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含有微源逆变器串联子系统的微电网结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正英
杨维满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15年第6期118-121,125,共5页
鉴于串联子系统的诸多优点,研究了一种含有微源逆变器串联子系统的微电网结构。介绍了该微电网结构,并分析了逆变单元发生故障时冗余串联子系统的接入方式;对该结构中混合型微源的直流变换环节进行控制以维持直流链电压的稳定;以含2个...
鉴于串联子系统的诸多优点,研究了一种含有微源逆变器串联子系统的微电网结构。介绍了该微电网结构,并分析了逆变单元发生故障时冗余串联子系统的接入方式;对该结构中混合型微源的直流变换环节进行控制以维持直流链电压的稳定;以含2个串联子系统的孤岛微电网为例对直流链电压的稳定控制及逆变单元发生故障由冗余串联子系统提供电压支撑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微电网结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微源
串联子系统
微电网结构
电压稳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串联系统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传递模式与多反馈控制
2
作者
唐冰松
周志鹏
唐健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1年第7期195-205,共11页
将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的概念引入串联系统参数不确定度的传递问题中,建立了串联系统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传递模型,该模型不仅揭示了参数不确定度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传递细节表明传递矩阵元素对最后的传递结果有重要影响.文中阐述了...
将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的概念引入串联系统参数不确定度的传递问题中,建立了串联系统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传递模型,该模型不仅揭示了参数不确定度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传递细节表明传递矩阵元素对最后的传递结果有重要影响.文中阐述了传递矩阵的特征以及各个子系统在串联系统中的主次作用.针对串联系统建立了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多反馈控制模型,提出了针对单个系统、两个子系统、多个子系统多个层次的反馈控制模型.模型的提出从理论上说明了当对子系统传递矩阵进行修正时,输出参数不确定度的变化及其上界的面积范数,为工程实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系统
子系统
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
传递矩阵
多反馈控制模型
原文传递
自串联发射卫星平台结构分系统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
1
3
作者
钱志英
李伟杰
+5 位作者
石文静
孙国鹏
易茂斌
韩绍欢
肖伟
王敏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0年第5期478-484,共7页
与传统的一箭双星发射模式相比,卫星自串联发射具有更高的载荷比。文章面向支撑自串联一箭双星发射的全电推平台结构分系统研制,分析自串联发射卫星结构分系统的设计要求和特点,并提出适应自串联发射卫星平台的力学试验验证策略,实现了...
与传统的一箭双星发射模式相比,卫星自串联发射具有更高的载荷比。文章面向支撑自串联一箭双星发射的全电推平台结构分系统研制,分析自串联发射卫星结构分系统的设计要求和特点,并提出适应自串联发射卫星平台的力学试验验证策略,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金字塔式验证。结果表明,支持自串联双星发射的结构平台成功通过力学环境试验考核,相关设计及试验方法可为同类航天器结构研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串联发射
卫星平台
结构分系统设计
力学环境试验
金字塔式验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
被引量:
1
4
作者
吕大炜
李莹
+4 位作者
刘海燕
李增学
王东东
刘莹
王平丽
《中国煤炭地质》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揭示煤与油页岩共生于同一盆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共生成矿等原理,通过对煤与油页岩共生盆地特征综合分析,提出了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指出主要地质要素包括煤与油页岩共生岩系、煤及油页岩层、顶底板岩层以...
