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8世纪关中地区农桑知识形成与传播研究--以杨屾师徒为中心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富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9,共15页
在整理《豳风广义》、《知本提纲》、《修齐直指评》以及相关地方志的基础上,梳理杨屾生平著述,分析其实学思想及形成背景,从实践动机、实践活动、知识形成、知识论证、知识表达等维度讨论其农桑活动与知识形成,最后讨论相关知识的传播...
在整理《豳风广义》、《知本提纲》、《修齐直指评》以及相关地方志的基础上,梳理杨屾生平著述,分析其实学思想及形成背景,从实践动机、实践活动、知识形成、知识论证、知识表达等维度讨论其农桑活动与知识形成,最后讨论相关知识的传播。研究认为:明清易代之际实学思潮、关中实学思想及农桑实践直接影响了杨屾的思想;杨屾在农桑实践中以试验作为评价其农桑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标准,在此过程中发展了传统的"五行说"、"三宜说"等理论,并反过来用该理论解释、论证其农桑知识;因为其农桑知识来自亲身实践,所以包含了大量的生产细节,因而更具指导价值和可操作性,传播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屾
实学思想
试验
农桑知识
形成与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域转移、读者变更与晚明日用类书农桑知识的书写
被引量:
3
2
作者
杜新豪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7,共8页
晚明时期,书坊刊刻了多种日用类书售往民间,其间包含着丰富的农桑知识。文章详细探讨了晚明日用类书中农桑知识的分类、内容及其价值,通过将其与宋元时期日用类书中的农桑知识进行纵向对比,认为它们开创了一种新式农桑知识的书写模式。...
晚明时期,书坊刊刻了多种日用类书售往民间,其间包含着丰富的农桑知识。文章详细探讨了晚明日用类书中农桑知识的分类、内容及其价值,通过将其与宋元时期日用类书中的农桑知识进行纵向对比,认为它们开创了一种新式农桑知识的书写模式。这种转变不仅是因为受到元代两本农书的深刻影响,而且与书写地域的转移和读者群体的变化有着莫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日用类书
农桑
知识
原文传递
清代前期我国蚕桑知识形成与传播研究
3
作者
李富强
曹玲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5,共10页
文献编辑与蚕桑实践是清初蚕桑知识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讨论了这一时期来源不同的蚕桑知识形成的条件、形成过程、知识表达以及传播路径。实学思想、人口压力、经济利益、政治理想等因素相互交织成为清初蚕桑知识形成与传播的重要...
文献编辑与蚕桑实践是清初蚕桑知识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讨论了这一时期来源不同的蚕桑知识形成的条件、形成过程、知识表达以及传播路径。实学思想、人口压力、经济利益、政治理想等因素相互交织成为清初蚕桑知识形成与传播的重要动因;不同层面的蚕桑知识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相互转化;直接来自生产实践的蚕桑知识往往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蚕桑知识
知识形成
知识传播
历史动因
原文传递
传统技艺的现代知识生产:近代中国海关的蚕桑丝绸产业调查报告研究
4
作者
武强
沈梅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88-98,共11页
近代中国的蚕桑丝绸产业,以对外贸易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对中国蚕桑丝绸产品的关注,使得该产业调查报告的形成成为可能;这些调查报告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是由国际市场的丝绸产业从业者提出请求,然后在近代中国海关的主...
