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性能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霄 闵健 +2 位作者 高正明 王昕 陈智胜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29-1534,共6页
实验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板片型式及板间距对除雾器除雾效率及压降的影响规律,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除雾器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操作条件对压降和流场影响较小,而板片型式特别是迎风面的几何结构... 实验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板片型式及板间距对除雾器除雾效率及压降的影响规律,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除雾器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操作条件对压降和流场影响较小,而板片型式特别是迎风面的几何结构是影响流场与压降的关键因素;随着气速的增大,除雾效率增高,但当气速增到某一临界值(4~5m/s)后,除雾效率随着气速的增大而迅速减小;除雾器压降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除雾器内存在2个回流区,回流区足产生除雾器临界气速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可为除雾器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雾器 除雾效率 压降 计算流体力学(CFD) 流场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用于高含油油水混合液分离的试验 被引量:15
2
作者 贺杰 刘安生 +1 位作者 赵立新 蒋明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2-25,共4页
在脱油型水力旋流器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部分几何参数设计试制的预分离水力旋流器能适应处理含油量小于20%的污水的要求。现场试验表明,入口含油浓度Ci在6%~15%之间,分流比F=1.3Ci,处理后水的含油量可降至0.5%... 在脱油型水力旋流器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部分几何参数设计试制的预分离水力旋流器能适应处理含油量小于20%的污水的要求。现场试验表明,入口含油浓度Ci在6%~15%之间,分流比F=1.3Ci,处理后水的含油量可降至0.5%以下,底流仍有0.35MPa的压力,分离效率可达97%,能满足油田生产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油水分离 油田 污水处理
下载PDF
润滑油分离机内部流场数值模拟与分离效率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志国 石博强 李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3-168,I0003,共7页
用数值方法研究碟式分离机内部流场是优化其设计的重要手段。针对润滑油碟式分离机,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并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其内部油水固分离过程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碟片间隙中流场基本为层流,在... 用数值方法研究碟式分离机内部流场是优化其设计的重要手段。针对润滑油碟式分离机,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并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其内部油水固分离过程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碟片间隙中流场基本为层流,在中性孔和碟片外缘为湍流区;入口速度对油水分离结果影响不大,而对固体颗粒的分离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固体颗粒计算分离效率和实测分离效率最大相对误差为1.5%,额定处理量为700L/h时,入口速度为2.5m/s,此时分离效率为97.2%,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三相流分析方法是可行的,对碟式分离机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减少了所需的试验时间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数值模拟 流场 碟式分离机 分离效率
下载PDF
仰角式油水分离器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苏 苏庆伟 +2 位作者 黄坤 李新战 蒋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仰角式油水分离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为了深入了解其分离机理和内部流场分布,利用Fluent 12.0数值模拟计算软件,基于多相流欧拉分析方法,结合Realizable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油水两相在分离器内的分离过程进行了... 仰角式油水分离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为了深入了解其分离机理和内部流场分布,利用Fluent 12.0数值模拟计算软件,基于多相流欧拉分析方法,结合Realizable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油水两相在分离器内的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分离器的分离特性和内部流场分布,与传统卧式分离器相比较,仰角式油水分离器内堰板处的"死油区"和"死水区"明显减小,油水分离效率更高,当仰角为12时,油水分离效率达到了最高值90.48%,提高了29.26%;仰角式分离器的结构简单,但内部流场分布较为复杂,入口分液管处的速度分布不均匀,存在不同程度的旋流,易造成油水两相在分界面处的掺混;分液管处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角式油水分离器 湍流模型 分离效率 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某GDI发动机迷宫式油气分离器效率的仿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福志 朱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4-608,共5页
