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定常分离流和涡运动的定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涵信 邓小刚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20,共13页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研究和分析了物体表面上的分离形态,指出若分离线从奇点始,该奇点为鞍点;若在奇点终,该奇点为结点。若分离线上有很多奇点,其鞍点和结点是交替分布的。分离线的起始,可能有三种形态:一种称之为闭式分离的鞍...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研究和分析了物体表面上的分离形态,指出若分离线从奇点始,该奇点为鞍点;若在奇点终,该奇点为结点。若分离线上有很多奇点,其鞍点和结点是交替分布的。分离线的起始,可能有三种形态:一种称之为闭式分离的鞍点起始;一种为正常点起始;一种为鞍、结点组合形态起始。可以把正常点起始和距离很近的鞍、结点组合形态起始称之为开式分离。在一定条件下,闭式分离的形态,先转变为鞍、结点组合的形态,然后过渡到正常点的开式分离。第二部分研究了旋涡沿其轴线发展过程中,其横截面流线形态的发展,指出旋涡轴线上物理量λ=(1/ρ)(ρw/z)是决定流线形态的重要参量。如果λ>0,截面流线在涡心附近是稳定的螺旋点形态。如果λ<0,为不稳定的螺旋点形态,如果λ=0,流线形态是中心型的,当沿涡轴λ由正变负或由负变正时,相应在涡心附近截面流线由稳定螺旋点形态变为不稳定螺旋点形态,或由不稳定螺旋点形态变为稳定螺旋点形态;并且从λ由正到负的变号点起,截面流线产生稳定的极限环,或从λ由负到正的变号点起,产生不稳定的极限环。旋涡破裂只能发生在截面流线为不稳定螺旋点形态的区域中,在通过涡轴的纵向平面内,破裂点处的流线形态是鞍型的。破裂涡的合拢点处在不稳定的极限环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流动 旋涡流动 涡破裂
下载PDF
分离流和涡运动横截面流态的拓扑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涵信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2,共12页
为表征分离流和涡运动的空间特征,实验和计算多给出各横截面上流态。本文给出了横截面流态的拓扑规则,它们是:物体横截面轮廓线上半奇点的分布规则;横截面流态奇点总数的拓扑规则;Poincare指数判定表面纵向分离起始和终结的规则;... 为表征分离流和涡运动的空间特征,实验和计算多给出各横截面上流态。本文给出了横截面流态的拓扑规则,它们是:物体横截面轮廓线上半奇点的分布规则;横截面流态奇点总数的拓扑规则;Poincare指数判定表面纵向分离起始和终结的规则;物面坡度为正时,横截面对称线上奇点数目的规则;物面坡度为负时,横截面对称线上奇点数目的规则。文中通过对正钝锥和倒钝锥高超声速绕流的NS方程的数值模拟,比较和验证了上面的拓扑规则。结果表明,计算和理论完全一致,理论对指导数值模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流拓扑 分离流动 旋涡运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二维扩压叶栅非定常分离流控制途径探索 被引量:15
3
作者 郑新前 侯安平 周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9-605,共7页
二维扩压叶栅非定常黏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攻角范围内,叶片前缘点附近的周期性吹吸气激励能有效控制混乱的非定常分离流.详细研究了非定常激励频率、幅值、位置对流场的影响.满足一定条件的非定常激励能够使流动由无序变为有序,... 二维扩压叶栅非定常黏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攻角范围内,叶片前缘点附近的周期性吹吸气激励能有效控制混乱的非定常分离流.详细研究了非定常激励频率、幅值、位置对流场的影响.满足一定条件的非定常激励能够使流动由无序变为有序,时均气动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流 压气机 二维扩压叶栅 周期性吹吸气 旋涡脱落 非定常分离流 航空发动机 控制
下载PDF
流体绕多个钝体不稳定分离流动数值仿真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文权 《华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离散涡方法对绕多个钝体不稳定、分离流动进行了数值仿真。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来流对称的条件下,绕双圆柱流动是双稳态的,这和实验是一致的。绕多个钝体的流动更为复杂,前排对后排的流动存在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前排不仅是一个... 采用离散涡方法对绕多个钝体不稳定、分离流动进行了数值仿真。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来流对称的条件下,绕双圆柱流动是双稳态的,这和实验是一致的。绕多个钝体的流动更为复杂,前排对后排的流动存在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前排不仅是一个物体的情况下。计算中还包括了物体的不同截面形状。这些计算结果将有助于各种换热器、海洋平台、建筑群布置等正确设计,改变以往仅按平均、稳定流动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 分离流动 离散涡 流体力学 钝体
下载PDF
高超声速层流尾迹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涵信 黎作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89-399,共11页
本文利用无波动、无自由参数、耗散的差分格式(NND格式),通过求解NS方程,数值模拟了高超声速层流尾迹的流动,清晰地给出了主激波、拐角膨胀波、迹激波及自由剪切层,所得流场物理量的分布与实验结果甚为一致。计算发现了底部迴流区由起... 本文利用无波动、无自由参数、耗散的差分格式(NND格式),通过求解NS方程,数值模拟了高超声速层流尾迹的流动,清晰地给出了主激波、拐角膨胀波、迹激波及自由剪切层,所得流场物理量的分布与实验结果甚为一致。计算发现了底部迴流区由起始向定常的发展中,在瞬时流线图上经历了极限环形成、胀大、缩小、再胀大最后消失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动 尾迹流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上翘角机身后体流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孔繁美 华俊 +2 位作者 冯亚南 邱栋 邓学蓥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6-331,共6页
通过对圆截面上翘 1 6°的后体的数值计算 ,研究了上翘后体的流动机理。结果表明 ,上翘后体引起横向流动 ,使横向逆压梯度增大、下表面边界层增厚 ,导致后体出现三维开式分离流动 ;由分离形成一对方向相反、强度相等的旋涡向下游拖... 通过对圆截面上翘 1 6°的后体的数值计算 ,研究了上翘后体的流动机理。结果表明 ,上翘后体引起横向流动 ,使横向逆压梯度增大、下表面边界层增厚 ,导致后体出现三维开式分离流动 ;由分离形成一对方向相反、强度相等的旋涡向下游拖至尾迹区 ;这种分离流动是导致大上翘角后体阻力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流动 旋涡 上翘后体 飞机 机身 数值模拟 流动机理
