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the Nasal Obstruction Symptom Evaluation (NOSE) score in evaluation of post septoplasty patients 被引量:33
1
作者 Radhika Hiren Shukla Sanjana Vijay Nemade Kiran Jaywant Shinde 《World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20年第1期53-58,共6页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correlate the efficacy of the NOSE score&the VAS score in determining the symptomatic benefi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eptoplasty.Materials and methods:Eighty patients with deviated nasal s...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correlate the efficacy of the NOSE score&the VAS score in determining the symptomatic benefi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eptoplasty.Materials and methods:Eighty patients with deviated nasal septum undergoing septoplast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NOSE score&VAS score(out of 100)was documented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Results were correlated and compared statistically.Results:In the NOSE score,the most bothersome symptom was trouble breathing through the nose(85.83);followed by Nasal obstruction or blockage(82.50).Wilcoxon test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ith NOSE score and VAS score in all patients at 1 month and 3 months.Spearman’s coefficient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though the score improvemen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 with NOSE score.Conclusions:NOSE score and the VAS score both provide effective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reatment responses after septoplasty.However,the NOSE score showed higher improvement and better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when used to measure of nasal obstruction as compared to the VAS s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iated nasal septum septoplasty NOSE score VAS score
原文传递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贯穿连续缝合技术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权芳 赵谦 +2 位作者 邵渊 赵瑞敏 李宏慧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10期599-601,共3页
目的评价鼻腔填塞法和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158例,随机分成2组。填塞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立即行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 目的评价鼻腔填塞法和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158例,随机分成2组。填塞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立即行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术后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观察术后鼻腔黏膜水肿程度和鼻中隔血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在鼻部疼痛、头部疼痛、溢泪、耳鸣/耳闷、睡眠困难、吞咽困难6个方面的VAS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穿孔、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缝合法较填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缝合技术 对比研究 鼻腔填塞 鼻中隔成形术
下载PDF
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英力 吴彦桥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790-791,共2页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鼻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可引起鼻塞、鼻衄、鼻源性头痛,同时可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引流,使鼻-鼻窦炎迁延难愈。鼻中隔矫正术是解决鼻中隔偏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但鼻中隔术后鼻腔填...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鼻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可引起鼻塞、鼻衄、鼻源性头痛,同时可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引流,使鼻-鼻窦炎迁延难愈。鼻中隔矫正术是解决鼻中隔偏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但鼻中隔术后鼻腔填塞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矫正术
原文传递
改良鼻中隔缝合联合等离子下鼻甲消融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选择性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旻 邢志敏 +3 位作者 袁晓培 刘燕 韩琳 秦楠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41-543,共3页
目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使用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术后不填塞鼻腔,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疗效。方法 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填塞组吸切钻切削下鼻甲后行鼻腔填塞,缝合组行改良... 目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使用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术后不填塞鼻腔,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疗效。方法 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填塞组吸切钻切削下鼻甲后行鼻腔填塞,缝合组行改良鼻中隔缝合、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无填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评分。结果填塞组在手术后鼻部疼痛、头痛、吞咽困难、睡眠困难、出血方面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大于缝合组(P均<0.05),手术后抽取填塞物时的疼痛感及出血量远大于缝合组(P均<0.05),填塞组术后出现1例再次出血、1例中隔血肿,而缝合组则无。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时行改良鼻中隔缝合,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患者术后痛苦小、出血少、避免了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缝合技术 鼻甲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等离子体低温射频消融术 鼻腔填塞
下载PDF
