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汐河段滩涂软体排施工工艺 被引量:3
1
作者 艾志雄 白明 汤先军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2-185,共4页
长江下游潮汐河段滩涂整治工程采用砂肋软体排进行护底,因滩涂地形起伏大,受潮汐影响,施工水深条件差,软体排施工难度大,须选择针对性的施工船机及施工工艺。针对潮汐河段滩涂工况,阐述深水区和浅滩区的软体排施工船机配备及相应工艺选... 长江下游潮汐河段滩涂整治工程采用砂肋软体排进行护底,因滩涂地形起伏大,受潮汐影响,施工水深条件差,软体排施工难度大,须选择针对性的施工船机及施工工艺。针对潮汐河段滩涂工况,阐述深水区和浅滩区的软体排施工船机配备及相应工艺选择和质量控制要点,尤其采用气囊工艺圆满地完成了浅滩区软体排护底施工任务,为类似滩涂圈围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河段 滩涂整治 软体排 气囊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国内地热资源类型特征及其开发利用进展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转转 欧成华 +3 位作者 王红印 靳平平 李丹 张玉萍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7-195,共9页
地热是一种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可再生资源。系统梳理我国悠久的地热资源研究历程,发现目前我国地热资源类型众多,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地热资源的分类是评价和开发地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地热... 地热是一种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可再生资源。系统梳理我国悠久的地热资源研究历程,发现目前我国地热资源类型众多,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地热资源的分类是评价和开发地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地热分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地热资源系统分类方案。依照赋存埋深和温度将地热资源划分为浅层地热资源、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三个大类;再从地热资源富集赋存的关键要素出发,依照源(热源和水源)、通(通道及传输)、储(储集体)、盖(盖层)等地质要素将水热型地热资源进一步细分为岩浆型(Ⅱ1)、隆起断裂型(Ⅱ2)和沉降盆地型(Ⅱ3)三亚类,将干热岩细分为强烈构造活动带型(Ⅲ1)、沉积盆地型(Ⅲ2)、高放射性产热型(Ⅲ3)和近代火山型(Ⅲ4)四亚类。通过系统划分地热资源类型,总结各亚类特征,结合对当前国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技术难点的分析总结,形成对地热资源研究的有益认识,以期为今后地热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发展历程 浅层地热 水热型地热 干热岩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中国海洋油气钻井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进 李磊 +3 位作者 宋宇 仝刚 张明贺 张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08-2318,共11页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在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在渤海湾浅水海域和中国南海深水及超深水海域积累了大量的油气钻井作业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适用于中国海洋油气钻井作业的关键技术,为中国海洋油气工程技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浅水钻井以...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在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在渤海湾浅水海域和中国南海深水及超深水海域积累了大量的油气钻井作业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适用于中国海洋油气钻井作业的关键技术,为中国海洋油气工程技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浅水钻井以丛式井、水平井、大位移井、高温高压井、多分支井等钻井技术为主,深水钻井则主要集中在深水浅层建井技术、深水深层钻井技术等领域。渤海"优快钻井"发展历程及南海荔湾22-1-1井的深水钻井作业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海洋油气钻井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中,浅水钻井技术与国外同步,特别在隔水导管设计与安装等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深水钻井技术由于起步较晚,在水下井口、水下防喷器、隔水管等关键装备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面对深水钻井关键技术装备领域的"卡脖子"挑战,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和创新力度,才能应对未来深水、超深水油气钻井技术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气 钻井技术 浅水 深水 海上钻井实践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分布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3
4
作者 卢文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29,共5页
通过对第四系浅层生物气分布、生储盖特征、气田地质条件和经济效益的分析,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广泛分布于沿海、沿江的第四系平原中... 通过对第四系浅层生物气分布、生储盖特征、气田地质条件和经济效益的分析,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广泛分布于沿海、沿江的第四系平原中,包括湖泊相、河流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浅层天然气赋存层位为全新统—上更新统,埋藏较浅,一般小于60m,局部地区深度大于100m。气源岩为全新统中下段的湖沼、河流及海陆交互相粘土、淤泥质粘土,储层为全新统中段的滨海相贝壳、粉细砂层和全新统下段河流相、河口湾相粉、中细砂层(疏松未成岩),盖层为全新统中段未固结滨浅海相、海湾相、泛滥相粘土、淤泥质粘土。浅层生物气具有较好的生物气成藏地质条件(生储盖组合、古地理分布、中酸性厌氧生化条件、岩性圈闭),特别是古河道(潮道)、古海岸发育,分布形成较有利的生物气富集环境,是现今天然气田(藏)主要分布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有一定资源潜力,已于浙东地区发现了一批有工业价值的浅气田和零星气井,并且勘探开发投入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具较有利的勘探前景,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的能源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浅层气 天然气分布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开采浅层地下水对地面沉降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彩会 陈杰 朱锦旗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79-81,共3页
