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2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洞破坏机理及深浅埋分界标准 被引量:72
1
作者 郑颖人 徐浩 +1 位作者 王成 肖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51-1856,1875,共7页
通过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方法将隧洞破裂面与稳定性引入到定量分析,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得围岩破裂面的位置及围岩的稳定安全系数.研究表明,浅埋拱形隧洞破坏来自拱顶,深埋隧洞来自侧壁.通过从浅埋到深埋的数值分析,研究隧洞从浅埋... 通过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方法将隧洞破裂面与稳定性引入到定量分析,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得围岩破裂面的位置及围岩的稳定安全系数.研究表明,浅埋拱形隧洞破坏来自拱顶,深埋隧洞来自侧壁.通过从浅埋到深埋的数值分析,研究隧洞从浅埋到深埋的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对于矩形隧洞,当埋深小时逐渐形成浅埋压力拱,当到达某一埋深时,浅埋压力拱消失,同时深埋压力拱(普氏压力拱)出现,可以确定深、浅埋的分界线,当埋深增大至某一深度时,破坏从拱顶转向侧壁;对于拱形隧洞,当埋深小时出现浅埋压力拱,但不出现深埋压力拱,当达到一定埋深后,破坏从拱顶转向侧壁,可以确定深、浅埋的分界线.深、浅埋的分界线主要取决于洞跨与洞形,与围岩强度关系不大,浅埋时围岩可以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洞 深埋隧洞 破裂面 破坏机理 浅埋分界线
下载PDF
浅埋隧道塌方处治方法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马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976-3981,共6页
根据工程塌方处治实例,探讨了浅埋隧道塌方处治中超前支护系统的作用原理,利用有限元手段分析了二次衬砌结构的内力情况,给出了塌方处治方案,根据处治效果可得出:(1)管棚注浆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工法,其力学效应是显著的;(2)处于... 根据工程塌方处治实例,探讨了浅埋隧道塌方处治中超前支护系统的作用原理,利用有限元手段分析了二次衬砌结构的内力情况,给出了塌方处治方案,根据处治效果可得出:(1)管棚注浆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工法,其力学效应是显著的;(2)处于浅埋顺层围岩条件下的隧道,围岩的变形往往带有突然性;(3)施工中及时构筑二次衬砌,早日形成封闭式支承体系,加快围岩变形稳定过程,可有效地抑制围岩过度变形及塌方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隧道 塌方处治
下载PDF
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CRD法施工工序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石熊 张家生 刘宝琛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199,共7页
文章以良村隧道CRD法施工为工程背景,布设了变形监测点及内力测试元件,分析了CRD法施工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及结构内力特征,并对CRD法施工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应力变化情... 文章以良村隧道CRD法施工为工程背景,布设了变形监测点及内力测试元件,分析了CRD法施工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及结构内力特征,并对CRD法施工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RD法对各分部施工工序影响较大,且各分部对拱顶下沉的影响程度从大至小依次为1部、2部、3部和4部;隧道内侧围岩压力大于外侧,钢支撑内力均为压应力,且拱腰位置轴力大于其它部位。比较隧道开挖变形的差异以及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得出了山体外侧先开挖方案无论在围岩变形还是隧道结构受力方面相比于山体外侧后开挖都较小,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合理的施工工序应该是先进行山体外侧开挖并施作初期支护,然后再在山体内侧开挖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CRD法 变形监测 内力测试 数值模拟 安全系数 合理工序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浅埋暗挖隧道覆跨比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旭东 周生华 +1 位作者 迟建平 吴学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0-705,共6页
