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 被引量:657
1
作者 张莹瑞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5-480,共6页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Tajfel和Turner等人提出的,它对群体行为做出了新的解释,并成为群体关系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产生于对群体间行为解释,它认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是群体行为的基础。新近的研究也为社会认同理论提供了一定...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Tajfel和Turner等人提出的,它对群体行为做出了新的解释,并成为群体关系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产生于对群体间行为解释,它认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是群体行为的基础。新近的研究也为社会认同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社会认同理论是欧洲心理学本土化的重要成果,对社会心理学具有重要的贡献,同时它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中心主义 社会认同 自我分类 社会比较 积极区分
下载PDF
身份凸显性:启动自我的开关 被引量:44
2
作者 吴小勇 杨红升 +1 位作者 程蕾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2-722,共11页
当意识到自己特定的身份时,个人往往在这个身份的框架内来感知周围的世界。身份凸显性指特定身份在社会情境中启动的可能性。相关研究者分别从人格,自我归类和社会建构的角度来认识身份凸显性,它与自我概念整合存在紧密关系。身份凸显... 当意识到自己特定的身份时,个人往往在这个身份的框架内来感知周围的世界。身份凸显性指特定身份在社会情境中启动的可能性。相关研究者分别从人格,自我归类和社会建构的角度来认识身份凸显性,它与自我概念整合存在紧密关系。身份凸显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身份承诺水平,情绪,群体规模和地位,以及情境中相关线索的优势水平。另外,阐述了几个抑制或干扰身份凸显性的策略:去类别化、再类别化和次类别化。未来研究需关注不同水平身份如何相互作用,自我概念整合,从社会构建的角度探索抑制或干扰身份凸显性的策略,以及跨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凸显性 工作自我概念 自我归类 角色身份
下载PDF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 被引量:30
3
作者 兰玉娟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7-472,共6页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deindividuation effects,SIDE)是从去个性化理论发展而来,它挑战了去个性化是一定条件下个体失去自我而做出反规则、反社会行为的观点。SIDE从认知维度和策略维度对去个性化现象...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deindividuation effects,SIDE)是从去个性化理论发展而来,它挑战了去个性化是一定条件下个体失去自我而做出反规则、反社会行为的观点。SIDE从认知维度和策略维度对去个性化现象作了新的解释。新近研究为SIDE提供了证据,也在认同行为表达、网络交流等方面对理论进行了拓展和应用。SIDE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现代社会心理学对群体影响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同时也需要在更加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E 去个性化 匿名性 社会认同 社会分类
下载PDF
交叉分类及其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严磊 佐斌 +2 位作者 张艳红 吴漾 杨林川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2-1283,共12页
社会分类(分类)是群体认知和印象评价的依据,交叉分类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是指在知觉或评价他人时,同时在两个或多个类别维度上进行社会分类,形成在多个类别维度上内外群体身份的交叉。研究发现交叉分类既可以降低刻板印象,也可以增强刻... 社会分类(分类)是群体认知和印象评价的依据,交叉分类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是指在知觉或评价他人时,同时在两个或多个类别维度上进行社会分类,形成在多个类别维度上内外群体身份的交叉。研究发现交叉分类既可以降低刻板印象,也可以增强刻板印象。对此,类别化视角的解释强调群体身份的作用,而个体化视角的解释强调多重类别背景下去类别化的作用。现有的研究在如何理解并考察这一影响的不同方向上仍存在分歧,同时,也未能认识到刻板印象对于个体认知与认同的意义,存在明显不足。今后的研究应重点探讨类别化视角的动机与认知过程,个体化视角的优势类别与加工方式,以及以自我归类为基础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分类 刻板印象 社会认同 自我归类 多元类别
下载PDF
认知分歧与内群偏私:公共政策绩效损失问题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霍春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7,共7页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公共政策绩效损失现象日渐增多。试图从公共政策绩效生产过程角度来回答公共政策产出与公共价值之间的差距问题。运用社会心理学以及PV-GPG理论阐释了公共政策绩效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合作与群体冲突行为产生的过程,从...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公共政策绩效损失现象日渐增多。试图从公共政策绩效生产过程角度来回答公共政策产出与公共价值之间的差距问题。运用社会心理学以及PV-GPG理论阐释了公共政策绩效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合作与群体冲突行为产生的过程,从中分析公共政策绩效损失产生的逻辑起点、原因以及影响要素。研究发现:公共政策绩效损失的逻辑起点是政策利益主体的认知分歧;公共政策绩效损失产生的原因是,公共政策绩效生产过程中政策价值目标的相对稳定性与利益群体价值分散性的矛盾;影响公共政策绩效损失的主要因素有认知场所、社会观念以及政策包容性。最后提出了减少公共政策绩效损失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绩效损失 自我范畴化 认知分歧 内群偏私 共享现实