苏锡常地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已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为此,江苏省政府下达了在2005年全面禁采深层地下水的文件。为解决用水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开采利用浅层地下水。在苏锡常地区开采浅层地下水是否会同样诱发严... 苏锡常地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已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为此,江苏省政府下达了在2005年全面禁采深层地下水的文件。为解决用水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开采利用浅层地下水。在苏锡常地区开采浅层地下水是否会同样诱发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是目前争议的焦点。文章详述了苏锡常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面沉降现状,确定了地面沉降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对比了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在开采条件下所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说明采用合理的开采工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不会诱发严重的地面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开发利用 地面沉降 苏锡常地区 水文地质条件
下载PDF
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家宁 谈继强 +2 位作者 赵斌 杨志冬 何泽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1期67-68,共2页
介绍了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齐古组油藏的特征、开发过程和开采工艺,形成了一套较为适合的常规直井钻机钻浅层稠油水平井的钻井、完井技术工艺,实践表明,在浅层稠油利用直井和水平井技术进行开发,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和综合开发效益。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浅层 水平井 开发效果
下载PDF
埕岛油田合作开发与自营开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季雅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104,共3页
胜利油区海上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藏合作区与自营区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开发技术政策,两区的开发效果与暴露的问题不同。为了更好地解决埕岛自营区面临的采油速度低、地层压力水平低和提液难度大等问题,应用油藏工程和类比分析等方法,对... 胜利油区海上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藏合作区与自营区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开发技术政策,两区的开发效果与暴露的问题不同。为了更好地解决埕岛自营区面临的采油速度低、地层压力水平低和提液难度大等问题,应用油藏工程和类比分析等方法,对两种开发模式的主要做法及开发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海上多层砂岩油田,实施分层系开发、采用等温注水方式、保持较高的地层压力水平和放大压差生产等不但可以提高开发效果,还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 河流相砂岩 稠油油藏 开发模式 开发效果 埕岛油田
下载PDF
杭州湾地区第四系超浅层气的开发及营销 被引量:8
8
作者 勇振明 金柏范 +1 位作者 王旭东 林银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6-38,共3页
杭州湾地区第四系超浅层气藏具有埋深浅、压力低、气藏分散、单位面积储量低的特点,对该类气藏,过去由于技术和认识所限,往往认为无明显的商业性开采价值。随着对浅层气勘探开发重要性的深入认识和具体实践,使商业性开发该类气藏成... 杭州湾地区第四系超浅层气藏具有埋深浅、压力低、气藏分散、单位面积储量低的特点,对该类气藏,过去由于技术和认识所限,往往认为无明显的商业性开采价值。随着对浅层气勘探开发重要性的深入认识和具体实践,使商业性开发该类气藏成为了现实;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勘探、开发、集输工艺技术及营销策略;围绕经济效益这个目标,在降低成本、简化工艺措施及流程、采用经济实用和方便的营销政策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与工作,其认识为合理开发及应用浅层油气资源开拓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第四纪 浅层气 开发 油气田 营销
下载PDF
两个浅层气藏开发实践及开发效果的对比 被引量:4
9
作者 生如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31,共5页
孤岛、孤东浅层气藏是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两个地质条件类似的气藏 ,也是胜利油田最大的两个浅层气藏。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两个气藏的主要地质特征 ,论述了开发中的主要异同 ,并指出了浅层气藏开发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孤岛浅层气藏... 孤岛、孤东浅层气藏是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两个地质条件类似的气藏 ,也是胜利油田最大的两个浅层气藏。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两个气藏的主要地质特征 ,论述了开发中的主要异同 ,并指出了浅层气藏开发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孤岛浅层气藏的主要做法是 :利用半报废的油井或注水井转为气井、高采气速度、后期防砂、开采末期进行了精细气藏描述。与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孤岛浅层气藏相比 ,孤东浅层气藏在气藏采收率、气井利用率等方面的整体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 6个方面 :1 地质基础工作扎实 ;2 气藏工程设计细致、求实 ;3 初期运用了先期防砂等新型采气工艺技术 ;4 中后期及时采用了经济、有效的排水采气等一系列措施 ;5 开发方案跟踪工作深入 ,不断进行调整挖潜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孤东油田 浅层气开发 采收率 气藏描述 先期防砂
