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高强度开采覆岩结构演化及地表损伤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徐祝贺 李全生 +4 位作者 李晓斌 张国军 杨玉亮 何文瑞 吴晓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28-2739,共12页
为掌握浅埋高强度开采覆岩结构演化规律及不同开采条件下地表损伤规律与损伤机理,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手段以神东矿区典型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研究。首先以采空区峰值应力为指标分析了覆岩结构演化规律;其次探究了地表... 为掌握浅埋高强度开采覆岩结构演化规律及不同开采条件下地表损伤规律与损伤机理,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手段以神东矿区典型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研究。首先以采空区峰值应力为指标分析了覆岩结构演化规律;其次探究了地表下沉系数和宽深比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实测地表裂缝发育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工作面中部地表裂缝发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作面从开切眼至超充分开采状态时上覆岩层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第Ⅰ阶段:无压力拱阶段;第Ⅱ阶段:单压力拱阶段;第Ⅲ阶段:双压力拱阶段,其又分为Ⅲ1(采空区单拱脚阶段)和Ⅲ2(采空区双拱脚阶段)2个阶段。②宽深比在0.4~2.0的14个方案研究得出的地表下沉系数和宽深比近似成抛物线关系,选取神东矿区7个工作面的下沉系数实测值和预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误差分别为7.6%,14.5%,4.4%,7.5%,9.7%,9.7%,15.3%,其中5个工作面的误差在10%以内,且误差整体较小。③工作面中部地表裂缝动态发育具有“双周期+稳定期”的特点,包括5个发育阶段,即裂缝宽度增大阶段、裂缝宽度减小阶段、裂缝宽度稳定阶段、裂缝宽度再增大阶段、裂缝宽度再减小阶段,通过演化模型阐释了工作面中部裂缝的动态发育机理,并建立了裂缝动态发育和地质采矿条件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高强度开采 覆岩 结构演化 地表损伤
下载PDF
超浅埋暗挖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技术 被引量:33
2
作者 许亚军 《隧道建设》 200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洛阳新区排水东干渠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地层软弱,施工中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CRD法开挖,辅以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等施工手段,在控制施工沉降和确保施工安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 软弱地层 大跨 浅埋 下穿 施工沉降 大管棚超前支护 CRD法
下载PDF
浅埋煤层过沟开采覆岩破坏特征及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侯恩科 陈育 +2 位作者 车晓阳 谢晓深 高彬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5-192,共8页
浅埋煤层覆岩破坏规律及裂隙发育特征是影响矿井涌水有关系,尤其在地表沟谷区,由于剥蚀作用使煤层埋深减小,为了研究清楚浅埋煤层过沟开采时,上覆岩层的扰动破坏规律与裂隙发育特征,以榆神矿区张家峁煤矿14213工作面的过沟段为研究对象... 浅埋煤层覆岩破坏规律及裂隙发育特征是影响矿井涌水有关系,尤其在地表沟谷区,由于剥蚀作用使煤层埋深减小,为了研究清楚浅埋煤层过沟开采时,上覆岩层的扰动破坏规律与裂隙发育特征,以榆神矿区张家峁煤矿14213工作面的过沟段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覆岩的破坏规律及裂隙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覆岩会伴随产生层间离层与切穿岩层的垂向裂隙,回采至60 m时,煤层顶板悬露面积达到极限发生垮落,原有层间离层伴随垮落消失,新出现的层间离层继续向上发展,离层空间与垂向裂隙交替发育,回采至105 m时,垂向裂隙导通至地表,离层结构完全破坏,岩层发生整体下沉。裂缝的动态发育规律是:斜坡裂缝的宽度随着开挖的进行由小变大并趋于稳定,坡脚裂缝的宽度则是由小变大、再变小至闭合,沟底裂缝的宽度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趋势。地表裂缝的这种演化规律主要与地形和地表应力状态有关。坡肩和斜坡上部,采动裂缝形成后受斜坡拉应力的影响而宽度增大;坡脚采动裂缝形成后受坡脚压应力的影响而宽度变小甚至闭合;沟底采动裂缝形成后受压应力和坡段岩块压实调整宽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覆岩破坏 地表裂缝演化 过沟开采
下载PDF
基于绿色勘查的浅钻技术在浅覆盖区填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岳永东 谭春亮 +2 位作者 宋殿兰 林广利 苏兴涛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8年第12期5-11,共7页