为了揭示煤与油页岩共生于同一盆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共生成矿等原理,通过对煤与油页岩共生盆地特征综合分析,提出了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指出主要地质要素包括煤与油页岩共生岩系、煤及油页岩层、顶底板岩层以及上覆岩层等静态因素,和构造演化、煤与油页岩共生岩系形成的气候、盆地内的古生物演化与分带(层)、盆地边缘地区古植物的分布、水介质的性质变化(水体分层机制)、聚集及流动等的动态因素,由此确定了二者共存系统的主要地质作用。依据盆地演化史、成矿保存机制和后期的改造作用,将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划分为4个子系统:成矿作用系统、含矿盆地系统、煤与油页岩(群)系统以及含煤与油页岩区块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反映各种地质因素和地质作用的剖面图、平面图及专门性的技术图件和各种矿产资源的储量数据、演化事件等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油页岩岩系
成矿系统
聚积规律
成矿子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有微源逆变器串联子系统的微电网结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正英
杨维满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15年第6期118-121,125,共5页
文摘
鉴于串联子系统的诸多优点,研究了一种含有微源逆变器串联子系统的微电网结构。介绍了该微电网结构,并分析了逆变单元发生故障时冗余串联子系统的接入方式;对该结构中混合型微源的直流变换环节进行控制以维持直流链电压的稳定;以含2个串联子系统的孤岛微电网为例对直流链电压的稳定控制及逆变单元发生故障由冗余串联子系统提供电压支撑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微电网结构的可行性。
关键词
混合型微源
串联子系统
微电网结构
电压稳定
Keywords
hybrid
micro-source
series
subsystem
micro-grid
structure
stable
voltage
分类号
TM619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串联系统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传递模式与多反馈控制
2
作者
唐冰松
周志鹏
唐健
机构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州音锋机器人有限公司
出处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1年第7期195-20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8273)。
文摘
将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的概念引入串联系统参数不确定度的传递问题中,建立了串联系统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传递模型,该模型不仅揭示了参数不确定度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传递细节表明传递矩阵元素对最后的传递结果有重要影响.文中阐述了传递矩阵的特征以及各个子系统在串联系统中的主次作用.针对串联系统建立了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多反馈控制模型,提出了针对单个系统、两个子系统、多个子系统多个层次的反馈控制模型.模型的提出从理论上说明了当对子系统传递矩阵进行修正时,输出参数不确定度的变化及其上界的面积范数,为工程实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模型支撑.
关键词
串联系统
子系统
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
传递矩阵
多反馈控制模型
Keywords
series
system
subsystem
MPGU
propagation
matrix
multiple
feedback
control
model
分类号
TP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自串联发射卫星平台结构分系统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
1
3
作者
钱志英
李伟杰
石文静
孙国鹏
易茂斌
韩绍欢
肖伟
王敏
机构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出处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0年第5期478-484,共7页
文摘
与传统的一箭双星发射模式相比,卫星自串联发射具有更高的载荷比。文章面向支撑自串联一箭双星发射的全电推平台结构分系统研制,分析自串联发射卫星结构分系统的设计要求和特点,并提出适应自串联发射卫星平台的力学试验验证策略,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金字塔式验证。结果表明,支持自串联双星发射的结构平台成功通过力学环境试验考核,相关设计及试验方法可为同类航天器结构研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自串联发射
卫星平台
结构分系统设计
力学环境试验
金字塔式验证
Keywords
self-
series
launch
satellite
platform
design
of
structure
subsystem
dynamic
environmental
test
pyramid
validation
分类号
V414.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V4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
被引量:
1
4
作者
吕大炜
李莹
刘海燕
李增学
王东东
刘莹
王平丽
机构
山东省高校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煤炭地质》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与油页岩共生聚积成矿机制与模式的比较研究"(4127217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受海水侵扰影响的敞流盆地油页岩沉积成矿机制研究"(20123718110004)共同资助
文摘
为了揭示煤与油页岩共生于同一盆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共生成矿等原理,通过对煤与油页岩共生盆地特征综合分析,提出了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指出主要地质要素包括煤与油页岩共生岩系、煤及油页岩层、顶底板岩层以及上覆岩层等静态因素,和构造演化、煤与油页岩共生岩系形成的气候、盆地内的古生物演化与分带(层)、盆地边缘地区古植物的分布、水介质的性质变化(水体分层机制)、聚集及流动等的动态因素,由此确定了二者共存系统的主要地质作用。依据盆地演化史、成矿保存机制和后期的改造作用,将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划分为4个子系统:成矿作用系统、含矿盆地系统、煤与油页岩(群)系统以及含煤与油页岩区块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反映各种地质因素和地质作用的剖面图、平面图及专门性的技术图件和各种矿产资源的储量数据、演化事件等来描述。
关键词
煤与油页岩岩系
成矿系统
聚积规律
成矿子系统
Keywords
coal
and
oil
shale
rock
series
mineralization
system
accumulation
pattern
mineralization
subsystem
分类号
P618.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含有微源逆变器串联子系统的微电网结构研究
刘正英
杨维满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串联系统多参数广义不确定度传递模式与多反馈控制
唐冰松
周志鹏
唐健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1
0
原文传递
3
自串联发射卫星平台结构分系统设计与验证
钱志英
李伟杰
石文静
孙国鹏
易茂斌
韩绍欢
肖伟
王敏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
吕大炜
李莹
刘海燕
李增学
王东东
刘莹
王平丽
《中国煤炭地质》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