鉴于在增压直喷汽油机中,常因油气分离器分离效率低下导致机油进入燃烧室形成的局部热点而引起"超级爆震",以及采用CFD进行油气分离器效率分析仿真又存在计算较难收敛和对计算资源要求较高等问题,本文中介绍了另外一种两相流... 鉴于在增压直喷汽油机中,常因油气分离器分离效率低下导致机油进入燃烧室形成的局部热点而引起"超级爆震",以及采用CFD进行油气分离器效率分析仿真又存在计算较难收敛和对计算资源要求较高等问题,本文中介绍了另外一种两相流计算方法—欧拉-拉格朗日算法。首先采用欧拉算法进行油气分离器的气相流场计算,然后以此计算结果为基础,将机油粒子引入其中,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算法对液相流场进行分析,求得粒子在流场中的运动规律和状态,间接求出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通过方案对比,选择出油气分离器的最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离器 分离效率 气相流场 液相流场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升气管外壁结焦厚度对分离器性能及后续结焦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健斐 赵建鹏 魏耀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以炼厂常用的PV型旋风分离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增加升气管壁厚的方法模拟结焦厚度增长,考察升气管外壁结焦厚度的增加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流场及后续结焦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焦厚度增加,旋风分离器压降小幅度降低但分离效率明... 以炼厂常用的PV型旋风分离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增加升气管壁厚的方法模拟结焦厚度增长,考察升气管外壁结焦厚度的增加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流场及后续结焦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焦厚度增加,旋风分离器压降小幅度降低但分离效率明显降低;随着结焦厚度增加,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的切向速度逐渐减小,轴向速度逐渐增大,升气管入口处的短路流逐渐增加;旋风分离器筒体段和锥体段的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变化不明显;此外升气管外壁结焦厚度增加一方面会减小环形空间流体微元的向心加速度,进而减小颗粒向壁面黏附的几率,另一方面会增强对已黏附颗粒的清除作用,抑制结焦厚度的进一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结焦厚度 分离效率 压降 流场
下载PDF
不同数量并联微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钟欣 杜浩宇 +2 位作者 朱诗杰 刘润哲 陈雪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8-556,共9页
为了考察不同并联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由不同数量、直径为 30 mm 的微旋风元件构成的并联分离器性能特征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当微旋风元件入口气速一致时,增加微旋风元件数量,虽然各并联分离器对 5 ... 为了考察不同并联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由不同数量、直径为 30 mm 的微旋风元件构成的并联分离器性能特征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当微旋风元件入口气速一致时,增加微旋风元件数量,虽然各并联分离器对 5 μm 以下、中位粒径 3.5 μm 颗粒的总分离效率基本相同,但对 3 μm 以下颗粒的分级效率有所下降;组合分离器灰斗中排尘管间间距减小,微旋风元件内切向速度分布几乎不变,中心轴向速度下降,排尘管尾端气流更加紊乱;随着微旋风元件数量增加,各组合分离器微旋风元件排尘管段旋流稳定性系数 Sv 沿轴向逐渐增大,微旋风元件内旋流稳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分离器 微旋风元件 分离效率 气相流场 旋流稳定性
下载PDF
气液旋流分离器进口宽高比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8
作者 周云龙 米列东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4-759,共6页
利用FLUENT提供的RSM和DPM模型对不同入口高度和宽度的气液旋流分离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增大宽度或高度时切向速度与分离效率减小,但压降降低;当宽度大于环形空间的间隙时,部分进气流量直接作用于排气管上,影响内部流场;减小... 利用FLUENT提供的RSM和DPM模型对不同入口高度和宽度的气液旋流分离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增大宽度或高度时切向速度与分离效率减小,但压降降低;当宽度大于环形空间的间隙时,部分进气流量直接作用于排气管上,影响内部流场;减小入口宽度或高度时引起的压降无明显差别,但减小宽度可提高分离效率而高度则相反.入口高度(a)与分离器筒体直径(D)的比值a/D和宽度(b)与分离器筒体直径(D)的比值b/D约为0.2时,压降基本相同,但分离效率相差约3.6%.a/D约为0.38时,分离效率约为95.6%,压降约为340 Pa;而b/D约为0.25时效率为96.3%,压降约为320 Pa,入口宽度对分离器性能的影响比入口高度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旋风分离器 数值模拟 进气口尺寸 分离效率 流场
原文传递
