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5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生新闻的煽情报道 被引量:3
1
作者 闫倩倩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89-390,共2页
民生新闻越来越成为地方电视台受观众追捧的重要栏目,这与民生新闻煽情报道方式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煽情一方面增强了民生新闻的情感性,另一方面弱化了民生新闻的新闻特质。
关键词 民生新闻 煽情
原文传递
The shock event of October 6,1597 is a strong deep earthquake
2
作者 高山泰 于岫嵋 +2 位作者 朱大庆 李玉贤 张兴科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3年第3期340-347,共8页
A special earth shock event was recorded at 22 counties of the 7 provinces of eastern China on October 6,1597,and 2 volcanic eruptions and seismic activities were recorded in Sanshui county,Xianjingbeidao,Korea atthat... A special earth shock event was recorded at 22 counties of the 7 provinces of eastern China on October 6,1597,and 2 volcanic eruptions and seismic activities were recorded in Sanshui county,Xianjingbeidao,Korea atthat day and the 3rd day. Because of the large range of this shock,low intensity,slow attenuation and no extreme-earthquake area,its epicenter and focus could not be determined on the scientific-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t thattime,In the Seismological Catalogue of China(GU,1983)published in 1983,its epicenter was determined to be inthe Bo Sea(38.5°N,120.0°E),its magnitude was 7;and it was changed into 7.5 in the later Seismological C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etric center sensational shock event strong deep earthquake
下载PDF
暴力维权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以“冀中星事件”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诚付 韩敏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88-93,共6页
当前一些弱势群体的在利益表达受阻的情况下,选择用极端方式或暴力手段来进行维权。而许多媒体在报道类似的暴力维权事件过程中,由于报道方式不当,不仅对事件的后续处理造成了干扰,还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研究者以"... 当前一些弱势群体的在利益表达受阻的情况下,选择用极端方式或暴力手段来进行维权。而许多媒体在报道类似的暴力维权事件过程中,由于报道方式不当,不仅对事件的后续处理造成了干扰,还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研究者以"冀中星事件"为例,通过对媒体报道该事件的新闻框架分析发现,媒体的新闻报道框架表现出明显的煽情化倾向,媒体的报道方式与态度明显地影响了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当前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框架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维权行为造成了一定的误导,而且也增加了社会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星事件” 新闻框架 煽情化 受众认知
下载PDF
浅谈抗震救灾朗诵诗语言之情感性
4
作者 罗洁清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55-58,共4页
从词语锤炼与辞格选用两方面分析抗震救灾朗诵诗,认为它们的恰当使用,将使诗歌饱含浓郁的情感,大大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 抗震救灾诗 语言 情感 排比 反复 语势
下载PDF
Newspaper Reporting of Suicide Impact on Rate of Suicide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in Sri Lanka
5
作者 Manoj Jinadasa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6年第5期237-255,共19页
Suicide has been largely investigated by many researchers in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suicid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how it can be... Suicide has been largely investigated by many researchers in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suicid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how it can be affected by the way of suicide reporting at the same time. Qualitative method is used to analysis the data capturing from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textual analysis.