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两亲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制备纳米胶束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峻峰 王立 +1 位作者 陈涛 王苇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2-1109,共8页
本文介绍两亲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综述了经两亲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制备纳米胶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两亲嵌段共聚物 自组装 纳米胶束
下载PDF
Polypeptide dendrimers: Self-assembly and drug delivery 被引量:6
2
作者 XU XiangHui LI CaiXia +5 位作者 LI HaiPing LIU Rong JIANG Chao WU Yao HE Bin GU ZhongWe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26-333,共8页
Amphiphilic dendritic poly(glutarnic acid)-b-polyphenylalanine co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generation 3 dendritic poly(glutamic acid) as the macroinitiator in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NCA-Phe. The ... Amphiphilic dendritic poly(glutarnic acid)-b-polyphenylalanine co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generation 3 dendritic poly(glutamic acid) as the macroinitiator in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NCA-Phe. The block copolymers self-assembled micelles with polyphenylalanine segments as core and dendritic poly(glutamic acid) segments as shell.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micelles was studied. The release of the anticancer drug doxorubicin from the micelles was investigated in vitr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staining release of the drug could last for 60 h. The micellar drug release system was efficient in inhibi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G2 liver cancer cells, 75% cancer cells were killed under appropriate in vitro incub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f-assembly dendritic polypeptide block copolymer drug delivery
原文传递
聚鲁米诺-镍(Ⅱ)复合物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电化学法测定氢氯噻嗪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桂新 郑行望 章竹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55-958,共4页
基于鲁米诺的电聚合效应和该聚合物与镍离子的配位效应,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聚鲁米诺-镍(Ⅱ)复合膜可以层层修饰在石墨电极表面.与电聚合修饰电极相比,氢氯噻嗪在该修饰石墨电极上能够更强烈地增敏鲁米诺弱电化学发光信号.据此,建立... 基于鲁米诺的电聚合效应和该聚合物与镍离子的配位效应,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聚鲁米诺-镍(Ⅱ)复合膜可以层层修饰在石墨电极表面.与电聚合修饰电极相比,氢氯噻嗪在该修饰石墨电极上能够更强烈地增敏鲁米诺弱电化学发光信号.据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测定氢氯噻嗪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利用自组装膜修饰电极改善电极表面电化学发光微环境从而提高其分析特性的新思路.该方法测定氢氯噻嗪的检出限为3.0×10^-6g/L,线性范围为7.0×10^-6~3.0×10^-3g/L,相对标准偏差为2.3%(n=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氯噻嗪 电化学发光 层层自组装 鲁米诺 微环境
下载PDF
Polydentate-ligand-supported self-assembly of heterometallic T-shaped Co_4 Dy cluster showing slow magnetic relax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KE HongShan GUO Yang +1 位作者 ZHAO Lang TANG JinKu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906-909,共4页
A novel mixed-valent heterometallic pentanuclear CoⅢ3 CoⅡ Dy Ⅲ cluster has been rationally assembled taking advantage of a bifunctional ligand with o-vanillin and tripodal 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 units. Thi... A novel mixed-valent heterometallic pentanuclear CoⅢ3 CoⅡ Dy Ⅲ cluster has been rationally assembled taking advantage of a bifunctional ligand with o-vanillin and tripodal 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 units. This unique heterometallic cluster represents a rare example of T-shaped molecules exhibiting slow magnetic rela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METALLIC T-shaped topology polydentate-ligand serf-assembly
原文传递
在多孔钛片表面固定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国利 何福明 +3 位作者 赵姗姗 徐英 周庆 赵士芳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61-64,74,共5页
