,田块在分布上趋于集中;4)田块耕作的效率提高,二者平均耕作时间分别由整治前的57、62min/hm2减少到整治后的45和48min/hm2。同时,在平原区项目和丘陵区项目中,土地整治对田块规模、田块外形、田块空间分布特征和田块耕作效率影响的幅度上存差异,丘陵区项目在田块规模、田块破碎度、田块密度以及耕作时间的变化幅度上要大于平原区项目,这主要是由于地貌类型和区域本底条件的不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理 规模 形状 空间分布 耕作效率
下载PDF
红富士苹果改形过程中不同树形光照分布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苏渤海 范崇辉 +2 位作者 李国栋 张军科 韩明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陕西渭北苹果产区红富士苹果树改形过程中,不同树形的光照分布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红富士苹果改良筛选优质树形。【方法】试验以13年生改良的自由纺锤形、小冠疏层形和中干开心形红富士果树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树形冠层... 【目的】探讨陕西渭北苹果产区红富士苹果树改形过程中,不同树形的光照分布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红富士苹果改良筛选优质树形。【方法】试验以13年生改良的自由纺锤形、小冠疏层形和中干开心形红富士果树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树形冠层的光照分布、果实产量和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自由纺锤形、小冠疏层形和中干开心形3种树形无效光区占整个树冠的比例分别为30.16%,26.54%和24.38%,单株产量分别为34.2,37.5和40.7 kg,其中中干开心形树冠的无效光区最低,其产量较自由纺锤形和小冠疏层形高19.0%和8.5%,且其果实单果质量、果面着色指数、花青苷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自由纺锤形和小冠疏层形。【结论】在陕西渭北苹果产区,中干开心形树形冠层光照分布良好,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果实大、着色好,品质优,优质丰产效果好于自由纺锥形和小冠疏层形,是优质苹果生产优先选择的树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富士 果树树形 光照分布 产量品质
下载PDF
几种常见鲤科养殖鱼类肌间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董在杰 黄代中 +5 位作者 李丽娟 袁新华 缪为民 陈奇渠 陆志兵 张炳良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29,共5页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的肌间刺数目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两侧肌间刺的数目接近。不同部位的肌间刺数目也有差异: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刺数目最多,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刺数目基本相等。鲢、鳙、鲫和团头鲂的肌间刺形态都在10种以上。这几种鱼每条鱼的躯干部轴上肌中都有一根很细很短的“l”形刺,这根最短刺的长度在不同规格的鱼上差别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类 肌间刺 形态 数目 分布
下载PDF
喜树碱囊泡的研制 被引量:25
4
作者 栾立标 朱家壁 +1 位作者 余卫平 卫开斌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研制喜树碱囊泡。方法 以司盘和胆固醇为主要膜材 ,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喜树碱囊泡。用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和构造 ,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度分布 ,HPLC法测定含量并用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考察其对小鼠S180肉瘤的抗癌活性。结果 研... 目的 研制喜树碱囊泡。方法 以司盘和胆固醇为主要膜材 ,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喜树碱囊泡。用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和构造 ,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度分布 ,HPLC法测定含量并用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考察其对小鼠S180肉瘤的抗癌活性。结果 研制的喜树碱囊泡为与脂质体相似的单室双分子层微型囊泡 ,平均粒径为 ( 5 65± 6)nm。平均包封率为 61%。抑瘤率为 76 1% (P <0 0 5 ) ,给药后小鼠体重分别为空白组和溶液组的 92 7% (P >0 0 5 )和 13 4 7% (P <0 0 5 )。结论 本文首次研制出单室双分子层喜树碱囊泡 ,其粒度小且分布均匀 ,包封率较高 ,抗癌活性较强 ,并能降低喜树碱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泡 形态 粒度分布 包封率 抗癌活性 喜树碱
下载PDF
城市河道表层水及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与污染行为 被引量:27
5
