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14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展 王婧彦 +6 位作者 张琳琳 郭上 贾莉婷 李辉 李静 琚娟 荣守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8-352,共5页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的42例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其新生儿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另选择同期正...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的42例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其新生儿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45例为健康晚孕组,两组孕妇均为汉族居民.采用PCR技术对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分析,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分布,通过母、儿基因型配伍,比较两组间基因型配伍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组中母、儿均为14 bp缺失纯合子(-14 bp/-14 bp)的基因型配伍的频率为14%(6/42),显著低于健康晚孕组的33%(1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2)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HIA-G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健康晚孕组比较,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HLA-G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等位基因+14 bp频率为44%(37/84)、-14 bp为56%(47/84),健康晚孕组新生儿+14 bp为30%(27/90)、-14 bp为70%(63/90),两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差异性趋势(P=0.055);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14 bp/-14 bp)基因型频率为29%(12/42),与健康晚孕组的49%(22/45)相比,存在差异性趋势(P=0.052).结论 中国汉族孕妇中,HIJA-G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母、儿均为缺失纯合子(-14 bp/-14 bp)基因型配伍者,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HLA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I类 多态现象 遗传 序列缺失
原文传递
Y染色体AZFc区缺失患者的治疗结局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连明 姜辉 +6 位作者 洪锴 林浩成 唐文豪 刘德风 毛加明 廉颖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素(azoospermia factor,AZF)c区缺失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既往183例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Y染色体AZFc区缺失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诊疗过程及结局,找出AZFc区缺失患者精液情况的特点。结...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素(azoospermia factor,AZF)c区缺失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既往183例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Y染色体AZFc区缺失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诊疗过程及结局,找出AZFc区缺失患者精液情况的特点。结果:183例AZFc区缺失的患者中105例(57.4%,105/183)能够自行射出精子,其中103例(98.1%,103/105)为重度或者严重少精子症,98例通过规律的药物治疗后有6例(6.1%,6/98)自然受孕,其余99例行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患者中有68例(68.7%,68/99)成功受孕。183例AZFc区缺失患者中78例临床表现为无精子症,其中49例(62.8%,49/78)先行睾丸穿刺取精术(testicular sperm aspiration,TESA),21例(26.9%,21/78)直接行显微取精术(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icro-TESE)。行TESA的患者中,17例(34.7%,17/49)找到精子,32例(65.3%,32/49)未找到精子,包括12例(37.5%,12/32)放弃治疗及20例(62.5%,20/32)选择行micro-TESE患者。截至最后随访,41位选择micro-TESE的患者中已有19例(46.3%,19/41)完成手术,其中11例(57.9%,11/19)成功找到精子,包括TESA失败后行micro-TESE的患者(6例)中的4例(66.6%,4/6)。无精子症AZFc区缺失患者中已经有7例行ICSI,4例(57.1%,4/7)成功受孕。结论:AZFc区缺失的患者中有精子者大部分为重度或严重少精子症,长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行ICSI治疗;无精子的患者通过TESA取到精子的概率稍低,TESA失败后行micro-TESE取精仍有一定的成功率,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直接选择micro-TESE可以减少患者的多次受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男性 Y染色体 序列缺失 生殖技术 辅助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广西地区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强 范歆 +5 位作者 何升 付春云 唐燕青 陈秋莉 韦媛 郑陈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1-943,共3页