目的应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构建一种新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固定方法,并与物理吸附和化学偶联法进行比较。方法55片10mm×10mm×1mmTi-6Al-4V片经喷砂、双重酸和过氧化氢热处理后,30片应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固定RGD... 目的应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构建一种新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固定方法,并与物理吸附和化学偶联法进行比较。方法55片10mm×10mm×1mmTi-6Al-4V片经喷砂、双重酸和过氧化氢热处理后,30片应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固定RGD,并与物理吸附、应用CDI的化学偶联技术固定RGD相比较。场发射扫描电镜(FSEM)观察RGD固定过程中钛片表面形貌情况,荧光显微镜大体观察固定到钛片上的RGD数量。结果FSEM显示物理吸附和新的固定方法不会破坏钛片的表面形貌,而应用CDI的化学偶联则破坏钛片原有的表面形貌,大小不等的多极孔洞被完全破坏。荧光显微镜图片显示物理吸附固定到钛片表面的RGD较少,而应用CDI的化学偶联和新的固定方法固定到钛片表面的RGD较多。结论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有利于将RGD固定到钛表面且不破坏种植体表面形貌,同时可保证数量和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自组装 物理吸附 化学偶联
下载PDF
双(吡咯-2-甲烯胺)配体的超分子自组装研究
6
作者 卢双 陈兴娟 王正平 《应用科技》 CAS 2006年第5期66-68,共3页
以2-吡咯甲醛和反-1,4-环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双(吡咯-2-甲烯胺)配体,然后与相应的金属醋酸盐或者金属氯化物反应制备配合物.通过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Ray单晶衍射以及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确定了配体的结构;介绍了其... 以2-吡咯甲醛和反-1,4-环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双(吡咯-2-甲烯胺)配体,然后与相应的金属醋酸盐或者金属氯化物反应制备配合物.通过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Ray单晶衍射以及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确定了配体的结构;介绍了其配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讨论了决定其金属配合物构型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其空间堆积方式的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吡咯-2-甲烯胺) 希夫碱 超分子 自组装
下载PDF
N进制除法的DNA运算模型
7
作者 孙守霞 刘伟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97-302,共6页
在前期基于二进制的DNA并行计算四则运算自装配算法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更高难度的N进制算法模型.这里主要设计了最复杂的除法模型,通过功能段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余数前后的传递问题,并有效控制了编码的长度,实现了N进... 在前期基于二进制的DNA并行计算四则运算自装配算法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更高难度的N进制算法模型.这里主要设计了最复杂的除法模型,通过功能段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余数前后的传递问题,并有效控制了编码的长度,实现了N进制算术运算的并行处理的编码设计.实例算法验证表明:该编码方法简单易懂,时间和空间复杂度都很低,具有高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计算机 算术运算 白装配 除法
下载PDF
Programmed self-assembly of DNA origami nanoblocks into anisotropic higher-order nanopatterns
8
作者 FU YanMing CHAO Jie +1 位作者 LIU HuaJie FAN ChunHa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21期2646-2650,共5页
Anisotropic nanopatterns have potentials in constructing novel plasmonic structures which have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such as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medicine, and sensors. However, it remains challenging to bui... Anisotropic nanopatterns have potentials in constructing novel plasmonic structures which have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such as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medicine, and sensors. However, it remains challenging to build big anisotropic nanopatterns that are suitable for big 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 Herein, we report a simple and reliable strategy for constructing DNA origami-based big anisotropic nanopatterns with controlled size and shape, nanoscale resolution, and fully addressability. Two kinds of basic DNA origami nanoblocks-cross-shaped and rectangular DNA origami units were used.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by encoding nanoblocks' edges, anisotropic higher-order nanopatterns, such as dimer, trimer, tetramer and mini "windmill" like pentamer nanopatterns could be constructed. To show the potential use as template to direct the assembly of anisotropic nanoparticles arrays, a proof of concept work was conducted by anchoring streptavidin nanoparticles on the "windmill" template to form a chiral array. Significantly, these nanopatterns have the sizes of hundreds of nanometers, which are in principle also suitable for big 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 arr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各向异性 体结构 DNA 折纸 高阶 金属纳米粒子 自组装 程序化