从强度要求和变形要求两方面分析了具有明显刚度差异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的覆跨比影响因素。以青岛地铁某车站为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覆跨比与地表位移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覆跨比下的开挖稳定性。研究表明地层条件是浅埋暗挖地铁... 从强度要求和变形要求两方面分析了具有明显刚度差异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的覆跨比影响因素。以青岛地铁某车站为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覆跨比与地表位移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覆跨比下的开挖稳定性。研究表明地层条件是浅埋暗挖地铁车站覆跨比的决定因素;在"微风化~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极限覆跨比不应小于0.419;加固区等效变形模量是影响浅埋暗挖车站开挖环境变形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浅埋暗挖 地铁车站 覆跨比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浅埋软岩公路隧道超前管棚支护机制与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武松 汤华 +2 位作者 罗红星 戴永浩 吴振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080-3091,共12页
根据弹性理论刚度等效方法,管棚可视作加劲肋,加固岩土视作各项同性板,将隧道拱顶局部范围的管棚和加固岩土整体视为弹性地基上四边受特定约束的各向异性板。基于传统的管棚弹性地基梁模型,建立管棚弹性地基各向异性板模型,将管棚的力... 根据弹性理论刚度等效方法,管棚可视作加劲肋,加固岩土视作各项同性板,将隧道拱顶局部范围的管棚和加固岩土整体视为弹性地基上四边受特定约束的各向异性板。基于传统的管棚弹性地基梁模型,建立管棚弹性地基各向异性板模型,将管棚的力学模型从一维拓展至二维,采用COMSOLPDE有限元法求解,并应用该模型分析甸头隧道管棚的作用机制。同时开展隧道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超前管棚作用机制,对比分析工程中常用的Φ76 mm和Φ108 mm两种管棚的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管棚的受力和变形主要集中在掌子面前6 m范围内,将Φ76 mm管棚调整为Φ108 mm管棚后,横向和轴向弯矩分别增大56.9%和5.5%,同时管棚最大挠度降低38%,表明管棚支护刚度越大,所需承担的隧道开挖过程中的上部荷载也越大,通过减少上部围岩的松弛变形和应力释放,有效控制围岩变形。(2)由于管棚弹性地基各向异性板模型是二维的,对比分析管棚模型的横向和轴向弯矩发现,Φ76 mm和Φ108 mm管棚的轴向弯矩分别为横向弯矩的13和20倍,说明管棚沿隧道轴向弯矩作用明显,与已有研究结论相符,但横向弯矩作用同样不可忽略。(3)室内模型试验表明,沿隧道横向,管棚和围岩共同形成一定厚度的环向承载结构,起到超前支护的作用,共同承担隧道开挖后上方围岩荷载;沿隧道轴向,管棚与初支结构形成系统进行承载,起到梁支撑的作用,有效控制上方围岩的松弛变形和应力释放,从而提高掌子面围岩的稳定性。应用上述研究成果,成功指导了云南大永高速公路大断面软岩公路隧道下穿既有公路工程,将Φ76 mm管棚方案调整为Φ108 mm管棚方案后,现场实测拱顶上方最大地表沉降值减少了38%,室内试验的减少值为37%,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保障了整个下穿施工过程的安全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隧道 管棚支护 管棚弹性地基各向异性板模型 模型试验 现场监测
原文传递
浅埋暗挖超大断面地铁车站隧道开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陈林杰 梁波 王国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8-933,共6页
本文结合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五路口车站工程实际情况,在分析传统双侧壁导坑法存在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台阶分部临时支撑法"和"台阶临时支撑+部分双侧壁法"两种改进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双侧壁导坑法和两种改进施... 本文结合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五路口车站工程实际情况,在分析传统双侧壁导坑法存在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台阶分部临时支撑法"和"台阶临时支撑+部分双侧壁法"两种改进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双侧壁导坑法和两种改进施工方法的数值模拟,分析隧道施工中位移的控制效果,确定了适合本工程浅埋暗挖超大断面隧道的开挖新方法(台阶临时支撑+部分双侧壁法),并将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监控量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丰富和完善了浅埋暗挖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暗挖隧道 超大断面 地铁车站 开挖方法
下载PDF
浅埋大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和支护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伍国军 陈卫忠 +2 位作者 戴永浩 郭小红 曹传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8-1123,共6页