目的 分析广西地区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地贫)检出情况及基因分布特征,为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跨越缺U PCR检测中国人群3种常见缺失型α地贫基因(-SEA、-α37、-α4.2)突变情况,对于常规地贫检测基大型与临床表... 目的 分析广西地区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地贫)检出情况及基因分布特征,为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跨越缺U PCR检测中国人群3种常见缺失型α地贫基因(-SEA、-α37、-α4.2)突变情况,对于常规地贫检测基大型与临床表型不相符的标本,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及α或β珠蛋白基大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广西地区缺失型α地贫的基因分布特征.结果 51 191名疑诊地贫者中,共检出缺失型α地贫19 853例,占39.9%,其中中国人群常见缺失型(--SEA、-α3 7、-α4.2)19 780例,泰国型缺失61例,三联体(香港型)(αααHK)9例,21.9 kb缺失1例及809 bp缺失2例.结论 广西地区缺失型α地贫所占比例高,类型复杂多样,对于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不符的人群,进一步基因诊断可能检出罕见类型的地贫基因型,避免漏诊误诊,更好的为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基因检测 序列缺失 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文传递
PCR analysis of Yq microdeletions in infertile males, a study from South India 被引量:9
4
作者 S. Ramesh Babu M. Swarna +1 位作者 P. Padmavathi P.P. Reddy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5-268,共4页
AIM: To estimate the frequency of microdeletions in the long arm of Y-chromosome of 20 infertile males from South India.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using Y-specific STS of azoospermia facto... AIM: To estimate the frequency of microdeletions in the long arm of Y-chromosome of 20 infertile males from South India.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using Y-specific STS of azoospermia factor (AZF) regions i.e., SY 84 for AZFa, SY 127 for AZFb and SY 254 for AZFc. RESULTS: Of the 20 infertile subjects 3 (15 %), one azoospermic and two oligozoospermic, showed microdeletions in the AZF region of Y-chromosome. CONCLUSION: The frequency of deletions involving AZF region of the Y-chromosome is 15 % in azoospermic and severely oligozoospermic infertile men. PCR amplification of AZF locus is use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microdeletions in the Y-chromos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some deletion Chromosomes Human Y Base sequence Chromosome Mapping Comparative Study DNA Primers Female Gene Frequency Humans India Infertility Male MALE OLIGOSPERMI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ference Value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eminal Plasma Proteins
下载PDF
老年聋大鼠耳蜗线粒体基因缺失及表达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海燕 杜宝东 +2 位作者 王苹 牛春波 金昕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探讨线粒体基因缺失、表达异常在老年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老年聋大鼠耳蜗 ,经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扩增特异检测大片段缺失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 ... 目的 探讨线粒体基因缺失、表达异常在老年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老年聋大鼠耳蜗 ,经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扩增特异检测大片段缺失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PCR)检测耳蜗组织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cytochromecoxidasesubunitI,COXI)mRNA转录水平 ,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色素c氧化酶 (cytochromecoxidase ,COX)活性。结果 在老年聋大鼠耳蜗中 ,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出现率为 10 0 % ,青年对照组大鼠耳蜗中无缺失存在。老年聋大鼠耳蜗COXImRNA表达比对照组降低 ,说明COX活性降低。结论 老年聋耳蜗组织中存在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 ,并通过影响转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基因缺失 老年性聋 DNA 线粒体 细胞色素C氧化酶
下载PDF
基于序列缺失的MRI多序列特征填补与融合互助模型: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
6