下载PDF
双向偏见引发冲突情境下自我归类对民族社会化觉察的影响--来自景颇族、傣族和汉族初中生的证据 被引量:8
6
作者 尹可丽 杨玉雪 +1 位作者 张积家 田江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261,共9页
采用情境实验法和故事补全任务,考察双向偏见引发冲突情境下的自我归类对景颇族、傣族与汉族初中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冲突事件的当事者,景颇族学生和傣族学生觉察到的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及促使不信任等民族社会... 采用情境实验法和故事补全任务,考察双向偏见引发冲突情境下的自我归类对景颇族、傣族与汉族初中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冲突事件的当事者,景颇族学生和傣族学生觉察到的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及促使不信任等民族社会化信息存在差异;景颇族、傣族和汉族学生的自我归类存在差异;自我归类对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与报告权威等信息的觉察的影响亦存在民族差异。在双向偏见冲突情境下,三族学生的自我归类与民族社会化觉察有一定关系:无论是做当事者/内群体归类、旁观者/外群体归类,还是做调解者/群际归类,被试对促进和睦的觉察均最多。偏见准备主要与当事者归类有关,而进行调解者归类的被试更容易觉察到"报告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化觉察 偏见 自我归类 促进和睦 偏见准备
下载PDF
沉浸式技术体验如何影响数字文化接受意愿——基于自我分类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马晓悦 孙铭菲 陈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154,共11页
人工智能、VR等沉浸式技术应用推动了文化发展数字化转型。聚焦于数字文化核心属性,探究受众接受意愿成为数字文化发展优化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构建了沉浸式体验与用户文化价值情感承诺融合的理论模型,以在线收集的326组问卷数据为样本... 人工智能、VR等沉浸式技术应用推动了文化发展数字化转型。聚焦于数字文化核心属性,探究受众接受意愿成为数字文化发展优化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构建了沉浸式体验与用户文化价值情感承诺融合的理论模型,以在线收集的326组问卷数据为样本考察数字文化沉浸式技术特征、外部社会环境对受众数字文化价值感知及接受意愿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数字文化沉浸式技术刺激中感官体验即媒介技术丰富度、感知交互性与数字文化情感价值感知存在正相关关系,认知体验即视觉一致性与受众数字文化情感价值感知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外部环境刺激中自我分类将调节技术媒介丰富度、感知交互性对受众数字文化情感价值感知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 媒介丰富度 感知交互性 视觉一致性 自我分类 情感承诺 接受意愿
下载PDF
“双危”还是“保护”?自我类别效价对刻板印象改变的影响
8
作者 魏谨 佐斌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3,共7页
双危假说认为,与单一消极类别群体相比,人们对双消极类别群体的刻板印象改变更消极。为检验评价者自我类别效价是否构成双危假说的边界条件,研究1激活被试的消极类别来考察评价双方共享一个消极类别后的刻板印象改变,研究2情境化启动被... 双危假说认为,与单一消极类别群体相比,人们对双消极类别群体的刻板印象改变更消极。为检验评价者自我类别效价是否构成双危假说的边界条件,研究1激活被试的消极类别来考察评价双方共享一个消极类别后的刻板印象改变,研究2情境化启动被试的现实类别以考察被试与双类别评价对象共享类别后的刻板印象改变。结果发现:(1)面对双消极类别群体,积极自我类别者的刻板印象改变恶化,表现出“双危”特征,消极自我类别者的刻板印象改变不显著,表现出“保护”特征。(2)消极自我类别评价者对双外积极群体的刻板印象改变更积极,积极自我类别评价者对与自己共享一个积极类别的双类别群体的刻板印象改变更积极。总的来说,刻板印象改变受到评价者自我类别效价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危假说 自我归类 自我类别效价 交叉分类 刻板印象改变
下载PDF
自我范畴、内群吸引与青年陷入传销的过程分析
9
作者 陈相云 《当代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72-83,共12页
近年来,政府通过大力整顿使传销的活动空间步步紧缩,但无法回避的是,传销仍能借助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地方语境中的话术操弄而产生新的变种以吸纳“招商对象”,其成员主要以青年人员为主。基于对青年人员陷入传销的过程分析发现,传销组织... 近年来,政府通过大力整顿使传销的活动空间步步紧缩,但无法回避的是,传销仍能借助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地方语境中的话术操弄而产生新的变种以吸纳“招商对象”,其成员主要以青年人员为主。基于对青年人员陷入传销的过程分析发现,传销组织主要通过布局邀约、自我范畴化、内群吸引等方式诱导青年加入,群体范畴身份的激活使得他们习得传销内部刻板化印象和行为以抵制社会污名,而内群规范的遵从则让青年为实现理想生活方式的转变而走向杀熟。抑制传销不仅需要外在司法的强制涉入,同时还要深入社会肌体内部,引导当代青年群体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和规范的积极评价,通过“再范畴化”帮助他们摆脱因感知曲解所形成的消极社会认同,避免资本逻辑和唯利益取向对青年群体价值观和日常行动策略形成“裹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销 自我范畴化 内群吸引 当代青年
下载PDF