基于沪蓉西八字岭隧道大跨段的工程特点,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大跨隧道的开挖和支护全过程,提出优化大拱隧道的衬砌结构形式,取消原有设计的中隔墙。同时开展隧道的现场监控量测,测试结果表明围岩的变形规律和数值分析规... 基于沪蓉西八字岭隧道大跨段的工程特点,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大跨隧道的开挖和支护全过程,提出优化大拱隧道的衬砌结构形式,取消原有设计的中隔墙。同时开展隧道的现场监控量测,测试结果表明围岩的变形规律和数值分析规律基本一致,但数值分析结果量值略微偏高。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在选择较好的施工工序下,对浅埋大跨四车道公路隧道采用无中隔墙法是可行的,研究成果还将在沪蓉西的其它几座分岔隧道的实践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大跨隧道 开挖 数值模拟 ABAQUS
下载PDF
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的安全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覃卫民 赵荣生 +1 位作者 王浩 孔文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3762-3768,共7页
厦门市梧村隧道为软岩浅埋大跨隧道,施工影响区域内楼房密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开展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工作。根据有限元计算和现场监测成果,结合施工措施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楼房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表... 厦门市梧村隧道为软岩浅埋大跨隧道,施工影响区域内楼房密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开展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工作。根据有限元计算和现场监测成果,结合施工措施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楼房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表明: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对提高全风化花岗岩强度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上方楼房的上抬作用很小;采用地面注浆抬升措施控制楼房下沉效果明显,楼房的累计沉降值大多在30mm以内,满足设计要求;由于注浆设备数量不足,地面注浆没能达到全面均匀抬升楼房的效果,楼房不均匀沉降状态的反复波动催生新裂缝出现并使原有裂缝表现活跃;隧道下穿楼房的CRD法施工开挖顺序宜为CRD1→CRD2→CRD3→CRD4,这对控制楼房沉降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隧道 楼房安全 数值模拟 注浆抬升
下载PDF
浅埋隧道下穿密集房屋爆破减震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黄明利 孟小伟 +1 位作者 谭忠盛 阮清林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3-427,共5页
如何正确处理复杂环境下浅埋隧道爆破振害和工程效率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个技术难题。本文依托浅埋下穿重庆市丰都县江池镇标段的长洪岭隧道工程,利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对不同爆破方案的施工爆破振动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超前下导坑非... 如何正确处理复杂环境下浅埋隧道爆破振害和工程效率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个技术难题。本文依托浅埋下穿重庆市丰都县江池镇标段的长洪岭隧道工程,利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对不同爆破方案的施工爆破振动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超前下导坑非爆破开挖+预留光爆层控制爆破开挖技术和上台阶非爆破开挖+下台阶控制爆破技术,成功地将地表爆破振速控制在1.5cm/s以内,在保护建筑物安全的同时,有效保证了该工程的安全快速施工,并为城市环境下隧道爆破掘进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下穿 减震 爆破监测
下载PDF
数码电子雷管在城镇浅埋隧道减振爆破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0
作者 孟小伟 黄明利 +1 位作者 谭忠盛 阮清林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2,64,共6页
在建筑物密集且部分建筑物抗震性能差的城镇地区地下,进行浅埋隧道爆破开挖施工,只有采用减振控制爆破技术才能使地表建(构)筑物免受爆破振动的危害。以重庆在建的渝利铁路长洪岭隧道下穿江池镇区间为工程背景,针对地表民房密集、房屋... 在建筑物密集且部分建筑物抗震性能差的城镇地区地下,进行浅埋隧道爆破开挖施工,只有采用减振控制爆破技术才能使地表建(构)筑物免受爆破振动的危害。以重庆在建的渝利铁路长洪岭隧道下穿江池镇区间为工程背景,针对地表民房密集、房屋抗振等级低,爆破控制标准要求严格,通过数码电子雷管和非电毫秒雷管爆破对比试验,形成数码电子雷管减振爆破技术,保证隧道安全快速通过江池镇。试验表明:数码电子雷管引起的爆破振动降低50%~60%,炮孔利用率达到98%,全断面爆破进尺控制在3m左右,不仅降低了振速,而且改善了爆破块度,还保证了施工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电子雷管 浅埋隧道 减振控制爆破 对比试验