下载PDF
陕西省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新民 杨甫 《陕西煤炭》 2020年第4期1-5,26,共6页
为加快陕西省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选取浅表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展开了具体探讨。通过分析国外和我国浅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及干热岩地热资源利用现状,结合陕西省浅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陕西省干热... 为加快陕西省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选取浅表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展开了具体探讨。通过分析国外和我国浅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及干热岩地热资源利用现状,结合陕西省浅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陕西省干热岩地热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分析认为,应加快编制全省干热岩勘查规划,成立技术研究联盟攻关关键技术,分类建设干热岩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以及建立开发基金等,进而促进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地热资源 浅层水热 干热岩 开发现状
下载PDF
浅层稠油油藏注蒸汽纵向动用程度监测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霍进 陈荣灿 蒋福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9-33,共5页
方法利用井温剖面监测、TPS-9000型吸汽剖面监测、产液剖面监测及剩余油监测等技术,研究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目的为该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结果井筒附近油层以中、上部动用为主,其动用程度为30%~87%;并间油层... 方法利用井温剖面监测、TPS-9000型吸汽剖面监测、产液剖面监测及剩余油监测等技术,研究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目的为该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结果井筒附近油层以中、上部动用为主,其动用程度为30%~87%;并间油层除上部动用外,底部也被热水驱扫,其动用程度为32%~50%。结论上述监测技术适于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监测,其中,TPS-9000型吸汽剖面测试技术效果最好;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主要受油层物性及汽水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注蒸汽 动用程度 监测
下载PDF
松嫩平原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巍 赵勇胜 +1 位作者 唐雯 都基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664-1669,1744,共7页
根据松嫩平原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利用野外实地调查的现场数据,首次对该区域内浅层地下水的水质变化特征及水资源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根据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绘制出了20世纪80年代及2005年典型离子浓度等值线图和浓度对比... 根据松嫩平原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利用野外实地调查的现场数据,首次对该区域内浅层地下水的水质变化特征及水资源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根据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绘制出了20世纪80年代及2005年典型离子浓度等值线图和浓度对比图。同时,对该区域内地下水质量环境的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为松嫩平原地下水保护、水污染防治及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浅层地下水 水质状况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浅水水下井口钻完井模式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白涛 王名春 +1 位作者 顾纯巍 许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0,共7页
水下井口和采油树在中深水油气田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近海油气增储上产压力加大,中国海油探索在浅水海域采用水下井口的开发模式,并加大了浅水水下井口和采油树系统的国产化进程。通过对浅水水下井口和采油树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 水下井口和采油树在中深水油气田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近海油气增储上产压力加大,中国海油探索在浅水海域采用水下井口的开发模式,并加大了浅水水下井口和采油树系统的国产化进程。通过对浅水水下井口和采油树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从浅水水下装备和水下钻完井作业工艺出发,系统总结了浅水水下装备的最新研发成果,同时展望了水下开发模式配套的钻完井工艺以及浅水水下装备的发展前景,对于浅水油气田采用水下模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 水下井口 钻完井 开发模式
下载PDF
降雨激发浅层滑坡发育特征与阈值研究——以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2019.6.10”灾害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煜 余斌 +5 位作者 何元勋 马啸宇 吴雨夫 吴义鹰 柳侃 叶龙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5-1073,共9页