近代中国的蚕桑丝绸产业,以对外贸易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对中国蚕桑丝绸产品的关注,使得该产业调查报告的形成成为可能;这些调查报告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是由国际市场的丝绸产业从业者提出请求,然后在近代中国海关的主持和组织之下完成的。在中国海关的统计序列中,有关蚕桑丝绸业的调查报告,其读者对象是欧美市场的从业者们,而非中国的蚕桑丝绸业者,这些报告早期主要关注的是直接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中国传统蚕桑丝绸技艺,知识生产的目的也是服务于欧美世界;随着调查的深入,中国蚕桑丝绸业的调查报告逐渐向科学化的模式转化,其知识的建构基础也日益脱离中国传统的产业体系。这一趋势也是中国蚕桑丝绸产业由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化产业逐渐升级的表现,中国海关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关注,使蚕桑丝绸产业的统计和调查有了更加明确的标准,产业的知识体系也逐渐向欧美科技体系靠拢,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基础,这些知识并没有在近代中国获得大范围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海关
蚕桑丝绸产业
调查报告
知识生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8世纪关中地区农桑知识形成与传播研究--以杨屾师徒为中心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富强
机构
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9,共15页
文摘
在整理《豳风广义》、《知本提纲》、《修齐直指评》以及相关地方志的基础上,梳理杨屾生平著述,分析其实学思想及形成背景,从实践动机、实践活动、知识形成、知识论证、知识表达等维度讨论其农桑活动与知识形成,最后讨论相关知识的传播。研究认为:明清易代之际实学思潮、关中实学思想及农桑实践直接影响了杨屾的思想;杨屾在农桑实践中以试验作为评价其农桑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标准,在此过程中发展了传统的"五行说"、"三宜说"等理论,并反过来用该理论解释、论证其农桑知识;因为其农桑知识来自亲身实践,所以包含了大量的生产细节,因而更具指导价值和可操作性,传播更加广泛。
关键词
杨屾
实学思想
试验
农桑知识
形成与传播
Keywords
Yang
Shen,
shixue
thought,
experiment,
farming
and
sericulture
,
knowledge
,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分类号
S88-09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域转移、读者变更与晚明日用类书农桑知识的书写
被引量:
3
2
作者
杜新豪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日用类书中的农业史料整理与研究”(19CZS076)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大突破项目“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Y921011018)。
文摘
晚明时期,书坊刊刻了多种日用类书售往民间,其间包含着丰富的农桑知识。文章详细探讨了晚明日用类书中农桑知识的分类、内容及其价值,通过将其与宋元时期日用类书中的农桑知识进行纵向对比,认为它们开创了一种新式农桑知识的书写模式。这种转变不仅是因为受到元代两本农书的深刻影响,而且与书写地域的转移和读者群体的变化有着莫大关系。
关键词
晚明
日用类书
农桑
知识
Keywords
late
Ming
daily-use
books
agriculture&
sericulture
knowledge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代前期我国蚕桑知识形成与传播研究
3
作者
李富强
曹玲
机构
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5,共10页
基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哲社重大项目培育课题"近千年来气候异常背景下极端灾害的社会应对研究"(sk20170004)
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所委托课题"中国地方典籍数字化校勘研究"(2015sk36)
文摘
文献编辑与蚕桑实践是清初蚕桑知识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讨论了这一时期来源不同的蚕桑知识形成的条件、形成过程、知识表达以及传播路径。实学思想、人口压力、经济利益、政治理想等因素相互交织成为清初蚕桑知识形成与传播的重要动因;不同层面的蚕桑知识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相互转化;直接来自生产实践的蚕桑知识往往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清代前期
蚕桑知识
知识形成
知识传播
历史动因
Keywords
the
early
Qing
dynasty
sericulture
knowledge
formation
of
knowledge
spreading
of
knowledge
historical
dynamics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传统技艺的现代知识生产:近代中国海关的蚕桑丝绸产业调查报告研究
4
作者
武强
沈梅
机构
新疆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88-98,共11页
基金
北京用友公益基金会“商的长城”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7—YX11)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近代中国的蚕桑丝绸产业,以对外贸易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对中国蚕桑丝绸产品的关注,使得该产业调查报告的形成成为可能;这些调查报告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是由国际市场的丝绸产业从业者提出请求,然后在近代中国海关的主持和组织之下完成的。在中国海关的统计序列中,有关蚕桑丝绸业的调查报告,其读者对象是欧美市场的从业者们,而非中国的蚕桑丝绸业者,这些报告早期主要关注的是直接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中国传统蚕桑丝绸技艺,知识生产的目的也是服务于欧美世界;随着调查的深入,中国蚕桑丝绸业的调查报告逐渐向科学化的模式转化,其知识的建构基础也日益脱离中国传统的产业体系。这一趋势也是中国蚕桑丝绸产业由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化产业逐渐升级的表现,中国海关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关注,使蚕桑丝绸产业的统计和调查有了更加明确的标准,产业的知识体系也逐渐向欧美科技体系靠拢,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基础,这些知识并没有在近代中国获得大范围的传播。
关键词
近代中国海关
蚕桑丝绸产业
调查报告
知识生产
Keywords
Modern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ericulture
and
silk
industry
Survey
reports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8世纪关中地区农桑知识形成与传播研究--以杨屾师徒为中心
李富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地域转移、读者变更与晚明日用类书农桑知识的书写
杜新豪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3
清代前期我国蚕桑知识形成与传播研究
李富强
曹玲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4
传统技艺的现代知识生产:近代中国海关的蚕桑丝绸产业调查报告研究
武强
沈梅
《地方文化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