下载PDF
松散岩体竖向压力计算方法剖析及隧洞深浅埋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曲星 李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749-2757,共9页
松散岩体中洞室衬砌结构设计时围岩压力的计算主要根据土体理论建立起来的松散介质理论公式,但目前规范中并未明确规定松散岩体对应的围岩等级,使得公式在现有围岩分级下应用计算结果出现负值;同时现有公式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深... 松散岩体中洞室衬砌结构设计时围岩压力的计算主要根据土体理论建立起来的松散介质理论公式,但目前规范中并未明确规定松散岩体对应的围岩等级,使得公式在现有围岩分级下应用计算结果出现负值;同时现有公式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深浅埋的划分仍无定论,造成在应用上的混乱。以城门洞型洞室为分析对象,将现有计算方法分为浅埋洞室计算法与深埋洞室计算法,针对各公式建立时的不同假定,得出浅埋洞室下几种计算方法的差异在于受力分析方法、抗剪强度理论的应用及两侧楔形体对土柱侧压力的求解方法,进一步分析得出在现有围岩分级下应用太沙基法、谢家烋法及比尔鲍曼法时竖向荷载不出现负值的基本洞型条件。综合分析现有的深浅埋划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介于普氏法与比尔鲍曼法之间的深浅埋划分界限,以洞跨为基准,考虑岩体力学参数的影响,建立全面考虑洞型影响的埋深修正系数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松散岩体 计算方法 浅埋隧洞 深浅埋划分界限 比尔鲍曼法
下载PDF
穿越古滑坡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动态施工响应规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小永 伍法权 苏生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14-319,共6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地质工程界备受关注的热门议题。文中针对云南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曼歇4号连拱隧道的特殊复杂地质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对穿越古滑坡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变... 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地质工程界备受关注的热门议题。文中针对云南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曼歇4号连拱隧道的特殊复杂地质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对穿越古滑坡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从而有效揭示出施工各阶段围岩应力集中位置和潜在塑性破坏区,不仅为隧道的安全顺利施工提供了预警信息和直接指导,同时为连拱隧道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在穿越古滑坡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中,应高度重视古滑坡的彻底治理和中隔墙的支护加固,从而确保整座连拱隧道的围岩稳定和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浅埋 偏压 连拱隧道 动态施工 响应规律
下载PDF
城市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姚晓红 《铁道建筑技术》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第六标段科华区间暗挖隧道工程实例,分析了软弱富水地层的沉降特性和引起地层沉降的原因,根据沉降原因提出了严格执行“十八字方针”、适度排放地下水、讲究开挖施工方法等控制对策,为软土地层进行城市地铁暗挖隧... 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第六标段科华区间暗挖隧道工程实例,分析了软弱富水地层的沉降特性和引起地层沉降的原因,根据沉降原因提出了严格执行“十八字方针”、适度排放地下水、讲究开挖施工方法等控制对策,为软土地层进行城市地铁暗挖隧道有效控制沉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浅埋隧道 暗挖隧道 沉降控制
下载PDF
淤泥质土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管线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学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7-83,共7页
