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自复位桥梁墩柱节点的局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何铭华 辛克贵 郭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为了更好地控制结构震后残余变形,增强桥梁结构自复位性能,最大限度地强化震后继续服役的能力和增加再修复的可能,该文基于性能设计的理念,给出一种新型自复位桥梁墩柱节点体系的基本概念,并选取该体系的典型模型进行截面弹性承载力、... 为了更好地控制结构震后残余变形,增强桥梁结构自复位性能,最大限度地强化震后继续服役的能力和增加再修复的可能,该文基于性能设计的理念,给出一种新型自复位桥梁墩柱节点体系的基本概念,并选取该体系的典型模型进行截面弹性承载力、滞回特性、设计控制参数等力学性能进行初步的推导和分析。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该自复位桥梁墩柱节点结构受力明确,构造合理巧妙,由于嵌合式接头限制了体系最小势能位置,能够帮助结构复位,震后残余变形小,震后弹性承载力不下降,能够满足对结构性能的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基于性能 嵌合式接头 残余变形 自复位性能
原文传递
配置预应力钢棒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香成 朱银胜 +1 位作者 赵军 沈富强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为研究配置预应力钢棒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自复位能力,对剪跨比均为2.0的1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2个暗柱配置光圆预应力钢棒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了3个剪力墙的破坏情况、滞回性能、骨架曲线、承载力退... 为研究配置预应力钢棒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自复位能力,对剪跨比均为2.0的1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2个暗柱配置光圆预应力钢棒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了3个剪力墙的破坏情况、滞回性能、骨架曲线、承载力退化、刚度退化、残余变形、裂缝宽度、耗能能力等。结果表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相比,配置预应力钢棒能明显提高剪力墙的承载力,减轻混凝土破坏程度,降低刚度退化速率,以及减小最大裂缝宽度,但剪力墙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有所降低;当位移角大于1.6%时,配置预应力钢棒剪力墙的残余变形和残余裂缝宽度相比于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均明显减小,表明配置预应力钢棒的混凝土剪力墙的自复位能力较好,随着暗柱预应力钢棒的增加,剪力墙自复位能力也得到增强。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3个剪力墙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进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预应力钢棒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自复位性能
原文传递
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的自动对中实现方法
3
作者 杨超 李稳 +1 位作者 徐宁 杨广雪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4-180,共7页
为了使独立旋转车轮走行系统重新获得自动对中能力,提出横向轮轨力及摇头力矩导向方法。首先阐述导向原理,利用横向轮轨力和摇头轴的后倾角形成摇头回正力矩,促使独立车轮自动回到初始横向位置。然后给出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的布置方案,... 为了使独立旋转车轮走行系统重新获得自动对中能力,提出横向轮轨力及摇头力矩导向方法。首先阐述导向原理,利用横向轮轨力和摇头轴的后倾角形成摇头回正力矩,促使独立车轮自动回到初始横向位置。然后给出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的布置方案,前后独立轮副的摇头转动轴线呈V形。最后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和样机试验方法对提出的导向原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后倾角时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不能回到轨道中心线位置。然而,当摇头转动轴的后倾角为5°和10°时,独立车轮出现低频横向衰减振动并自动回到初始横向位置。新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出现了两种蛇行运动。转向架比例样机在溜坡试验中也出现了左右摇晃的车轮蛇行运动现象。因此上述导向方法能够使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自动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旋转车轮 自动对中 稳定性 蛇行运动
原文传递
支撑自复位能力对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涛 侯明珠 +1 位作者 孟丽岩 钱悦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01-305,共5页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是一种新型耗能装置,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残余变形。通过研究支撑复位系统影响因素,确定复位参数,建立支撑框架节点有限元模型,分析支撑复位程度对支撑、节点板和梁柱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支撑框架节点的作用机制。...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是一种新型耗能装置,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残余变形。通过研究支撑复位系统影响因素,确定复位参数,建立支撑框架节点有限元模型,分析支撑复位程度对支撑、节点板和梁柱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支撑框架节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支撑复位率为0≤α≤1.0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由1/60逐渐减小至1/2413,支撑的复位能力明显增大;梁柱节点处塑性损伤最大提高了20.06%;节点板应力变化显著,其应力先迅速增长8.12%,后又缓慢提高4.02%,总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 节点板 复位率 复位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