作者 吴垂杏 钟伟雄 +5 位作者 谢金城 杨蕊梦 吴元魁 许乙凯 王琳婧 甄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1-1570,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序列缺失的MRI多序列特征填补与融合互助模型应用于高级别胶质瘤(HGG)与低级别胶质瘤(LGG)鉴别的性能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305例胶质瘤患者(189例HGG,116例LGG)的MRI图像,分别勾画出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 目的探讨基于序列缺失的MRI多序列特征填补与融合互助模型应用于高级别胶质瘤(HGG)与低级别胶质瘤(LGG)鉴别的性能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305例胶质瘤患者(189例HGG,116例LGG)的MRI图像,分别勾画出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翻转恢复衰减(T2_FLAIR)和T1WI增强图像(CE_T1WI)的感兴趣区(ROI),提取出4个ROI的影像组学特征。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序列缺失的MRI多序列特征填补与融合互助模型对含有缺失数据的特征矩阵进行填补与融合双向学习得到互助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和准确率(ACC)、平衡准确率(BAcc)、ROC曲线下的面积(AUC)、特异性和灵敏度评价该模型的鉴别能力。所提模型与其他非完整多模态分类模型在鉴别HGG与LGG上进行定量比较,对本文提出的特征填补与融合方法学习得到的潜在特征进行类可分性实验,观察样本在二维平面的分类效果,采用收敛性实验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结果模型序列缺失率为10%时,其在鉴别HGG与LGG的ACC、BAcc、AUC、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0.777、0.768、0.826、0.754和0.780,融合的潜在特征在类可分性实验中有优秀表现,该算法可迭代至收敛。缺失率为30%、50%时,分类性能也优于其他方法。结论基于序列缺失的MRI多序列特征填补与融合互助模型在HGG和LGG的分类任务中具有优异的性能表现。与其他非完整多模态分类模型相比,该模型在鉴别HGG和LGG的分类性能更优,适用于非完整模态的多模态数据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缺失 特征填补 表征学习 高级别胶质瘤 低级别胶质瘤
下载PDF
老年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及耳蜗核线粒体DNA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俊 孔维佳 刘维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0-52,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耳蜗螺旋神经节及耳蜗核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 ,mtDNA)缺失在老年聋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分别测试老年组及青年组大鼠听性脑干反应 (ABR)阈值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 action,PCR)技术对老年及青年... 目的 探讨耳蜗螺旋神经节及耳蜗核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 ,mtDNA)缺失在老年聋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分别测试老年组及青年组大鼠听性脑干反应 (ABR)阈值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 action,PCR)技术对老年及青年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及脑组织中耳蜗核mtDNA 4 834bp缺失片段进行检测。结果老年组及青年组大鼠ABR阈值分别为 71.0 0± 6 .75、39.83± 4 .4 5dBpeSPL。老年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及脑组织中耳蜗核mtDNA483 4 缺失出现率分别为 6 6 .7%、10 0 % ;青年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及脑组织中耳蜗核均无此片段缺失。 结论 老年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及脑组织中耳蜗核存在mtDNA片段缺失 ,并可能在老年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 序列缺失 老年聋 大鼠
下载PDF
新疆两个民族人群线粒体DNA V区缺失多态性 被引量:6
8
作者 于恩艳 张艺 +1 位作者 董晓宇 马合木提.哈里克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调查中国新疆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人群线粒体DNACOⅡ/tRNALys基因间小非编码V区串联重复序列9-bp缺失频率。方法:应用PCR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果:研究发现,在塔吉克族及柯尔克孜族样本中只发现标准型和缺失型两种多态性,70例柯... 目的:调查中国新疆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人群线粒体DNACOⅡ/tRNALys基因间小非编码V区串联重复序列9-bp缺失频率。方法:应用PCR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果:研究发现,在塔吉克族及柯尔克孜族样本中只发现标准型和缺失型两种多态性,70例柯尔克孜族人群中有2例(2.86%)mtDNA 9 bp缺失;70例塔吉克族人群中有1例(1.43%)mtDNA9-bp缺失。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新疆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人群中存在很少的mtDNA9bp缺失多态性,与其他民族或人种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基因缺失 少数民族
下载PDF
Novel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the hepatitis B virus pre-S deletions associated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5
9
作者 Zhi-Mei Zhao Yan Jin +7 位作者 Yu Gan Yu Zhu Tao-Yang Chen Jin-Bing Wang Yan Sun Zhi-Gang Cao Geng-Sun Qian Hong T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37期13573-13581,共9页