2019年6月10日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社区流域在一次降雨量171 mm、最大小时降雨量40.5 mm作用下发生了116处浅层滑坡。通过影像识别、野外调查、GIS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浅层滑坡的发育特征、地形特征及此次滑坡发生的降雨阈... 2019年6月10日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社区流域在一次降雨量171 mm、最大小时降雨量40.5 mm作用下发生了116处浅层滑坡。通过影像识别、野外调查、GIS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浅层滑坡的发育特征、地形特征及此次滑坡发生的降雨阈值。结果表明:(1)滑坡的特征参数表明降雨事件诱发的滑坡均为小型、浅层、形态以“宽薄型”为主的滑坡。(2)通过滑坡数量百分比(LSNP)和滑坡面积百分比(LSAP)等指标显示滑坡发育的地形条件中滑坡坡度、相对高程、地表曲率对滑坡具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坡向和临空面对滑坡分布影响性不强,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3)利用现有预报模型,计算出该区域浅层滑坡发生的阈值P<0.21、0.21≤P<0.40、P≥0.40分别对应发生可能性小、中等和大,以及发生浅层滑坡需要的一次最小降雨量为70 mm。该成果可为类似地质背景地区的浅层滑坡风险管理和灾害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发育特征 地形特征 降雨阈值 大吉山 江西省
下载PDF
渤海浅层油气藏高效钻完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作者 崔国杰 陈卓 +3 位作者 李海玉 谢荣斌 张磊 赵佳彬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68,共8页
渤海浅部主力含油气层系逐渐步入开发的中后期,为实现浅层油气藏的高效开发,钻完井作业面临作业再提速、井漏、防碰及劣质储层产能释放等新难题。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形成马达深钻一趟钻提速技术、钻井风险高效管控技术、储层产能... 渤海浅部主力含油气层系逐渐步入开发的中后期,为实现浅层油气藏的高效开发,钻完井作业面临作业再提速、井漏、防碰及劣质储层产能释放等新难题。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形成马达深钻一趟钻提速技术、钻井风险高效管控技术、储层产能释放增产技术、水下井口及采油树系统等关键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浅层油气藏钻完井技术的第三次突破。总结了渤海浅层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并分析了渤海油田钻完井面临的在生产油气田稳产、新发现油气田高产、受限区油气田开发等难点,探讨了渤海浅层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技术研究方向,可为渤海油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浅层 钻完井 井漏 防碰 高效开发
下载PDF
浅埋隧道掘进爆破振动信号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沛释 汪海波 +1 位作者 宗琦 王梦想 《煤矿爆破》 2020年第6期4-8,共5页
为分析浅埋隧道爆破振动对既有结构造成的影响,对浅埋隧道爆破参数优化前后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浅埋隧道掘进爆破振动频率和振速的经验公式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工程实际中振动速度和频率的变化规律,并可进... 为分析浅埋隧道爆破振动对既有结构造成的影响,对浅埋隧道爆破参数优化前后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浅埋隧道掘进爆破振动频率和振速的经验公式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工程实际中振动速度和频率的变化规律,并可进行有效地预测;优化后的爆破振速有明显下降,从能量角度验证了优化后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爆破振动;浅埋隧道掘进爆破振速特征和巷道掘进爆破中振速特征明显不同,建议以垂向振速峰值为基准进行浅埋隧道掘进爆破参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回归分析 掘进爆破 振动信号 萨道夫斯基公式 能量
下载PDF
隧道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要点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铭海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第5期70-71,共2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速度持续加快,建筑行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持续提升,有关项目建设的施工技术也日益进步。为了缓解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需求之间的矛盾,地下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开始突显出来。在当前多数地下隧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速度持续加快,建筑行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持续提升,有关项目建设的施工技术也日益进步。为了缓解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需求之间的矛盾,地下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开始突显出来。在当前多数地下隧道工程项目建设中,实施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与价值。文章在探讨隧道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原理、工艺技术特点的基础之上,对该方法施工实践中的技术要点以及地表沉降控制的关键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最后简要展望了浅埋暗挖法在未来隧道工程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浅埋暗挖 施工要点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浙江省油气地质与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文昭 张湘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油气地质的实地考察和综合研究,认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是该省最现实有效的能源,且萧山、椒江和余杭等地的浅层气具潜在的工业开采价值。