作者 赵昕 陈浩 +5 位作者 贾其隆 沈忱思 朱弈 李磊 聂云汉 叶建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612-3620,共9页
河流是微塑料从陆地向海洋传输的关键路径,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实际上,目前关于城市不同区域河道表层水及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污染行为研究仍十分有限,相关问题依然不甚清晰.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及郊区城镇区域... 河流是微塑料从陆地向海洋传输的关键路径,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实际上,目前关于城市不同区域河道表层水及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污染行为研究仍十分有限,相关问题依然不甚清晰.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及郊区城镇区域的8条河道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6个河道表层水及沉积物样品,采用高速摄像仪和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鉴定样品中微塑料的丰度、尺寸、颜色、形状和类型等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河道表层水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7.5±2.8)个·L^-1,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以湿重计)则达到了(1575.5±758.4)个·kg^-1.微塑料尺寸越小丰度越高.其中,低于500μm、纤维状、透明色和聚酯类的微塑料始终在上海市城市河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分布更具多样性.相对于国内外其他城市河道中的微塑料污染,上海市城市河道中的微塑料污染较为严重.不同城市河道中,微塑料的形状和聚合物类型分布受到来源(主要为洗衣废水、个人护理产品和塑料废弃物等)、水动力学条件和本身理化性质等各种因素的较大影响.还进一步讨论了城市河道中微塑料的污染行为(来源、传输与归趋),并解析了各种环境因子对其造成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城市河道 污染丰度 形状分布 聚合物组成 污染行为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双频光栅轮廓术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方 周灿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2-635,共4页
物体含突变部分时,包裹相位很难准确恢复 若用双频光栅技术分两次测量,测量次数增加,不符合实时要求 提出用软件方法生成含两种不同频率的复合光栅,用液晶投影仪投影 针对不同物体突变情形,生成各种不同灵敏度的复合光栅 只一次采集,就... 物体含突变部分时,包裹相位很难准确恢复 若用双频光栅技术分两次测量,测量次数增加,不符合实时要求 提出用软件方法生成含两种不同频率的复合光栅,用液晶投影仪投影 针对不同物体突变情形,生成各种不同灵敏度的复合光栅 只一次采集,就达到过去双频多次采集的效果 两幅不同灵敏度的相位图可同时获取,相位去包裹时高精度光栅相位不确定性由粗光栅对应相位修正 最后,进行了实验测试 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貌检测 傅里叶变换 相位分布 相位去包裹 双频光栅
下载PDF
高速钢高温形变诱发析出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宋学孟 任立苹 《金属科学与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探讨了高速钢在高温形变过程中碳化物析出的行为及奥氏体组织状态对析出的影响。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奥氏体的组织结构,分析了高温形变过程中碳化物析出的部位,颗粒尺寸及形态。试验表明, 碳化物主要在奥氏体... 本文探讨了高速钢在高温形变过程中碳化物析出的行为及奥氏体组织状态对析出的影响。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奥氏体的组织结构,分析了高温形变过程中碳化物析出的部位,颗粒尺寸及形态。试验表明, 碳化物主要在奥氏体的缺陷处呈点状和点列状析出,大小为20mμ。处于回复状态的奥氏体缺陷诱发碳化物析出,析出碳化物钉札缺陷阻止再结晶进行。当再结晶驱动力较大时,由于动态再结晶充分发展,使缺陷大量消除,碳化物析出显著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高温形变 碳化物
下载PDF
薄互层型页岩油储集层水力裂缝形态与支撑剂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邹雨时 石善志 +4 位作者 张士诚 李建民 王飞 王俊超 张啸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5-1032,共8页
