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人工肝方法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何小凤 罗玲 +1 位作者 袁春兰 蒋祖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475-2477,248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与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SHB)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S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E组和PE+DPMAS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与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SHB)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S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E组和PE+DPMAS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下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症状都有所改善,肝性脑病级别降低,MELD评分下降,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下降(P<0.05);PE+DPMAS组的清蛋白(ALB)较治疗前下降,K+、Cl-升高(P<0.05);PE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ALB较治疗前升高,白细胞(WBC)下降(P<0.05)。结论 PE、PE+DPMAS两种治疗方法治疗SHB均有效,PE+DPMAS可减少血浆用量,改善血清K^+、Cl^-水平;PE在改善凝血功能及ALB水平方面效果优于PE+DP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重型乙型肝炎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人工肝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重型乙肝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守娟 王丽 +5 位作者 胡朝霞 王磊 吴蓓 段萌 朱丽 李筠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20-23,共4页
目的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中药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本院开展的不同模式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联合... 目的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中药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本院开展的不同模式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疗法加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例,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86.96%,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存活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重型乙肝 中西医结合治疗 凉血解毒化瘀方
下载PDF
乙型重型肝炎并发症对重型肝炎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姚津剑 于伟玲 +2 位作者 常莹 林圆圆 林菊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荟萃分析乙型重型肝炎并发症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并发症成为乙型重型肝炎诊断标准的可能。方法检索截止到2009年11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乙型重型肝炎相关的论文,提取文献中含有预后和并发症数据,包括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 目的荟萃分析乙型重型肝炎并发症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并发症成为乙型重型肝炎诊断标准的可能。方法检索截止到2009年11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乙型重型肝炎相关的论文,提取文献中含有预后和并发症数据,包括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将上述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荟萃分析其合并后的效应量。结果共检索到2229篇文献通过遴选,最终有8项研究纳入荟萃分析,共包含1771例乙型重型肝炎病例。荟萃分析生存组(好转组)和死亡组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对危险度依次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和腹水。在荟萃分析中肝性脑病、感染和腹水在8项研究中具有同质性。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有一定异质性。结论荟萃分析发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在死亡组和生存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肝性脑病、感染和腹水同质增加病人死亡率,考虑作为临床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判断指标。但由于各并发症发病率未超过半数,故各并发症不能作为乙型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重型肝炎 并发症 预后 荟萃分析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重症肝炎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雷南凤 刘添皇 何宗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0期5-7,共3页
目的探析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早期乙型重症肝炎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7例早期乙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 目的探析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早期乙型重症肝炎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7例早期乙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TBIL、ALT、HBV-DNA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早期乙型重症肝炎患者可有效阻断肝细胞进一步坏死,肝衰竭发展得到抑制,死亡率降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抗病毒 免疫 乙型重症肝炎
下载PDF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彭赛蛟 李伟林 张瑾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变化,了解细胞免疫变化在重型乙型肝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死亡患者8例,存活患者34例)、20名健...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变化,了解细胞免疫变化在重型乙型肝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死亡患者8例,存活患者34例)、20名健康对照者、2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3种CD8+CTL的水平,比较重型乙型肝炎和其他对照组、重型乙型肝炎存活和死亡患者各种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结果与其他各组比较,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3+和CD4+百分比、CD4+/CD8+比值,以及core18-27、polymerase 575-583和envelope335-343特异性CT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D8+百分比明显升高。与存活患者比较,重型乙型肝炎死亡患者上述各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更加明显。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急剧下降,HBV特异性CTL应答缺乏,细胞免疫参与了重型乙型肝炎的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重型乙型肝炎