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news reporting in the suicide in Sri Lankan newspapers. Sinhala medium newspapers: Lankadeepa, Diwaina, Lakbima, Silumina, Dinamina, Rivira, were used as the major sample of this study. Time period is located from January 2000 to January 2010. In conclusion, Suicide has been reporting in Sri Lanka as a heroic and sensational action for the target of maximum selling and the financial benefit of media institutions. Use of Language in suicide reporting and the placement of the story in the newspaper have been two major factors that cause to glamorize the incident. Suicide reporting is highly sensational and rhetorically made by the ownership of the media and non-ethical consideration of the journalism in Sri Lanka. Victims and vulnerable are encouraged to get in to suicide and they are generally encouraged to their action for faith. Suicide should be reported in the newspaper as a problem of mental health and attention should be drawn to well inform the public on the issue. Human incidents should not be reported in media for cheap commercial purposes that indirectly chance to gain much financial profit through the highest selling and expansion. This study suggest to take necessary action to immediately make a frame of ethics of media reporting that avoids such unethical reporting in the practice of suicide reporting in Sri Lan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icide reporting rate of suicide NEWSPAPER sensational reporting mental health
下载PDF
广告传播中的环境媒体创意
6
作者 王世龙 车俊英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2年第4X期55-57,共3页
文章集中研究了当前广告业流行的创意新形式——环境媒体创意。文章从环境媒体创意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了环境媒体创意的类型、环境媒体创意的价值,总结出环境媒体创意具有情景式、互动性、体验性、话题性、轰动性的特点。
关键词 环境媒体创意 情景式 体验性 轰动性
原文传递
大学生关爱教育的群众性实践路径探析
7
作者 王玮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19-122,共4页
关爱是人的精神需要,又具有广泛的德育意义,把关爱教育融入群众性实践中,是增强高校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学生关爱能力;强化以身示范,培养关怀型教师;完善实践平台,拓展关爱教育载体;坚持三位一体,构建关... 关爱是人的精神需要,又具有广泛的德育意义,把关爱教育融入群众性实践中,是增强高校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学生关爱能力;强化以身示范,培养关怀型教师;完善实践平台,拓展关爱教育载体;坚持三位一体,构建关爱教育网络等途径,转变"居高临下式说教"的工作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双向互动的群众性实践教育模式,可达到增强大学生幸福感与德育实效性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关爱教育 群众性实践 意义 特征 路径
下载PDF
真人秀节目的娱乐伦理思考——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8
作者 朱正香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0-83,共4页
继《爸爸去哪儿》爆红之后,2014年的亲子类节目呈现井喷之势,关于该类节目的理论研究也迅速呈现"显学"之势,但关于其伦理问题思考却少之又少。文章着重分析贩卖明星隐私满足偷窥心理、纪实手法下制作虚假的感官盛宴、对儿童... 继《爸爸去哪儿》爆红之后,2014年的亲子类节目呈现井喷之势,关于该类节目的理论研究也迅速呈现"显学"之势,但关于其伦理问题思考却少之又少。文章着重分析贩卖明星隐私满足偷窥心理、纪实手法下制作虚假的感官盛宴、对儿童快餐式的娱乐消费、煽情化表达使严肃主题趋向娱乐浅表化等的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纠偏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消费 煽情 娱乐浅表化
下载PDF
经理薪酬、轰动报道与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 被引量:84
9
作者 李培功 沈艺峰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3-80,共18页
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媒体对经理薪酬契约所起的公司治理作用.在详细阅读17 621篇针对经理薪酬的报道后,本文发现,媒体在选择是否做出负面报道时,会同时迎合读者对两种不同类型报道的需求:真实可靠的报道以及轰动性报道.一方面,就上市公... 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媒体对经理薪酬契约所起的公司治理作用.在详细阅读17 621篇针对经理薪酬的报道后,本文发现,媒体在选择是否做出负面报道时,会同时迎合读者对两种不同类型报道的需求:真实可靠的报道以及轰动性报道.一方面,就上市公司整体而言,负面报道能够锁定经理薪酬契约中的不合理部分,向读者提供关于公司治理水平的可靠信息;另一方面,就国有上市公司而言,负面报道更多关注经理薪酬的绝对水平以及经理与职工的薪酬差距,向读者提供轰动性报道,至于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是否合理,媒体并没有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时,当媒体向读者提供有关经理薪酬的可靠信息时,企业会针对媒体的批评完善公司的薪酬政策;而当媒体向读者提供轰动报道时,企业也会针对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契约进行局部修正,表明媒体能够起到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本文不仅拓展了文献关于媒体对高管薪酬契约治理作用的认识,为转型期的经理薪酬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同时也丰富了文献对于转型国家媒体报道动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治理 经理薪酬 轰动效应
下载PDF
从中国美学兴味蕴藉传统看通俗艺术品位提升——以赵本山作品为个案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一川 冯雪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3,共7页
随着我国通俗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强劲,与之相伴随的争议也愈益激烈。那么,通俗艺术是否应当具有起码的文化品位?从中国美学兴味蕴藉传统角度,重新审视当前通俗艺术的品位提升方略,认为以赵本山作品为代表的新世纪以来的艺术作品确实... 随着我国通俗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强劲,与之相伴随的争议也愈益激烈。那么,通俗艺术是否应当具有起码的文化品位?从中国美学兴味蕴藉传统角度,重新审视当前通俗艺术的品位提升方略,认为以赵本山作品为代表的新世纪以来的艺术作品确实存在文化品位上的缺憾。大多只是达到了"感目"层次,而很少能抵达"会心"层次,更无理由谈论"畅神"层次,因此陷入"眼热心冷"的困境。因此,要提升通俗艺术作品的文化品位、形成"俗而雅"的艺术风格,就需要借鉴、学习感兴美学的相关因素,在作品中灌注进意味深厚的兴味蕴藉,从而真正地打动观众。有兴味蕴藉的艺术才能真正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化 文化的物化 感兴美学 兴味蕴藉 俗而雅