青年学生性健康知信行的自我分类偏差对相关问题求助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古羽舟 梁清儿 +9 位作者 陈韵聪 罗业飞 杜瑶瑶 姚芷潞 刘方华 何蔚云 蔡衍珊 韩志刚 樊莉蕊 徐慧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37-1941,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学生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偏差对相关问题求助意愿的影响,为精准实施青年学生性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3-4月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测试期间的青年学生使用者纳入为研究对象。根据研... 目的探讨青年学生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偏差对相关问题求助意愿的影响,为精准实施青年学生性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3-4月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测试期间的青年学生使用者纳入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性健康知信行的自我分类和系统分类结果差异划分为3组,包括分类一致组、自我分类偏低组(自评比实际性资讯获取更少、性态度更传统、性经历更少)和自我分类偏高组(自评比实际性资讯获取更多、性态度更开放、性经历更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性健康相关问题求助意愿差异。结果2009名研究对象的年龄(19.2±1.1)岁,女性占54.7%(1099/2009),大专及以上者占98.4%(1976/2009)。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一致、偏低和偏高者分别占49.0%(984/2009)、10.9%(219/2009)和40.1%(806/2009)。与分类一致者相比,自我分类偏低青年学生的HIV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接受意愿更低(aOR=0.65,95%CI:0.43~0.99),自我分类偏高青年学生的性相关疾病求助意愿更低(aOR=0.76,95%CI:0.59~0.98)。结论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偏差会降低青年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求助意愿,尤其自我分类偏低会使青年学生低估HIV感染风险,接受咨询检测意愿下降,引起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加速扩散。在性健康教育中需加强引导,提高青年学生群体自我评估能力、客观感知和应对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性健康 知信行 自我分类 求助意愿
原文传递
自我类别化对社会参与的影响
11
作者 陈满琪 陈睿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21年第2期245-263,273,共20页
本研究分析了自我类别化对民众社会参与的影响。对2019年和2020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民众的总体社会参与和参与公共事务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遵守社会规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类别化为不同类型的群体显著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自我类别化对民众社会参与的影响。对2019年和2020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民众的总体社会参与和参与公共事务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遵守社会规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类别化为不同类型的群体显著影响了民众社会参与程度,自我分类为富人(vs穷人)、高学历(vs低学历)、外地人(vs本地人)的,其总体社会参与、参与公共事务和遵守社会规范水平均较高;此外,自我类别化的不同分类标准对民众社会参与程度的影响有强弱差异,表现为与收入水平有关的自我类别化标准影响最强,与学历层次和地域划分有关的自我类别化标准影响次之,与工作类型有关的自我类别化标准影响最弱。这些研究对如何提升民众社会参与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类别化 社会参与 公共事务 社会规范
下载PDF
国外团队认同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7
12
作者 栾琨 谢小云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4,共8页
本文基于国外团队认同研究的已有进展,首先介绍了组织内部认同的研究焦点从"组织认同"到"团队认同"的迁移;然后分析了团队认同构念从个体层次向集体层次的发展;接下来围绕群体动机和社会粘合剂的二元视角,对团队认... 本文基于国外团队认同研究的已有进展,首先介绍了组织内部认同的研究焦点从"组织认同"到"团队认同"的迁移;然后分析了团队认同构念从个体层次向集体层次的发展;接下来围绕群体动机和社会粘合剂的二元视角,对团队认同作用于团队过程和产出的效能机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就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认同 组织认同 社会身份理论 自我分类理论 群体动机
原文传递
自我刻板化及其影响因素与效果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锐 凌文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3-630,共8页