原文传递
磷脂微管的制备及显微观察
9
作者 赵风梅 韩琴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51-54,共4页
以改性磷脂联乙炔基甘油磷脂酰乙二醇为原料,用分子自组装方法制备了脂类微管,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显微分析。研究表明,微管的形成与分子的手性有关。SEM和TEM结果显示,自组装微管的生成率很高,外观呈弯曲螺状结构,具有很高的长径比,平均... 以改性磷脂联乙炔基甘油磷脂酰乙二醇为原料,用分子自组装方法制备了脂类微管,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显微分析。研究表明,微管的形成与分子的手性有关。SEM和TEM结果显示,自组装微管的生成率很高,外观呈弯曲螺状结构,具有很高的长径比,平均长度为380μm,平均直径为110 nm;脂类微管可用作载体包埋海洋防污剂或药物,控制它们的释放,可望用于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自组装 微管
下载PDF
自组装多肽与神经生长因子导管修复兔周围神经缺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 刘俊健 +2 位作者 王季 李明 傅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索自组装多肽凝胶复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单纯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和PLGA复合NGF的纳米纤维复合神经导管,制备"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 [目的]探索自组装多肽凝胶复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单纯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和PLGA复合NGF的纳米纤维复合神经导管,制备"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IKVAV)顺序的自组装多肽凝胶。选取新西兰大白兔72只,制备兔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18只,分别给予以下处理:A组自体神经移植,B组单纯PLGA神经导管+NGF桥接,C组单纯PLGA神经导管+IKVAV多肽凝胶+NGF桥接、D组复合NGF的PLGA导管+IKVAV多肽凝胶桥接。术后1、2、3个月行电生理检测、大体观察、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测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复合NGF导管逐渐吸水膨胀并降解,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炎性反应,无神经卡压。术后1个月,再生神经已通过缺损,但直径细小,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粗。各组间比较发现,D组神经再生效果接近A组,各项指标优于B组(P<0.05),部分指标优于C组(P<0.05)。D组和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较A组稍差。[结论]自组装多肽凝胶联合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够有效促进神经生长,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多肽 神经导管 周围神经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纳米Fe_3O_4/氟碳树脂磁场诱导自组装抗反射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丹 陆春华 +3 位作者 张敦谱 宋剑斌 倪亚茹 许仲梓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5,共5页
为了获得高度取向的阵列材料,以水热合成的纳米Fe_3O_4磁性颗粒为功能物质,氟碳树脂为薄膜基体,在磁场作用下定向生长成具有磁性针状阵列结构的自组装抗反射薄膜,并考察不同Fe_3O_4含量对磁性阵列结构的影响;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 为了获得高度取向的阵列材料,以水热合成的纳米Fe_3O_4磁性颗粒为功能物质,氟碳树脂为薄膜基体,在磁场作用下定向生长成具有磁性针状阵列结构的自组装抗反射薄膜,并考察不同Fe_3O_4含量对磁性阵列结构的影响;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薄膜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来表征自组装薄膜的反射率。结果表明:随着Fe_3O_4含量的增加,阵列高度逐渐增高;当粉体质量分数为10%时,阵列的间距为300~600μm,阵列中单个针状结构中间的直径约为10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磁场诱导自组装 针状阵列 光学性能
下载PDF
聚电解质复合膜中原位合成纳米结构氧化铁中空微球并用于释氧光阳极(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晓玲 朱以华 +1 位作者 赵寒青 李春忠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388,共5页
利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将PSS-Fe3+复合物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Chloride)交替吸附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微球外。以聚电解质复合层作为纳米反应器,原位合成了氧化铁纳米颗粒;高温热处理可... 利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将PSS-Fe3+复合物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Chloride)交替吸附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微球外。以聚电解质复合层作为纳米反应器,原位合成了氧化铁纳米颗粒;高温热处理可将中心的MF微球去除,生成中空纳米结构的铁氧化物微球。TEM说明,中空微球具有单分散性;XRD说明纳米颗粒是α-Fe2O3,壁的孔径约为7 nm。在紫外灯开启和关闭时,由该氧化铁微球修饰的释氧光阳极会引起光电流的即时变化,显示该中空α-Fe2O3微球组成的薄膜具有灵敏的光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层层子组装 氧化铁纳米粒子 光电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