绿色勘查是实现资源保障与生态保护并举的唯一选择。本文结合浅钻技术在内蒙古中东部荒漠草原浅覆盖区填图项目中的施工实践,初步总结了一套基于绿色勘查的浅覆盖区填图钻探技术方法体系,包括机动轻便钻机具、环保冲洗液、钻探与测井技... 绿色勘查是实现资源保障与生态保护并举的唯一选择。本文结合浅钻技术在内蒙古中东部荒漠草原浅覆盖区填图项目中的施工实践,初步总结了一套基于绿色勘查的浅覆盖区填图钻探技术方法体系,包括机动轻便钻机具、环保冲洗液、钻探与测井技术综合应用、以钻代槽及钻探施工组织管理等技术方法,并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为绿色勘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勘查 浅层钻探 轻便钻机 环保冲洗液 浅覆盖区 地质填图 测井
下载PDF
浅埋房式采空区下长壁采场动载矿压发生机制 被引量:22
5
作者 霍丙杰 荆雪冬 +3 位作者 范张磊 谢伟 段志华 解振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6-1123,共8页
为了揭示浅埋房式采空区对下位煤层开采矿压显现的控制机制,降低工作面过房式采空区的动压显现强度和压架风险,以神东矿区霍洛湾煤矿2-2煤层房式采空区下3-1煤层长壁开采工作面动压特征为研究对象,将3-1煤层覆岩结构分为四类,利用理论... 为了揭示浅埋房式采空区对下位煤层开采矿压显现的控制机制,降低工作面过房式采空区的动压显现强度和压架风险,以神东矿区霍洛湾煤矿2-2煤层房式采空区下3-1煤层长壁开采工作面动压特征为研究对象,将3-1煤层覆岩结构分为四类,利用理论分析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覆岩结构类型运动特征、力学模型及对3-1煤层长壁工作面的动压控制机制。结果表明:房式采空区稳定房柱下易形成上下位关键层双悬臂梁结构,双悬臂梁结构协同失稳是形成动载矿压的主要原因;房柱失稳区主关键层形成的不稳定砌体梁结构及靠近大煤柱未失稳的房柱随下位煤层开采滑落失稳是导致长壁工作面动载矿压发生的原因;当3-1煤层工作面上覆前方为房柱失稳区时,工作面推出集中煤柱时的动载矿压是由于大煤柱两侧关键块已提前滑落失稳,两关键块间无作用力,倒梯形岩柱与亚关键层联合失稳作用结果;当3-1煤层工作面上覆前方为房柱稳定区时,工作面推出集中煤柱时,动载矿压是由房柱失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房式采空区 覆岩结构 动载机制 覆岩运动
下载PDF
浅埋软岩隧道开挖围岩变形非线性模拟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焦苍 祝江林 +1 位作者 范鹏 徐成家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703-706,共4页
由于隧道施工过程和开挖顺序的不同都会引起各自不同的应力和应变的非线性历程,最终导致不同的力学效应,特别是软弱围岩隧道,其力学效应表现的更加显著。结合沿海地区软弱围岩浅埋暗挖矩形隧道施工,使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对分部开挖进... 由于隧道施工过程和开挖顺序的不同都会引起各自不同的应力和应变的非线性历程,最终导致不同的力学效应,特别是软弱围岩隧道,其力学效应表现的更加显著。结合沿海地区软弱围岩浅埋暗挖矩形隧道施工,使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对分部开挖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研究矩形隧道软弱围岩在开挖过程中大变形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围岩和初期支护的应力应变是非线性不可逆过程,其开挖方案应采用软弱围岩非线形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以确保开挖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软岩 开挖 非线性过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强度开采覆岩岩性及其裂隙特征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达明 郭文兵 +3 位作者 谭毅 王玉喜 马晓川 李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6-795,共10页
为分析高强度开采工作面覆岩岩性及其裂隙特征,以高家梁煤矿203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作面顶板含水层赋存情况,通过试验获取了砂质泥岩顶板细观结构和矿物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质,采用相似模拟试验、理论分析、CAN-Ⅱ大地电磁探测仪... 为分析高强度开采工作面覆岩岩性及其裂隙特征,以高家梁煤矿203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作面顶板含水层赋存情况,通过试验获取了砂质泥岩顶板细观结构和矿物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质,采用相似模拟试验、理论分析、CAN-Ⅱ大地电磁探测仪和现场调查综合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后的覆岩破坏情况。结果表明:工作面顶板砂质泥岩随着与煤层距离的增大,颗粒间接触逐渐由点-点、点-面接触转变为线-面、面-面接触,且颗粒体积有增大趋势;由煤层至地表,抗拉(压)强度减小,断裂后接触面积更大,且遇水后颗粒体积膨胀,挤压颗粒间的孔隙,孔隙通道减小,降低宏观通水性;覆岩及地表裂缝以张开、闭合、压实的过程重复向前发展,虽然覆岩含水层及隔水层产生了破坏,但裂隙宽度较小,地表没有出现明显的塌陷裂隙;工作面开采后覆岩内会形成稳定的压力拱结构,覆岩破坏不会与地表裂隙贯通,地表潜水不会直接与井下工作面贯通。