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用变换时窗统计能量比法拾取地震初至波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伟
王海
+2 位作者
李洪臣
王彦春
段云卿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基于地震道时窗属性特征,对地震波初至拾取能量比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比较了固定、滑动和变换时窗能量比法的原理及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固定和滑动时窗能量比法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拾取过程中对某些特殊点的处理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采用变...
基于地震道时窗属性特征,对地震波初至拾取能量比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比较了固定、滑动和变换时窗能量比法的原理及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固定和滑动时窗能量比法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拾取过程中对某些特殊点的处理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采用变换时窗长度统计法后,初至曲线的同向轴变得更加光滑,拾取异常点的情况大为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拾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比
拾取
地震初至波
变换时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加权K均值聚类的多属性初至拾取方法
被引量:
3
2
作者
周竹生
曾维祖
+1 位作者
刘思琴
陈文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7-186,I0001,共11页
为提高初至拾取方法的准确性和自适应能力,将变异系数加权K均值聚类算法引入初至拾取中。首先提取均方根振幅、相邻道相关性、线积分、振幅谱主频等多种地震属性;然后针对地震属性进行加权K均值聚类,自动识别初至所在时窗;最后结合相位...
为提高初至拾取方法的准确性和自适应能力,将变异系数加权K均值聚类算法引入初至拾取中。首先提取均方根振幅、相邻道相关性、线积分、振幅谱主频等多种地震属性;然后针对地震属性进行加权K均值聚类,自动识别初至所在时窗;最后结合相位校正法,实现时窗内初至波起跳时间的拾取。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数据测试,并与长短时窗能量比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加权K均值聚类的多属性初至拾取方法能较快速、准确地拾取低信噪比数据的初至,并且无需人为判断时窗,从而提高了拾取的自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加权K均值聚类
初至拾取
初至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氧化碳相变技术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稳
陈颙
+7 位作者
王夫运
曹运兴
王恒知
田林
徐勇
郭新景
冯生强
扈效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05-2616,共12页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物理相变技术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在地下成层性较好的某煤田地震测区,开展了利用二氧化碳相变技术激发地震波的野外人工震源激发-接收实验.并与传统炸药震源进行了对比.地震数据利用Aries2.66型垂直分量反射地...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物理相变技术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在地下成层性较好的某煤田地震测区,开展了利用二氧化碳相变技术激发地震波的野外人工震源激发-接收实验.并与传统炸药震源进行了对比.地震数据利用Aries2.66型垂直分量反射地震仪和PDS-2型三分量地震仪接收.根据实测地震数据,从野外地震记录震相识别,初至波传播距离分析,震源近场地震信号时频分析,CO2相变激发震源子波提取和基于CO2震源子波的地震初至波波形反演实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关于CO2相变激发技术能否产生地震波信号以及能否将其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2物理相变膨胀能够产生能量集中的地震波信号;在实验区地质条件和激发参量下地震记录中初至波的可识别的传播距离约为1km;震源近场地震信号的主频集中在8~13Hz;利用震源近场数据提取了CO2震源子波;通过地震初至波波形反演实验认为这种震源子波能够应用于波形反演等方面的研究.因为CO2相变激发具有绿色、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优点,若能进一步在激发能量、激发-延迟时间一致性等方面加以改进,该技术有望在城市隐伏活动断层探测、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煤矿高瓦斯环境人工地震勘探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震源研发
二氧化碳物理相变
时频分析
震源子波
初至波波形反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计算地震初至波视出射角方法
被引量:
6
4
作者
何斌
张元生
李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在理论上证明了使用地震初至波位移、速度或加速度记录资料在时间域或频率域计算视出射角,使视出射角计算不受位移记录及时间域限制。在干扰信号频率段与有效信号频率段存在差异时分别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了视出射角计算,结果表明在频...
