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of Kazakhstan and Almaty city in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s 被引量:3
1
作者 N.V.Silacheva U.K.Kulbayeva N.A.Kravchenko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8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As for many post-soviet countries, Kazakhstan’s building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was based on a deterministic approach. Recently, Kazakhstan seismologists are engaged to adapt the PSHA(probabilistic hazard assessment... As for many post-soviet countries, Kazakhstan’s building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was based on a deterministic approach. Recently, Kazakhstan seismologists are engaged to adapt the PSHA(probabilistic hazard assessment) procedure to the large amount of available geological, geophysical and tectonic Kazakh data and to meet standard requirements for the Eurocode 8. The new procedure has been used within National projects to develop the Probabilistic GSZ(General Seismic Zoning) maps of the Kazakhstan territory and the SMZ(Probabilistic Seismic Microzoning) maps of Almaty city. They agree with the seismic design principles of Eurocode 8 and are expressed in terms of not only seismic intensity,but also engineering parameters(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The whole packet of maps has been developed by the Institute of Seismology, together with other Kazakhstan Institutions. Our group was responsible for making analysis in PGA. The GSZ maps and hazard assessment maps for SMZ in terms of PGA for return periods 475 and 2475 years are considered in the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Seismic zoning map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Seismic sources seismotectonic setting Seismic regime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equations
下载PDF
2011年7月威海地震序列的地震构造背景及烈度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杜桂林 曲均浩 +3 位作者 葛孚刚 崔居全 荆强 赵永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91,263,共7页
通过开展野外调查、震源深度校核、震源机制解反演等多项工作,综合研究了2011年7月威海地震序列。利用P波初动方法反演震群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本次震群的破裂方式均为走滑型,节面Ⅰ(走向北东向)是最可能的破裂面。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通过开展野外调查、震源深度校核、震源机制解反演等多项工作,综合研究了2011年7月威海地震序列。利用P波初动方法反演震群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本次震群的破裂方式均为走滑型,节面Ⅰ(走向北东向)是最可能的破裂面。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初步推断震群的发生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通过识别地震波形的Pn震相和sPn震相,计算得到地震震源深度,推测本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由于震源深度较浅,地震烈度调查工作表明震中最大烈度能达到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海 烈度调查 震源深度 震源机制解 地震构造背景
下载PDF
尼泊尔Ms8.1地震构造背景及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雷东宁 蔡永建 +4 位作者 李恒 吴建超 乔岳强 余松 廉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8-741,共4页
分析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带、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区地震构造及地震发震构造,讨论主震对余震触发及余震的时空强特征和地震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初步分析认为,主边界断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低角度逆冲断层地震;余... 分析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带、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区地震构造及地震发震构造,讨论主震对余震触发及余震的时空强特征和地震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初步分析认为,主边界断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低角度逆冲断层地震;余震分布范围与震源破裂面积和方式基本一致,具有向东迁移的时空特征;西藏定日Ms5.9、聂拉木Ms5.3地震不属于尼泊尔地震余震,是应力扰动的结果;沿俯冲带向东至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大震发生的危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Ms8.1地震 地震构造背景 板块俯冲 余震活动 地震活动趋势
下载PDF
淮河流域中强震活动区的地震构造背景 被引量:1
4
作者 翟洪涛 刘欣 李杰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3期36-40,48,共6页
介绍了沿淮河干流展布的淮河构造变形带的断裂构造特征 ,分析了该构造变形带内中强地震与断层构造的关系 ,并结合淮河流域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分析 。
关键词 淮河流域 中强震活动 地震构造背景 构造变形带 断层构造
下载PDF
1996年南黄海6.1级地震构造背景初步分析——兼论与1505年黄海6 3/4级地震的可能关系
5
作者 李起彤 王(王争)(王争) 《国际地震动态》 1997年第3期12-15,共4页
该文初步分析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强调展布于勿南沙隆起东侧的串珠状次级盆地,如崇明东凹陷对该区中强震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震中附近地区的主要断裂走向为北东和北西。作者同时对1505年10月9日黄海6%级地震与... 该文初步分析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强调展布于勿南沙隆起东侧的串珠状次级盆地,如崇明东凹陷对该区中强震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震中附近地区的主要断裂走向为北东和北西。作者同时对1505年10月9日黄海6%级地震与本次地震做了比较研究,对这两次地震与日月周期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黄海 地震构造 地震 震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