自我刻板化是指个体自认为某群体的成员时,把伴随此种身份的刻板印象加诸于自己身上的过程。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自我刻板化的理论基础——自我归类理论,然后从自我刻板化的行为效应、态度效应以及影响自我刻板化的因素等方面对以往的相... 自我刻板化是指个体自认为某群体的成员时,把伴随此种身份的刻板印象加诸于自己身上的过程。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自我刻板化的理论基础——自我归类理论,然后从自我刻板化的行为效应、态度效应以及影响自我刻板化的因素等方面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还有必要加强对自我刻板化的应用研究等五方面问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 刻板化 自我刻板化 内隐自我刻板化 自我归类理论
下载PDF
组织认同研究的重要发现及新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淑敏 李虹 时勘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0-79,共10页
组织认同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组织认同反映了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心理联结,能够解释和预测工作场所中员工的许多态度和行为。社会身份理论和自我分类理论是用来解释组织认同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主要... 组织认同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组织认同反映了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心理联结,能够解释和预测工作场所中员工的许多态度和行为。社会身份理论和自我分类理论是用来解释组织认同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主要理论框架。本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重要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近年来组织认同研究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如组织认同结构的扩展、组织变革中的认同、复杂组织中的双重认同以及不同层次的组织认同研究进行了深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认同 情感承诺 社会身份理论 自我分类理论
下载PDF
基于自我分类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模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家国 赵金楼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5-840,共6页
针对供应链研究仅停留在合作伙伴选择模型和方法的构造之上,忽略了供应链成员相容问题,提出基于自我分类理论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两阶段模型.在筛选阶段,建立基于自我分类理论的评价指标体系,候选合作伙伴企业透过核心企业原型去人格... 针对供应链研究仅停留在合作伙伴选择模型和方法的构造之上,忽略了供应链成员相容问题,提出基于自我分类理论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两阶段模型.在筛选阶段,建立基于自我分类理论的评价指标体系,候选合作伙伴企业透过核心企业原型去人格化,进行企业自我分类及显著性检验;在整体规划阶段,根据供应链的总体目标,选择能够最大化实现市场机遇的合作伙伴组合.以制造业供应链为例,给出了该模型的具体运用.研究表明:该模型提出了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应在企业去人格化后,在自我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与核心企业核心能力互补且具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的观点,既解决了供应链成员不相容的问题,又满足了供应链整体绩效最优的需求,为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分类理论 企业自我分类 供应链 合作伙伴选择 选择模型
下载PDF
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设计及其测试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樊莉蕊 古羽舟 +9 位作者 罗业飞 陈韵聪 杜瑶瑶 韩志刚 蔡衍珊 何蔚云 梁清儿 姚芷潞 刘芳华 徐慧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42-1947,共6页
目的分析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设计及其测试情况,了解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自我分类理论为指导,采用聚类分析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熊探”架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预防干预内容。通过青... 目的分析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设计及其测试情况,了解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自我分类理论为指导,采用聚类分析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熊探”架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预防干预内容。通过青年学生社团招募青年学生体验式参加“熊探”测试,收集和分析重复测试者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变化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研究对象包括重复测试2次者393人和自愿参与满意度调查者750人。“熊探”包括角色自我判定、自我测试、风险评估、评估报告生成与后台管理5个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包括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6项和二级指标55项;评估报告生成模块包括角色诊断类型、艾滋病性健康知信行雷达图和干预处方。393名重复测试者中,对艾滋病是严重传染病、我国青年学生疫情趋势/传播途径、主动寻求HIV检测服务、感染者关怀的知晓率有所提高(P<0.05)。对“熊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接受率为75.7%(568/750)、认可结果判断为86.5%(649/750)、认为问题难易适中为83.1%(623/750)、认为学到知识为93.3%(700/750)、对页面设计满意为84.1%(631/750)。“傻白甜”“好奇宝宝”和“老司机”3种角色类型中,“傻白甜”类型认为问卷填写时长较长、问题难度稍大(P<0.05);“好奇宝宝”认为学到更多的知识(P<0.05)。结论“熊探”将艾滋病相关知信行融入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中,为青年学生提供个性化、具象化的HIV感染风险评估和自我干预,可有效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纠正自身知信行和风险认知误区,获取安全套、检测等干预服务的链接,获得体验者的认可,但“熊探”的大规模应用及其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性健康 自我分类理论