AIM: To develop a novel non-sequencing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pre-S deletion mutants in HBV carriers.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Pre-S deletion 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 sequence analy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不同病程阶段HBV前S基因缺失突变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秦雅群 李晓东 +5 位作者 廖昊 李梵 卢珊珊 刘妍 徐东平 李进 《传染病信息》 2015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不同病程阶段前S(pre-S)基因缺失的临床流行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测序1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CHB组)、111例HBV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LC组)、146例...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不同病程阶段前S(pre-S)基因缺失的临床流行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测序1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CHB组)、111例HBV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LC组)、1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ACLF组)和136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HCC组)的HBV pre-S基因(nt 2848-154)。分析比较不同组pre-S基因缺失发生率、缺失热点区域和缺失片段长度。结果 LC组和HCC组HBV pre-S基因缺失率显著高于CHB组(26.1%vs.15.8%,P=0.040;34.6%vs.15.8%,P<0.001);LC组pre-S1基因单独缺失率显著高于CHB组(17.1%vs.4.8%,P=0.001);HCC组pre-S2基因单独缺失率显著高于CHB组(19.1%vs.4.8%,P<0.001)。不同病程阶段患者发生缺失的热点区域也不相同,CHB组发生缺失的热点区域为nt 3031-3215(30.4%)和nt 24-57(30.4%);LC组为nt 2849-2866(55.2%)和nt 5-55(31.0%);ACLF组为nt 2849-2866(28.6%)和nt 1-54(25.7%);HCC组为nt 5-55(57.4%)和nt 2849-2866(12.8%)。不同病程阶段患者发生pre-S基因缺失的片段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中,随着疾病进展HBV pre-S基因缺失率呈上升趋势,其中pre-S1基因缺失突变在LC患者中显著增高,pre-S2基因缺失突变在HCC患者中显著增高。pre-S基因缺失可能参与驱动HBV慢性感染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序列缺失 抗原 表面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肝细胞
下载PDF
Molecular Markers and Candidate Genes for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in Rice 被引量:3
11
作者 Sudthana KHLAIMONGKHON Sriprapai CHAKHONKAEN +7 位作者 Keasinee PITNGAM Khanittha DITTHAB Numphet SANGARWUT Natjaree PANYAWUT Thiwawan WASINANON Chareerat MONGKOLSIRIWATANA Julapark CHUNWONGSE Amorntip MUANGPROM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147-156,I0008-I0012,共11页
The discovery of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TGMS) has led to development of a simple and highly efficient two-line breeding system. In this study, genet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three F_2 populations ... The discovery of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TGMS) has led to development of a simple and highly efficient two-line breeding system. In this study, genet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three F_2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IR68301 S, an indica TGMS rice line, and IR14632(tropical japonica), Supanburi 91062(indica) and IR67966-188-2-2-1(tropical japonica), respectively.Approximately 1:3 ratio between sterile and normal pollen of F_2 plants from the three populations revealed that TGMS i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using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and insertion-deletion(InDel) markers were used to identify markers linked to the tms gene. The linkage analysis based on the three popul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tms locus was located on chromosome 2 covering the same area. Using IR68301S × IR14632 F_2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ms locus was located between SSR marker RM12676 and InDel marker 2gAP0050058. The genetic distance from the tms gene to these two flanking markers were 1.10 and 0.82 cM, respectively.InDel marker 2gAP004045 located between these two markers showed complete co-segregation with the TGMS phenotype. In addition, InDel marker vf0206114052 showed 2.94 cM linked to the tms gene using F_2 populations of IR68301S × Supanburi 91062. These markers are useful tool for developing new TGMS lines by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There were ten genes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flanking markers RM12676 and 2gAP0050058. Using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for expression analysis, 7 of the 10 genes showed expression in panicles, and response to temperatures. These genes could be the candidate gene controlling TGMS in IR6830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RICE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sertion/deletion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下载PDF