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杨名保 张艳红 +3 位作者 贾小莉 邱书奇 赵海亮 蓝建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7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替代鼻腔填塞的方法。方法选取60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填塞组与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观不适感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值以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填塞组患者术后在疼...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替代鼻腔填塞的方法。方法选取60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填塞组与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观不适感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值以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填塞组患者术后在疼痛、溢泪、耳鸣/耳闷、睡眠困难4个方面的VAS评分均值均大于缝合组(P均<0.05),在鼻塞及出血方面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填塞组出现3例(10.0%)鼻腔粘连,缝合组出现1例(3.3%)鼻腔粘连,2组患者均未出现再次出血、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及局部感染等情况。结论鼻中隔黏膜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方便,是替代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缝合技术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成形术 鼻腔填塞
下载PDF
鼻内镜下改良的三线减张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忠寿 何观文 程道俊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的三线减张法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15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改良的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3个时间点,鼻内镜下观察患者鼻腔宽敞度,VAS法评估患者鼻塞变化,鼻阻力仪检鼻阻力...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的三线减张法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15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改良的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3个时间点,鼻内镜下观察患者鼻腔宽敞度,VAS法评估患者鼻塞变化,鼻阻力仪检鼻阻力变化。结果患者术后鼻腔变宽敞,术后1个月及术后半年VAS评分及鼻阻力值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术后半年较术后1个月VAS评分及鼻阻力值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的三线减张法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成形术 鼻中隔矫正术 三线减张
下载PDF
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在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涵东 宋盼盼 +5 位作者 后婕 魏先梅 麻晓峰 陈峰 高下 俞晨杰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在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每组20例。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术终分别予鼻中隔连续缝合或鼻腔填塞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鼻部疼痛、头痛、流泪... 目的:系统评价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在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每组20例。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术终分别予鼻中隔连续缝合或鼻腔填塞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术前术后的鼻腔黏液纤毛传输时间(MTT)变化,术后出渗血情况。随访2周,观察术后近期并发症。结果:填塞组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的VAS评分均值均大于缝合组(P<0.01);填塞组术前术后的鼻腔MTT变化较缝合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两组鼻腔出渗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填塞组术后2周内发现鼻腔粘连1例、鼻腔干燥3例及嗅觉减退2例,缝合组未出现近期并发症。结论:在鼻中隔成形术后采用连续贯穿缝合法代替鼻腔填塞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不适症状,保护鼻腔黏膜清除功能,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成形术 鼻腔填塞 黏液纤毛传输时间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原文传递
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的主观和客观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彤 臧洪瑞 +2 位作者 李云川 周兵 韩德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5期246-250,共5页
目的根据鼻中隔偏曲形成的三条高张力线的生物力学特点,设计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并评价该手术的客观和主观疗效。方法选取2005~2006年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鼻中隔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病例特征、手术方式、适应证、术后并发症以及客... 目的根据鼻中隔偏曲形成的三条高张力线的生物力学特点,设计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并评价该手术的客观和主观疗效。方法选取2005~2006年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鼻中隔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病例特征、手术方式、适应证、术后并发症以及客观和主观检查。结果共纳入54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并发症包括短暂性牙痛/感觉异常(5.6%)、鼻腔粘连(7.4%)、鼻出血(1.9%)、鼻中隔血肿(3.7%)未见鼻中隔穿孔和鼻畸形。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后患者的客观和主观疗效评价结果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是一种新的改良鼻中隔矫正手术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客观和主观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鼻中隔成形术 三线减张
下载PDF
歪鼻矫正术两种术式的探讨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珮华 汪涛 +2 位作者 王钟颖 陈东 石润杰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部分歪鼻(鼻中隔偏曲伴鼻梁歪斜)矫正术的两种术式,探讨鼻外径路术式的适应证。方法选择58例鼻中隔偏曲伴软骨锥偏斜的患者,37例行鼻外径路矫正术,21例行鼻内径路矫正术,其中6例在鼻内镜辅助下。结果鼻外径路术式治愈22例,有效3... 目的比较部分歪鼻(鼻中隔偏曲伴鼻梁歪斜)矫正术的两种术式,探讨鼻外径路术式的适应证。方法选择58例鼻中隔偏曲伴软骨锥偏斜的患者,37例行鼻外径路矫正术,21例行鼻内径路矫正术,其中6例在鼻内镜辅助下。结果鼻外径路术式治愈22例,有效31例;鼻内径路术式治愈4例,有效9例。两种术式的疗效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在本组病例中,鼻外径路术式的疗效优于鼻内径路术式。结论鼻外径路术式适用于鼻中隔框架亚区的畸形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歪鼻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矫正术 术式 术后疗效
下载PDF
鼻声反射和鼻腔测压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对双侧鼻腔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韩锦华 王彤 +4 位作者 臧洪瑞 刘承耀 王鸿 张永杰 李谱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42-545,共4页
目的: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对双侧鼻腔的影响。方法:用鼻声反射和前鼻主动测压法对22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测试,其中3例行双下甲成形术,1例由于单侧鼻腔完全阻塞术前未能测出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数值,2例宽敞侧鼻腔行右下甲... 目的: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对双侧鼻腔的影响。方法:用鼻声反射和前鼻主动测压法对22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测试,其中3例行双下甲成形术,1例由于单侧鼻腔完全阻塞术前未能测出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数值,2例宽敞侧鼻腔行右下甲成形术,予以排除。最后纳入实验组狭窄侧鼻腔18侧,宽敞侧鼻腔16侧。记录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NMCA至前鼻孔的距离(DCAN)、0~5cm鼻腔容积(NCV)和鼻阻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鼻测压结果:偏曲侧鼻腔的吸气有效阻力术后比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宽敞侧吸气有效阻力术后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声反射结果:偏曲侧鼻腔收缩前,0~5cmNCV和NMCA术后比术前明显增大,DCAN明显前移,3项指标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宽敞侧鼻腔收缩前,0~5cmNCV术后比术前轻微增大,术后NMCA较术前轻微减小,DCAN较术前后移,3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缩后,0~5cmNCV术后比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MCA较术前轻微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对偏曲侧鼻腔的功能和几何形态有明显改善,对侧宽敞侧鼻腔的通气功能和几何形态无明显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矫正术 鼻声反射 鼻腔测压