研究目的:城市浅埋暗挖隧道经常近距离下穿既有建筑物,因此针对开挖引起地层及结构的变形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杭州市紫之隧道下穿既有地下管线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在淤泥质地层中隧道底到地表距离H、隧道与管线夹角... 研究目的:城市浅埋暗挖隧道经常近距离下穿既有建筑物,因此针对开挖引起地层及结构的变形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杭州市紫之隧道下穿既有地下管线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在淤泥质地层中隧道底到地表距离H、隧道与管线夹角θ等因素对管线和地层变形的影响.研究结论:(1)与隧道交汇处的管线变形具有先缓慢沉降,接着快速沉降,最后逐渐趋于稳定的三阶段沉降规律;(2)管线的最小沉降量均位于管线的起始端,而最大沉降量随着θ的增大,逐渐从管线的末端向管线的中间段移动;(3)相同θ下,随着H的增大,管线最大沉降量逐渐增大;而相同H下,随着θ的增大,管线最大沉降量逐渐减小;(4)本研究成果可为淤泥质地层隧道下穿既有管线工程精细化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土 浅埋暗挖 大断面隧道 变形规律 既有地下管线
下载PDF
合肥地铁单线膨胀土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舒东利 晁峰 +1 位作者 王明年 于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726-731,共6页
合肥地铁1号线试验段终点-云谷路站浅埋暗挖区间穿越膨胀土地层,因膨胀土具有胀缩性、裂隙性等不良工程特性会对施工造成一定影响,选取合适的施工工法及开挖进尺能有效降低其影响。通过调研分析得出小跨度膨胀土隧道常采用台阶法、先拱... 合肥地铁1号线试验段终点-云谷路站浅埋暗挖区间穿越膨胀土地层,因膨胀土具有胀缩性、裂隙性等不良工程特性会对施工造成一定影响,选取合适的施工工法及开挖进尺能有效降低其影响。通过调研分析得出小跨度膨胀土隧道常采用台阶法、先拱后墙法、全断面法等施工。基于渗流场-附加膨胀应力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考虑地表降雨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考虑结构安全性与经济性,通过数值计算与现场实测对比分析,得出台阶法最适合合肥地铁单线隧道施工,并建议开挖进尺小于等于1.5 m。为小跨度膨胀土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浅埋暗挖隧道 施工工法 开挖进尺
下载PDF
浅埋黄土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韩桂武 刘斌 范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250-3256,共7页
通过对三十里铺隧道的现场测试,研究浅埋黄土隧道一衬和围岩接触应力、锚杆轴力、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变、二衬中钢筋应力和浇注混凝土应变随时间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围岩释放应力最大值在7~10 d,位置在拱腰处;锚杆轴力稳定时间... 通过对三十里铺隧道的现场测试,研究浅埋黄土隧道一衬和围岩接触应力、锚杆轴力、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变、二衬中钢筋应力和浇注混凝土应变随时间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围岩释放应力最大值在7~10 d,位置在拱腰处;锚杆轴力稳定时间为30 d左右,且在空间上出现压应力区;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变较大且常出现跳跃性变化;二衬钢筋应力初期为拉应力;边墙处的稳定时间为6~8 d后,拱顶处30 d后仍然递减;二衬混凝土应变由初期的拉应变向压应变变化。隧道衬砌的受力分析结果为支护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对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隧道 黄土地区 新奥法 监控量测 力学特性
下载PDF
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渐进破坏规律与安全控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武松 汤华 +2 位作者 罗红星 戴永浩 邓琴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5-216,共12页
围绕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渐近破坏过程与机制,以大永高速公路甸头隧道下穿大西二级公路工程为背景,开展了室内相似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分析。针对不同围岩级别条件(Ⅳ3,Ⅴ1和Ⅴ2),分析了隧道毛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规律,提出了... 围绕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渐近破坏过程与机制,以大永高速公路甸头隧道下穿大西二级公路工程为背景,开展了室内相似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分析。针对不同围岩级别条件(Ⅳ3,Ⅴ1和Ⅴ2),分析了隧道毛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变形差率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指标,隧道施工现场监测验证了该指标的科学性,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研究结果表明:①隧道的破坏首先发生在拱顶位置,随着隧道的不同分部的开挖,破坏区向拱肩和地表扩展;围岩级别为Ⅳ3时,隧道开挖后围岩形成一定厚度的塌落拱,塌落拱高度约为0.67M(M为隧道最大跨度);围岩级别为Ⅴ1和Ⅴ2时,隧道开挖将引起围岩坍塌,形成塌方等较严重事故。