Cochlear mitochondrial DNA3867bp deletion in aged mice
12
作者 张欣欣 韩东一 +4 位作者 丁大连 戴朴 杨伟炎 姜泗长 Richard J.Salv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390-1393,155,共4页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status of cochlear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and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mtDNA deletion in aged mice. METHODS: We detected cochlear mtDNA in 2, 7 - 10 and 17 - 19 month old mice by nested...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status of cochlear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and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mtDNA deletion in aged mice. METHODS: We detected cochlear mtDNA in 2, 7 - 10 and 17 - 19 month old mice by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DNA sequencing. RESULTS: mtDNA3867bp deletions were found in the cochleae of aged mice. The deletion occurred within nt9103-nt12970 and were flanked by 15 base pair direct repeats. Comparing the incidence of mtDNA3867bp deletions, 17 - 19 month old mice (7/8)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 - 10 month old mice (4/16). The deletion was not observed in 2 month old mice (0/7). The ratio of deleted mtDNA/total mtDNA in 17 - 19 month old mice was higher than in 7 - 10 month old mice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deletion Aging Animals Base sequence COCHLEA DNA Mitochondrial Mice Molecular sequence Data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PRESBYCUSI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原文传递
线粒体DNA损伤与人肝癌细胞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玉琦 凌贤龙 +4 位作者 于金秋 李诗伟 周源 李歆强 晏斌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8-832,共5页
目的:建立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缺失肝癌SK-Hep1细胞(ρ°SK-Hep1)的转线粒体模型(cybrid,Cyb),探讨mtDNA缺失诱导人肝癌细胞多药耐药表型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聚乙二醇融合法,将正常人血小板融合入ρ°SK-H... 目的:建立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缺失肝癌SK-Hep1细胞(ρ°SK-Hep1)的转线粒体模型(cybrid,Cyb),探讨mtDNA缺失诱导人肝癌细胞多药耐药表型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聚乙二醇融合法,将正常人血小板融合入ρ°SK-Hep1细胞,建立ρ°SK-Hep1细胞转线粒体模型SK-Hep1Cyb,并采用PCR、Southern杂交进行鉴定;计数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MTT法检测药物敏感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MRP1)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PCR、Southern杂交证实ρ°SK-Hep1融合了正常人血小板线粒体,成功建立了转线粒体细胞模型SK-Hep1Cyb。ρ°SK-Hep1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明显缩短(P<0.01),生长速度加快,侵袭能力增强;与SK-Hep1细胞和SK-Hep1Cyb细胞相比,ρ°SK-Hep1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性增强,细胞内P-gp、MRP1和Bcl-2蛋白表达增加。结论:采用细胞融合技术成功建立了ρ°SK-Hep1细胞的转线粒体模型。P-gp、MRP1和Bcl-2蛋白表达增加在mtDNA缺失诱导多药耐药表型产生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 DNA 线粒体 序列缺失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江苏株的分离与鉴定及其S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容利 倪艳秀 +4 位作者 温立斌 李彬 王小敏 俞正玉 何孔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79,共6页
