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志玉 史爱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76-779,784,共5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44眼)单纯采用全视网膜...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44眼)单纯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观察组32例(46眼)采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R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和黄斑区6 mm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记录并计算治疗中的激光能量、光斑数和能量密度,对上述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BCVA均优于治疗前(均为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BCVA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时BCVA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和黄斑区6 mm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的对比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中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黄斑区6 mm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在激光能量、光斑数和能量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RP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利用较少的激光能量,可在较短时间内加快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消退、减轻黄斑水肿并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应用PRP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全视网膜光凝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黄孔乾 沈朝兰 +3 位作者 唐芬 钟海彬 赵昕 崔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合并黄斑水肿(DME)对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10/2019-04在我院确诊的sNPDR合并DME患者30例30眼,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合并黄斑水肿(DME)对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10/2019-04在我院确诊的sNPDR合并DME患者30例30眼,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其中A组15例15眼采用“1+PRN”方案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7d后行PRP治疗,B组15例15眼采用单纯PR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黄斑区6mm×6mm浅层毛细血管(SCP)和深层毛细血管(DCP)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A组患者术后2wk,1mo DCP血流密度显著增加、CMT明显降低、BCVA明显改善(均P<0.05),B组患者术后1mo CMT降低、BCVA改善(均P<0.05)。术后2wk、1mo,A组患者DCP血流密度较B组明显增加(43.37%±2.72%vs 41.03%±2.60%,45.01%±2.28%vs 41.20%±2.43%,均P<0.05),CMT较B组明显降低(303.4±30.36μm vs 329.60±31.47μm,268.67±30.27μm vs 319.40±28.63μm,均P<0.05),BCVA(LogMAR)较B组明显改善(0.28±0.11 vs 0.40±0.13,0.23±0.14 vs 0.38±0.15,均P<0.05)。结论:抗VEGF联合PRP治疗sNPDR合并DME患者短期内可有效增加DCP血流密度,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血流密度 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视网膜光凝术
下载PDF
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心视力和黄斑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海山 张海军 +1 位作者 崔龙江 董应丽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和传统全视网膜光凝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心视力和黄斑厚度的短期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选取经FFA和OCT检查确诊的的重度非增... 目的观察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和传统全视网膜光凝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心视力和黄斑厚度的短期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选取经FFA和OCT检查确诊的的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SNP-DR)且不伴临床意义黄斑水肿患者68例136只眼。选取右眼为治疗组(改良PRP组),左眼为对照组(传统PRP组),每组68只眼。治疗组先行全视网膜镜下黄斑区格栅样光凝联合视盘周光凝及下方视网膜赤道部及远周边光凝,而后行鼻侧、颞侧、上方的赤道部及远周边视网膜光凝,对照组采取视网膜颞下、鼻下、颞上、鼻上分四次行全视网膜光凝,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1天、1周、1月、3月、6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基线特征有很好的匹配性,年龄、基线最佳矫正视力、基线CMT值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在术后1天、1周及1月呈现轻微下降趋势。术后3月及术后第6月缓慢上升趋势,视力有所增进。BCVA在术后1天、1周及术后1月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和术后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MT在术后1天及1周呈现轻微上升,术后1月、3月及6月由上升转为下降趋势,趋势转折时间点位于术后1周和术后1月之间,且CMT值在术后6月较术前有所升高。两组在术后1天、1周、和术后1月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和术后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月两组CMT值比较,治疗组CMT低于对照组。结论据治疗后半年内的短期疗程观察,改良法PRP更充分,与传统PRP相比,有利于提高视力,减轻黄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光凝 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厚度
原文传递
中医辨证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陆秉文 吴星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重度NP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30只眼)和治疗组(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组在对...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重度NP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30只眼)和治疗组(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辨证分型论治。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糖、血液流变学及中医症状积分亦较治疗前改善并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重度NPDR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 激光光凝术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Long-term effects of pattern scan laser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on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Chinese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7
5
作者 Chuang-Xin Huang Kun-Bei Lai +6 位作者 Li-Jun Zhou Zhen Tian Xiao-Jing Zhong Fa-Bao Xu Ya-Jun Gong Lin Lu Chen-Jin J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0年第2期239-245,共7页