②隧道开挖过程中,在开挖卸荷作用下,隧道产生不同程度的收敛与沉降,Ⅳ3比Ⅴ1,Ⅴ1比Ⅴ2,Ⅳ3比Ⅴ2最大地表变形分别减少了63.0%、20.0%和70.4%;隧道开挖应力变化方面,Ⅴ1比Ⅳ3,Ⅴ2比Ⅴ1,Ⅴ2比Ⅳ3最大应力变化量分别减少了43.5%、23.0%和56.5%,且Ⅳ3,Ⅴ1和Ⅴ2围岩级别下隧道开挖过程应力和变形影响范围逐个增大。③采用模型试验手段,通过计算典型测点沉降差与测点距离的比值——变形差率,分别探讨Ⅴ2,Ⅴ1和Ⅳ3围岩级别的浅埋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标准。隧道施工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对于Ⅴ1级围岩浅埋隧道,当隧道地表横向和纵向变形差率均小于10 mm·m-1,可防止公路地表裂缝的产生。研究成果对于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与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隧道 模型试验 围岩级别 台阶法 变形差率 安全控制
原文传递
浅埋隧道开挖爆破震动监测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贵 高文学 +1 位作者 刘冬 石连松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3-198,共6页
文章以怀长路改建工程西四渡河隧道工程爆破开挖为背景,对隧道工程开挖施工爆破地震的震动监测以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监测爆破引起的地表及结构的质点震动速度,研究了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并进行了频谱分析,最后提出了合理的控... 文章以怀长路改建工程西四渡河隧道工程爆破开挖为背景,对隧道工程开挖施工爆破地震的震动监测以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监测爆破引起的地表及结构的质点震动速度,研究了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并进行了频谱分析,最后提出了合理的控制技术。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质点爆破震动的速度大小与爆破单响最大药量以及测点位置到爆源中心距离密切相关;(2)下台阶在分左右两幅爆破掘进时,第一次爆破对岩石的夹制作用大、爆破震动响应较大、震动速度较高。由于第一次爆破给第二次爆破提供了新的临空面,使得爆破震动效应减小、震动速度减小;(3)爆破地震波质点震速主频的高频成分不丰富,震速主频主要分布在低频段;(4)明挖段处套拱上设置的通风窗口引起应力波的反射作用,爆破震动对钢筋混凝土套拱结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爆破开挖 震动监测 控制技术
下载PDF
不同覆跨比下浅埋软弱隧道的破坏模式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俊 刘新荣 +2 位作者 赖勇 何春梅 王子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44-1751,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覆跨比条件下浅埋软弱隧道围岩的破坏模式,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隧道围岩破坏的过程进行模拟;利用强度折减法原理对模型试验进行有限差分数值验证,得出了二者基本一致的结论;通过对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推导基于岩... 为了研究不同覆跨比条件下浅埋软弱隧道围岩的破坏模式,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隧道围岩破坏的过程进行模拟;利用强度折减法原理对模型试验进行有限差分数值验证,得出了二者基本一致的结论;通过对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推导基于岩柱理论的修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浅埋软弱隧道围岩的破坏最早从拱顶开始,由于拱顶塌落区的形成,拱顶两边产生类似滑坡的塌落效应,即浅埋破碎围岩隧道的"二阶段"破坏;当覆跨比较小时,围岩的自承能力弱,围岩塌落速度快,塌落体积少,形成塌穿型塌方;当覆跨比为3.0时,形成了浅埋压力拱,破坏已不能到达地表;当覆跨比为2.5时,围岩塌落形成的塌落体体积及破裂区影响区域最大,施工时支护应及时,保证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软弱围岩 覆跨比 破坏模式 岩柱理论
下载PDF
近接隧道施工工序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传利 漆泰岳 +1 位作者 谭代明 琚国全 《隧道建设》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文章结合广州地铁六号线昌沙区间隧道,采用了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上下台阶法施工过程,对比分析了临时仰拱的效果及右线施工对左线和地表沉降的影响,介绍了地表沉降、受力、位移及塑性区的发展情况,揭示了临时仰拱的作用和近接隧... 文章结合广州地铁六号线昌沙区间隧道,采用了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上下台阶法施工过程,对比分析了临时仰拱的效果及右线施工对左线和地表沉降的影响,介绍了地表沉降、受力、位移及塑性区的发展情况,揭示了临时仰拱的作用和近接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和先行隧道的不利影响,为工程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近接施工 地表沉降 位移 塑性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