下载PDF
七情之“七”及各情涵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光霁 张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97-299,共3页
七情是人体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不同的情感反映,中医七情系统的发生是逐步发展和建立起来的。详细论述了历代文献中关于七情各情的涵义,以期深化中医七情的科学内涵,对丰富中医七情病因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七情 病因病机 情志医学
下载PDF
运用中医五种心理紊乱状态指导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 被引量:12
12
作者 于晓晗 齐向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寻如何运用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方法]通过对中医特色理论的分析,对目前中医治疗失眠症的模式进行反思,用独特的视角去解释音乐疗法,并结合中医五种心理紊乱状态探寻音乐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案。[结果]中医五种心理紊乱状态为音... [目的]探寻如何运用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方法]通过对中医特色理论的分析,对目前中医治疗失眠症的模式进行反思,用独特的视角去解释音乐疗法,并结合中医五种心理紊乱状态探寻音乐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案。[结果]中医五种心理紊乱状态为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不同的心理紊乱状态对应不同旋律的音乐治疗手段,可系统治疗失眠症。[结论]音乐疗法是亟待发扬光大的新兴治疗方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医的五种心理紊乱状态详细划分了失眠症的具体心理,对于音乐处方的设计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心理紊乱状态 音乐疗法 黄帝内经 情志疗法
下载PDF
娱乐的背后——中国电影接受心理探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华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4,共5页
能否准确认知和把握接受心理,对电影的创作、生产与接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当下,接受心理往往被人们简单化为单纯的娱乐追求,因而时常造成电影创作和接受之间的错位。实际上,受众对电影的接受,取决于受众的深层心理需要和基本接... 能否准确认知和把握接受心理,对电影的创作、生产与接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当下,接受心理往往被人们简单化为单纯的娱乐追求,因而时常造成电影创作和接受之间的错位。实际上,受众对电影的接受,取决于受众的深层心理需要和基本接受习惯,当今,人们主导性的心理需求则是归属需要和认知需要,认知到这一点,是中国电影获得良好传播效应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本 接受动机 受众心理 娱乐追求 认知需要 介质属性
下载PDF
基于荧光定量PCR评测热性中药成分对TRPV1通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海玉 戴丽 +5 位作者 王德凤 戴逸飞 周炜炜 孟晶 隋峰 霍海如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深入研究热性中药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方法该研究选择了临床常用的热性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基于新型7900PCR仪尝试搭建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TRPV1通道温觉感知功能的检测评价系统,并对热性中药成分的TRPV1通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深入研究热性中药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方法该研究选择了临床常用的热性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基于新型7900PCR仪尝试搭建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TRPV1通道温觉感知功能的检测评价系统,并对热性中药成分的TRPV1通道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TRPV1通道能够被温度升高所激活,且该激活过程可被TRPV1特异性阻断剂辣椒平抑制,所选大部分热性中药成分均具有上调TRPV1通道功能的作用。结论这些结果提示基于PCR仪建立的TRPV1通道功能检测体系适于药物调节TRPV1通道功能的研究;热性中药表征的热性属性可能与其所含的活性成分能够提高TRPV1通道感知温度的活性,从而增加机体的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中药成分 背根神经节 TRPV1通道 7900PCR仪 温觉感受功能 能量代谢
下载PDF
网络谣言中的煽情话语构建策略研究
15
作者 冯德兵 王岚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5-35,共11页
网络谣言常通过各种策略和手段来煽动受众情绪,以此来达到扩散谣言的目的。本研究采用Fairclough的三维批评话语分析模型,以来自微信辟谣助手平台上的200条食品健康类网络谣言为例,考察了网络谣言的话语实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研究发现... 网络谣言常通过各种策略和手段来煽动受众情绪,以此来达到扩散谣言的目的。本研究采用Fairclough的三维批评话语分析模型,以来自微信辟谣助手平台上的200条食品健康类网络谣言为例,考察了网络谣言的话语实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研究发现,这些策略主要包括:1)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符号资源制造轰动效应,引起人们对谣言的关注;2)通过情感渲染、标点活用等情感动员手段,诱发受众情感共鸣;3)通过场景描述、人物刻画、情感体验等情景化叙事方式,博取受众的同情与信任。此外,谣言中煽情话语的形成与谣言的营销策略、公众的焦虑、虚假信息的泛滥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以上发现对我们进一步探讨网络谣言话语的生成和传播机制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化叙事 煽情 情感共鸣 网络谣言 轰动效应
下载PDF
思维、智能与属性论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嘉礼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3期1-6,共6页