采动后工作面断层上盘侧岩层整体上破坏更严重;在断层下盘侧,虽然采动后CAN型综合值云图内出现了较多环状闭合曲线,但仍有平滑层状曲线包裹,说明采动覆岩的连续性分布较好,岩层内裂隙发育程度低;20313工作面开采后地表多以细小拉伸或挤压裂缝为主,裂缝数量较少,基本上所有裂缝经历了"张开—扩展—闭合"完整发育过程,裂缝发育周期最长的为15 d,最短为7 d;裂缝宽度最大为6.3 cm,台阶落差最大为8.7 cm,地表植被生长及分布情况与开采前基本一样,说明工作面开采的安全性及地表生态基本不受影响。高强度开采覆岩裂隙发育特征得到了大量理论与试验研究,物探法是开展覆岩裂隙现场探测最方便、快捷的手段,提高物探仪器对覆岩裂隙探测的敏感度及物探结果解释的准确度是物探法探测覆岩破坏得以推广的技术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采煤(保水开采) 浅埋煤层 覆岩破坏 大地电磁探测
下载PDF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任育珍 杜俊 +2 位作者 张伦华 毛宁 吴涌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4-90,95,共8页
软弱围岩隧道受开挖扰动影响变形明显,施工中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隧道塌方。文章以厦门莲岳隧道A匝道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隧道所处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 软弱围岩隧道受开挖扰动影响变形明显,施工中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隧道塌方。文章以厦门莲岳隧道A匝道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隧道所处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软弱围岩隧道,不论是全断面开挖还是台阶法开挖,掌子面挤出位移最大,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次之,洞周收敛最小;隧道围岩变形可以分为掌子面前方的先行变形和掌子面后方变形,围岩条件越差,先行变形越大,约占总变形的10%~30%;采用台阶法等分部开挖工法,可减小对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影响范围及变形。在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的周边环境有严格变形控制要求时,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预加固措施来控制隧道施工引起的围岩变形,以确保隧道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隧道 软弱围岩 变形特征
下载PDF
上软下硬浅覆土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下穿密集建筑群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辉 李彦青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6-192,共7页
为解决土压平衡盾构在上软下硬浅覆土情况下穿越密集建筑群易引起建(构)筑物损坏的问题,文章以长株潭城际铁路?9.34 m土压平衡盾构下穿南湖五金大市场施工为例,提出了不良地质情况下盾构下穿密集建筑群施工技术,介绍了建筑物地基加固技... 为解决土压平衡盾构在上软下硬浅覆土情况下穿越密集建筑群易引起建(构)筑物损坏的问题,文章以长株潭城际铁路?9.34 m土压平衡盾构下穿南湖五金大市场施工为例,提出了不良地质情况下盾构下穿密集建筑群施工技术,介绍了建筑物地基加固技术、盾构掘进控制技术、碴土改良技术、设备适应改造、房屋评估鉴定措施。应用效果表明,通过多种施工方法的组合,建筑群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房屋开裂、倾斜、倒塌等不良社会影响,保证了盾构施工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上软下硬岩层 浅覆土 土压平衡盾构 建筑群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明宇 王松 +1 位作者 张维熙 吴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84,共4页
针对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的双线矩形顶管隧道,通过现场实测对双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面沉降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小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范围分别为大、小顶管隧道宽度的1. 4倍和1. 5倍,对刀盘前方... 针对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的双线矩形顶管隧道,通过现场实测对双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面沉降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小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范围分别为大、小顶管隧道宽度的1. 4倍和1. 5倍,对刀盘前方土体的扰动范围分别为大、小顶管隧道宽度的1. 3倍和3. 0倍;管节脱离矩形顶管机尾7 d后地面沉降趋于稳定;倒锥形壳体锥度设置过大、前后壳铰接处漏浆和土仓压力设置不合理是诱发地面沉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地面沉降 现场实测 矩形顶管 浅覆土