关键词 油气地质 第四纪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东营市近海水产养殖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艳芬 张士华 +2 位作者 左明 蒋万钊 刘强 《中国渔业经济》 2020年第5期109-115,共7页
论文以东营市的海域使用现状数据、渔业统计数据、海洋生物现状调查数据和历史调查资料等为依据,分析总结东营市浅海滩涂养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对比20世纪80年代,东营市近岸海域渔业资源量显著下降,许多重要的海洋经... 论文以东营市的海域使用现状数据、渔业统计数据、海洋生物现状调查数据和历史调查资料等为依据,分析总结东营市浅海滩涂养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对比20世纪80年代,东营市近岸海域渔业资源量显著下降,许多重要的海洋经济生物种濒临灭绝甚至有消失的迹象;15m水深以内浅海滩涂开发利用率达16.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但已用于养殖开发的海域仅占可用于养殖海域总面积的3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15m水深以内浅海滩涂养殖主要以贝类底播和护养为主,护养品种较单一,经济附加值较低,且养殖生产主要集中在水深5m以浅海域,水深大于5m的海域利用率低;养殖用海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和管理,抵抗风险能力弱,养殖效益低。针对该市近海水产养殖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形势,论文提出了为实现该区域浅海滩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滩涂 养殖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Ground fissure development regularity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hallow buried coal seam mining with Karst landform in Jiaozi coal mine: a case study 被引量:2
20
作者 ZHU Heng-zh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10期3101-3120,共20页
A comprehensive study was undertaken at Jiaozi coal mine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ground fissures in shallow buried coal seam mining with Karst landform,shedding light on the development type,geogr... A comprehensive study was undertaken at Jiaozi coal mine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ground fissures in shallow buried coal seam mining with Karst landform,shedding light on the development type,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dynamic development process,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se ground fissures by employing field monitoring,numerical simulation,and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ground fissure development has an obvious feature of subregion,and it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opography.Tensile type,open type,and stepped type are thre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ground fissure.Ground fissures emerge dynamically as the panel advances,and they typically develop with a distance of less than periodic weighting step distance in advance of panel advancing position.Ground fissures present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feature,temporary fissure has the ability of self-healing.The dynam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round fissure with closed-distance coal seam repeated mining is expounded,and the development scale is a dynamic development stage of“closure→expansion→stabilized”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development sca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psoil deformation,the computation model considering two points movement vectors towards two directions of the gob and the ground surface is established,the development criterion considering the critical deformation value of topsoil is obtained.The mechanical model of hinged structure of inclined body is proposed to clarify the ground fissure development,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lope activity and ground fissure development is expounded.These research results fulfill the gap of ground fissures about development regularity and formation mechanism,and can contribute to ground fissur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with Karst land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landform shallow buried coal seam development regularity Formation mechanism Ground fissure Repeated min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