对解决人脑思维机制问题所必须弄清的几个问题作了简要的综述.首先,提出各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计算,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的一个假设,其核心是将智能归结为6种符号操作或计算,随之提出了符号计算这个观点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 对解决人脑思维机制问题所必须弄清的几个问题作了简要的综述.首先,提出各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计算,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的一个假设,其核心是将智能归结为6种符号操作或计算,随之提出了符号计算这个观点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通过对计算智能与控制智能这两种基础理论的比较和分析,指出要从两个方面衡量智能程度:自适应控制功能、逻辑推理或知识库系统;最后,指出基于抽取和整合的感觉属性检测模型是一个能将网络、符号和反馈机制统一起来的数学模型。将感觉属性检测归结并且为感觉定性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人工智能 属性论 神经网络 智能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VSM-HowNet融合相似度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尚 房至一 +2 位作者 董洪良 赵帅 王涵瑜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674-680,共7页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博取观众的眼球为目的的"标题党"现象。为了识别"标题党"新闻,给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的VSM结合余弦相似度的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和《知网》(How N...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博取观众的眼球为目的的"标题党"现象。为了识别"标题党"新闻,给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的VSM结合余弦相似度的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和《知网》(How Net)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并研究了基于改进型VSM-HowNet融合相似度算法,用这些文本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分别和已有研究中的王氏主题-词形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做对比。此方法对"标题党"新闻识别的总准确率、总召回率及总F1值均高于其他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对于识别一篇未知类型的新闻,改进型VSM-HowNet融合相似度算法相比于其他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题党”新闻 改进型VSM结合余弦相似度方法 《知网》(HowNet)方法 改进型VSM—HowNet融合相似度算法
下载PDF
矛盾的魅力——茅盾的小说世界及其审美心理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安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2,共5页
茅盾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从文本切入人本会发现 :矛盾正是茅盾的魅力所在。他的小说世界里存在着一系列与其审美心理特征密切相关的矛盾 :在整体风格中呈现男性特征与女性化倾向的对立与和谐 ;在题材选择上存在社... 茅盾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从文本切入人本会发现 :矛盾正是茅盾的魅力所在。他的小说世界里存在着一系列与其审美心理特征密切相关的矛盾 :在整体风格中呈现男性特征与女性化倾向的对立与和谐 ;在题材选择上存在社会矛盾与两性冲突的对比与互补 ;在塑造女性形象时隐含着性别视角的转换与错位 ;在创作与构思过程中时时可见情绪化与理性化的纠结与挣扎。这些矛盾是解读茅盾文本的钥匙 ,也是走近茅盾的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化倾向 两性冲突 肉感的二重视角 情绪化写作
下载PDF
控制感与校园秩序感对青少年攻击主题偏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昫澄 袁明 +1 位作者 谢卓丹 王酉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72-777,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控制感和校园秩序感对攻击材料偏好的影响。方法:运用情境启动法,采用2(控制感高与低)×2(秩序感良好与混乱)两因素组间实验设计,80名中学生被随机分配到4个实验组中,记录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攻击主题偏好得分。结... 目的:探讨青少年控制感和校园秩序感对攻击材料偏好的影响。方法:运用情境启动法,采用2(控制感高与低)×2(秩序感良好与混乱)两因素组间实验设计,80名中学生被随机分配到4个实验组中,记录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攻击主题偏好得分。结果:控制感和秩序感的主效应都有统计学意义(Ps<0.05);两因素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74)=6.48,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高控制感条件下,校园秩序对攻击主题偏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1,76)=2.75,P>0.05],而当中学生处于控制感降低的情境中时,良好的校园秩序感可以降低其对攻击主题材料的偏好[F(1,76)=4.62,P<0.05]。结论:控制感和校园秩序感交互影响青少年攻击主题偏好,青少年处在高控制感情境时,校园秩序感对攻击主题偏好不存在影响;处在低控制感情境时,良好的校园秩序感会降低其攻击主题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感 校园秩序感 攻击主题偏好 青少年 启动
下载PDF
社会建构抑或价值颠覆:新闻煽情主义的伦理批判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金礼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4-109,共6页
煽情新闻是媒介以吸引最大数量的受众为目标而选择报道内容与形式的新闻类型,其吸引受众的方式主要诉诸受众接受新闻时情感、情绪上的强烈变化。煽情新闻的易接受性帮助社会新成员加快了社会化过程,但诉诸受众情绪性反应的内容选择往往... 煽情新闻是媒介以吸引最大数量的受众为目标而选择报道内容与形式的新闻类型,其吸引受众的方式主要诉诸受众接受新闻时情感、情绪上的强烈变化。煽情新闻的易接受性帮助社会新成员加快了社会化过程,但诉诸受众情绪性反应的内容选择往往又使其成为一种腐化社会的公害。新闻煽情主义道德辩护的主要依据是镜子式客观反映与公众知情权理论,但这两种理论均不能逻辑地支持煽情新闻作为一种合乎道德的新闻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伦理 煽情性新闻 社会化 镜子理论 公众知情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