在理论上证明了使用地震初至波位移、速度或加速度记录资料在时间域或频率域计算视出射角,使视出射角计算不受位移记录及时间域限制。在干扰信号频率段与有效信号频率段存在差异时分别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了视出射角计算,结果表明在频率域中得到的视出射角基本与理论值相符,与方位角无关;而在时间域中获得的视出射角与理论值波动很大。应用实际地震波记录资料计算了不同台站的视出射角,其结果同样表明在频率域中获得的视出射角比时间域视出射角更加稳定和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初至波
视出射角
优势频率
时间域
频率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变换时窗统计能量比法拾取地震初至波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伟
王海
李洪臣
王彦春
段云卿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
出处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2001AA602018)
文摘
基于地震道时窗属性特征,对地震波初至拾取能量比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比较了固定、滑动和变换时窗能量比法的原理及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固定和滑动时窗能量比法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拾取过程中对某些特殊点的处理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采用变换时窗长度统计法后,初至曲线的同向轴变得更加光滑,拾取异常点的情况大为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拾取精度。
关键词
能量比
拾取
地震初至波
变换时窗
Keywords
energy
ratio
pickup
seismic
first arrival
wave
transform
time-window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加权K均值聚类的多属性初至拾取方法
被引量:
3
2
作者
周竹生
曾维祖
刘思琴
陈文样
机构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7-186,I0001,共11页
文摘
为提高初至拾取方法的准确性和自适应能力,将变异系数加权K均值聚类算法引入初至拾取中。首先提取均方根振幅、相邻道相关性、线积分、振幅谱主频等多种地震属性;然后针对地震属性进行加权K均值聚类,自动识别初至所在时窗;最后结合相位校正法,实现时窗内初至波起跳时间的拾取。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数据测试,并与长短时窗能量比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加权K均值聚类的多属性初至拾取方法能较快速、准确地拾取低信噪比数据的初至,并且无需人为判断时窗,从而提高了拾取的自适应能力。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加权K均值聚类
初至拾取
初至波
Keywords
seismic
attribute
weighted-K-means
clustering
first
-
arrival
picking
first arrival
wave
分类号
P315.31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氧化碳相变技术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稳
陈颙
王夫运
曹运兴
王恒知
田林
徐勇
郭新景
冯生强
扈效鹏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河南理工大学煤层气/瓦斯地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地震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05-2616,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3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90463,41774072,91214205,41674140,41704058)
+1 种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8063Y)
中国地震局物探中心青年人才专项(YFGEC2017003,SFGEC2014006)联合资助.
文摘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物理相变技术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在地下成层性较好的某煤田地震测区,开展了利用二氧化碳相变技术激发地震波的野外人工震源激发-接收实验.并与传统炸药震源进行了对比.地震数据利用Aries2.66型垂直分量反射地震仪和PDS-2型三分量地震仪接收.根据实测地震数据,从野外地震记录震相识别,初至波传播距离分析,震源近场地震信号时频分析,CO2相变激发震源子波提取和基于CO2震源子波的地震初至波波形反演实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关于CO2相变激发技术能否产生地震波信号以及能否将其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2物理相变膨胀能够产生能量集中的地震波信号;在实验区地质条件和激发参量下地震记录中初至波的可识别的传播距离约为1km;震源近场地震信号的主频集中在8~13Hz;利用震源近场数据提取了CO2震源子波;通过地震初至波波形反演实验认为这种震源子波能够应用于波形反演等方面的研究.因为CO2相变激发具有绿色、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优点,若能进一步在激发能量、激发-延迟时间一致性等方面加以改进,该技术有望在城市隐伏活动断层探测、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煤矿高瓦斯环境人工地震勘探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主动震源研发
二氧化碳物理相变
时频分析
震源子波
初至波波形反演
Keywords
Active
seismic
source
development
Carbon
dioxide
phase
transition
Time-frequency
analysis
Source
wave
let
first arrival
wave
wave
form
inversion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计算地震初至波视出射角方法
被引量:
6
4
作者
何斌
张元生
李稳
机构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出处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40874029)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论著编号:LC2010009
文摘
在理论上证明了使用地震初至波位移、速度或加速度记录资料在时间域或频率域计算视出射角,使视出射角计算不受位移记录及时间域限制。在干扰信号频率段与有效信号频率段存在差异时分别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了视出射角计算,结果表明在频率域中得到的视出射角基本与理论值相符,与方位角无关;而在时间域中获得的视出射角与理论值波动很大。应用实际地震波记录资料计算了不同台站的视出射角,其结果同样表明在频率域中获得的视出射角比时间域视出射角更加稳定和可信。
关键词
地震初至波
视出射角
优势频率
时间域
频率域
Keywords
seismic
first
-
arrival
wave
Apparent
emergence
angle
Dominant
frequency
Time
domain
Frequency
domain
分类号
P315.31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用变换时窗统计能量比法拾取地震初至波
张伟
王海
李洪臣
王彦春
段云卿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加权K均值聚类的多属性初至拾取方法
周竹生
曾维祖
刘思琴
陈文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二氧化碳相变技术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研究
李稳
陈颙
王夫运
曹运兴
王恒知
田林
徐勇
郭新景
冯生强
扈效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计算地震初至波视出射角方法
何斌
张元生
李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