选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集层井下岩心制备薄互层状页岩岩样,开展小尺度真三轴携砂压裂实验,结合高精度CT扫描数字岩心模型重构技术,研究了薄互层型页岩油储集层水力裂缝形态与支撑剂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薄互... 选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集层井下岩心制备薄互层状页岩岩样,开展小尺度真三轴携砂压裂实验,结合高精度CT扫描数字岩心模型重构技术,研究了薄互层型页岩油储集层水力裂缝形态与支撑剂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薄互层型页岩油储集层中近井筒处层间岩石力学差异及界面对缝高的延伸无明显遮挡作用,但对缝高方向上缝宽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水力裂缝趋于以“阶梯”形式穿层扩展,在界面偏折处缝宽较窄,阻碍支撑剂垂向运移,穿层有效性差;如泥页岩纹层发育,则易于形成“丰”或“井”字形裂缝。射孔层段岩石强度大,破裂压力高,则主缝起裂充分,缝宽较大,整体加砂较好;射孔层段强度低且纹层较为发育,则压裂液滤失量较大,破裂压力较低,主缝起裂不充分,缝宽较窄,易出现砂堵。支撑剂主要铺置在射孔层段附近缝宽较大的人工裂缝的主缝内,分支缝、邻层缝、开启的纹层缝内仅含有少量(或不含)支撑剂,整体上支撑剂铺置范围有限;支撑剂可进入裂缝的极限宽度约为支撑剂粒径的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薄互层型储集层 岩石力学 岩性界面 水力压裂 裂缝形态 支撑剂分布
下载PDF
新型横向磁通感应加热线圈 被引量:18
9
作者 孙于 汪友华 +1 位作者 杨晓光 庞玲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90,共6页
由于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依然存在装置出口处沿带材宽度方向上带材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制约其工业应用。感应加热器线圈形状和位置对带材表面涡流分布、温度分布和电磁力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横向磁通感应加... 由于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依然存在装置出口处沿带材宽度方向上带材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制约其工业应用。感应加热器线圈形状和位置对带材表面涡流分布、温度分布和电磁力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横向磁通感应加热线圈结构,并在同等输入电流、相同规格被加热带材和同等气隙厚度条件下,与两种典型线圈结构进行比较。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三维仿真计算得到的运动带材表面的磁感应强度、涡流、热源和温度分布说明本文提出的感应线圈结构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能够获得更为均匀的出口温度,为新型带材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的制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磁通感应加热 线圈结构 涡流 温度分布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钙质砂单颗粒破碎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蒋明镜 许泽伟 +3 位作者 刘俊 吴迪 吴晓峰 王剑锋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3-28,共6页
钙质砂是长期在饱和的碳酸钙溶液中经物理、生物化学及化学作用过程而形成的海洋沉积物,是人工岛建造常用的岩土工程材料,其力学特性直接影响人工岛的安全使用.海洋环境下钙质砂不间断承受海洋动荷载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循环荷载作用... 钙质砂是长期在饱和的碳酸钙溶液中经物理、生物化学及化学作用过程而形成的海洋沉积物,是人工岛建造常用的岩土工程材料,其力学特性直接影响人工岛的安全使用.海洋环境下钙质砂不间断承受海洋动荷载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循环荷载作用下钙质砂单颗粒动强度特征.为此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单颗粒循环加载仪器对不同形状、粒径的南海钙质砂进行单颗粒破碎试验,利用Weibull统计函数描述每种粒径下的单颗粒动强度分布规律.基于试验所得力-位移曲线,发现钙质砂单颗粒在动荷载试验过程中的破坏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颗粒破碎发生在加基值力之前,一种是颗粒破碎发生在加基值力之后.对不同粒径单颗粒动强度统计分析,发现单颗粒动强度的分布与粒径有关,粒径越大则强度越低;相同粒径下不同形状的单颗粒动强度规律为:块状颗粒>条状颗粒>片状颗粒;同一形状下单颗粒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在双对数坐标轴下,特征单颗粒动强度与粒径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颗粒破碎 单颗粒动强度 形状 粒径 Weibull 分布
下载PDF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的分布与沉积地貌特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居成 曾从盛 吴幼恭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阐明了老红砂的分布与地貌形态特征,并根据其沉积构造特征等提出了老红砂的风成或风—被积成因及其发育多期性的观点。最后还对进一步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老红砂 分布形态 沉积构造 闽东南 沉积地貌
下载PDF
孔洞结构对超声波衰减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梁利喜 周龙涛 +3 位作者 刘向君 陈乔 彭梦芸 袁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208-3214,共7页