分流比对旋流器影响的数值模拟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冰 赵振江 +2 位作者 韦尧尧 薛建良 杨文宇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29,共4页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和相似参数准则的试验方法,开展不同分流比对旋流器空气柱、分离流场和分离效果影响规律的数值模拟及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流比小于8%时,限制了空气从底流口的吸入量而未能形成贯通旋流器轴向的空气柱...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和相似参数准则的试验方法,开展不同分流比对旋流器空气柱、分离流场和分离效果影响规律的数值模拟及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流比小于8%时,限制了空气从底流口的吸入量而未能形成贯通旋流器轴向的空气柱;当分流比在8%~15%时,形成了高度稳定的空气柱;旋流器受分流比增加的影响,切向速度的峰值呈增加趋势且最大增幅为1.59%;分流比的增大将使得分离效率增大;当分流比为15%时,空气柱直径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分流比 数值模拟 分离效率 内流场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下排气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蕾蕾 陈延信 +2 位作者 赵博 党敏辉 姚艳飞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0-58,共9页
为了研究新型下排气旋风分离器的流场分布规律,借助ANSYS FLUENT软件采用RSM和DPM对其进行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在试验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入口风速10,15,20,25,30 m/s下新型下排气旋风分离器不同截面... 为了研究新型下排气旋风分离器的流场分布规律,借助ANSYS FLUENT软件采用RSM和DPM对其进行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在试验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入口风速10,15,20,25,30 m/s下新型下排气旋风分离器不同截面上(Z=20,180,350,400,500,700 mm)的压力场、速度场。研究发现:新型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为单旋流,相对于常规旋风分离器气流流程短,压降低;不同截面上流场差异大,排气管部位存在二次涡现象;锥部为偏离几何中心的旋转气流,筒部区域流场呈现高度的轴对称分布;径向流动整体较弱,对流场的影响不大;入口风速与压降呈正相关关系;新型下排气旋风分离器对细颗粒的分离效率较高,当颗粒粒径小于5μm时,分离效率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对于粒径大于5μm的颗粒,分离效率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在入口风速为25 m/s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数值模拟 流场 分离效率 压降
下载PDF
基于ANSYS-Workbench流固耦合振动对旋分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耿海洋 曹琳琳 +1 位作者 姬风 孙美娜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22期32-35,38,共5页
为研究油田井下环境中分离器内部流场规律,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Workbench流固耦合模块,分析外部振动激励对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位移载荷幅值在1.5 mm以下,振动频率在0~0.8 Hz时,分离效率保持在84.5%以上,该区间内振... 为研究油田井下环境中分离器内部流场规律,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Workbench流固耦合模块,分析外部振动激励对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位移载荷幅值在1.5 mm以下,振动频率在0~0.8 Hz时,分离效率保持在84.5%以上,该区间内振动频率对分离效率影响较小;在0.8~3.2 Hz,振动频率对分离效率几乎没有影响;在3.4~4.4 Hz,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分离效率下降趋势增大,振动频率为4.4 Hz时,分离效率降到83.29%,得出相同振幅下振动频率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很小。为准确说明振动对分离效率的影响,需对固有频率下的大振幅值进行分析。在振动频率分别为0.6 Hz、3.4 Hz、4.1 Hz的条件下,位移载荷幅值在1.5~4.5 mm内变化,其余参数保持不变。结果表明,随着振幅值急剧增大,相同振动频率条件下,分离效率最高降低7.93%,旋流器分离效率的降低较为明显,说明振幅对分离效率影响较大,合理控制振动幅值是提高井下分离效率的有效方法。通过上述研究可为井下油水分离器研究及合理控制杆柱振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器 流固耦合 分离效率 流场
下载PDF
介质粘度对三相分离器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明虎 卜凡熙 +2 位作者 张勇 邢雷 王维刚 《化工机械》 CAS 2019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运用雷诺应力模型(Reynold Stress Model,RSM)对一种新型脱油除砂三相一体化分离器内部流场特性和分离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介质粘度对三相分离器脱油除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介质粘度在1.6~2.8mPa...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运用雷诺应力模型(Reynold Stress Model,RSM)对一种新型脱油除砂三相一体化分离器内部流场特性和分离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介质粘度对三相分离器脱油除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介质粘度在1.6~2.8mPa·s范围内变化时,随着粘度的增大,分离效率呈逐渐降低趋势,最佳工况下三相分离器的除砂效率达到93%,除油效率可达95%,呈现出了较好的脱油除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分离器 介质粘度 分离效率 流场特性
