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颜渊问仁”章试诠——从“仁—礼”与“人—己”关系看孔子“仁学”
被引量:
1
1
作者
詹向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6,共5页
《论语.颜渊》篇的"颜渊问仁"章所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命题,是孔子论"仁"的总纲。古今学者多通过对其中"克己"、"复礼"、"为仁"三个思想要素的诠释,阐述孔子的思想。但是...
《论语.颜渊》篇的"颜渊问仁"章所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命题,是孔子论"仁"的总纲。古今学者多通过对其中"克己"、"复礼"、"为仁"三个思想要素的诠释,阐述孔子的思想。但是,从该章所包含的"仁—礼"、"人—己"这两层关系入手探究孔子的"仁学"思想以及他所追求的"仁"与"礼"、"人"与"己"相统一的理论目标,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周礼已经空洞化、形式化的情势下,孔子要"复"的"礼",是由他赋予了"仁"的内涵并以"仁"加以整合的"礼",而不是人们所说的"周礼";在"人—己"关系中,孔子强调"为仁由己",特别重视"己",凸显了对儒者"为仁"的自觉与自信的要求,表现了儒学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实践理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学
“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仁—礼”关系
“人—己”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克己”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阐解与内嵌
被引量:
1
2
作者
崔振成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儒家"克己"文化具有独特的伦理风格与道德意蕴,极具当代德育价值开发的合理性与资源优势。"克己"文化的道德诞生脉络是"礼"(伦理世界)—"克己"(教化世界)—"仁"(道德主体),其提出&qu...
儒家"克己"文化具有独特的伦理风格与道德意蕴,极具当代德育价值开发的合理性与资源优势。"克己"文化的道德诞生脉络是"礼"(伦理世界)—"克己"(教化世界)—"仁"(道德主体),其提出"克己"有耻的道德命题、内在超越的运思路向、在知行合一的德育范式内乐见德育效果。无论是其作为自我意识觉解、作为"美德伦理"(学),还是其本体意义上的普遍性规范伦理诉求,均可获得当代合理性辩护。而检视当下的德育现场,"克己"文化的德育缺失已然成为事实,并造成许多本可规避的德育损失。因此,探究"克己"文化的德育内嵌策略,既必要又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己复礼为仁”
耻感教育
内在超越
知行合一
原文传递
题名
“颜渊问仁”章试诠——从“仁—礼”与“人—己”关系看孔子“仁学”
被引量:
1
1
作者
詹向红
机构
合肥学院中文系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6,共5页
文摘
《论语.颜渊》篇的"颜渊问仁"章所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命题,是孔子论"仁"的总纲。古今学者多通过对其中"克己"、"复礼"、"为仁"三个思想要素的诠释,阐述孔子的思想。但是,从该章所包含的"仁—礼"、"人—己"这两层关系入手探究孔子的"仁学"思想以及他所追求的"仁"与"礼"、"人"与"己"相统一的理论目标,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周礼已经空洞化、形式化的情势下,孔子要"复"的"礼",是由他赋予了"仁"的内涵并以"仁"加以整合的"礼",而不是人们所说的"周礼";在"人—己"关系中,孔子强调"为仁由己",特别重视"己",凸显了对儒者"为仁"的自觉与自信的要求,表现了儒学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实践理性的特点。
关键词
孔子
仁学
“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仁—礼”关系
“人—己”关系
Keywords
Confucius
Doctrine
of
benevolence
self
-
restraint
and
restoration
of
rites
are
benevolence
benevolence
depending
on
one
self
benevolence
-
rites
relationship
one
self
-others
relationship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克己”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阐解与内嵌
被引量:
1
2
作者
崔振成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我国现实时代的伦理安全与道德教育的价值研究"(DEA15027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儒家"克己"文化具有独特的伦理风格与道德意蕴,极具当代德育价值开发的合理性与资源优势。"克己"文化的道德诞生脉络是"礼"(伦理世界)—"克己"(教化世界)—"仁"(道德主体),其提出"克己"有耻的道德命题、内在超越的运思路向、在知行合一的德育范式内乐见德育效果。无论是其作为自我意识觉解、作为"美德伦理"(学),还是其本体意义上的普遍性规范伦理诉求,均可获得当代合理性辩护。而检视当下的德育现场,"克己"文化的德育缺失已然成为事实,并造成许多本可规避的德育损失。因此,探究"克己"文化的德育内嵌策略,既必要又迫切。
关键词
“克己复礼为仁”
耻感教育
内在超越
知行合一
Keywords
"
self
-
restraint
and
restoration
of
rites
are
benevolence
"
shame-feeling
education
inner
beyond
unity
of
knowing
and
doing
分类号
G40-012.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颜渊问仁”章试诠——从“仁—礼”与“人—己”关系看孔子“仁学”
詹向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儒家“克己”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阐解与内嵌
崔振成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