下载PDF
杭来湾煤矿近浅埋煤层开采覆岩运动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文岗 陈涛 +1 位作者 姚纪凯 赵晓东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1-1147,共7页
针对陕西榆林杭来湾煤矿首采面大采高近浅埋煤层地质条件,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对综采面覆岩运动和地表移动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开采过程划分为初采阶段、正常周期阶段和末采阶段,设计并实施了采场顶板运动和地表移动的不同区域... 针对陕西榆林杭来湾煤矿首采面大采高近浅埋煤层地质条件,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对综采面覆岩运动和地表移动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开采过程划分为初采阶段、正常周期阶段和末采阶段,设计并实施了采场顶板运动和地表移动的不同区域全方位监测。结果表明:(1)初采阶段,第3岩梁的断裂使得初采阶段内基本顶矿压显现最为剧烈,其根本原因在于基岩+松散层的特殊地层结构和完整且强度不高的复合结构体岩层;(2)工作面推进到320 m,即大约工作面宽度位置时,地表形成θ形沉降圈,标志着完成初采阶段向正常周期开采阶段过渡;(3)正常周期开采阶段,地表移动无超前影响,采动裂隙滞后工作面约42 m,动态塌陷滞后76 m,但对基岩能够产生动态载荷传递作用;(4)风积沙中、厚基岩条件下采动引起基岩与松散层相互共同运动,顶板运动结构表现为"两带"或不稳定"三带"特征,构成的复合结构体影响采场矿压的显现,顶板运动特征符合近浅埋煤层顶板运动规律。研究成果指导了30101工作面顶板矿压灾害防治的实践,并为后续工作面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浅埋煤层 θ形沉降圈 初采阶段 采动裂隙 上覆岩层 破坏结构
原文传递
超浅埋小间距隧道穿越既有公路变形规律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万平 韩常领 李建斐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4-101,共8页
针对下穿既有公路的某超浅埋小间距隧道工程,对人口段的穿越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区左、右线隧道整体有左移的趋势,右线最大水平偏移量是左线的6—8倍左右;地表沉降由右洞拱顶地表向左洞延伸形成一沉降槽... 针对下穿既有公路的某超浅埋小间距隧道工程,对人口段的穿越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区左、右线隧道整体有左移的趋势,右线最大水平偏移量是左线的6—8倍左右;地表沉降由右洞拱顶地表向左洞延伸形成一沉降槽,右隧道拱顶地表沉降量最大;对存在偏压的浅埋小间距隧道,衬砌结构采用不对称几何形状设计比较有效;从中隔墙到偏压山体与地表交界处形成了明显的剪切带,应为施工期加强支护和监控重点区域。文中所给出的穿越里程段的偏压小间距隧道的变形规律、应力分布及中隔墙和衬砌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以及既有公路路面的沉降规律等,对该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和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距隧道 穿越施工 超浅埋 非对称压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浅埋间隔采空区隔离煤柱稳定性及覆岩失稳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杰 王斌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6-942,共7页
为了研究浅埋间隔式采空区隔离煤柱稳定性及覆岩失稳特征,防止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发生动压致灾事故,采用相似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南梁煤矿20109工作面间隔采空区覆岩结构及失稳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临时煤... 为了研究浅埋间隔式采空区隔离煤柱稳定性及覆岩失稳特征,防止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发生动压致灾事故,采用相似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南梁煤矿20109工作面间隔采空区覆岩结构及失稳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临时煤柱蠕变失稳诱发基本顶产生回转断裂;采空区上方应力拱相互叠加,采动裂隙并未随着基本顶的破断同步发育至地表,采空区上覆岩层形成"梯形-半圆拱"状垮落带;基本顶断裂形成"W型砌体梁"铰接结构。隔离煤柱两侧断裂岩块形成"双拱桥"式承载结构,煤柱上方形成倒梯形载荷体,论文划分了间隔式采空区覆岩低应力降低区及高应力集中区,建立了间隔式采空区"W型砌体梁+双拱桥"式承载结构模型,并得到数值模拟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间隔式采空区 煤柱稳定性 覆岩结构
