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孢卡品酯对细菌感染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钟巍 李耘 +2 位作者 吕媛 李曼宁 刘健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5-827,共3页
目的评价头孢卡品酯对我国近年临床分离致病菌所致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以最小致死量(MLD)0.5 mL腹腔注射细菌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实验模型。对4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体内保护试验。灌胃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0.5 mL,记录... 目的评价头孢卡品酯对我国近年临床分离致病菌所致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以最小致死量(MLD)0.5 mL腹腔注射细菌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实验模型。对4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体内保护试验。灌胃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0.5 mL,记录给药后1-7天内小鼠成活率,用BLISS法计算50%,95%有效剂量(ED50、ED95)。结果头孢卡品酯对不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的ED50值在0.38~3.61 mg.kg-1,ED95值在1.30~17.94 mg.kg-1。结论头孢卡品酯体内对革兰阴性菌作用优于革兰阳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卡品酯 败血症 体内抗菌作用
原文传递
头孢卡品酯对细菌感染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研究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钟巍 李耘 +2 位作者 吕媛 李曼宁 刘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48,154,共4页
目的评价头孢卡品酯对我国近三年临床分离致病菌所致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以0.5mL最小致死量(MLD)腹腔注射细菌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实验模型,灌胃0.5mL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记录给药后1~7d内小鼠成活率,用BLISS法计算50%... 目的评价头孢卡品酯对我国近三年临床分离致病菌所致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以0.5mL最小致死量(MLD)腹腔注射细菌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实验模型,灌胃0.5mL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记录给药后1~7d内小鼠成活率,用BLISS法计算50%、95%有效剂量(ED50、ED95)及P值。结果对4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体内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卡品酯对不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的ED50值在0.381~3.613mg/kg,ED95值在1.304-17.939mg/kg。结论头孢卡品酯对所测革兰阴性菌的体内抗菌作用优于革兰阳性菌。对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头孢泊肟的菌株,体内抗菌作用也基本优于头孢泊肟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卡品酯 败血症模型 体内抗菌作用
下载PDF
头孢硫脒对细菌感染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巍 李耘 +3 位作者 吕媛 李曼宁 刘健 曲春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57-860,865,共5页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对细菌感染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以最小致死剂量(MLD)细菌0.5 mL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药物0.2 mL,其中头孢硫脒、头孢唑啉、氨苄西林为2次给药,间隔12 h;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对细菌感染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以最小致死剂量(MLD)细菌0.5 mL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药物0.2 mL,其中头孢硫脒、头孢唑啉、氨苄西林为2次给药,间隔12 h;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维持1次给药。记录给药后1~7 d内小鼠的成活率,用双层综合系统综合(BLISS)法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比较头孢硫脒与对照药品之间抗菌作用的差异。对3株标准菌株及7株临床分离致病菌采用单次给药方式进行了体内保护作用实验。结果头孢硫脒对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均有较好的体内抗菌活性,单次给药ED50值在1.43~11.71 mg·kg^(-1),与左氧氟沙星相似,显著优于头孢唑啉。对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头孢硫脒ED50值在0.78~14.78mg·kg^(-1),均较单次给药明显下降。但对于粪肠球菌,2次给药的ED50值较单次给药有所上升,可能与血药浓度过低而影响体内保护作用有关。结论头孢硫脒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体内抗菌作用,特别对于肺炎链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于大多数菌种,头孢硫脒每天2次或多次给药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硫脒 败血症模型 体内抗菌作用 临床分离致病菌
原文传递
多利培南对细菌感染小鼠败血症体内抗菌作用
4
作者 钟巍 李耘 +2 位作者 吕媛 李曼宁 曲春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评价多利培南对细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以最小致死量(MLD)0.5 mL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实验模型。对4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体内保护试验。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药物0.2 mL,记录给药后1~7 d内小鼠成活率,用BLISS法计算E... 目的评价多利培南对细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以最小致死量(MLD)0.5 mL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实验模型。对4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体内保护试验。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药物0.2 mL,记录给药后1~7 d内小鼠成活率,用BLISS法计算ED50、ED95。结果多利培南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很好的体内抗菌保护作用,ED50值在0.06~2.75 mg·kg-1,均明显优于对照药美罗培南(P<0.01)。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ED50值为76.33 mg·kg-1,亦低于美罗培南。结论多利培南对4种临床分离致病菌具有强效的体内抗菌作用,明显优于美罗培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利培南 败血症 体内抗菌
原文传递
从99例败血症看院内感染的新动向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正印 王爱霞 +2 位作者 盛瑞媛 谢秀丽 陈民钧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及败血症发展的新动向。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7月至1995年6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99例105次败血症(占同期入院总人数的0.79%)。结果99例105次败血症中院内败血症占74.75%(...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及败血症发展的新动向。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7月至1995年6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99例105次败血症(占同期入院总人数的0.79%)。结果99例105次败血症中院内败血症占74.75%(74/99例),与本院80年代初期(67.1%)及末期(677%)相比较,表明目前院内败血症仍占重要地位。本组有严重基础病及易感因素者的比例增加,占90.19%。与80年代初、末期比较,本组菌种分布变化特点是:(1)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呈上升趋势,由24.29%至32.43%至34.34%;(2)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则有下降趋势,但仍以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为主;(3)复数菌比例变化不大;(4)真菌的血液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占10.08%。本组败血症的总病死率为38.38%,与80年代相比无明显变化;败血症相关病死率与并发症密切相关。感染性休克与多脏器功能衰竭是预后不良的先兆因素。结论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则有下降趋势,真菌的血液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败血症的总病死率无明显变化。应重视用药前的细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339例新生儿败血症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曹清 周云芳 +1 位作者 黄萍 孙建华 《中国药业》 CAS 2007年第7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医院近6年中339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院内感染相关因素、感染菌株及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度。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细菌侵入途径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脐部感染有...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医院近6年中339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院内感染相关因素、感染菌株及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度。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细菌侵入途径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脐部感染有关,使用多种抗生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呼吸机的使用、严重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菌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几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苯唑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高于8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结论在医院感染中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较多,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要加强无菌观念,减少不必要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院内感染 菌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