下载PDF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重型乙型肝炎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虹庆 赵(具也) +1 位作者 罗刚 陈薪屹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对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对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治疗1个月两组血管通透性改变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及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存在腹腔积液、门脉高压及低蛋白血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重型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尤其针对低蛋白血症、腹腔积液及门脉高压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重型乙型肝炎 炎症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甘苏琴 龙尧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2期1856-1858,共3页
重型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衰竭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主要观点是病毒因素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参与其中,即各种因素诱导病毒变异,使病毒复制力、致病性增强,诱发机体强烈的免疫攻击,同时肠... 重型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衰竭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主要观点是病毒因素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参与其中,即各种因素诱导病毒变异,使病毒复制力、致病性增强,诱发机体强烈的免疫攻击,同时肠道内毒素血症刺激产生大量细胞因子等共同促使肝细胞死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成为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的关键。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和炎症抑制剂,现对其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乙型肝炎 免疫 炎性反应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P-10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罗亚文 罗军敏 +1 位作者 林世德 易学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648-2651,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与重型乙型肝炎(SHB)患者肝脏炎症程度及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集SHB患者40例血浆置换(PE)开始、结束及PE后5d血清,根据SHB患者PE后5d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及恶化组;采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健...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与重型乙型肝炎(SHB)患者肝脏炎症程度及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集SHB患者40例血浆置换(PE)开始、结束及PE后5d血清,根据SHB患者PE后5d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及恶化组;采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健康对照各20例血清;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IFN)诱导蛋白10(IP-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常规检测SHB患者入院时、PE后5d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入院时SHB及CHB组血清IP-10均高于健康对照组(683.56±174.63,216.13±102.92 vs 107.61±55.81,P<0.01),SHB组高于CHB组(P<0.01);SHB患者血清IP-10与TNF-α呈正相关(r=0.366;P<0.05),与PTA呈负相关(r= -0.401;P<0.05),与TB相关性不明显(r=0.223,P>0.05).PE后5d SHB好转组及恶化组较入院时血清IP-10均明显下降(P<0.01,P<0.05),恶化组高于好转组(P<0.01).结论:血清IP-10参与了SHB肝脏的免疫损伤;IP-10水平与肝脏炎症损害程度有关;动态观察IP-10在SHB患者PE前后的变化,能反映SHB患者病情发展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乙型肝炎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血浆 置换
下载PDF
替比夫定和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乔英 郝润来 唐中权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 T)联合异甘草酸镁(MIG)治疗重型乙型肝炎(SHB)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67例S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LAM)0.1 g、1...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 T)联合异甘草酸镁(MIG)治疗重型乙型肝炎(SHB)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67例S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LAM)0.1 g、1次/d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0.465 g、1次/d静脉注射;治疗组患者给予Ld T 0.6 g、1次/d口服,MIG 0.15 g、1次/d静脉注射。观察时间为6周,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凝血和病毒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分别为54.8%和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7,P<0.05);HBV载量分别为(3.4±1.3)log10拷贝/ml和(2.7±0.9)log10拷贝/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1)。两组患者TBil分别为(226.2±147.6)μmol/L和(144.1±112.3)μmol/L(t=2.12,P<0.05),PT分别为(27.4±13.6)s和(21.6±11.8)s(t=2.03,P<0.05),PA分别为(171.8±82.1)mg/L和(223.1±92.7)mg/L(t=3.28,P<0.01)。两组患者K+(t=0.082,P>0.05)、Na+(t=0.284,P>0.05)和Cl-(t=0.891,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d T联合MIG是治疗SHB有效而安全的配伍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重型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多烯磷脂酰胆碱 异甘草酸镁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重症肝炎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春蕾 王丹茜 +3 位作者 殷亮 余佳丽 江志珍 聂建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4485-4486,4489,共3页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早期重症乙型肝炎的阻断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科治疗的早期重症肝炎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早期重症乙型肝炎的阻断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科治疗的早期重症肝炎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等指标的改善以及临床症状、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6.7%和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改善,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而消化道出血、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存活患者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HBV DNA、转阴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早期重症肝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阻断重型肝炎发展,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类 降阶梯治疗 重症肝炎 早期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林 张鸿 +2 位作者 张人风 金鸿 高峰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比较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晚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251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晚期患者按同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比较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晚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251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晚期患者按同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定期观察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HBV DNA载量及患者的治愈、好转率。