●AIM: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pattern scan laser(PASCAL)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on diabetic retinopathy(DR)in Chinese patients.●METHODS: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we evaluated clinical data of ... ●AIM: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pattern scan laser(PASCAL)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on diabetic retinopathy(DR)in Chinese patients.●METHODS: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we evaluated clinical data of 29 patients(53 eyes)with severe non-proliferative DR(SNPDR)or proliferative DR(PDR)who received PRP and follow-up at our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3.Sixteen patients(29 eyes)received PASCAL PRP and 13 patients(24 eyes)received 100-ms conventional laser PRP.●RESULTS:After long-term follow-up(mean,min-max days:719.8,290-1666 for PASCAL PRP vs 743.5,240-1348 for conventional PRP,P=0.569),patients receiving PASCAL PRP required fewer photocoagulation sessions than the conventional PRP group(2.6±1.0 vs 3.9±0.9,P<0.01).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was reduced slightly in PASCAL PRP group while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conventional PRP group.At last visit,24 eyes in the PASCAL group(88.9%)and 21 eye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91.7%)were improved or stable.Two eyes in PASCAL PRP group(7.4%)and 3 eyes in the conventional PRP group(12.5%)developed vitreous hemorrhage or vitreous fibrovascular proliferation.●CONCLUSION:PASCAL PRP is as effective and may be more conducive to maintaining visual acuity with less treatment sessions for DR treatment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laser P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severe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attern SCAN laser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clinical effect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NPDR的疗效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高春 崔钢锋 王乐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atients,NPDR)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12/2017-04我院收治的重度NPDR患者92例184眼,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激光组、联...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atients,NPDR)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12/2017-04我院收治的重度NPDR患者92例184眼,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激光组、联合治疗组各46例92眼。激光组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羟苯磺酸钙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眼底检测参数、视网膜微循环参数水平差异。结果:治疗7wk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的眼底检测参数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S2波幅(Ops OS2)、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水平高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的视网膜微循环参数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MV)的水平高于激光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的水平低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度NPDR患者接受羟苯磺酸钙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提升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羟苯磺酸钙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贾洪强 刘敏 +1 位作者 刘玉军 徐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重度非增生性DR(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和早期增生性DR(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photocoagula... 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重度非增生性DR(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和早期增生性DR(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术前及术后6个月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厚度的变化。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沧州眼科医院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测量已确诊的共53例(93只眼),其中重度NPDR组26例和早期PDR组27例,测其PRP前后视盘周围RN.FL的厚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PRP前后视盘周围各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进行两两比较分析。结果重度NPDR和早期PDR组PRP术后6个月上、下象限及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较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上方、下方及鼻侧象限早期PDR组较重度NPDR组变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光凝前应充分考虑其对视网膜RNFL的影响,PRP后6个月视盘周围RNFL厚度变薄,尤以上、下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早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复方樟柳碱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
8
作者 安鑫 焦剑 +1 位作者 魏文斌 张茉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90-794,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05/07于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就诊的重度NPDR患者120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两...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05/07于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就诊的重度NPDR患者120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60眼,对照组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6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方法(OCT)对眼底视网膜结构及血流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 1、2 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VD)、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VD)、脉络膜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治疗后2 mo观察组患者自觉视力改善率及BCVA明显优于对照组,黄斑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 mo BCVA较治疗前均增高(P<0.05)。治疗后1 d, 1、2 mo观察组SVD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DVD及脉络膜血流密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CMT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可以有效改善全视网膜激光术后的眼底微循环情况,减少视网膜光凝导致黄斑水肿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 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黄斑水肿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定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50-52,5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上饶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96例重度非增殖性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上饶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96例重度非增殖性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CV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OP、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OP、C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能够有效改善重度非增殖性DR患者视力,降低IOP和CMT,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全视网膜光凝 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矫正视力
下载PDF
577nm多点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段淯平 张祺 金中秋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4-17,43,共5页