原文传递
浅埋薄基岩煤层短壁连采模式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玉德 闫守峰 张东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6,共6页
随着短壁连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浅埋薄基岩煤层的高效开采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以神东煤田浅埋区域2-2煤层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其覆岩活动规律入手,借助实践经验、实验数据、理论计算及计算机模拟等结论,得出浅埋薄基岩煤层短壁回采工... 随着短壁连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浅埋薄基岩煤层的高效开采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以神东煤田浅埋区域2-2煤层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其覆岩活动规律入手,借助实践经验、实验数据、理论计算及计算机模拟等结论,得出浅埋薄基岩煤层短壁回采工艺的一系列合理参数(主要包括:工作面长度、采硐布置方式、宽度、同采数量、煤柱尺寸、支护方式等),从而确定出浅埋薄基岩煤层短壁连采技术适用条件分类(划分为五个类别:Ⅰ单一采硐式、Ⅱ5间10m-多硐间隔式、Ⅲ5间5m-多硐间隔式、Ⅳ10间5m-多硐间隔式、Ⅴ多硐连续式),形成了浅埋薄基岩煤层开采模式。经过在苏家壕煤矿的应用,成功解决了薄基岩条件下短壁工作面高产高效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其他相似煤层的开采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薄基岩 短壁 分类 实践
下载PDF
跨河钢栈桥施工要点及浅覆盖地层钢管桩加固措施 被引量:14
15
作者 宋小军 《铁道建筑技术》 2016年第5期42-44,共3页
针对由于河床地质、人为在河道开采砂石、河水冲刷等原因,破坏河床地形和地质构造,造成钢管桩嵌入深度不够导致钢栈桥基础不稳的情况,从钢管桩施工及注意事项、浅覆盖地层钢管桩的加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 针对由于河床地质、人为在河道开采砂石、河水冲刷等原因,破坏河床地形和地质构造,造成钢管桩嵌入深度不够导致钢栈桥基础不稳的情况,从钢管桩施工及注意事项、浅覆盖地层钢管桩的加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处理方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栈桥 浅覆盖地层 钢管桩基础 加固
下载PDF
硬质岩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朝佐 谢文清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0-194,共5页
文章以胶州湾海底隧道右线大断面洞段施工为背景,对浅埋、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方法进行探讨。在对设计建议施工方案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经验和国内外先进施工理念,通过采用超前注浆、长锚杆、纵向连接加固、弱爆破等工程措施,... 文章以胶州湾海底隧道右线大断面洞段施工为背景,对浅埋、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方法进行探讨。在对设计建议施工方案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经验和国内外先进施工理念,通过采用超前注浆、长锚杆、纵向连接加固、弱爆破等工程措施,实现了大断面洞段的安全、快速、经济施工,成功解决了硬岩、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技术难题和组织难题,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和处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施工技术 硬质岩 浅埋 大断面
下载PDF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快速进洞方法及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道远 袁金秀 +4 位作者 王记平 程园 王凯 夏勇 王海蛟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8-185,共8页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一般采取CD法、CRD法和侧壁导坑法进洞,这些常规进洞方法需设置或拆除大量临时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座隧道的工程进度。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建立了在超前大管棚和小导管联合预支护条件下采用CD法、CRD法...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一般采取CD法、CRD法和侧壁导坑法进洞,这些常规进洞方法需设置或拆除大量临时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座隧道的工程进度。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建立了在超前大管棚和小导管联合预支护条件下采用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和三台阶七步法进洞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开挖方法控制围岩变形和支护受力的优劣,提出了"地表注浆+扩大拱脚+拱架Z型连接+拱脚槽钢纵梁"稳定性控制措施下的三台阶七步法快速进洞方案。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该进洞方案更有利于发挥支护结构的棚架效应,可有效控制地层变位,减小支护应力,在保障安全进洞的同时,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软弱围岩 隧道 扩大拱脚 拱架Z型连接 纵梁加固 快速进洞 稳定性控制