结果:治疗组在血清生化学、HBV DNA载量、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特别是早期给药更显著降低HBV DNA载量、降低病死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提高重型肝炎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其疗效与抑制病毒复制有关,临床上应早期使用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重症肝炎 恩替卡韦 HbV-DNA ALT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丽娟 段树鹏 +3 位作者 王宏伟 李伟伟 宋新文 申保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6月医院传染科收治的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2例,另取4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根据患者病毒... 目的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6月医院传染科收治的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2例,另取4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根据患者病毒载量分为低病毒载量组(HBV-DNA拷贝数<104/ml,21例)和高病毒载量组(HBV-DNA拷贝数>106/ml,61例);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30例;HMGB1表达的测定使用ELISA法。结果对照组、慢性HBV感染组和重型乙型肝炎组HMGB1的表达分别为(12.47±1.84)、(32.65±5.79)和(76.61±8.56)μ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病毒载量组HMGB1的表达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时HMGB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后7d时存活组HMGB1表达显著升高(P<0.01),但到14d时又比入院后7d时显著减低(P<0.01),并低于入院时(P<0.01);死亡组HMGB1的表达入院后7d以及14d HMGB1表达呈逐渐持续减低的趋势(P<0.05)。结论重型乙型肝炎出现了HMGB1的异常高表达,动态监测HMGB1表达的变化有利于患者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乙型肝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预后
原文传递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50例重型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白建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炎症因子等的影响。方法我院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50例重型乙肝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接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50例重型乙肝患者(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炎...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炎症因子等的影响。方法我院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50例重型乙肝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接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50例重型乙肝患者(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HBV-DNA转阴率、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IL-4、TNF-α、ALT、AST、TBi L明显降低,PT、APTT明显缩短,FIB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重型乙肝患者肝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调节凝血功能、降低HBV-DN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乙肝 血浆置换术 人工肝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肝功能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重型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伦理 周正仕 《肝脏》 2007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和10例健康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水平,并...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和10例健康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水平,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上述研究对象血中HBVDNA滴度。结果(1)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平均百分率为(2.63±0.83)%,较慢性乙型肝炎组的(4.15±1.17)%有显著差异(P<0.05),较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则有极其显著差异(P均<0.01);(2)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及健康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无症状乙型肝炎携带者组外周血调节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为(8.32±2.72)%,与健康对照组(8.10±2.65)%比较无差异;(3)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HBVDNA滴度为1.2×104拷贝/ml,与慢性乙型肝炎组(2.3×106拷贝/ml)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7.8×105拷贝/ml)相比较,有极其显著差异(P均<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HBVDNA滴度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相比,无差异;(4)无症状乙型肝炎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与HBVDNA滴度呈正相关。结论(1)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能抑制T细胞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诱导的对肝细胞的免疫攻击的发生;(2)不同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与HBVDNA滴度呈正相关,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对体内HBV载量具有较大的影响;(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及病毒抑制清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重型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DNA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浩晔 刘振国 龚健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重型乙型肝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护肝、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入液静滴,对照组26例...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重型乙型肝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护肝、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入液静滴,对照组26例仅予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d;比较两组治疗后生命体征、生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的变化及病情转归。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部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重型乙型肝炎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重型乙型肝炎 痰热清注射液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肝乐宁、肝细胞生长素与G-I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昌荣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3,共2页