下载PDF
气泡行为对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磊 杨蕊 +1 位作者 朱宝锦 吕超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67-2674,共8页
首先运用高速摄像对气液旋流分离器内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及气核运移规律展开研究,并对摄取的图像进行处理。研究发现,气泡之间的聚并和破裂过程分别分为三个步骤。1)聚并过程:气泡碰撞,液膜挤压变形;液膜发生融合并向外排液;新气泡形态趋... 首先运用高速摄像对气液旋流分离器内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及气核运移规律展开研究,并对摄取的图像进行处理。研究发现,气泡之间的聚并和破裂过程分别分为三个步骤。1)聚并过程:气泡碰撞,液膜挤压变形;液膜发生融合并向外排液;新气泡形态趋于稳定。2)破裂过程:气泡受力变形;受力处液膜发生凹陷直至破裂;新液膜的形成和封闭。其次,对旋流器锥段按照气泡直径分布和主要流型进行区域划分,共划分为3个区域,其中,Ⅰ分区为气泡的径向截面直径不超过3 mm的点、丝状气泡流、Ⅱ分区为细长颈气泡的径向截面直径不超过5 mm的液节流、Ⅲ分区主要流型为柱状气泡的径向截面直径大于5mm的环状流。Ⅱ分区相对Ⅰ分区气泡聚并和破裂频率更高。再次,通过研究气核相对位置与分离效率之间的关系,对旋流器分离性能进行了预测,预测误差小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气泡 分离效率 旋流场 气核
原文传递
分流比对内嵌小锥式固液旋流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明虎 卢梦媚 +2 位作者 赵立新 刘琳 吕凤岗 《化工机械》 CAS 2018年第2期241-245,250,共6页
基于Fluent数值模拟,借助内嵌小锥式固液旋流器研究了分流比对旋流器分离效率、内部流场和压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综合效率随着分流比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30%为最佳分流比,此时综合效率最高且质量效率和简化效率都... 基于Fluent数值模拟,借助内嵌小锥式固液旋流器研究了分流比对旋流器分离效率、内部流场和压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综合效率随着分流比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30%为最佳分流比,此时综合效率最高且质量效率和简化效率都在90%以上;研究还发现,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均呈增加趋势,其中轴向速度受分流比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固液分离 内嵌小锥 排沙孔 分流比 速度场 压力场 分离效率 流场性能
下载PDF
新型螺旋除砂器分离效率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成才 张高媛 陈刚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79,105,共4页
为了使螺旋除砂器能够在不同工况下保持较高的分离效率,对其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依据工程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建立了螺旋除砂器相关结构参数的数学模型,借助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仿真,并利用数据拟... 为了使螺旋除砂器能够在不同工况下保持较高的分离效率,对其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依据工程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建立了螺旋除砂器相关结构参数的数学模型,借助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仿真,并利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仿真云图8个不同标记点的模拟数据的处理,得到混合流体流速在4.15~4.52 m/s之间时,最大分离效率为5%,随着流体速度的增大,分离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当流体速度增大到6.79 m/s时,模拟分离效率能达到9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流体流速V分别与螺旋除砂器总高H、螺旋管中径D间为线性递增关系,而与螺旋管管材内径d间存在线性递减关系,为螺旋除砂器的设计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除砂器 分离效率 内部流场
下载PDF
直通导叶式旋流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文超 杨占华 李明华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查阅、梳理和分析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对直通导叶式旋流管的研究情况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作者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今后旋流管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直通导叶式旋流管 分离效率 压力损失 流场
下载PDF
Effects of Expansion Chamber on the Flow Pattern and Performance of Cyclones
17