目的 577 nm多点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evere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S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018-06/2019-06月招摹双眼SNPDR患者,将患者双眼随机分为577 nm多点微脉... 目的 577 nm多点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evere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S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018-06/2019-06月招摹双眼SNPDR患者,将患者双眼随机分为577 nm多点微脉冲激光组和532 nm传统单点氩激光组。两组均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RP)治疗。评估患者基线、3、6、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视野检查情况。主要结果观察指标包括视力改变、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视野参数(visual field index, VFI)。次要结果观察是否进展到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结果在12个月随访期末,两组均无患眼进展为PDR。两组患者在BCVA、CMT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7 nm多点微脉冲激光治疗组视野受损程度明显低于532 nm传统单点氩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577 nm多点微脉冲激光治疗SNPDR与532 nm传统单点氩激光治疗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可以作为替代方案从而避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77nm多点微脉冲激光 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
原文传递
OCTA评估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sNPDR合并DME对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影响
11
作者 夏侯梨 胡军华 +4 位作者 廖莹琳 周伟红 胡明生 章颢颖 傅佳琪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在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sNPDR合并DME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25眼)。对照组单纯行PRP治疗,观察组予以P...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在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sNPDR合并DME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25眼)。对照组单纯行PRP治疗,观察组予以PRP+康柏西普治疗,随访至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视力变化情况、黄斑区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CMT低于对照组,黄斑区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sNPDR合并DME患者效果良好,可减轻黄斑水肿,增加黄斑区DCP血流密度,改善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全视网膜光凝术 光学相干层析血管 成像术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不同方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SNPDR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杜秋霞 孔瑞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45-54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方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severe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SNPDR)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110例(110眼)SN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PRN组(55例55... 目的:分析不同方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severe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SNPDR)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110例(110眼)SN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PRN组(55例55眼),连续3次每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改用按需治疗方案;5+PRN组(55例55眼),连续5次每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改用按需治疗方案,治疗后随访6 m.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m、治疗后6 m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微动脉瘤(Microaneurysm,MA)、黄斑区深层血管密度(Deepretinal Capillary of vessel,DCPVD).结果:5+PRN组注射次数多于3+PRN组(P<0.05);治疗后6 m,5+PRN组BCVA高于3+PRN组,CFT、MA低于3+PRN组(P<0.05);两组治疗后3、6 m的DCPV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PRN、5+PRN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均可有效治疗SNPDR,但5+PRN治疗方案可更好改善患者6 m后的视力与眼底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比较
13
作者 郑晖 赵晓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1例(72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1例(72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顺序1组21例(33眼),顺序2组20例(39眼)。顺序1组采用连续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后进行PRP,顺序2组完成PRP后连续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BCVA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6、9、12个月,顺序1组BCVA低于顺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CMT逐渐降低,且治疗后6、9、12个月,顺序1组CMT低于顺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均能有效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是先应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后行PRP治疗的BCVA更低,视力改善更佳,CMT下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玻璃体腔注射
下载PDF
OCTA定量分析S-NPDR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前后神经血管单元变化
14
作者 肖正霞 章雪敏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前后血管神经单元(NVU)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DR)患...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前后血管神经单元(NVU)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DR)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0眼)、S-NPDR组(n=30眼)以及S-NPDR行PRP治疗后(S-NPDR-PRP)组(n=30眼);通过OCTA定量测量并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NVU的变化,包括视神经和视网膜血管各项参数;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1)三组受试者RNFL厚度、RNFL血流密度、上半球厚度、下半球厚度、颞侧厚度、鼻侧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对照组>S-NPDR组>S-NPDR-PRP组(P<0.05)。(2)三组受试者24mm×20mm视网膜血管密度、FAZ300密度、内层厚度、外层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脉络膜中心凹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对照组>S-NPDR组>S-NPDR-PRP组(P<0.05)。结论 通过OCTA定量测量,S-NPDR患者视网膜NVU各项参数均明显降低,PRP治疗S-NPDR,给患者带来正向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导致视网膜NVU的萎缩,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非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OCTA 血管神经单元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原文传递
532 nm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宇欢 陈建伟 杨洲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8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532 nm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惠安惠光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入院顺序进行1~60号编号,其中1~30号... 目的分析532 nm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惠安惠光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入院顺序进行1~60号编号,其中1~30号归入参照组(n=30),并实施532 nm激光光凝治疗,31~60号归入联合组(n=30),并实施532 nm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视野平均缺损情况、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视野平均缺损情况、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高于参照组,视野平均缺损情况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532 nm激光光凝治疗相比,为患者实施532 nm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增强最佳矫正视力,减少视野平均缺损情况,提高治疗有效性,建议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2 nm激光光凝治疗 复方樟柳碱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最佳矫正视力 视野平均缺损情况 治疗有效性