原文传递
改良缝合法在鼻中隔偏曲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于湛 刘玉龙 +1 位作者 贾宏光 魏永祥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鼻中隔缝合法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否替代目前术后鼻腔填塞法。方法: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鼻中隔缝合非鼻腔填塞组(缝合组,20例)与鼻中隔非缝合鼻腔常规填塞组(填塞组,20... 目的:探讨改良的鼻中隔缝合法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否替代目前术后鼻腔填塞法。方法: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鼻中隔缝合非鼻腔填塞组(缝合组,20例)与鼻中隔非缝合鼻腔常规填塞组(填塞组,2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48 h主观不适感的视觉模拟量表(VAS)、术后2周时客观鼻阻力测试以及术后2周门诊随访时患者鼻内镜下术腔并发症。结果:填塞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均值大于缝合组(P<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在鼻阻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门诊鼻内镜检查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但填塞组有1例出现鼻腔粘连,2例出现鼻前庭区肿胀、溃烂,1例出现鼻腔异味。填塞组14例患者撤出鼻腔通气管时,发现其内有大量血痂滞留,堵塞管道,致鼻通气不良;而缝合组未出现上述体征。结论:改良的鼻中隔缝合法较目前的鼻腔填塞法具有操作简单、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后鼻腔通气良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缝合 鼻腔填塞 鼻阻力测试
原文传递
传统方法和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52例报告 被引量:17
12
作者 倪玉苏 赵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总结传统方法和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对1998年3月~2003年8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52例鼻中隔偏曲病人中,84例采用传统方法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总结传统方法和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对1998年3月~2003年8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52例鼻中隔偏曲病人中,84例采用传统方法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并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中,所有病人均获得完全矫正,症状缓解,无1例出现并发症。传统方法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84例病人中75例获得完全矫正,9例病人矫正不完全,术后鼻腔通气仅稍改善,2例术后并发穿孔。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手术方式,光源充足、鼻腔后端显示好,术中仅去除偏曲的骨性或软骨部分,并发症少,术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外科学 鼻内镜术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下载PDF
鼻内镜鼻中隔矫形术后鼻中隔缝合和鼻腔填塞对围手术期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黄观辉 郝园园 +2 位作者 王庭良 陈宝淑 王桂芳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1期37-40,共4页
目的评价在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形术中分别应用两种方法固定鼻中隔,对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动脉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鼻中隔偏曲矫形术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检测患者术后第1天晨起血气分析,收集P... 目的评价在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形术中分别应用两种方法固定鼻中隔,对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动脉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鼻中隔偏曲矫形术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检测患者术后第1天晨起血气分析,收集PaO_2和PaCO_2数据并比较两组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缝合组患者围手术期PaO_2和PaCO_2均在正常范围内,PaO_2和PaCO_2均值高于填塞组(P <0.05)。围手术期发生异常血氧的概率小于填塞组(P <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鼻中隔缝合法用于鼻中隔矫形术,术后患者血氧状态较填塞组平稳,对患者呼吸系统和全身情况负担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增高,是一种安全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缝合 鼻中隔矫形术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单用及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熊雅红 罗利琴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7期1771-1777,共7页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单用及其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过敏性鼻炎对患者预后情况、血清趋化因子(Eotax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单用及其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过敏性鼻炎对患者预后情况、血清趋化因子(Eotax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9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用组(n=42)与联合组(n=54),单用组采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组采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鼻腔阻力与炎症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5(interleukin-5,IL-5)]、血清Eotaxin,ICAM-1,ECP表达水平、术后黏膜完整率、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年疗效。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鼻腔阻力、IL-4、IL-5水平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联合组术后Eotaxin,ECP,ICAM-1水平明显低于单用组(P<0.05);2组黏膜完整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年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其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通气的短期效果更好,可减轻炎症反应,优化Eotaxin,ICAM-1,ECP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成形术 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过敏性鼻炎 预后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同期手术治疗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孟新宇 刘明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77-578,581,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同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6例鼻骨骨折并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观察组采取鼻中隔成形术,对比2组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变化。...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同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6例鼻骨骨折并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观察组采取鼻中隔成形术,对比2组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骨骨折伴有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时,伤后早期可行同期手术,但鼻中隔矫正需采取成形术;若采取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可能因操作不精细发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术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成形 鼻骨骨折