应用ST细胞,从临床上表现为腹泻症状的病死仔猪肠内容物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并对该病毒进行RTPCR,直接免疫荧光与动物回归等试验,证实该病毒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命名为JS2012株。应用PCR方法克隆出其初代(P1TS)与50代(P50TS)的... 应用ST细胞,从临床上表现为腹泻症状的病死仔猪肠内容物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并对该病毒进行RTPCR,直接免疫荧光与动物回归等试验,证实该病毒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命名为JS2012株。应用PCR方法克隆出其初代(P1TS)与50代(P50TS)的S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将该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18个不同来源的TGEV毒株进行同源性和亲缘关系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6.0%~99.9%,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6.5%~99.9%。TGEVJS201PITS株与中国江苏省HN2002株和美国Miller M6亲缘较近,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毒株的S基因差异不大,而与P1TS相比,P50TS的S基因在1 124~1 129位置有6个碱基的缺失,对比发现,这种变异接近于弱毒株Purdue P115株所发生的变异,提示所发生的缺失可能与病毒毒力的减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EV 分离鉴定 S基因 序列分析 缺失
下载PDF
贵州省部分少数民族线粒体DNA 9bp序列缺失频率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齐晓岚 谢渊 +5 位作者 单可人 吴昌学 赵艳 马骄 李毅 任锡麟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21-222,共2页
目的:研究中国贵州省部分少数民族线粒体DNA 9bp序列缺失情况。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线粒体基因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和tRNA^lym基因间非编码序列中含9bp序列缺失的片段,3%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缺失情况。结果:各少数民族线粒体DNA9bp序... 目的:研究中国贵州省部分少数民族线粒体DNA 9bp序列缺失情况。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线粒体基因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和tRNA^lym基因间非编码序列中含9bp序列缺失的片段,3%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缺失情况。结果:各少数民族线粒体DNA9bp序列缺失频率为7.4%~23.4%,最低为银屏壮族,最高为沙井苗族。结论:贵州省部分少数民族线粒体DNA9bp序列缺失频率较高,各民族DNA9bp序列缺失频率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序列缺失 少数民族 贵州
下载PDF
陕西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基因间隔区缺失突变体的鉴定与不同分离物间群体进化研究
16
作者 潘嵩 魏佩瑶 +5 位作者 刘晨 杨艺炜 李晓东 蔡义勇 陈志杰 李英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83,91,共10页
为明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基因组的变异情况,分别从陕西省杨凌区、泾阳县、大荔县和阎良区采集了表现为番茄黄化曲叶病症状的抗病品种番茄样品20份以及感病品种番茄样品4份。经TYLCV特异性引物检测... 为明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基因组的变异情况,分别从陕西省杨凌区、泾阳县、大荔县和阎良区采集了表现为番茄黄化曲叶病症状的抗病品种番茄样品20份以及感病品种番茄样品4份。经TYLCV特异性引物检测,24个样品均为阳性。通过全长扩增测序获得了15个TYLCV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显示,其中7个分离物基因组大小为正常的2781 bp,而有8个TYLCV分离物基因组大小为2768 bp。与正常基因组相比,这8个分离物在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region,IR)的TATA-box与保守9核苷酸序列之间发生了13个核苷酸的缺失。对我国不同地区TYLCV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变异分析,发现IR区域是发生核苷酸变异最大的区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分离到的15个TYLCV分离物均属于TYLCV-Israel进化分支下的中国亚群,其中8个TYLCV IR缺失突变体与国内已报道的IR缺失突变体BJ04和BJ06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本研究中分离得到的正常TYLCV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疑似为陕西地区出现的一类新TYLCV IR缺失突变体。本研究首次对我国不同地区多个TYLCV分离物出现IR区缺失现象进行了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基因间隔区 序列缺失 变异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紫苏HPPR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宇 郝磊 +3 位作者 吕晓玲 赵雪 王超 何东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2-388,共7页
以前期获得的紫苏HPPR基因的c DNA序列为模板,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染色体步移的方法分离出HPPR基因启动子,全长2 216 bp,以此研究HPPR基因启动子的结构及功能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中存在TATA-box和CAAT-box等典型的真核生... 以前期获得的紫苏HPPR基因的c DNA序列为模板,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染色体步移的方法分离出HPPR基因启动子,全长2 216 bp,以此研究HPPR基因启动子的结构及功能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中存在TATA-box和CAAT-box等典型的真核生物启动子基本元件,以及对茉莉酸甲酯、生长素、水杨酸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另外也存在非生物胁迫顺式作用元件。将HPPR启动子部分缺失序列替代p BI121载体中的Ca MV35S启动子,构建了与GUS融合的启动子元件缺失表达载体。本试验的研究为该启动子在今后紫苏转基因定向改良提供了有用的候选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迷迭香酸 HPPR 启动子 序列分析 缺失片段
原文传递
9株四川省成都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璐 周泷 +10 位作者 张毅 于吉锋 谢晶 林毅 李兴玉 叶勇刚 曹冶 潘梦 叶健强 吴学婧 康润敏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1-17,共7页