下载PDF
用可实现k-ε模式对细长体大攻角分离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仙名 符松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79,共5页
利用一种符合可实现性条件的k-ε两方程模式,通过求解可压缩性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细长旋成体在M=2.5和0.7、中等大攻角下的湍流绕流流场。定性分析了背风面分离涡的发展过程和湍流粘性比等流动特征,对背风面主涡强度和涡核位... 利用一种符合可实现性条件的k-ε两方程模式,通过求解可压缩性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细长旋成体在M=2.5和0.7、中等大攻角下的湍流绕流流场。定性分析了背风面分离涡的发展过程和湍流粘性比等流动特征,对背风面主涡强度和涡核位置、物面压力分布、集中力和力矩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定量对比,证实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ε模式 细长体 湍流 分离涡
下载PDF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分离流控制频率优化及涡运动过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杜海 史志伟 +3 位作者 程克明 李甘牛 宋天威 李铮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02-2111,共10页
将纳秒脉冲驱动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应用到NASA SC(2)-0712翼型上,在迎角分别为15°和20°时,开展了在不同雷诺数下的分离流动控制研究。通过模型表面静压测量,得到了不同激励频率下的分离流动控制效果。对翼型表面压... 将纳秒脉冲驱动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应用到NASA SC(2)-0712翼型上,在迎角分别为15°和20°时,开展了在不同雷诺数下的分离流动控制研究。通过模型表面静压测量,得到了不同激励频率下的分离流动控制效果。对翼型表面压力进行分布积分,得到了在不同雷诺数和激励频率下的升力系数,表明分离流的控制效果有一个较宽的激励频率范围,只要激励频率落在相应的频带范围内,均能实现有效的分离抑制。流动显示结果表明,分离流的控制在瞬时表现为放电后可形成大尺度旋涡拟序结构。旋涡的周期性产生、运动和演化造成了分离剪切流动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促进了高/低速气流的动态掺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等离子体 分离流 流动控制 旋涡 拟序结构
原文传递
旋涡发生器对叶片根部马蹄涡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建明 刘炜 +2 位作者 祝魁 艾延廷 唐继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79-1483,共5页
针对简化了的叶片-平板结构,在叶片上游平板上的某位置布置旋涡发生器影响马蹄涡.数值模拟了不同高度旋涡发生器作用下的角区湍流流动.结果表明:任何一种旋涡发生器都能不同程度地削弱马蹄涡系,高度为2mm的旋涡发生器能使这种削弱作用... 针对简化了的叶片-平板结构,在叶片上游平板上的某位置布置旋涡发生器影响马蹄涡.数值模拟了不同高度旋涡发生器作用下的角区湍流流动.结果表明:任何一种旋涡发生器都能不同程度地削弱马蹄涡系,高度为2mm的旋涡发生器能使这种削弱作用达到最大;另外,随着高度的增加,叶片两侧的涡腿有向叶片聚拢的趋势.提出的方法无需额外消耗能量,为一种被动的控制手段,有很大的实际应用前景.布置旋涡发生器的控制方法简单实用,工程中采用该法是不错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涡 角区流动 分离流动 复杂流动 旋涡发生器
原文传递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effects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on vortex-induced vibrations of two adjacent cable-stayed bridges 被引量:6
10
作者 Xiaoliang MENG Ledong ZHU Zhenshan GUO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2011年第4期510-517,共8页
By examining the two neighboring Haihe Bridges with semi-and full-closed bridge decks,the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ecks on the vortex-induced vibration(VIV)and the corresponding aerodynamic mitigation... By examining the two neighboring Haihe Bridges with semi-and full-closed bridge decks,the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ecks on the vortex-induced vibration(VIV)and the corresponding aerodynamic mitigation measures are investigated via a series of wind tunnel tests with a spring-suspended sectional model aided with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V responses of both bridges can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and that the extent of the influence varies with the shapes of the windward and leeward decks.The VIV amplitudes of the windward bridge are often fairly close to those of the single bridge.However,those of the leeward bridge are magnified substantially by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if the same structural and aerodynamic configurations are adopted for the two bridges.Otherwise,the VIV responses are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may