原文传递
精细化的社会认同模型——集群行为理论的新发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浩 薛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83,共7页
作为集群行为理论的新发展,精细化的社会认同模型继承了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分类理论的重要概念和整合思想,并进一步从动态和交互作用的角度集中探讨了集群行为、情境和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其多年的实证研究重点分析群际互动对个体社会... 作为集群行为理论的新发展,精细化的社会认同模型继承了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分类理论的重要概念和整合思想,并进一步从动态和交互作用的角度集中探讨了集群行为、情境和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其多年的实证研究重点分析群际互动对个体社会认同及集群行为发展趋势的影响。该模型不但揭示了集群行为(特别是群际冲突)的发生、发展机制,而且对实际的治安管理以及理解社会冲突和社会变化的内在机制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的社会认同模型 集群行为 社会认同理论 自我分类理论
原文传递
消费者参与研究中的社会认同理论述评和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菊华 李进军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5-147,共3页
消费者参与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新的方向。消费者参与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对自身位置的感知和对期望价值的追求,因此,心理学中关于个体的理论和群体的理论为消费者参与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将这些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目的就是... 消费者参与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新的方向。消费者参与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对自身位置的感知和对期望价值的追求,因此,心理学中关于个体的理论和群体的理论为消费者参与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将这些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参与的原因、消费者参与的程度以及消费者参与对其他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参与 社会认同理论 自我归类理论 社会阶层
下载PDF
National History Contributes to the Defini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19
作者 Tibor Polya 《Psychology Research》 2017年第8期458-462,共5页
关键词 历史事件 民族 界定 定义 参与者
下载PDF
“老好人”能当好团队领导吗?——团队领导宜人性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召敏 赵曙明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124,共16页
中国人自古有"不得罪人""以和为贵"等方面的文化沉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团队管理实践中不免出现团队领导的"老好人"式管理。团队领导当"老好人"是会促进还是会阻碍团队创造力的提升... 中国人自古有"不得罪人""以和为贵"等方面的文化沉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团队管理实践中不免出现团队领导的"老好人"式管理。团队领导当"老好人"是会促进还是会阻碍团队创造力的提升,这在理论探讨和管理实践上是个有趣的议题。在倡导企业创新驱动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文针对团队领导"老好人"现象,从信息加工视角,运用自我分类理论观点,建立团队领导宜人性、团队信息深度加工与团队创造力之间传导作用机制研究模型。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企业166个团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132份有效团队样本数据,并采取调节路径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团队领导宜人性会通过团队信息深度加工影响团队创造力,过高或过低的宜人性都不利于团队创新。有"老好人"倾向的团队领导应展现中等水平的宜人性特征,防止陷入过低或过高宜人性的怪圈,并应重视推动团队信息的深度加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团队创造力的提升。本研究拓展了团队领导个性特征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同时对于中国企业领导干部提高团队创造力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领导 宜人性 团队信息深度加工 团队创造力 自我分类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