为了了解四川省成都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流行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变异情况,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从四川省成都地区部分中小型养殖场猪群中收集的9份PR... 为了了解四川省成都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流行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变异情况,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从四川省成都地区部分中小型养殖场猪群中收集的9份PRRSV阳性样品进行ORF5基因序列比对及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937 bp的条带,阳性克隆菌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PRRSV的同源性均大于98%;9株毒株SC20-13、SC20-19、SC20-27、SC20-31、SC20-35、SC20-76、SC20-81、SC20-95、SC21-11的ORF5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4.4%~100%,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3.9%~100%。9株毒株均为PRRSV-2型,其中8株与谱系8的JXA1、CH-1a和CH-1R亲缘关系最近,而1株(SC21-11株)与谱系1的代表株NADC30的亲缘关系最近,SC21-11株GP5蛋白的第33位氨基酸缺失(S/N/G^(33))。说明PRRSV毒株变异频繁,GP5蛋白S/N/G^(33)缺失模式可以演化成为一类新型ORF基因缺失NADC30-like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成都 ORF5 序列分析 基因缺失
原文传递
大鼠高胆固醇血症与听觉器官线粒体DNA^(4834)缺失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辉 黄德亮 +2 位作者 韩东一 韩维举 戴朴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2-425,I002,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鼠高胆固醇血症对听觉器官线粒体DNA483 4 缺失以及听力下降的影响。方法  6 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 (38只 )和对照组 (2 2只 ) ,实验组大鼠以高胆固醇饲料喂养 ,时间为 6个月 ,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 ;对照组则在相同条件... 目的 探讨大鼠高胆固醇血症对听觉器官线粒体DNA483 4 缺失以及听力下降的影响。方法  6 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 (38只 )和对照组 (2 2只 ) ,实验组大鼠以高胆固醇饲料喂养 ,时间为 6个月 ,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 ;对照组则在相同条件下以普通饲料喂养。通过听性脑干电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ABR)检查实验前后ABR阈上升程度。取左侧耳蜗 (实验组 2 1个 ,对照组10个 )和左侧蜗神经核 (实验组 2 7个 ,对照组 13个 ) ,提取DNA ,通过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polymerasechainreaction ,nestPCR)扩增检测听觉器官线粒体DNA483 4 (mitochondrialDNA ,mtDNA483 4 )缺失 ,比较两组动物的ABR阈上升程度和听觉器官的mtDNA483 4 缺失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可造成实验组大鼠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 (t检验 ,P <0 0 5 ) ;②两组大鼠随年龄增加ABR阈均上升 ,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ABR阈上升更加明显 ,和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t检验 ,P<0 0 5 ) ;③所有标本都扩增到正常mtDNA编码tRNA和NADH基因 ,实验组听觉器官mtDNA483 4 缺失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 检验 ,P <0 0 5 )。结论 长期高胆固醇血症可以加剧大鼠的听力下降 ,听觉器官mtDNA48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高胆固醇血症 线粒体 蜗神经核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k/CH/LHLJ/090908株的基因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玲凤 韩宗玺 +2 位作者 邵昱昊 孔宪刚 刘胜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为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疫苗病毒株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设计的16对引物扩增分离株ck/CH/LHLJ/090908的基因组序列,并采用3'-RACE和5'-RACE技术,扩增得到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通过与已发表参考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序... 为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疫苗病毒株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设计的16对引物扩增分离株ck/CH/LHLJ/090908的基因组序列,并采用3'-RACE和5'-RACE技术,扩增得到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通过与已发表参考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基因组全长为27 609 nt,其基因排序未发生改变,纤突蛋白裂解位点为533RRFRR537。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H120疫苗株的基因组具有高度同源性(99.7%),进化亲缘关系最近。对其基因组序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该分离株的E基因发生了248 nt^280 nt连续33个核苷酸的缺失,导致其编码的E蛋白缺失11个氨基酸,推测该分离株为H120疫苗株在鸡群中自然传代进化的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基因组序列 序列分析 点突变 缺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