碳酸盐岩地层孔洞形状多样、孔洞空间尺度多变、分布复杂,以首波触发机制记录的波速,反映的是沿着波阻抗最大路径传播的声波速度,不能有效反映岩石中的孔洞结构特征。基于波动理论和有限差分方法,实现超声波透射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孔洞... 碳酸盐岩地层孔洞形状多样、孔洞空间尺度多变、分布复杂,以首波触发机制记录的波速,反映的是沿着波阻抗最大路径传播的声波速度,不能有效反映岩石中的孔洞结构特征。基于波动理论和有限差分方法,实现超声波透射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孔洞形状、尺寸、分布、密度对声波衰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孔洞形状、尺寸、分布、密度对衰减系数均有影响,其中孔洞密度对衰减系数的影响最大,孔洞尺寸次之,孔洞形状和分布对衰减系数的影响较小;(2)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孔洞尺寸和平行于传播方向上的孔洞尺寸均对衰减系数有影响,相对而言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孔洞尺寸对衰减系数的影响更显著;(3)对一定频率的振源,存在一个临界孔洞尺寸,当孔洞的尺寸大于该临界值时,不能应用衰减系数反映孔隙尺寸的变化;(4)衰减系数与孔洞尺寸、不同孔洞形状的孔隙度之间均表现为幂函数关系,且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孔洞形状 孔洞尺寸 孔洞分布 孔洞密度 衰减系数
原文传递
油田开发阶段砂岩储集层横向对比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波 李孝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5-97,共3页
在碎屑岩储集层油田开发阶段,横向对比砂体进而预测砂体分布、形态等是重要的开发地质研究工作,其准确性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以中期旋回为对比单元,建立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 在碎屑岩储集层油田开发阶段,横向对比砂体进而预测砂体分布、形态等是重要的开发地质研究工作,其准确性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以中期旋回为对比单元,建立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开展以静态和开发动态资料为基础的综合研究,确定砂体的大小和延伸范围;根据岩心、测井资料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的储集层沉积微相分析,确定砂体的沉积微相组合类型、展布规律与形态分布。在上述条件的约束下,以微相类型为对比标准,完成单砂层的对比和分布预测。应用该方法对比黄骅坳陷港东油田明化镇组下段部分河流相储集层,首先建立以中期地层旋回为基础的等时地层格架,再以微相类型相同为对比约束条件,然后根据确定的砂体大小预测出砂体的位置和类型。图3参7(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砂岩 储集层 地质分析 横向对比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流量分配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高学平 李岳东 +1 位作者 田野 孙博闻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4,共8页
对于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流量分配,规范规定进/出水口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不超过10%,但实际工程设计难以达到此要求。本文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侧式进/出水口为例,通过改变进/出水口各体型参数,利用三维紊流数学模型,... 对于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流量分配,规范规定进/出水口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不超过10%,但实际工程设计难以达到此要求。本文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侧式进/出水口为例,通过改变进/出水口各体型参数,利用三维紊流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扩散段分流墩中边孔道宽度比、扩散段分流墩中墩墩头位置、扩散段长度等体型参数对各孔流量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4孔流道的侧式进/出水口,调整扩散段分流墩中边孔道宽度比、中墩墩头较边墩墩头缩进距离、扩散段长度,能有效改善流量分配不均匀程度,但相邻中边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较难满足小于10%的要求。其他体型参数,例如圆变方渐变段长度,对流量分配不均匀程度的改善作用较小。研究成果对侧式进/出水口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体型优化 流量分配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气候平均状况的变化对气候极值出现概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大钧 程炳岩 丁裕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3-269,共7页
在概率统计理论的基础上 ,建立符合正态分布和 Γ分布的气候要素分布模型来讨论极值事件对各个参数的敏感性 ,得出尺度参数对极端事件概率的影响力最大 ,进而研究了平均值或标准差的变化对极端事件的影响 。
关键词 气候平均状况 正态分布 气候要素分布模型 极端事件概率 位置参数 形状参数 尺度参数 分布函数
下载PDF