even be reduced by the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if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are employed for the two bridges.Furthermore,an effective combined measure of adding wind barriers and sharpening the wind fairing noses of the two box decks is presented for mitigating both the vertical and torsional VIV responses of the windward and leeward b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arated parallel decks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aerodynamic mitigation measure semi-closed box deck full-closed box deck
原文传递
潜载随动系统的扰动特征与复合轴补偿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宗凯 陆金磊 +2 位作者 薄煜明 王军 汤兆烈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7-847,共11页
当潜艇在水下高速行进时,海水会在潜艇表面形成脱体边界层和分离涡,大尺度分离涡的生成和脱体会引起潜艇力与力矩的大幅度波动,从而影响潜载激光武器随动系统的跟瞄精度与毁伤效能。以潜载激光武器粗精复合轴跟瞄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当潜艇在水下高速行进时,海水会在潜艇表面形成脱体边界层和分离涡,大尺度分离涡的生成和脱体会引起潜艇力与力矩的大幅度波动,从而影响潜载激光武器随动系统的跟瞄精度与毁伤效能。以潜载激光武器粗精复合轴跟瞄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潜艇流噪声对粗、精两级跟踪输出误差的影响。基于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通过层次结构网格下的有限体积法分析了1×107雷诺数下6°偏航角潜艇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并通过坐标解算将流体对艇体的扰动转化到光轴坐标系;获得了粗、精复合轴随动系统的传递函数,搭建了闭环控制器,获得了粗、精通道对特征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特性;分析了粗、精复合轴随动系统对潜艇流场扰动输出误差的补偿效果,并从流场演化和压力矩脉动层面分析了大尺度分离涡对跟瞄输出误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粗、精复合轴随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补偿潜艇扰动带来的光轴输出误差,方位角、俯仰角的波动和跟瞄输出误差主要由围壳端面产生大尺度分离的梢涡引起的压力矩脉动造成,艇身扰动因其周期较长而对输出误差没有特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载随动系统 扰动特征 复合轴 跟瞄 分离涡 压力矩脉动
下载PDF
机身上翘后体绕流与阻力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孔繁美 华俊 +2 位作者 邓学蓥 冯亚南 邱栋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4,共8页
基于N S方程数值计算研究了九个机身上翘后体在零迎角、高亚音速时的绕流与其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后体在零迎角时存在三种流型:附着流型、分离涡流型和底部分离流型;影响阻力最大的几何参数是后体收缩比,其次是上翘角;收缩比ηA... 基于N S方程数值计算研究了九个机身上翘后体在零迎角、高亚音速时的绕流与其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后体在零迎角时存在三种流型:附着流型、分离涡流型和底部分离流型;影响阻力最大的几何参数是后体收缩比,其次是上翘角;收缩比ηA较大时(如ηA≥0.5),会产生很大的底阻;上翘角增加则使压差阻力迅速增大。当收缩比ηA减小时(即尾部较尖)使底部分离引起的粘性压差阻力大大减小,从而可实现最小的后体阻力。因此,首先选择较小的ηA排除底部绕流分离流型的出现、再选择适中的上翘角是上翘后体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流动 旋涡 上翘后体
下载PDF
高雷诺数下绕钝体分离流动的一种新数值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凌国灿 凌国平 顾启扬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7-94,共8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高雷诺数下统钝体分离流动的数值计算方法.文中将流场分成邻近物面的内区和稍远离物面的外区两部分.内区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外区用涡法求解,并对内区向外区输运涡量的计算和内外区交界面边界条件的确定作了特殊的处理....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高雷诺数下统钝体分离流动的数值计算方法.文中将流场分成邻近物面的内区和稍远离物面的外区两部分.内区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外区用涡法求解,并对内区向外区输运涡量的计算和内外区交界面边界条件的确定作了特殊的处理.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流动 有差分法 旋涡运动
下载PDF
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对涡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亚南 吴成 熊善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41-345,共5页
通过风洞试验,利用7孔探头对75°/45°和75°/60°两种典型双三角翼进行了空间流场测量,研究了双三角翼前缘形状对大迎角涡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使双涡态的双三角翼内、外翼... 通过风洞试验,利用7孔探头对75°/45°和75°/60°两种典型双三角翼进行了空间流场测量,研究了双三角翼前缘形状对大迎角涡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使双涡态的双三角翼内、外翼涡互相靠拢、增加干扰,当出现合并涡态时,使合并涡涡核向内下方偏移;外翼前缘钝化使外翼涡或合并涡的Cp0、Vx较尖前缘时为高,最终使外翼涡或合并涡推迟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流动 涡旋流动 大迎角 三角翼 机翼
下载PDF
Detached-eddy simulations and analyses on new vortical flows over a 76/40° double delta wing 被引量:5