下载PDF
大断面泥水盾构隧道穿越河流施工技术探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韩磊 叶冠林 +1 位作者 王建华 周松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9-173,共5页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在长三角等河流众多的区域建设大断面短距离河底隧道的需求急剧增加。采用盾构法在河流下方进行隧道施工时,为了满足线路坡度要求,河底段覆土往往较浅,而且盾构在河流驳岸处推进时,覆土深度变化较大,切口水压较...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在长三角等河流众多的区域建设大断面短距离河底隧道的需求急剧增加。采用盾构法在河流下方进行隧道施工时,为了满足线路坡度要求,河底段覆土往往较浅,而且盾构在河流驳岸处推进时,覆土深度变化较大,切口水压较难控制,从而增加了施工风险和施工技术难度,成为影响工程安全的关键问题。文章以江阴澄江西路隧道工程为背景,首先分析了河底浅覆土和河流驳岸处的施工风险;其次,为了降低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穿越河流段的施工风险,提出了对闸桥河驳岸边及河底进行加固的技术措施;同时,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施工参数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综合采用多种手段为盾构顺利穿越河流段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底公路隧道 浅覆土 加固措施 参数选取 施工控制措施
下载PDF
江津白沙长江大桥浅覆盖层桥塔承台无封底组合围堰设计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晓敏 强伟亮 +2 位作者 于海力 石怡安 谢朋林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4,共6页
江津白沙长江大桥为两跨悬吊地锚式悬索桥,桥梁全长1300 m。西桥塔紧邻成渝铁路既有线,边坡陡峭且位于浅覆盖层,其承台结构为2个独立的正方形结构,尺寸为17.0 m×17.0 m×5.0 m。综合考虑桥址所在长江水域的地质、水文等,设计... 江津白沙长江大桥为两跨悬吊地锚式悬索桥,桥梁全长1300 m。西桥塔紧邻成渝铁路既有线,边坡陡峭且位于浅覆盖层,其承台结构为2个独立的正方形结构,尺寸为17.0 m×17.0 m×5.0 m。综合考虑桥址所在长江水域的地质、水文等,设计了适用于浅覆盖层的无封底钢-混组合围堰。围堰结构平面布置形式为“E”形结构,分为迎水面壁体、侧壁、中隔壁及内支撑系统,迎水面壁体长度为72.0 m,壁体平均高度为16.5 m;侧壁长度为25.5 m,壁体高度为5~17 m,随边坡面变化。围堰竖向分为2层,下部结构为混凝土挡墙基础,采用桩基与冠梁的组合形式,上部结构采用双壁钢围堰,壁体厚度为1.5 m。采用花管注浆技术对浅覆盖层区域土体进行加固,可节省混凝土用量且便于后期钢围堰回收。通过有限元法对壁体、内支撑及基础的强度、变形进行计算,并对壁体进行屈曲分析,结果表明无封底钢-混组合围堰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承台 浅覆盖层 无封底钢-混组合围堰 混凝土挡墙 双壁钢围堰 花管注浆 结构设计
下载PDF
浅埋深薄基岩综放覆岩运移规律的埋深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全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84,共4页
采用相似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浅埋深薄基岩条件下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的埋深效应,结果表明:浅埋深薄基岩条件下,虽然埋深不同,综放采场覆岩均形成了稳定的"悬臂梁+铰接岩梁+拱"结构,松散层和地表会随着"铰接岩梁"... 采用相似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浅埋深薄基岩条件下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的埋深效应,结果表明:浅埋深薄基岩条件下,虽然埋深不同,综放采场覆岩均形成了稳定的"悬臂梁+铰接岩梁+拱"结构,松散层和地表会随着"铰接岩梁"周期性失稳而滞后工作面成整体切落式垮落,地面出现台阶式下沉,工作面与地表沟通,进而直接破坏覆岩含水层和地表水系,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随着埋深的增加,地表最大下沉值增加,最大下沉量位置距工作面的距离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薄基岩 综放开采 覆岩运移 埋深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