为了比较三组药物的疗效,将重型乙型肝炎103例,随机分为3组,三组均采用综合基础治疗,A组32例加用肝乐宁0.4-1.0于糖水中滴注,每日一次,B组35例加用肝细胞生长素40mg-100mg;C组加用胰高血糖素1mg... 为了比较三组药物的疗效,将重型乙型肝炎103例,随机分为3组,三组均采用综合基础治疗,A组32例加用肝乐宁0.4-1.0于糖水中滴注,每日一次,B组35例加用肝细胞生长素40mg-100mg;C组加用胰高血糖素1mg联合胰岛素8u-10u(G-I),用法均同A组。观察疗效、副作用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三种药物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50%、57%和44%,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血清胆红素下降C组较A组和B组明显(P<0.05及 P<0.01)。A、B二组副作用不明显,C组不良反应较多。ALT、ALB及PT的变化三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乙型肝炎 肝乐宁 肝细胞生长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昕红 张光文 +1 位作者 孙立华 王天宝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852-854,共3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替比夫定组24例,拉米夫定组21例,观察2组治疗不同时间点的生化指标、HDV-DNA水平及病毒耐药的变化。结果在替比夫定组,治疗后ALT、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替比夫定组24例,拉米夫定组21例,观察2组治疗不同时间点的生化指标、HDV-DNA水平及病毒耐药的变化。结果在替比夫定组,治疗后ALT、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及PTA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2周时HBV-DNA水平已有明显下降,4、12、24、48周时继续下降(P<0.05);在治疗24、48周时分别有90.91%(20/22)及95.45%(21/22)的患者HDV-DNA阴转,分别有21.05%(4/19)及36.84%(7/19)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在治疗48周时有1例YMDD变异4.17%(1/24)。在治疗2、4及48周时HBV-DNA水平的下降,治疗24、48周时HBV-DNA阴转率,替比夫定组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快速有效抑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复制,使HBV-DNA水平迅速下降,明显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重型肝炎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肝苏片对重型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艳芹 李平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5期2335-233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肝苏片对重型乙肝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诊的90例重型乙肝患者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乙酰半胱氨酸对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利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肝苏片对重型乙肝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诊的90例重型乙肝患者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乙酰半胱氨酸对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用肝苏片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1个疗程14d。观察2组在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血浆氨以及血清炎性指标(hs-CRP、TNF-α、IL-6、IL-8)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肝功能指标(ALT、AST、TBA、TB)、凝血指标(PTA、PT)、血浆氨以及血清炎性指标(hs-CRP、TNF-α、IL-6、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血浆氨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且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联合肝苏片对重型乙肝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更好的减轻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调节重型乙肝患者体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肝苏片 重型乙肝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闵峰 宋闽宁 黄文琪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55-356,36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1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后者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白介素-18(IL-18)水平。结果在血浆置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1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后者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白介素-18(IL-18)水平。结果在血浆置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血清sICAM-1由治疗前548.26±150.53μg/L降至228.32±132.15μg/L,血清IL-18由治疗前723.64±160.25pg/ml降至治疗后312.53±121.39pg/ml,血清TBIL由治疗前546.11±174.86μmol/L降至178.43±87.74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由治疗前22.84±11.13%升至治疗后36.79±15.19%,上述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治疗组患者治愈41例(68.3%),19例(中期7例,晚期12例)死亡,58例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48.3%(28/58),30例(早期7例,中期11例和晚期12例)死亡(P<0.01)。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疗效可靠,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炎性介质水平,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白介素-18
下载PDF
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代谢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永霞 陈书峰 +2 位作者 陈阿丽 梁敏锋 丘翠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0-222,227,共4页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重症乙肝病人血清的代谢组变化。方法正常人血清8例和重症乙肝患者血清11例,采用BRUKER 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检测,找出重症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特征,探讨相关生化过程的...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重症乙肝病人血清的代谢组变化。方法正常人血清8例和重症乙肝患者血清11例,采用BRUKER 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检测,找出重症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特征,探讨相关生化过程的改变。结果重症乙肝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代谢组具有明显差异,前者血清中蛋氨酸、乙酰乙酸盐、三甲胺和葡萄糖含量升高,而乳酸、胆碱和脂的含量降低。结论通过上述代谢物的变化可区分正常人和重症乙肝患者。这种基于核磁共振氢谱和主成分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为重症乙肝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分子水平上的代谢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乙肝 代谢 核磁共振氢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