作者 Han Xiao Sun Guogang +1 位作者 Sun Zhanpeng Han Xiaope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2期114-122,共9页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irmand cyclone, the effects of an expansion chamber on the flow field, the pressure drop and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e experim...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irmand cyclone, the effects of an expansion chamber on the flow field, the pressure drop and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tairmand cyclone, the cyclone with an upper expansion chamber worked better at low inlet velocity(less than 14 m/s in this study), while the cyclone with a lower expansion chamber achieved higher efficiency at a relatively high inlet velocity(14-20 m/s). The presence of an expansion chamber can generally result in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cyclone pressure drop. The simulated results, which were used to further analyze the reason behind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suggested that the expansion chamber had in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tangential velocity profiles in the cylindrical part of cyclones. While in the cone part, the expansion chamber and the dipleg, the tangential velocity slightly decreased. Nevertheless, the expansion chamber decrease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vortex end to sweep the wall and then reduce the particle re-entrainment. Therefore, installing the expansion chamber at a proper position could improve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Stairmand cyclones. Both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ed results represent a potential improvement of the Stairmand cyclon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ANSION CHAMBER NUMERICAL simulation flow field separation efficiency
下载PDF
两种旋流板分离器压降和分离性能的对比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文寿 王高升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对300 mm的单程和双程旋流板分离器的压降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测量分析。相对于单程旋流板分离器,双程旋流板分离器的减阻幅度为12.8%。双程旋流板分离器适应的气速范围大幅度提高,穿孔气速、喷淋密度对其分离效率和带出量影响均不大,在... 对300 mm的单程和双程旋流板分离器的压降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测量分析。相对于单程旋流板分离器,双程旋流板分离器的减阻幅度为12.8%。双程旋流板分离器适应的气速范围大幅度提高,穿孔气速、喷淋密度对其分离效率和带出量影响均不大,在实验气速范围内,分离效率在99.9%以上。与单程旋流板分离器相比,当穿孔气速约从10 m/s增大到17 m/s时,双程分离器的带出量下降了72.7%到96.3%。分析认为,双程旋流板分离器压降的减小和分离性能的提高是其切向速度的增大、立面上大部分区域涡环的消除及分离距离缩短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板 分离器 压降 分离效率 流场
下载PDF
洪堡新型C_1旋风预热器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鲍志彦 李昌勇 《新世纪水泥导报》 CAS 2005年第3期23-25,共3页
通过冷态模型试验,对洪堡新型C1旋风预热器的三维流场、分离效率、阻力特性进行测定,研究分析认为,它在降低压力损失方面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 旋风预热器 综合研究 冷态模型试验 三维流场 分离效率 阻力特性 研究分析 压力损失
下载PDF
二次分离型旋风筒性能的研究与优化
20
作者 宋凯凯 王洋洋 李昌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1-374,共4页
通过冷模实验分析了二次分离装置对旋风筒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内筒直径下二次分离型旋风筒的压降和分离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流在进入内筒时的切向速度仍接近最大值,说明内筒中的气流仍保持着较大的旋流强度,在内筒上进行二次... 通过冷模实验分析了二次分离装置对旋风筒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内筒直径下二次分离型旋风筒的压降和分离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流在进入内筒时的切向速度仍接近最大值,说明内筒中的气流仍保持着较大的旋流强度,在内筒上进行二次分离改装是合理的;二次分离改装后的旋风筒分离效率为97. 67%,提高了2. 3%,且压降降低了400 Pa;二次分离口在Turn0°时的压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筒 二次分离 压降 分离效率 流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