高强度低合金钢热轧板形综合控制技术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超超 何安瑞 +2 位作者 邵健 刘建华 周杰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3,共7页
随着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广泛应用,高强度低合金钢的板形问题,特别是带钢出口凸度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解决该问题,从辊形、模型、工艺3方面着手,在涟钢2250热连轧机综合采用优化工作辊CVC辊形及配套变接触支持辊VCRplus辊形,改进... 随着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广泛应用,高强度低合金钢的板形问题,特别是带钢出口凸度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解决该问题,从辊形、模型、工艺3方面着手,在涟钢2250热连轧机综合采用优化工作辊CVC辊形及配套变接触支持辊VCRplus辊形,改进凸度反馈控制模型参数,优化精轧负荷分配等技术,显著提高了高强度低合金钢的板形控制效果,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平均凸度命中率提高了37.98%,尤其是对于超厚规格带钢,凸度命中率由原来的25.48%提高到95.89%,同时上游机架的综合辊耗降低了23.29%,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低合金钢 热连轧 板形控制 辊形 控制模型 负荷分配
原文传递
南海钙质砂单颗粒破碎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蒋明镜 杨开新 +2 位作者 陈有亮 丁志军 谢扬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50-155,共6页
采用自制的高精度单颗粒加载仪器,对不同粒径、形状的南海钙质砂颗粒进行了单颗粒破碎试验,探究静载作用下钙质砂单颗粒强度特征.运用Weibull经验公式对钙质砂单颗粒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单颗粒强度进行归一化.试验结果表明:钙质砂单... 采用自制的高精度单颗粒加载仪器,对不同粒径、形状的南海钙质砂颗粒进行了单颗粒破碎试验,探究静载作用下钙质砂单颗粒强度特征.运用Weibull经验公式对钙质砂单颗粒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单颗粒强度进行归一化.试验结果表明:钙质砂单颗粒的力-位移曲线形式可分为类"硬化"型、类"软化"型与"平坦"型三种;单颗粒强度的分布与粒径有关,粒径越大,强度越低;粒径相同时,块状颗粒的单颗粒强度高于片状颗粒;单颗粒强度分布服从Weibull分布,Weibull模量m介于1~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单颗粒强度 粒径 形状 WEIBULL分布
下载PDF
热轧板凸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涛 吕敬东 +2 位作者 向阳 康明 常军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8,共6页
针对热轧板卷对板凸度的不同要求 ,从研究精轧工作辊热凸度、轧制计划编排、精轧负荷分配与平衡力控制、轧辊原始辊形和换辊周期入手 ,详细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板凸度的作用。提出了现阶段热轧板凸度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 热轧 板凸度 板形控制 轧制计划 负荷分配
下载PDF
GE板形模型的功能及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夏晓明 张永雪 曹伟文 《宝钢技术》 CAS 2006年第2期11-13,27,共4页
梅钢热轧板厂于2002年引进了先进的凸度仪、平直度仪及CE板形模型,采用模型对窜辊量与弯辊力进行设定与闭环控制,板形质量有了量化指标与控制手段,通过几年的应用与实践,对板形模型的工作原理有了一定了解,文章论述了模型的设定策... 梅钢热轧板厂于2002年引进了先进的凸度仪、平直度仪及CE板形模型,采用模型对窜辊量与弯辊力进行设定与闭环控制,板形质量有了量化指标与控制手段,通过几年的应用与实践,对板形模型的工作原理有了一定了解,文章论述了模型的设定策略、分配策略及控制策略,并阐述了该模型在负荷分配的优化、轧辊磨损量的优化、F4~F6工作辊原始辊型的优化及轧制计划的优化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形 负荷分配 辊型
下载PDF
非调质塑料模具钢中易切削相的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晓春 崔昆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3-27,共5页
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以及图像分析仪,分析了S、S-RE、S-Ca-RE非调质塑料模具钢中易切削相的形貌、分布、组成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a、RE处理的钢中,出现以mCaO·nAl2O3... 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以及图像分析仪,分析了S、S-RE、S-Ca-RE非调质塑料模具钢中易切削相的形貌、分布、组成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a、RE处理的钢中,出现以mCaO·nAl2O3为核心的MnS和CaO·Al2O3·TiN·(Mn,Ca)S·RE2S3组成的复合硫化物,多呈纺锤形,提高了钢的横向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易切削相 形貌 分布 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