下载PDF
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矫正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勇 黄永久 刘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评价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2组。缝合组:术后5-0薇乔线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填塞组:术后以高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2天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 目的评价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2组。缝合组:术后5-0薇乔线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填塞组:术后以高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2天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并观察术后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第1天、第2天两组患者在鼻塞、头痛、口干、睡眠困难、吞咽困难5个方面的VAS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与鼻腔填塞相比,鼻中隔缝合在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术后舒适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鼻中隔缝合 鼻腔填塞 鼻中隔矫正
下载PDF
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成形术对鼻通气功能及美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钟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3-15,173,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成形术对鼻通气功能及美学效果的影响,为鼻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鼻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行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矫正术及内镜下...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成形术对鼻通气功能及美学效果的影响,为鼻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鼻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行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矫正术及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鼻腔通气功能变化及鼻部外形美学效果。结果:两组术前鼻腔通气评分、鼻腔容积、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呼气吸气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鼻部美学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7.50%,观察组为9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术结合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改善鼻通气功能更为明显,疗效及美学效果与联合鼻中隔矫正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骨骨折 鼻内镜 鼻骨骨折复位术 鼻中隔成形术 鼻中隔矫正术 鼻通气功能 美学效果
下载PDF
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俊义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于鼻中隔偏曲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行切口,分离黏软骨膜及骨膜,在鼻中隔偏曲部分周围张力形成的类三角形3条张力线区切除条状软骨和骨质,解除其应力,从而矫正鼻...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于鼻中隔偏曲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行切口,分离黏软骨膜及骨膜,在鼻中隔偏曲部分周围张力形成的类三角形3条张力线区切除条状软骨和骨质,解除其应力,从而矫正鼻中隔。并对上诉改良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手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1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行改良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可以更多的保留鼻中隔软骨和骨性支架,方法可靠,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中隔偏曲 三线减张 鼻中隔成形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24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飏 周诗侗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2055-2057,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二线减张法)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行二线减张法的鼻中隔偏曲患者资料,统计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黏膜破损率,对手术前后症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析疗效。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二线减张法)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行二线减张法的鼻中隔偏曲患者资料,统计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黏膜破损率,对手术前后症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析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出血量(18.5±7.0)mL;平均手术时间(16.7±5.6)min,术中单侧黏膜破损率2.8%,无双侧黏膜对穿破损。术后半年,患者鼻塞及头痛VAS评分分别为(1.8±0.9)、(1.4±0.6)分,较术前(7.7±1.3)、(5.4±0.6)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内镜检查矫正满意率为95.1%,246例患者均无鼻中隔血肿、鼻中隔飘动、鼻中隔穿孔及鼻背塌陷等并发症。结论二线减张法疗效明显,符合微创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成形术 二线减张法
下载PDF
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杰恩 唐臻臻 +6 位作者 王扬 刘金兰 姚东方 周永 黎木兰 杨颖 陆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6月38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295例,合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87例。改良切口与传统Killian切口不同,改良的手术切口位于鼻中隔软骨前方。所有患... 目的观察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6月38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295例,合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87例。改良切口与传统Killian切口不同,改良的手术切口位于鼻中隔软骨前方。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对合并下鼻甲肥大患者同期行下鼻甲成形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或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合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先行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后再同期行鼻窦手术。结果 38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手术时间为8-35 min,中位手术时间20 min;术中出血量10-80 ml,中位出血量为30 ml;鼻中隔成形术后随访6-12个月,鼻中隔偏曲矫正良好,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鞍鼻或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保留了较完整的鼻中隔支架,手术方法简便,术中鼻中隔黏膜张力小,术野清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能安全有效地矫正鼻中隔偏曲,是一种微创手术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切口 鼻中隔 鼻中隔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