15
作者 LI Qin SUN Dong ZHANG HanXi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062-1073,共12页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the massively separated flows of a 76/40° double delta wing using detached-eddy simulation(DES).A new type of cross-flow vortex is suggested.A vortex was initially generate...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the massively separated flows of a 76/40° double delta wing using detached-eddy simulation(DES).A new type of cross-flow vortex is suggested.A vortex was initially generated near the junction of the strake and wing,which then moved towards the wing tip at certain wavelength and speed.Analyses were made in detail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generation of the cross-flow vortex,that is,the inviscid cross-flow instability which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swept blunt wing.Cross-section topology of the cross-flow vortex is also investigated,and the wavelength of the vortex arra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are given.Th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cross-flow vortices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which can cause a 10%-20% deviation from the averaged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delta wing massively separated flows cross-flow instability vortex substructures DES
原文传递
非定常自由来流对二维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史志伟 明晓 王同光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2-497,507,共7页
利用计算软件和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了非定常自由来流对静态二维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研究了来流速度脉动频率变化对气动特性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来流速度以短周期脉动时,升力系数随来流速度的减小而增加;来流速度以长周期脉动时,升... 利用计算软件和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了非定常自由来流对静态二维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研究了来流速度脉动频率变化对气动特性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来流速度以短周期脉动时,升力系数随来流速度的减小而增加;来流速度以长周期脉动时,升力系数随来流速度的减小而减小。分析表明这与前缘分离涡在翼面上的传递过程有关。又利用二维翼型动态实验台,研究了非定常自由来流对做动态运动的二维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流风速的脉动使升力系数的迟滞包线进一步扩大,最大升力系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自由来流 NACA0012翼型 俯仰运动 分离涡
下载PDF
基于合成双射流的翼型阵风载荷减缓
17
作者 王浩 罗振兵 +3 位作者 邓雄 周岩 张鉴源 赵志杰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3-74,共12页
为研究基于合成双射流的阵风减缓策略,针对NACA0012翼型在其上表面阵列式布置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通过反向射流方式主动诱导流动分离,并详细研究分离涡的演化及动态涡脱落过程,为开展基于零质量射流的载荷控制提供了新的理念。结果表明,... 为研究基于合成双射流的阵风减缓策略,针对NACA0012翼型在其上表面阵列式布置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通过反向射流方式主动诱导流动分离,并详细研究分离涡的演化及动态涡脱落过程,为开展基于零质量射流的载荷控制提供了新的理念。结果表明,随着动量系数Cμ的增大,合成双射流对于阵风载荷控制能力逐渐提高且没有造成升力系数CL较大的脉动,当Cμ=0.033时,后缘分离区发展到翼型中部位置,CL,max响应幅值降低了47.9%。由于后缘处分离区较大,关闭射流激励器后分离涡在上翼面的卸载过程会对CL造成较大影响,在气流冲击分离涡的过程中,上下翼面压差迅速增大进而造成CL迅速减小;针对这一过程研究Cμ阶梯递减控制,设置Cμ区间式变化,相较于持续施加恒定Cμ的情况,这一控制方法在达到相同减缓幅值的情况下能耗更低,且翼型处于高载荷冲击的时间也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减缓 合成双射流 分离涡 反向射流 涡脱落
原文传递
环形扩压叶栅弯叶片对流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永军 冯国泰 +1 位作者 苏杰先 王仲奇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4,共6页
对比研究了直叶片叶栅与弯叶片叶栅吸力面角区和下端壁流场显示的不同表现,发现弯叶片对角区分离流结构影响较大,它对减小端区马蹄涡尺度和减弱横向二次流作用明显。将不同叶栅中三维流向涡(通道涡和集中脱落涡)沿流向截面内的位置与强... 对比研究了直叶片叶栅与弯叶片叶栅吸力面角区和下端壁流场显示的不同表现,发现弯叶片对角区分离流结构影响较大,它对减小端区马蹄涡尺度和减弱横向二次流作用明显。将不同叶栅中三维流向涡(通道涡和集中脱落涡)沿流向截面内的位置与强度作为研究对象,细致地分析了在采用弯叶片前后涡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分析表明两种涡的位置受弯叶片影响较大;通道涡沿流向的强度变化受弯叶片影响较为明显,而集中脱落涡强度受弯叶片影响却很小。来流马赫数、叶型折转角和稠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弯叶片作用有规律性影响:当马赫数为0.7时,最佳弯角弯叶片降低损失7%,而马赫数为0.2时,最佳弯角弯叶片降低损失仅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弯叶片 低速 分离流 通道涡 集中脱落涡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flow past a circular cylinder with hydrophobic coating 被引量:3