下载PDF
康柏西普在PRP治疗SNPDR合并DME的给药时机选择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燕 冯劼 +2 位作者 李培凤 金翼 肖泽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50-1954,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IVC)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合并黄斑水肿(DME)的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SNPDR)患者的给药时机。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05/2018-10于我院确诊的合并DME的SNPDR患者85例85眼,...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IVC)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合并黄斑水肿(DME)的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SNPDR)患者的给药时机。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05/2018-10于我院确诊的合并DME的SNPDR患者85例85眼,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9眼仅予以PRP治疗;IVC组28眼在IVC后1wk予以PRP;PRP组28眼在PRP后1wk予以IVC。随访12mo,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中心凹厚度(CMT)变化,记录IVC频次。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BCVA较治疗前改善,CMT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IVC组和PRP组BCVA优于对照组,CM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mo,ICV组BCVA(0.24±0.18,LogMAR)下降均较PRP组(0.38±0.29,LogMAR)明显(P<0.05)。治疗后1、3mo,ICV组CMT(313.89±61.69、287.64±43.94μm)下降均较PRP组(347.50±56.55、318.04±49.33μm)明显(P<0.05)。IVC给药频次为IVC组3.07±1.33次、PRP组3.93±1.60次(P<0.05)。结论:治疗合并DME的SNPDR患者,IVC联合PRP治疗优于单纯PRP治疗,且在PRP治疗之前予以抗VEGF药物,短期内BCVA提高、黄斑水肿减轻,长期观察可减少IVC次数,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下载PDF
严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手术时机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祺 冯劼 +1 位作者 程旭康 陈建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手术时机。方法:严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眼,按白内障手术时间分为三组。A组:未行全视网膜光凝;B组:全视网膜光凝≤3mo;C组:全视网膜光凝≥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用OCT评... 目的:探讨严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手术时机。方法:严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眼,按白内障手术时间分为三组。A组:未行全视网膜光凝;B组:全视网膜光凝≤3mo;C组:全视网膜光凝≥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用OCT评估术前、术后1,6mo的黄斑厚度、黄斑水肿发生率。结果:术后6mo,三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0.3%,30.6%,4.4%,B组分别与A组和C组相比,黄斑水肿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10.120;P<0.05)。同时,最佳矫正视力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24,12.101;P<0.05)。结论:眼底光凝术后短期内施行白内障手术,有增加术后黄斑水肿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重度NPDR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福勤 易绍艳 +1 位作者 吕瑾 蒋官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097-2100,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的厚度变化情况,分析脉络膜的厚度与患者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01-01/2017-01-01于我院接受治疗...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的厚度变化情况,分析脉络膜的厚度与患者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01-01/2017-01-01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80眼重度NPDR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0眼。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mo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并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mo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研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患者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和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值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wk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1mo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分别为219.57±51.24μm和474.76±95.56μm,217.56±50.36μm和473.27±96.48μm;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mo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分别为180.15±42.06μm和382.18±84.26μm,202.48±48.28μm和407.88±44.25μm,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mo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分别为0.47±0.19和0.53±0.2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值存在正相关性(回归系数=1.12,S=0.48,OR=1.376,P<0.05),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和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值存在正相关性(回归系数=0.95,S=0.27,OR=1.02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wk结膜下出血2例2眼(5%)、青光眼1例1眼(2.5%)、玻璃体内积血1例1眼(2.5%)、脉络膜脱离0例、视网膜脱离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wk结膜下出血4例4眼(10%)、青光眼2例2眼(5%)、玻璃体内积血2例2眼(5%)、脉络膜脱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脉络膜 玻璃体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重度NPDR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方 李恒 游慧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036-2039,共4页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27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NPDR患者随机分...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27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NP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112眼)和对照组(60例115眼),观察组患者采用PRP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R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及血清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wk、1、3、6mo两组的BCVA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CVA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观察组治疗后2wk开始CMT、血清VEGF及Ang-2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1mo开始CMT、血清VEGF及Ang-2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清VEGF及Ang-2水平均较低(P<0.05),CMT在治疗后1、3、6mo时明显较低(P<0.05);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NPDR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水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