19
作者 Jun Wen Hai-bao Hu +1 位作者 Zhuang-zhu Luo Zhao-zhu Zha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6期992-1000,共9页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in a gravitational low-speed water tunnel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hydrophobic coating on the flow past a circular cylinder. The mean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intensity ...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in a gravitational low-speed water tunnel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hydrophobic coating on the flow past a circular cylinder. The mean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intensity profiles behind the cylinders are measured using the hot-film anemometer while the separation angles are obtained with the flow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Reynolds number lower than 3 800, the hydrophobic coatings are in the Cassie state, the velocity deficit and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in the wake of the hydrophobic cylinder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mooth cylinders which implies the drag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hydrophobic coatings. When the Reynolds number becomes higher than 6 600, the hydrophobic coatings turn into the Wenzel state. Through decomposing the velocity data in the turbulent wake into different scales based on the orthogonal wavelet transform, it is found that the total turbulence intensity in the wake of the hydrophobic cylinders becomes almost the same as in the wake of the smooth cylinders while the intensity of the large scales of vortex components in the wake of the hydrophobic cylinders is still lower. Furthermore, the separation angles show the same trend as a function of the Reynolds number but always take smaller values for the hydrophobic cylin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phobic coating drag reduction vortex structures separated flows
原文传递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VORTEX MOTION IN OSCILLATING FLOW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 AT LOW AND MIDDLE Kc NUMBERS 被引量:1
20
作者 凌国平 凌国灿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12-219,共8页
A new hybrid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domain decomposition and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flow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 at low and middle Keulegan-Carpenter numbers (Kc=2~18)respectively.Th... A new hybrid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domain decomposition and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flow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 at low and middle Keulegan-Carpenter numbers (Kc=2~18)respectively.The vortex motion patterns in asymmetric regime,single pair(or transverse)regime and double pair(or diagonal)regime are successfully simulated.The calculated drag and inertial force coefficients are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than other recent computation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cillating flow separated flow vortex motion domain decomposition hybrid method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vortex meth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